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便秘疗效观察分析研究论文(共5篇)

发布时间:2023-12-11 00:59

 

 第1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功能性便秘是內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近年来,由于人类饮食过细缺少纤维素以及滥用减肥等药物,导致功能性便秘成为一种多发病[1]。功能性便秘患者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和有肛门阻塞感等,还会造成严重的结肠疾病[2]。盐酸伊托必利单独使用效果欠佳[3]。据报道,联合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较好[4]。基于此,本研究对小麦纤维素颗粒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男31例,女30例;年龄21~77岁,平均(46.5±3.4)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7±1.2)年。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1~76岁,平均(46.4±3.3)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6±1.3)年。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盐酸伊托必利治疗方案,给予盐酸伊托必利,50mg/次,3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方法,每次半包,2次/d,连续给药一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1.4评定标准


  显效:大便正常,主症及其他症状全部消失;好转:便秘有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及粪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时间在2天内,其他症状基本消失;无效:便秘及其他症状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8%较对照组的7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引起功能性便秘的原因有很多,由于饮食不当,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均会引发此病。其中,引起便秘的关键因素是摄入的膳食纤维不足。还有研究发现[5],饮食失去节制、正气不足,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出现问题以至于津液减少则不通,危害患者身体健康。从中医来讲,脾胃运化失调,糟粕内停,导致大肠功能紊乱;肝主疏泄,若肝气郁滞,则气滞不行。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两亏,津液减少,肠道干涩[6]。临床上以扶正气,提高脾胃机能,软化粪便,促进排便为原则。近年来,给予盐酸伊托必利,但单独使用复发率高。随着中医疗效的不断被认可且治疗安全无副作用,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选用中药疗法治疗此病。据研究报道[7,8],应用小麦纤维素颗粒疗法可以有效的达到补虚泻实的作用,可补气之本,使得气腑畅通,缓解肠道干涩等症状,使得大便舒畅,则便秘的症状自然解除。此外,小麦纤维素颗粒属于总膳食纤维制剂,可以使粪便的容积增大,使患者结肠蠕动频率加快,方便粪便排出。本研究通过对小麦纤维素颗粒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发现联合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优于盐酸伊托必利单独用药。


  综上所述,小麦纤维素颗粒联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茜

  第2篇:崔氏特色推拿手法治疗儿童便秘经验总结


  近年来,便秘在小儿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小儿便秘已成为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其中尤以功能性便秘更为多见。便秘指以排便困难为主诉,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2d1次),两天以上一次,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坚硬,可伴少腹胀急、神疲乏力、胃纳减退等症。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排便困难[1]。西药治疗小儿便秘效果不佳,且药物多有副作用。中药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因其味道苦涩,小儿服药依从性差,疗效难以得到确切保证。小儿推拿是医生用双手在小儿身体表面进行推拿、点穴等手法操作来治疗疾病的综合套路手法,属于纯天然的物理疗法,治疗儿童便秘不但疗效显著,而且具有简、验、便、廉的特点,小儿及家长容易接受。


  崔述生教授系北京第四批百名名老中医,从事临床与教学工作40余年,善于应用推拿手法治疗骨伤科、内科及部分儿科疾病,其手法动作柔和轻巧而力道厚重,在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崔教授承固求新,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形成了以“崔氏腹部按摩八法”为基础的系统治疗方法。作者有幸师从崔老学习数年,在崔老的指导下,结合小儿便秘的病因病机,将崔老治疗小儿便秘的经验手法整理如下,求证同道。


  1病因病機


  1.1小儿便秘病因小儿便秘的病因无外乎先天和后天两大因素。


  1.1.1小儿先天不足则脾肾两虚,生化乏源、涵养不足。先天之精是生命活动的本源,其充实则利于后天之精的滋养,故先天不足则生化之源更为亏乏,脾胃推动乏力,肠道失于濡养而致大便秘结。再者,若孕母孕育之时过食肥甘厚味使胎热素盛,母病及子,则小儿肠道素有积热,以致便秘。


