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小学语文课堂转型的实践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12 09:35


第1篇:小学语文课堂转型的实践研究


在学校强化教师"公民教育意识"的背景下,学校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先使课堂"面目全非”,再求课堂一点改变;不求研究面面俱到,但求课堂一点突破。教师在课堂中应具有这样的"公民教育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主动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学习氛围,造就现代积极公民。为此教师更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尊重课堂中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也更有意识地建构体现民主开放的课堂。"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就是我们在实践研究中构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一、“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提出背景及价值


"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可以称之为一种教学模式,更可以称之为一种学习模式。它是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以专题设置单元的特点,运用整体观念,以一个单元的语文教材内容为载体,指导学生自主确定相关主题研究方向,拟定研究问题,师生、生生合作开展课内外学习材料的研读,在自主学习和互助研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在探讨"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及意义之前,我们需要阐明"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的提出背景及其理论建构的逻辑和依据。


(一)从"全球儿童阅读素养调查研究"思考"阅读教学"〃全球儿童阅读素养调查研究"(简称对阅读素养关注的要项如下:建构意义阅读能力理解运用一>?阅读^参与兴趣素养要项这些要项提示我们在阅读教学要重视三个方面的工作:和学生一同享受阅读乐趣;创设氛围鼓励学生参加阅读活动;通过学习阅读教科书阅读其他知识。"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这种自主、互学、共研型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转向多元、开放、人文型课堂的有益尝试。


(二)从"成都市2011年阅读专项调研考试"观览"阅读教学"仔细研究考试,我们发现这次考试的命题要点如下:强调整体感知,强调语言的积累,关注信息提取,鼓励思维多元,提倡多角度阅读,考查解释能力、感悟表达,重点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次阅读调研考试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读懂文章的能力"。"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始终围绕阅读教学这一核心任务,在关注过程中逐步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从"儿童的视野,儿童的学习的角度"审视"阅读教学"以"儿童的视野"研究"儿童的学习”,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程强调儿童的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将儿童的"学"放在了首位,因而高质量的学情分析和深度的儿童学习研究对新课程教学实践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儿童学习研究的视野有多宽,我们教学的视野就有多广。


二、"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基本程序和显着特点


(一)〃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基本程序"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为实现"学"、"研"、“教"同步进行的愿景,可以大致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自主学习,完成单元基本预习任务。


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单元的六项(字、词、句、段、篇和课后思考问题)基本预习任务,获得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感知。开展"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之初,教师会有专项的自主学习指导课,教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领:把课文读懂、读通,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教会学生在重点处、关键处多分析、多思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样,学生在开展自主学习时就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


第二环节:自主研读,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必然有不明白的问题或感兴趣的地方。而这些疑惑点、兴趣点正是推动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


学生根据自己的疑惑点、兴趣点独立选取本单元的研究方向,并收集整理课内外研读材料,开展自主研读。这是学生主动联系文本、联系自己、联系生活,生成新文本、构建新认知的过程。随着新知的重新构建,学生内心会产生新的需求矛盾,这一矛盾也将进一步推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持续升温。学生努力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也可以把不能解决的问题留给下一环节一合作研读。独立研读是合作共享的基础。


学生在自主研读的过程中会在《自主研读本》上记录研究方向、研究问题、研究过程、研究结论或研究新问题。


第三环节:合作共研,形成研究〃学习共同体"。


合作研读的主要步骤是:成立合作小组,填写合作研究计划表,教师指导选题、评议、修改,小组合作研读并准备合作展示。


互助、互动,是合作研读的基本特征。


互助:学生根据个体的自主研读情况,自主双向选择成立4一5人的合作小组,并填写合作研究计划表;互动:合作研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组内合作、组间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课上合作、课下合作等等。学生基于合作小组的协同,辅以丰富多样的合作,在互相检查、质疑、解疑、共享中实现互动的最大化。


第四环节:合作展示,在共同交流中拓展学习时空。


充分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并创造性的开展合作展示。这种展示不是单一的研读成果展示,而是把读、写、抄、评与听、说、论、辩融为一体,进行讲解、表演创作、朗诵鉴赏、演讲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展示交流,也就是说展示小组不仅仅是在全班展示研究成果,还要承担向其他人教授的任务,引领深入研讨的任务。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完成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一步。


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极强的针对性的精讲。辅以学生自我的总结梳理,完成深度研修心得笔记,进一步完善《自主研读本》的研究记录,从而再次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显着特点


1.实现〃三个超越"〃群文阅读"超越〃单文教学"。〃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不再是局限于对一篇文本的学习,而是实现了超越教材,为儿童提供多元文本的阅读。


〃教阅读"超越"教课文"。〃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始终把"教阅读"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教阅读就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营养物质,为自己的成长服务。


"学生舞台"超越"教师舞台"。教师参与学生的问题研究与学习,与学生一同发现问题、生成问题、整合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随着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学生舞台"愈发精彩,不断超越着以往的"教师舞台"。


2.彰显"六大特征"主动性:全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与"自我";实践性:全过程充分体现师生、生生多边互动与实践,充分体现生活的、开放的语文特质;过程性:核心性的学习还给了学生,师生在共同体验这种生动气息中经历着〃不知一知一不知一新知"的全过程;合作性:将课堂开发成学习型集体,学生在自主、互助、合作中获取各自不同的需求,成为积极参与民主学习的学习者;创新性:尽管学生的思维大多是浅层次的,但是鼓励学生放飞思维,主动求真的学习研究过程;延展性: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增大了阅读量。


