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习近平的政治自觉观

发布时间:2016-05-26 11:49

  习近平提出在扶贫攻坚战中共产党人要抓住机遇,培养政治自觉。习近平的共产党人政治自觉观的基石是政治忠实观,核心是政治责任观,前提是政治适应观,途径是政治作风观,导向是政治价值观,目标是政治磨砺观。习近平政治自觉观的基本特点是视野的独创性、对于党的建设理论的运用发展以及实事求是的思想本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环境中,习近平对于从严治党这个主题高度重视,而共产党人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纯洁性、政治自觉性尤为影响到党的建设。

 

习近平将治理贫困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任务与共产党人、党的组织得以锻炼自身的最好途径来看待。习近平提出在扶贫攻坚战中共产党人要抓住机遇,培养政治自觉,以实现扶贫任务与党的建设双重事业。

 

  习近平共产党人政治自觉观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共产党人政治自觉观的基石政治忠实观。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到政治上的自觉与先进,首先要具有政治忠实性。所谓政治忠实性就是党性的自觉意识,党性的自觉性。共产党员要意识到自己是党的人,心中有党,忠实于党。不管自己在哪里,身处何种工作岗位,要明白自己是党的人,是为党而工作的,代表着党的利益,是党的机器中的一个齿轮。

 

习近平认为,对于贫困地区的领导干部而言,对党忠诚,就是对党的价值观也就是对党的指导思想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为绝大多数农动大众获得幸福而奋斗的世界观,所以,坚持为劳动大众服务的信仰便是对于党的信仰,对党的忠诚。

 

另一方面,对于党的忠诚就是对于党的事业的忠诚。中国共产党的最终追求是共产主义的实现,中国共产党的现实任务是坚持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者都指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消除贫困。

 

因此,贫困地区的共产党人要具有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牢固信仰,这种信仰必须体现在对于共同富裕的信仰实践中。做一个党的忠实工作者、政策执行者,就要坚定自觉地朝着治理消除贫困现象的目标努力,使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得到体现。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①

 

  习近平共产党人政治自觉观的核心政治责任观。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发源于共产党的宗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为人民办实事的责任意识。习近平指出,贫困地区的共产党干部,特别要具有强烈的公仆意识与献身精神,这是使贫困地区人民早日走出贫困的希望。习近平认为,基层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观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心里装着困难群众。贫困现象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言,有其一定的自然与历史的渊源,是一定时期内不可避免的。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能使贫困群众掉队,帮扶困难群众是共产党人的重大责任。帮扶困难群众可以最好体现人民公仆思想,它是真正使我们认识到党的权利来自人民,不是来自上级。各级干部也不能眼睛总是向上。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要经常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在忙着与党的根本宗旨毫不相干的事情。”②

 

  第二,为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实实在在地办事。习近平认为,在贫困地区,首先要抓住群众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对热点难点进行治理。精准扶贫就是要在扶贫中找准扶贫对象、科学制定扶贫方案,将扶贫的发力点准确、真实的定位出击。使扶贫运动在每一个阶段、步骤中达到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为扶贫而走形式主义的过场。不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的扶贫,要在群众家门口就解决问题,以群众的最后反馈作为评价标准,令他们满意是根本要求。

 

习近平共产党人政治自觉观的前提政治适应观。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在扶贫开发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核心力量。习近平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在治理贫困中得到加强,从而更好地脱贫致富。

 

党的基层组织要成为服务性党支部,党支部在这些地区和这项事业中首先要以服务群众来夯实其领导地位,而党支部服务作用的发挥却在于共产党员自身的政治素质能否适应新的发展现实。习近平将党员的政治适应分为两个方面:思想观念的适应和自身能力的适应。

 

所谓思想观念的适应就是要面对具体的自然资源、地理条件、人口素质、环境条件、发展潜能,从具体情况出发,不固守一切旧体制、旧做法、旧传统的束缚,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下,大胆求索各种脱贫的方法。

 

思想观念的转变与创新实际上也是在扶贫运动中的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习近平在20131126日同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指出,欠发达地区要有突破精神,敢于有自己扶贫特色特色扶贫特别要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克服惧怕苦难、畏首畏尾的思想。”③

 

