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肿瘤的发病病因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09 00:47

第一篇: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新认识和古文献复习


  传统中医学根据历代医学家对肿瘤病因的认识和论述,结合临床实际,将肿瘤的病因概括为内伤病因、外感病因、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以及其它病因四大类。


  1、 内伤病因


  内伤病因包括正气亏虚和情志失调两个方面。


  1.1,正气亏虚 正气是指人体的生命功能,而相对病邪而言则是指抗病和康复能力。它是由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生理活动的综合作用产生的。正气亏虚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所致。《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精气夺则虚”。《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说明机体正气亏虚,脏腑经络功能失常,各种致病因素才能入侵而发生疾病。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说:「积聚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金代张元素《活法机要》曰:「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虚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明代张景岳也说:「脾胃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皆有积聚之病」。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中亦谓:「大抵气血亏损,复因悲思忧恚,则脾胃皆伤,血液渐耗,郁气而生痰……噎塞所由成也」以及「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陈藏器亦日:“夫众病积聚,皆起于虚”。以上论述,说明人体正气亏虚是肿瘤发病的内在因素,也是其它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肿瘤发生的基础条件。正气亏虚还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年龄越大,正气越亏,经络脏腑功能越弱,肿瘤的发病率就越高。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中说:「少年少见此证(噎膈),而惟中年丧耗伤者多有之」,明代申斗垣谓:「癌发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厚味过多所生」,明代赵献可《医贯》中指出:「惟男子年高者有之,少无噎膈」。肾藏精,内寓真阴真阳,主生长发育。肾阳为全身阳气之根,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和气化功能;肾阴为全身阴液之本,对五脏起滋润和濡养作用。肾中精气不足,阴阳虚损,可由于禀赋不足,或久病失养,或房劳过度,耗损肾精所致,以致机体原阴原阳受损易发肿瘤。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水谷精微不能正常化生气血,全身气血虚弱,容易感受毒邪而激发肿瘤。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主治节。肺为华盖,肺气虚弱容易遭受外邪侵袭,易感各种致癌因素而发生肿瘤。故无论什么原因引起人体的正气不足,都不可能离开五脏,其中又与肾、脾、肺等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1.2, 情志失调 人体的情志活动,在中医理论里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类,称为七情。中医非常重视精神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尤其是在肿瘤的病因中的地位。如《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素问玉机真脏论》谓:「忧、恐、悲、喜、怒,令人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朱丹溪《丹溪心法》指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情志活动属于生理活动的范围,并不足以致病。如果超出了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正常范围,就会造成人体内在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导致疾病发生,甚至导致肿瘤的产生。如《灵枢》说:“内伤于忧怒……而积聚成矣。” 如关于噎膈病因的记载:「《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明代邵达《订补明医指掌》亦说:「(噎膈)多起于忧郁,忧郁则气结于胸,臆而生痰,久则痰结成块,胶于上焦,通络窄狭,不能宽畅,饮或可下,食则难入而病已成矣」。《景岳全书》亦认为“噎膈证,必以忧愁、思虑、积劳、积郁而成”。再如关于乳岩病因的记载:元代朱震亨《格致余论》说:「……忧怒抑郁,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积滞,遂成隐核……又名乳岩」。《丹溪心法》指出其病因为“忧恚郁闷,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所致。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指出:「(乳岩)是阴寒结痰,此因哀哭忧愁,患难惊恐所致」。《外科正宗》记载:“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医学正传》认为:“此症多生于忧郁积忿之中年妇女”。再如关于失荣病因的记载: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载道:「失荣者,或因六欲不遂,损伤中气,郁火相凝,隧痰失道,停结而成。」清代邹岳《外科真诠》曰:「(失荣)由忧思哀怒,气郁血逆,与火凝结而成」,金代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说:「茧唇皆由六气、七情相感而成,或忧思太过,忧思过深则心火焦炽……」,清代高秉钧《疡科心得集》说:「舌疳者……由心绪烦扰则生火,思虑伤脾则气郁,郁甚而成斯疾,其证最恶」,清代包永泰《图位喉科杓指》指出:「(喉菌)此症属忧郁血热气滞,妇人多患之……」,清代高思敬《外科问答》谓:「筋瘤……此证得自郁怒伤肝,忧虑伤脾伤肺」,「翻花岩,与乳岩仿佛,由肝郁不舒,木火鸱张而得,甚不易治」。以上古文献的叙述说明了噎膈、乳岩、失荣、茧唇、舌疳、喉菌、筋瘤、翻花岩等各类癌肿的发病都与情志失调密切相关。