  1.1.2小儿后天因素则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这些固然都可以引起小儿的便秘,但崔老认为其中尤为要紧的是勿将小儿喂得过饱、穿盖过暖。《活幼心书》曰:“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疾不相干”[2]。早在元代就有医家明确提出小儿若想安好,平时就要“带三分饥与寒。”崔老认为,新生儿降生之后,往往带有母体的偏性,孕期母亲大多食肥甘厚味,穿得暖、运动少,母体本有积火,母病及子,则小儿容易肠燥津亏,而成便秘。又小儿体质特点为“四不足,三有余。”小儿“肝常有余”,肝主生发,儿童身心快速生长发育,少不了有余热要散发,倘若此时情志不遂,则会余热停滞,化燥伤津。小儿“脾常不足”,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消化能力弱,此时尤要警惕品种多样的“零食”,如果喂养过饱,饮食过丰,就容易食积上火。除此之外,崔老还发现近年来儿童对于电子设备的兴趣愈加浓厚,有时在排便时也要观看、把玩电子设备,不利于注意力的集中,不能专注排便过程,长此以往意识控制渐淡,则会引发便秘。这也是造成小儿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


  1.2小儿便秘病位小儿便秘病位在大肠。《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论》曰:“小儿大便不通者,脏腑有热,乘于大肠故也”[3]。《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4]。这与现代医学对于便秘的发生与小儿肠道解剖、生理的认识相当近似。小儿肠道相对较长,肠壁弹力纤维及肌层的发育尚不完全,肠道蠕动动力不足,肠肌张力降低等易造成食物残糜在肠道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粪便变得较硬而难以排出。


  1.3小儿便秘成因小儿便秘成因与五脏皆有相关,而以肺肝脾作用突出。其病机关键是气机失调、消化传导功能低下,或热结大肠而津液亏涸,而致糟粕停留、粪质干硬,大便不通或难排。肺与大肠相表里,故与便秘关系密切。《幼科铁镜·大便不通》曰:“肺与大肠有热,热则津液少而便闭……血虚燥滞不通者……”[5]。这里指出了肺与大肠有热而致便秘的病机。《幼科释谜》曰:“肺家有热……流入大肠。以致秘结不通”[6],指出肺热下移大肠,引发大便干结。另外,肝与小儿便秘的成因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临床上常表现为小儿情绪不稳定、性情急躁。使肝气郁结,疏泄不畅,气机壅滞,同时也影响了脾胃的运化,气机失调,上下不畅,传导失司,则导致糟粕留滞,而成便秘[7]。


  崔老通过长期观察发现,现今家长对小儿宠爱有加,娇惯成性。稍有所愿不遂,则易哭易闹。有些小孩因环境改变后不适应,或因家长奉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致使其学业紧张、压力过大大,也可造成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另外孩子心愿不遂之时,与家长难免多有摩擦,更会造成情绪及病情的恶性循环。综合以上因素可以看出,在现代社会,小儿便秘往往与生活习惯、环境压力及心理因素多方面有关,并不止局限于外感寒热及饮食因素[8]。


  2治疗方法


  2.1腹部按摩八法崔老根据便秘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以疏肝健脾、助运通便为法,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及独到的推拿手法,应用于临床中颇有佳效。以下手法是以崔老的腹部按摩八法为基础进行治疗[9]。