共产党员还要提高自身的本领去适应新的现实。要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共产党员自己本身必须有本事,要有本事、本领去指导群众,发现问题,创新改造。共产党员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经营管理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使自己能够适应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贫困的现实。

 

工作能力也要适应面对群众的现实。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再也不是旧的你听我讲台上讲、台下听的方式,群众也不再仅仅是行政管理的对象。提高工作能力的关键是向群众学习,在群众的实践中找脱贫规律,掌握这种规律。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④

 

习近平共产党人政治自觉观的途径政治作风观。在带领广大群众摆脱贫困的长期过程中,领导干部的亲力亲为特别重要。习近平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下去,要掌握扶贫的第一手材料,要实实在在地摸透贫困现象的方方面面。习近平在多次视察贫困地区时指出要具有焦裕禄同志那种不吃别人嚼过的馍馍的精神。不吃别人嚼过的馍馍实际上是一种良好的政治作风,一种宝贵的政治品质。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共产党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方式,而这一点在贫困地区尤为重要。因为,贫困现象非短期之内形成,它具有各种复杂的原因,有物的原因,也有人的原因,还有历史的原因,这一切,绝不能以纸上谈兵、形式主义的方法去了解、去解决。贫困问题是要现场分析、现场摸排才能得出头绪的事情。实际上,许多贫困村落、乡镇都地处人迹罕至、位置偏僻的地区,许多干部都未必亲身体察过真实情况,一些扶贫政策与做法难免与实情出入,难以生效。

 

习近平认为,要做体察民情的大脚掌焦裕禄同志在兰考的四百七十五天中,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一百四十九个生产大队中的一百二十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⑤对于担负扶贫任务的领带干部,要努力掌握扶贫规律,尊重客观规律,首先要努力走遍自己所管辖的所有区域,走遍每一个基层行政区域。要亲力亲为,在跋山涉水、调查过问的行动中熟悉规律。

 

事实上,摆脱贫困的规律就蕴藏在群众的实践之中,群众最了解当地的真实情况,对扶贫政策也最有发言权,更能提出适宜自身的脱贫方式。扶贫决策的制定应该是充分在群众中蹲点调查、向群众请教、与群众共同商量的结果。扶贫决策的好坏最后还是要在亲身调查当地扶贫结果中考察检验。

 政治自觉观

习近平共产党人政治自觉观的导向政治价值观。贫困地区的现实状况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得到极速改变。习近平认为,在治理贫困的问题上特别能够体现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政治倾向。

 

首先,习近平提出了一个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问题。政绩为谁而树立?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怎样树立政绩?“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⑥“树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⑦既然树立政绩的最终目标是为人民群众造福,那么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便要去除为自己留名邀官的心态,具有甘当铺路石的精神,甘于为扶贫事业的总体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

 

  习近平认为,领导干部不能寄希望于一下子抱个金娃娃,不能以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来哗众取宠治理贫困。治理贫困是一个长期艰辛的过程,滴水穿石体现在最终的成功之中。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目标一致,矢志不渝,一件事几代人坚持干下去。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在一个经济落后地区发展进程,都应该不追慕自身的显赫,应寻求一点一滴的进取,甘于成为总体成功的铺垫。”⑧

 

习近平以福建东山县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群众建成的防护林与山西右玉县的治沙造林为例,说明了共产党人功成不必在我的高尚境界:潜绩显绩的关系。潜绩显绩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贫苦落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与历史条件,其脱贫致富需要几代人许多阶段时期的努力,领导干部要视其进程为增砖添瓦,只有无数人的默默奉献,才可能造就显绩的基础。

 

潜绩也不能脱离显绩潜绩如果不是真正为人民谋取利益的绩业,它也无法成为得到承认的显绩,真正的显绩是为人民群众的事业,它必然来自不同共产党人的长期坚持、利在久远的奉献。

 