  2、 外源病因


  外源病因包括外邪侵袭和饮食所伤。


  2.1.外邪因素 在自然界里,风、寒、暑、湿、燥、火为六种气候现象,亦称为「六气」。在正常情况下,这六种气候对人体无害,是人们赖以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如果人们不注意调摄,或者因慢性疾病造成体内阴阳气血亏损,使正常适应能力或者抵抗力下降;或气候急剧变化的情况,六气就会变为六淫,成为致病因素。六淫致病可以单独侵袭机体而致病,亦可两种或两种以上邪气合在一起致病;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发生转化,如风寒外邪郁久化热。外感致病与脏腑的关系也是密切相关的,如《灵枢经·五变》则指出 “邪气留滞,积聚乃伤脾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因此“六淫”作为外界的致病因素,也代表了肿瘤的外感病因。


  中医学对外邪病因致癌的认识是很早的。《内经》云:“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营,因有所系,癖而着内,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得也,大如鸡卵。”《灵枢九针论》谓:「四时八风客于经脉之中,为瘤病者也」,《灵枢百病始生篇》指出:「积之所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灵枢刺节真邪篇》曰:「虚邪入至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肉着,……邪气居其间而不及,发为筋瘤……肠瘤……昔瘤」。隋代《诸病源候论》说:「恶核者,内里忽有核累累如梅李,小如豆粒,……此风邪夹毒所成」。“积聚者,乃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之气所为也。”上述古文献的论述说明了风邪、寒邪、虚邪等外邪是发生癌瘤的外源病因,特别是风寒之邪。至于火热之为病,古人也有阐述。火热有内外之分。外者,是直接感受外界温热之邪或者六淫所化,内者或为五志过极,故有“气有余便是火”、 “五气化火”、“五志化火”之说。或为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凝湿阻等郁结日久而生内热。如刘和间称“疮疡者,火之属”。清代《医宗金鉴》指出唇癌(茧唇)的成因是「积火积聚而成」。故肿瘤的发生与火热也密切相关。


  2.2. 饮食因素: 饮食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须条件,人们还可以通过饮食来弥补先天之不足。中医十分重视饮食失调在肿瘤发病中的作用,如《济生方》说“过餐五味,鱼醒奶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则积结为症瘕。”《医碥》:“好热饮者,多患膈症。”“酒客多噎膈,好热酒者尤多。”陈实功《外科正宗》云茧唇“因食煎炒,过餐炙熄,又兼思虑暴急,痰随火行,留注于唇,初结似豆。”《养生方》:“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 说明平素饮食失宜,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等也是产生肿瘤的基础。


  3, 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痰由水湿变化而成。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致使脏腑功能失调,气机不畅,津液不布,则水湿停滞,凝聚为痰。或五志化火,邪热内盛,灼津为痰。痰之为病《丹溪心法·痰》说:“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百病多由痰作祟”,说明肿瘤与痰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痰既有可见的有形之痰,如咳吐痰涎;呕恶痰涎;见于体表或者深藏于体内的肿块。而更多的是无形之痰。尤其是起病缓慢,皮色不变,无声无息之中而日渐增大者,更多责之于痰。湿为阴邪,重浊腻滞。湿邪既可以外感,亦可以内生。湿邪内停,阻碍阳气,影响气机流畅,湿聚又可化生痰浊。在恶性肿瘤病变过程中,湿邪为患虽不如痰浊淤滞那样普遍,但湿邪极易化毒。因而湿邪既是肿瘤的病理产物,也是肿瘤的病因之一。恶性肿瘤患者几乎都有血行不畅,瘀血内停的病理变化,表现为肿块、疼痛、舌质暗紫或瘀斑或舌下青筋显露等。如《素问·举痛论》云:“血气嵇留不得行,故宿昔而积成矣”;《古今医统大全》说“凡食下有碍,觉屈曲而下微作痛,此必有死血”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也说:“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由此可见,瘀血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产物,也是重要的病因。综上所述:痰湿是人体液代谢异常的病理产物,瘀血乃血液运行失常的病理产物,二者作为病理因素又可作用于机体而成致病病因。无论血瘀或痰湿阻滞,均可导致气之升降出入异常,而气之升降出入异常又可导致血瘀或痰湿阻滞。所以经云:“百病皆生于气”,故气之升降出入异常是恶性肿瘤病变过程中最重要的病理变化和病因。