  2.1.1顺气搓摩术者拇指指腹按在患儿胸胁两侧,顺肋弓之走形做往返的搓磨运动5~10次,要领在力透轻柔。


  2.1.2开四门术者分别在患儿章门、期门、滑肉门、梁门以指针点穴法各轻点10s,揉5s[10]。


  2.1.3推三脘术者以掌根推法在患儿膻中至下脘上以推法做3~5次,推至上脘、中脘、下脘三穴时各轻轻点按。


  2.1.4补神阙术者以掌心劳宫穴按在患儿神阙穴上轻行振法1min左右。


  2.1.5透天枢术者两手中指指尖点住患儿两侧天枢穴,轻轻透入,往对侧用力1min左右。


  2.1.6行气海术者以指针法点住患儿气海穴行点振法30s左右。


  2.1.7轻抖腹术者双手轻提起患儿腹部中线,从上向下捋,同时配合抖法3~5遍。


  2.1.8轻摩腹掌根按在患儿腹部,以神阙穴为圆心,顺时针摩腹7次。


  2.2手法操作流程①准备工作,一张舒适(软硬、高矮合适)的床,一把高矮合适的凳子,房间内人员不宜太多(医生、患儿及直系亲属、助手4个人为佳),一次性床单和治疗巾。②嘱患儿家属协助患儿仰卧位平躺床上,双手掌心相对置于身体两侧或两手叠加轻放于丹田(气海),身体放松,意守丹田,闭目养神。③医者端坐于床旁或立于床旁,调整呼吸,意守丹田,开始腹部按摩手法治疗。注意开始手法宜轻柔、和缓,力度不宜太重,速度宜缓慢、沉稳,切不可急躁、慌乱,治疗时尽量不与患儿及家属交谈,应通过观察患儿面部表情或生理反应来感受、调整力道的轻重。通常做腹部按摩治疗时,手法之间的连接没有间隙,但次序及每个手法的应用次数可以随具体情况增减。一般每次治疗时间控制在15min以内[11-13]。④嘱患儿家属予患儿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配合运动锻炼,排便时集中注意力,放松心情。


  3讨论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且机体经络较成人敏感,故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便秘疗效快捷肯定,且简、验、便、廉,安全而无毒副作用,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崔老认为,腹部为人体脏腑之居所,脾胃司中州,是氣机升降之枢纽,肝主疏泄,是气机调达之关键[14]。因此,腹部按摩手法可以调节人整体的气机升降,使脏腑气血的运转归常,六腑以通为顺,则自然传导有度,排泄有常。崔老这套综合治疗手法的治法纲要为疏肝健脾,助运通便。小儿便秘病位在大肠,又与肝肺脾三脏关系密切。崔老的腹部按摩八法中第二步分别照顾到了肝经、大肠经和脾经[15]。崔老认为“门”这个字很有寓意,其实这些穴位相当于人体的小开关、小机枢。人体的气机不调,升降失司,导致中焦气机壅滞,大肠气化不通,以致糟粕传导不利,津液亏涸,形成燥屎。开四门就是要疏通气机,条畅脏腑,使气机通畅。临床上若一味攻下,糟粕虽得暂行但木郁未达,气机仍旧不利。症状虽有缓解却容易反复。所以在应用推拿手法治疗时,既要疏通糟粕之阻,又要畅达肝木之气,以固疗效[16-18]。


  目前,小儿推拿的治疗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小儿推拿易学难精,需要深厚的学术造诣及经验积累才能发挥确切效果。现有的临床报道多为经验总结或介绍,具体机理阐释不清,尚需进一步研究。因此,今后在本病的研究中应重视设计的严谨性、科学性,深入探讨各类中医外治法在小儿便秘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4附病例报告