  习近平共产党人政治自觉观的目标政治磨砺观。习近平认为,攻坚扶贫的第一线战斗就是党任用干部的正确导向,要将干部的培育、党的基层组织夯实与扶贫运动结合起来。习近平强调,共产党员的培育与磨砺有多种途径,但解决矛盾、战胜困难、敢于与挑战作斗争是最好的方法。欠发达地区、贫困与农村地区是检验共产党人毅力、斗志、信仰和党性的场所,也是党在扶贫攻坚中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一方面,对干部个人而言,越是艰苦的环境,越是面临大灾大难,越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越能磨砺干部的能力、素质和品质。如果干部能够在这些事业、这些地区中埋头苦干,甘心奉献,做出了成绩,那么,他本人的思想素质、工作经验、个人志向必将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对党而言,要把贫困地区作为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对那些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要给予表彰并注重提拔使用。”⑨习近平指出,实际上,党需要把有发展潜力的干部放到急难险重的大环境中去磨砺锻炼。这种方式可以有力地考察考验共产党员,只有在这种重担的压力之下,才能够显示出共产党员的真正面貌。

 

要想为贫苦地区的人民干一点事,就要敢于善于与困难矛盾作斗争。而解决困难矛盾才是对共产党员能力和水平的考验。如果对群众有真情实感,具有能力克服困难,这样的干部自然会得到公众承认,也就会脱颖而出。而那些面对困难垂头丧气、哗众取宠、脱离群众的党员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习近平201459日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要坚持求真务实,让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干部真正得到重用、充分施展才华,让作风漂浮、哗众取宠的干部无以表功、受到贬责”⑩

 

  习近平政治自觉观的基本特点

 

视野的独特性。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以后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其中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保证人民利益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有力举措,人民利益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保证究其本质是一致的。

 

习近平反复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要用社会主义的优势来保证社会主义的制度,而社会主义的优势就是它的整体力量,就是执政党与人民共同齐心一致解决困难的力量。而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人民利益虽然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它们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结合点,在这个结合点中党既能保证实现人民的利益,又能全面深刻地加强党的领导,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习近平将扶贫运动在新的历史时期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战略地位,认为这场运动对人民群众、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意义重大,在这三者中看待扶贫运动,并且将扶贫运动与这三者的关系认真分析归纳。他指出,扶贫运动是保证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全部富裕的应有之义,而这一切需要党的领导,党的干部在这场扶贫运动中不仅能够捍卫社会主义制度,而且自身能够得到锻炼,党自身也能够得到净化与前进。

 

同时,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提高自然能够更好地领导扶贫运动,使人民群众得到利益,社会主义因此加以巩固。将党的全面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者贯穿于扶贫运动体现了战略思维的独特性。

 

  对于党的建设理论的运用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毛泽东与邓小平分别提出思想、作风建设以及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江泽民与胡锦涛又相继提出了三讲求真务实的建党思想,这些思想与实践都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党自身建设的探索,为党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指明了党的先进性方向。

 

习近平对于党的建设在新的时期面对的复杂局面,指出了要接地气接地气就是要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没有与人民群众的紧密关系,党的一切事业将无从谈起。总之,党的建设首先要在为人民服务的状态中进行。但在当代能够集中体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制度奋斗的事业在于扶贫运动中。扶贫运动事业不同于党以往领导的任何事业,向两个一百年目标进发也是党所面临的全新事业。因此,党的建设要在党实现其纲领中进行。

 

习近平抓住了党的纲领这一核心来看待党的建设,在实现党的纲领中进行党的建设。他反复强调,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使共产党人在脱贫致富中成长起来。习近平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思想在新任务、新环境下又推进了一步,使其更加与党的主要使命、主要宗旨紧密结合,互为因果。

 

实事求是的思想本质。习近平在扶贫运动中对于共产党人的政治思想、政治作风、政治追求、政治锻炼的践行都从实事求是出发,对于扶贫运动的战略布局、步骤举措都要求从实际、实地、事实、实效、实绩为根据,遵从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基础。

 

无论是党的建设还是中国的脱贫致富,没有讲求实际、尊重人民的务实精神,都将成为泡影。共产党人的磨砺、实践、成长要在贫困群众的一点一滴的生活改善中进行,要在为贫困地区的民生提高中体现。扶贫事业的实实在在的进步,也就是共产党人实实在在地前进。两者都是有实实在在的标准,这就是贫困群众的评价、贫困群众的认可、贫困面貌的改善。实事求是是将党的事业与人民利益实现的最好思想路线。

 

  作者:王辉 来源:人民论坛 20168

上一篇:自议多媒体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