  4, 其它病因


  虫毒结石,放射污染等等。


  综上所述,传统中医对肿瘤的病因论述大多分为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以及其它病因四大类。但临床发现以上理论并不能解释肿瘤的病因病机,更不能解释同一种病因导致的肿瘤与内科常见病在病性、病机、疾病发展和预后等方面的根本不同。因此肿瘤发病应该有其独特的病因病机。安徽省立医院的李平教授等认为诸邪致人体元气化生异常,内生瘤毒。病因上瘤毒是始动因子,是本质的。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虫毒结石,放射污染,痰湿瘀滞等等都是瘤毒的促发因子,都是表象。瘤毒是一种特殊的致病因数,其致病有如下特点。


  (1)起病隐缓 恶性肿瘤常在出现临床症状时被确诊,而此时大多已是中晚期,其体内的癌性肿块绝非短期内所形成。从现代医学来看,从正常细胞突变为癌细胞,再到癌细胞增殖为一立方厘米的肿块需要几月至几年的时间,癌肿患者就诊时,许多病人形体壮实,而检查表明体内的肿块已经很大或者已经有远处转移。由此可见,瘤毒初生之时,多深伏于脏腑,潜藏于经隧,隐匿难知,及致病情显露,已成膏肓之疾。


  (2)易耗正气 这是瘤毒又一个基本的特性。瘤毒内生于脏腑经络,转而破坏其功能,耗损正气以自养。恶性肿瘤自始至终表现为一系列的正气被瘤毒所耗散的过程。一般来说,致病初期伤气,继则耗及阴血,最终耗损阳气,呈现出气血阴阳俱虚的现象。虚是进行性的必然的临床表现。


  (3)毒生病络,容易扩散 元气化生于络,故毒生病络,因为各种不同的瘤毒的促发因子对五脏六腑的损伤能力是不一致的,五脏六腑的先天禀赋也是不同的,所以瘤毒始生于不同的脏腑。瘤毒的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暗耗正气,瘤毒向原发病灶周围的侵袭扩散而不易察觉;随着病情的进展,正气渐亏,不能抗邪,瘤毒便随气血经络流窜,侵袭他脏,形成转移癌,有毒阻络脉与病络形成的特点。


  (4)癌为阴邪,其性缠绵 瘤毒是一种内生的邪毒,发源于脏腑经络之中,其性深伏,流传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根深蒂固,胶着难清,不能根治。《灵枢百病始生篇》:积之所生,得寒乃生。《难经五十五难》:积者,阴气也。


  (5)癌为实邪: 从整体上讲,恶性肿瘤性疾病是一类全身性疾病,而瘤毒及其所致的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其本为正虚,其标为邪实。《内经》:阳化气,阴成形。


  (6)瘤毒暴戾:恶性肿瘤的中晚期,瘤毒深重,重阴必阳,化热化火,更伤正气,其害人之速,病势之凶险,反映了瘤毒毒性猛烈的一面。


  5 中医认为瘤毒致病有其特异的病机。分述如下。


  5.1.癌毒内生是恶性肿瘤的启动因子


  恶性肿瘤与毒邪的关系,古今医家有不完全相同的认识。传统的毒的概念是邪之极便成毒,如热毒,湿毒,疮毒等。早在《诸病源候论》中就认为“恶疮”是因于体虚受“风热挟湿毒之气”所致。汉·华佗《中藏经》也说:“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非独荣卫壅塞而发也”。宋·杨士瀛指出:“癌者……毒根深藏,穿孔透里。”这种认识,把肿瘤和一般的气血痰食等的壅滞区分开了,就是说,肿瘤的发生除气血痰食等聚结外,更有致癌之“毒”。而现代中医学认为癌毒则是一种特异性致病因素。具体来说,恶性肿瘤是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气滞血瘀,湿聚痰凝,虫毒结石等内外致病因素长期作用于机体,使机体功能失调,正气损伤,干扰了元气的正常化生所产生的疾病


  5.2,气滞血瘀、痰湿火热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病理变化


  恶性肿瘤起病隐匿,证候多端,表现复杂,但大多有发生于体内或体表的肿块,或大或小,其肿块之形成,是机体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逸太过长期作用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的结果。诚如高锦庭在《疡科心得集·辨瘰疬瘿瘤论》中所说:“瘿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淤血浊气痰滞而成”,因而气滞血瘀、湿聚痰凝,火热内盛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病理变化。