  患儿,男,6岁,2016年7月23日初诊。主诉:大便干结难下3个月。3个月前患儿曾更换班级,不久后便出现大便干燥,粪干如羊屎状,2d甚至更长时间排便1次。刻下:面色无华,体型瘦弱,伴见纳差,烦躁易怒,偶有憋气,口苦口臭,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数。指纹紫滞至风关。中医诊断:便秘,辨证为脾虚肝旺。治法:疏肝健脾、助运通便。手法操作:以腹部按摩八法为治疗基本手法治疗15min。加用指针点穴法,取穴膻中、双下肢足三里。从腰骶部向大椎单方向捏脊3遍,腰骶部3捏1提,胸椎部只捏不提。虚掌轻拍、揉腹部1min,1次/d。2016年7月27日二诊:患儿家属诉7月23日治疗当日患儿粪质明显改善,为腊肠样,大便2d1次。食欲转好,无头晕、胸闷等不适。后几日患儿粪质转硬,仍有排便困难,口臭、口苦,烦躁易怒改善,白天稍有疲劳。舌苔腻,黄白相间。仍以原治疗方法为主,加清大肠10次,推下七节骨10次。2016年7月30日三诊:家属诉患儿粪质显著好转,大便呈黄色条状,排便顺畅。食欲佳,面色转为淡红,性格较前随和,自诉口干不苦,仍有口臭。继续手法治疗。2016年8月3日四诊:大便呈黄色细条状,排便顺畅。食欲佳,面色有华,目睛有神,在家中发火次数明显减少,仍有口臭。因上学不便请假,嘱其注意饮食运动,治疗改为1次/周,不适随诊。2016年8月9日电话随访,患儿母亲诉其排便良好,食欲佳,口臭较前大为缓解,无腹痛、憋气等。稍有好动,余无异常。嘱其注意饮食运动,不适随诊。


  作者:刘殿龙等

  第3篇:针灸用于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临床功能性便秘主要是指不存在器质性病因和结构异常、代谢障碍、IBS等的慢性便秘疾病。因功能性便秘病患在发病时多会滥用泻剂以排便,容易引发结肠黑变病以及泻剂性的肠病,其中结肠黑变病和结肠癌息息相关,因此对于功能性便秘病患的临床治疗越来越被临床研究学者所重视[1]。本文对80例功能性便秘病患进行研究,分析针灸治疗与西药治疗的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在本院近两年收治的功能性便秘病患中选择80例进行研究,主要分成西药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西药治疗组采取酚酞片治疗,男性与女性各为23例和17例,年龄段为19-68岁,中位值是(43.5±1.7)岁,病程是2-27年。针灸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男性与女性各为22例和18例,年龄段为20-69岁,中位值是(44.5±1.6)岁,病程是3-26年。材料对比的差距不大。


  1.2诊断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发布的《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对病患进行诊断,具体为病患存在排便时间的间隔较长,且每周的排便次数低于三次,粪便存在干硬情况,数量较少、小,排便时间较长,一次至少在五分钟以上,存在排便难、有不尽感或在排便中要借助外力进行排便等[2]。


  1.3治疗方法


  1.3.1西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采取酚酞片治疗,酚酞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3362H010,由山西新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一片50毫克,一次口服两片,一天两次[3]。


  1.3.2针灸治疗组:针灸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选穴主要分成两组,1组选择的主穴位是大横穴位、天枢穴位、上巨虚穴位、照海穴位和足三里穴位,在消毒之后,指导病患取仰卧体位,然后针刺病患双侧的天枢穴位(2.5寸左右),得气之后采取平补平泻法,针刺双侧的大横穴位(2.5寸左右),得气之后采取平补平泻法,直刺双侧的上巨虚穴位和足三里穴位(1到2寸左右),得气之后采取平补平泻法,直刺双侧的照海穴位(0.5到1寸左右),得气之后采取平补平泻法。2组选择的主穴位是中、下髎穴位、百会穴位以及大肠俞穴位。在消毒之后,指导病患取俯卧体位,斜刺病患的中、下髎穴位(1到1.5寸),直到骶后孔为止,得气之后采取平补平泻法。平刺病患的百会穴位(0.5到0.8寸左右),得气但不行针。针对热秘病患针刺支沟穴位、曲池穴位以及内庭穴位,在得气之后采用泻法,针对气秘病患针刺太冲穴位和中脘穴位,在得气之后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对虚秘病患针刺气海穴位、胃俞穴位、脾俞穴位、关元穴位以及足三里穴位,在得气之后采用补法,针对冷秘病患以艾炙治疗关元穴位和神阙穴位。1、2组针灸方法在病患第一个疗程里是先后使用,第二个疗程是交替使用,一天进行一次针灸治疗,一次半小时,一疗程针灸十次。