三、结语


"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是教师在强化自己"公民教育意识"前提下展开的一种教学探究,是一种民主、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它使学习变得更有创造性,使学生更有主人翁意识。


"学会"教学,就像学会生存一样,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存在终点。"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还在继续。建立科学合理的"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模式,是我们目前的困惑,也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


作者:成都市实验小学李蓓,林华


第2篇: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转型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与特点


(一)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操作形式。它不是一种静态的组织模式,没有固定的操作程序,它将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同时进行,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与新的学习内容进行互动中掌握知识,提升学习能力活的教与学形式。学习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五项修炼为目标,即在通过系统思考,整体把握学生能力发展方面,不断自我超越,不断改善心智模式,确立共同愿景,通过团队共同学习,从而培养出具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学习型人才。


(二)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1.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它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课环境的灵活多样方面。由于语文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传统赋予了它博大精深的内涵,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要教好语文课,对教师备课、上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运用语文知识,而且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网络环境通畅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收集海量的教学素材。经过筛选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达到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目的,也能给学生以美的视觉感受,更能使学生感受语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所选取的环境方面,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教师自由选择上课地点。


2.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小学语文课有专门的识字课、口语交际课、阅读课、写作课、综合实践课等。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再由老师点拨总结的学习过程,让这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感觉令人乏味、沉闷的死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使得课堂生动有趣,97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性。生活中,学生时刻都在接触语文、学习语文,生活中也处处透露着语文的重要性。学生之间的交流需要语言,优美、充满智慧的语言可以拉近同学间的距离;阅读书籍需要识字量的积累,充实学生的识字库;抒发感情需要确切的文字表达。在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不仅可以体会生活的辛酸苦辣、世间百态,还能丰富知识,品味语言魅力,增强口头表达能力,感悟人生道理。学习语文即学习生活。


二、学习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及课例分析研究


(一)学习型小学语文识字课教学模式


1.寓教于乐编字谜式识字教学。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在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编字谜、编儿歌、加减法识字等方法,给学生更多的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吸取同伴成功学习经验的同时,以实现学生识字量的自我超越。如,教“风”字,谜面编成“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云儿见它快快跑”。根据小学生好奇、思维活跃的心理特点,教师从谜面上进行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答案,不仅使课堂幽默风趣、寓教于乐,又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2.纠错式识字教学。由于汉字属于非表音文字,相对于表音文字来说,语文学习中要读准一个字非常难,因此读错字音的现象比较普遍。汉字是由形近字、形声字、多音字、难读字、异读字等构成的,容易造成读音和书写错误。


改善心智模式就是发现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存在“半边字先生”、“错别字大王”,这些错误印象存在于小学生的脑海里。教师要针对汉字的特点,把平日里学生易混的字进行归类整理,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字的异同,并通过举一反三来练习,使正确的音、形、义深刻地烙于学生头脑中。


3.小组合作式识字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在识字课堂中创造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教师讲授完教学内容后,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记忆生字的音、形、义。教师可有言在先,对那些记忆速度快、准确率高的小组有一定的奖励。由于有这一共同愿景,小组成员都会为实现这共同标而加油记忆生字。建立共同愿景的修98炼就是建立一个为组织成员衷心拥护、全力追求的愿望景象,产生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和驱动力的伟大“梦想”。


共同愿景是“自我超越”更深层次的提升,是学生个人学习愿景的共同交集中进行整合,提炼属于班级的、更高、更美好的愿景理念。在学习型识字课堂中,大家共同的愿景是要掌握所学生字的音、形、义,在学习过程中以自我超越为基础,经过比、赶、超的训练,最终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共同愿景不仅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团队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学习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作文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是学生语文知识积累成果的展现。作文来源于生活,也必然反映生活。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灵魂,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复杂系统,“学习型小学语文作文堂教学”需要建立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将每一个环节置于整个作文系统教学中进行思考与应对,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步骤。


小学生作文体裁一般是以记叙为主,因此需要学生亲自走进生活,通过自主观察花红柳绿的春天、荷叶甜甜的夏天、瓜果飘香的秋天、银装素裹的冬天,将切身体验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能使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也能激起学生热爱自然之情。作文讲究谋篇布局,因此系统思考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艺友制是一种学习型小学作文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来源于陶行知先生的艺友制教育,以“共学共教共做”为教学理念,学生在这种共同的交流中可以获得进步。艺友制下小学作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布置清晰的任务,收集丰富写作材料,提供相关信息源;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观察、分组合作,最后上交作文。


学习型小学作文教学凸显的是自主性、研究性、合作性、开放性,它通过多种途径来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作文水平。学习型小学作文教学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强调信息加工能力、培养协同学习能力。


三、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合作探讨解决问题,与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记笔记模式截然不同。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了自主能动性。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当,课堂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它以自我超越为目标,形成强烈的个人愿景,通过教师反复训练,不断改善心智模式,通过制定一个共同愿景,进行团队合作学习,并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系统思考是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全局性的把握。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让学生能力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过程。


(三)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新要求。


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鼓励学生通过奇思妙想创造新的观点,进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作者:王静,杨红伟,任建华(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上一篇:小学语文中教育创新论文(共2篇)

下一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若干经验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