  5.3 正气不足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和结果


  正气不足是肿瘤发生时机体的内在因素,同时也是邪毒伤耗的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在既病之后,随着病情的进展,常逐渐出现虚弱的症状,甚而有些患者就以消瘦、贫血等为首发症状而就诊。患者之正气不足除与病后脾胃运化不健,纳食减少,化源不足或者伴有出血,气随血去等原因外,更多的是被邪毒伤耗的结果。一般来说,初期多气虚,渐至气阴两伤,气血两虚,终至气血阴阳俱虚、阴阳离诀而死亡。所谓久虚无完气,病久无完形。


  5.4 瘤毒为本,夹邪致病是恶性肿瘤的病理特点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虫毒结石、痰凝湿阻,气滞血瘀等是肿瘤发生的内外致病因素,是促癌因子,是表像。这些因子长期作用于机体,使机体功能失调,正气损伤,干扰了元气的正常化生产生瘤毒,瘤毒才是肿瘤产生的根本因素。例如《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可见肿块的发生与寒邪有密切的关系。但临床观察认为,可是《内经》中又指出:“寒毒积滞不化,与痰饮、癖血胶结,积年累月,癖而内蓄,恶气乃生。”意思是单纯的寒邪不易导致瘤毒,只有寒邪日久干扰了元气的化生,才有可能引起瘤毒。其它的病邪也只有伤及五脏六腑的元气才有可能导致癌变。例如《谵寮集验方》云:“盖五积者,因怒忧思七情之气,以伤五腑,遇传克比性,而成病也。”因此临床上表现为夹湿、夹痰、夹瘀,或气滞、或气虚,或阴虚、或火旺、或寒凝等等,虚实夹杂,症状各异。所以各个具体脏腑组织器官的肿瘤有各自的特点,同一个肿瘤在不同的临床阶段又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同一个临床症状有可见于不同的肿瘤病人。瘤毒为本,夹邪致病是恶性肿瘤的病理特点


  参考文献


  [1]李经纬.历代中医对肿瘤的认识[M].见:郁仁存,姜廷良,于尔辛主编.中医肿瘤[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2.


  [2]李平, 张梅, 陶宋词 元气化生异常 内生瘤毒致肿瘤 中国中医药报 2010年12月24日


  医药界·学术版 2015年2期  作者:肖枚生 刘洁 张玉祥


第二篇:儿童肿瘤相关性早熟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分析


  性早熟是临床儿科内分泌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指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便呈现出第二性征发育的异常性疾病,根据有无性腺轴的启动可将其具体分为中枢性性早熟与周围性性早熟[1]。临床研究表明儿童性早熟的病因较为多样,而肿瘤是儿童性早熟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儿童肿瘤的首发症状即为性早熟,严重影响儿童的机体正常发育及身心健康[2,3]。本组实验通过对我院收治的40例肿瘤相关性早熟儿童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儿童肿瘤相关性早熟的病因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儿童肿瘤治疗时对肿瘤相关性早熟的认识,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肿瘤相关性早熟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19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为(334±175)岁,其中5岁以下儿童29例,5~8岁儿童11例。所有患儿均符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性早熟诊治指南》,其中下丘脑错构瘤12例、蛛网膜囊肿2例,下丘脑生殖细胞瘤2例、肾上腺皮质肿瘤10例、卵巢肿瘤8例、MuCune-Albright综合症2例,睾丸间质细胞增生伴瘤结节2例、纵隔畸胎瘤1例、阴茎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12实验方法


  通过与患儿家属共同了解患儿住院前的生长速率及生活水平,并确定准确的患儿第二性征出现时间及进展程度,调查患儿是否遭受颅脑的重度损伤或药物过敏病史。查体主要检查女性患儿的乳房发育情况,测量男性患儿的阴茎发育长度、睾丸容积,采用Tanner法对患儿阴毛生长情况进行分期,与家属、患儿调查数据不一致者排除本组实验范围内;观察患儿皮肤是否发生溃疡、色素沉着等现象,评价患儿体毛密集情况及是否发生痤疮;采集患儿血液制成血清标本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患儿性激素各项指标,其中包括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雌二醇(E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SG),并测量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皮质醇水平;应用我院X线摄影机获取患儿腕关节、掌指关节X线正位片并评价骨龄;应用超声检查患儿内外生殖器发育情况,并测量患儿的子宫、卵巢长、横径;应用MRI对患儿的垂体、脑组织进行检查并判断其发育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 = 005,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儿童肿瘤相关性早熟的病因比较


  中枢性性早熟16例(40%),周围性性早熟24例(60%);其中下丘脑错构瘤是导致儿童性早熟发生率最高的肿瘤类型占300%,肾上腺皮质肿瘤次之占25%;男患儿以肾上腺皮质肿瘤,女患儿以卵巢囊肿致性早熟居多,与其他病因比较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患儿的临床表现