  1.4观察指标:研究病患治疗后的效果。评定分为有效、好转和无效。其中有效表示病患粪便性质和数量、排便时间以及费力程度等改善明显,且没有影响到病患的生活。好转表示病患粪便性质和数量、排便时间以及费力程度等有所改善,但对病患生活有一定影响。无效表示病患粪便性质和数量、排便时间以及费力程度等没有改善。总效率等于有效与好转之和。


  1.5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20.0研究软件来处理本文的结果数据,其中的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P值在0.05之下则表示数据间比较有差异。


  2.结果


  西药治疗组病患治疗后的治疗总效率是80%,针灸治疗组病患治疗后的治疗总效率是95%,西药治疗组病患治疗后的治疗总效率低于针灸治疗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


  3.讨论


  功能性便秘病患常常会出现排便难、次数少、粪便硬结以及有便不尽感等情况,病因多与病患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精神状况等有关。患上功能性便秘的病患通常会服用酚酞片治疗,但是该药物的依赖性较强,药物使用过量或者长期滥用等会使得病患出现电解质紊乱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病患出现心律失常、肌痉挛、倦怠无力、神志不清、结肠黑变病以及泻剂性的肠病等,严重影响病患健康,因此亟需找到另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提升病患治疗效果。


  临床中医学将功能性便秘劃分成IBS型、功能性梗阻型以及慢性的传输型。使用针灸治疗时,遵循腧穴为主治原则,直接对病患的病变位置进行刺激。人体大肠相关神经节段处于第10个胸椎到第3个腰椎中,天枢穴位处于神经节段的第10个胸椎上,属于大肠募穴,而大肠俞穴位处于神经节段的第3个腰椎上,属于大肠中的相关背俞穴。这两个位置较为接近人体脏腑,可以对大肠的失调情况进行治疗。而中、下髎穴位在人体的骶部,在进行针刺时针感会传导到肛门,使得病患出现肛门支撑感觉,使相关神经受刺激,提升盆底肌的肌力。足三里穴位能够促使病患肠胃蠕动变快,让结肠物质增加,照海穴位可以养阴通便,百会穴位和神门穴位可以通阳活络以及安神养脑,可促进针灸得气,诸穴位合用,能够起到疏通肺腑、通便润肠等作用。本文对功能性便秘病患进行研究,发现采用针灸治疗后,病患的治疗总效率是95%,而是用西药治疗的病患治疗总效率是80%,西药治疗组病患治疗后的治疗总效率明显低于针灸治疗组,可见,对功能性便秘病患采用针灸治疗可明显改善病患粪便性质、数量、排便时间以及费力程度等,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黄海华

  第4篇:便通胶囊防治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的随机对照研究


  胸腰椎骨折是骨科的常发疾病,占脊柱骨折的70%~80%,占全部骨折的5%~6%[1]。我国中医学认为骨断伤筋,耗气伤血,气血瘀滞,脏器衰弱,肠道运化功能失常,导致便秘。现代医学证实,严重的胸腰椎骨折或恢复不佳易造成支配肠道的神经功能紊乱,肠蠕动受到抑制,再加上患者受伤后需卧床休养、活动量减少,加剧了患者胃肠蠕动能力的减弱,肠内容物无法排出,粪便滞留时间延长,加重便秘症状[2]。并且其发生率高达70%~80%[3].虽不会对患者直接造成生命威胁,但便秘会引发其他诸多问题,如:用力排便导致手术切口疼痛、颅内压、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心律失常等,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升高、生活质量下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术后康复[4]。因此,降低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的便秘问题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便通胶囊治疗便秘作用和缓,却又较其他缓泻剂更快起效,且复发率低。为评价便通胶囊防治骨科手术后便秘的疗效与安全性,特设计并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在我科住院接受胸腰椎骨折手术,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44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72例患者。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位置、骨折类型、手术方式等基线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全部患者均完成了全部3次随访,没有需要剔除的病例。


  1.2纳入标准1)符合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具体标准参照《脊柱外科学》[5];2)年龄20~65岁之间;3)知情同意;4)自愿參加本研究。


  1.3排除标准1)术前1周内自行服用过任何润肠通便或胃肠动力类药物者;2)有肠道或全身器官性病变;3)对试验药物过敏的反应者;4)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情况者;5)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


  1.4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便通胶囊(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9990071)口服治疗,3粒/次,2次/d。对照组口服滋阴润肠口服液(北京诚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B20020807),20mL/次,3次/d。2组均于麻醉术后6~8h禁饮禁食结束之后再开始给药,并连续服药4周;治疗期间规定不能给予其他便秘治疗。出于伦理学的考虑,患者若出现明显便秘症状,将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影响,并且已经说明试验药物未能预防便秘的发生,设计术后72h尚未排出正常软便的患者,提前退出研究,并给予更换治疗药物和\或更多综合治疗,并计为无效病例。


  1.5观察指标


  1.5.1便秘发生率于术后72h,根据改良的便秘症状评分表(评分标准见表1),分别由两位医师根据症状标准进行独立评分。总分达到或超过3分为出现便秘,防治无效;总分2分为尚不能诊断为便秘,评为防治有效;总分1分或0分为未发生便秘,评为防治显效。于术后72h评价便秘发生率,即总分达到或超过3分的百分比。


  1.5.2首次排便时间与住院时间


  1.5.3停药后便秘复发率于术后第8周,16周,28周进行随访,并填写随访观察表,记录患者停药后的便秘复发率。便秘诊断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


  1.6安全性评价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安全性评价,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检查,记录不良事件,如腹痛、腹泻、皮疹、恶心呕吐等。


  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若为正态分布样本,则采用双侧t检验,若为非正态分布样本,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患者是否严格按照方案完成研究,分为全分析集(FAS)和符合方案的完全疗效分析集(PPS),其中FAS数据集主要用于评估安全性与依从性,PPS数据集,主要用于评估有效性。按照方案,由于术后72h评分达到或超过3分,属于未能预防便秘而提前退出研究的病例,仍纳入PPS数据集进行分析。


  2结果


  2.12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对照组共有5例术后72h便秘症状评分达到或超过3分,评价为防治无效,而提前结束研究治疗期;而治疗组全部患者在术后72h已经排出正常软便,2组术后72h便秘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80,P=0.023),治疗组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2.2首次排便时间与住院时间治疗组术后1d、2d、3d已排便患者计数分别为51(70.83%)、67(93.06%)、72(100%),对照组3个时间点排便患者计数为34(47.22%)、54(75.00%)及67(93.06%),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0,P=0.006)。


  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为(1.4±0.6)d,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为(1.9±1.1)d,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3.655,P=0.000),治疗首次排便时间提前了0.5d。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8±12.5)天,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1.6±15.9)d,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730,P=0.007),治疗组住院时间缩短了5.8d。


  2.32组患者便秘复发率比较出院后经3次定期随访,治疗组在停药后12周、24周时,便秘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远期疗效更佳。见表4。


  2.4不良反应2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治疗组服药后有1例出现上腹不适感,1例出现无痛性稀水样便,停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服药后有1例上腹不适感,2例腹泻不适,停药后症状消失。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78%Vs4.17%,χ2=0.207,P=0.649)。


  3讨论


  便秘腹胀是胸腰椎骨折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研究显示其可能与手术刺激、心理应激、长期卧床、饮食改变及腹膜后血肿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出现明显的便秘症状,患者用力排便会牵拉伤口,会导致疼痛甚至影响伤口愈合,加重病情,影响术后恢复,同时胃肠道功能恢复缓慢,导致术后营养吸收不足,影响术后康复。同时毒素蓄积肠道,吸收入血,导致炎性反应状态,或可增加其他疾病危险[78]。