  肿瘤相关性早熟男患儿均外生殖器发育异常为特征,20例(9524%);女患儿以乳房发育、阴道出血等为首发特征,18例(9474%),χ2=0131,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儿童性早熟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青春期第二性征大幅度提前出现,严重违反了儿童的正常发育周期,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及身心发展[4]。近年临床研究表明,儿童肿瘤是影响性早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临床案例中性早熟患儿伴肿瘤发病率尚不高,但同样需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本组实验中,肿瘤相关性早熟患儿中主要以周围性性早熟为主,其中男性患儿多发肾上腺皮质肿瘤,女性患儿多发卵巢囊肿,而中枢性性早熟则以丘脑错构瘤多发。因此临床上应注重对性早熟患儿内分泌器官、腺体的检查,及时进行治疗干预,改善肿瘤患儿的性早熟合并症[5-7]。


  通过资料整理及实验回顾可知,下丘脑错构瘤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脑组织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但其并非是真正的肿瘤,易发于4岁前的儿童早期,该病主要表现为性早熟、痴笑性癫痫等[8,9],而继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最常见影响因素即为下丘脑错构瘤,而下丘脑错构瘤肿物或分泌物可压迫下丘脑导致其对GnRH的抑制作用发生障碍,进而导致肿瘤患儿发生性早熟,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进行手术治疗下丘脑错构瘤可初步改善患儿性早熟病因[10-12];外周性性早熟是指不受HPGA调控的性早熟,部分患儿性特征提前发育,而无性功能成熟表现,外周性性早熟多为性激素分泌异常的肿瘤引起的肿瘤,如外源性甾体的接触或摄入[13-15]。


  总上所述,肿瘤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重要病因之一,而下丘脑错构瘤是导致儿童性早熟发生率最高的肿瘤类型,因此临床治疗应重视患儿的内分泌器官的发育及影响,同时也应注意少见肿瘤的诊断,综合诊断并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性早熟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Su PH,Luh SP,Yieh DM,et gy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30 children with tumor-associated 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2013,28(20):1548-1550.


  [2]杨晓红,陈瑞敏,张莹,等.外周性性早熟患儿的病因及预后随访.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12):947-950.


  [3]Drees C,Chapman K,Prenger E,et e outcome and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hypothalamic hamartoma treatment in adults:endoscopic,open,and Gamma life procedures.J Neursurg,2012,117(2):255-261.


  [4]赵岫,张琴,高晓杰.小剂量雌激素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素类似物治疗儿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4):454-457.


  [5]龚会军,白鹏,周厚俊.下丘脑错构瘤的诊断与治疗.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l,10(6):567-569.


  [6]Rostampour N,Hashemipour M,Kelishadi R,et al.A case of Atypical McCune-Albright syndrome with vaginal bleeding.1ran J Pediatr,2011,21(3):399-403.


  [7]方陆雄,郭邦明,李志勇.松果体区肿瘤致男性性早熟8例临床分析.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4):327-330.


  [8]陈瑞敏.外周性性早熟病因研究进展.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0):1545-1547.


  [9]陈凯,蒋慧.儿童常见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现状.世界临床药物,2013,34(3):129-131.


  [10]Castafio De,La Mota C,Martin Del Valh F.P6rez Villena a-lamic hamartoma in paediamc patients:clinical characteristics,out-comesandreview ogia,2012,27(5):268-276.


  [11]汤静燕.儿童常见恶性肿瘤临床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探讨.中华儿科杂志,2011,49(3):161-164.


  [12]Hadley LG,Rouma BS,Saad-Eldin nge of pediatric oncology in Pediatr Surg,2012,21(2):136-141.


  [13]张云强,陈春阳,刘子彪,等.儿童下丘脑肿瘤伴多饮、多尿及性早熟1例报告.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0,9(5):464-465.


  [14]Baba S,Ioka A,Tsukuma H,et nce and survival trends for childhood cancer in Osaka, Japan, Sci,2010,101(3):787-792.


  [15]李燕虹,苏喆,马华梅,等.伴性早熟的儿童生殖细胞瘤临床特点及血清和脑脊液β-hcG测定对肿瘤定位诊断的价值.中华儿科杂志,2010,48(10):771-774.


  中国性科学 2015年8期  作者:庞智东 宁旦

上一篇:肿瘤患者疼痛护理论文(共2篇)

下一篇:中医肿瘤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