  防治术后便秘的方法虽然较多,但能达到通而不泻,缓而不慢的理想效果,帮助患者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的同时,又不导致腹泻的药物选择却是不易的。聚乙二醇、乳果糖、欧车前、莫沙必利等,要么起效太慢,加大用量又会出现腹泻。中医学认为,胸腰椎骨折并发便秘与脾胃不足、气虚津亏有关。便秘病位在大肠,同时与肺、脾、胃、肝、肾等相关,脾肺气虚,大肠传导无力,气虚津液,不能下润大肠则大便干结且无力排便。对于便秘的患者,应避免单纯用泻药,久泻必伤脾胃,造成恶性循环。中药治疗应以调节自身功能为原则,滋补脾肾、补气生津为大法,标本兼治[9]。


  从药物组成上看,便通胶囊以白术(炒)、肉苁蓉、当归、桑椹、枳实、芦荟6味中药组成,炒白术可补气健脾,肉苁蓉补肾填精,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活血调肝,桑椹滋肝补肾、清理肠道,其特点为行气通便,通而不泻,生津补益,补而不滞,作用温和持久[1011]。对照组滋阴润腸口服液,主要成分是地黄,其功能为养阴清热,润肠通便,相较复方而言,单味药效力有限,且缺少健脾胃及行气的功能。


  从药理作用上看,便通胶囊兼具结肠推进与软化大便作用,其可促进结肠蠕动及肠道推进作用,拮抗肾上腺素等作用,增强回肠的运转张力及活力,抑制水分在大肠的重吸收,但不影响水分在小肠的吸收,故而在软化大便时候,不影响人体所需其他物质的吸收,还能改善免疫功能增强体能与适应能力[12],非常适合术后患者服用。韩柯等报道,便通胶囊用于肛肠手术后取得了满意疗效[13]。


  本研究中,便通胶囊24h排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0.83%Vs47.22%,P<0.05),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提前了0.5d[(1.4±0.6)dVs(1.9±1.1),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5.8±12.5)dVs(21.6±15.9),P<0.05],且停药后第4周、12周及24周治疗组便秘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远期疗效稳定。这可能是因为便通胶囊不仅润肠通便,而且补脾补肾,益气生津,可扶助正气,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故可加速患者的恢复。


  综上所述,便通胶囊具有健脾益肾、补气生津、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防治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效果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安全性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傅兰清

  第5篇:针灸推拿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效果观察


  前言


  一般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会逐年下滑,而大多数老年人伴有便秘状况,所谓便秘就是指排便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同时较为困难,老年人一旦产生该种SC病症则对其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1一般资料以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之间存在SC病症的88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随机分配将其划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单组各划分44例,其中对照组44例患者中有21例女性患者以及23例男性患者,年龄集中在64岁到79岁之间,病程时间在集中在1年到5年之间,予以该组果导片常规治疗;实验组44例患者中有20例女性患者以及24例男性患者,年龄集中在64岁到80岁之间,病程时间在集中在2年到5年之间,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推拿针灸中医方式治疗。两组在年龄以及性别和相应病程等方面具备较小差距。


  1.2方法


  相关医护人员予以对照组患者实施果导片常规方式治疗,该药物一日服药次数集中在3次,一次用药为2片,需要坚持2个疗程,1疗程通常为一周左右;相关医护人员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实验组增加推拿针灸中医方式治疗,具体来讲,针灸的主要穴位集中在患者天枢穴以及大肠俞、关元、太溪以及足三里和三阴交,此外针对患者具体状况如腹胀可以增加大横穴等,医护人员对针灸穴位予以常规良好消毒之后利用毫针进行穴位直刺,毫针长度集中在35mm到50mm之间,直径则集中在0.33mm到0.37mm之间,依托于平泻平补方式得气之后需要进行15min到20min之间留针[1],针灸时间最好集中在上午;推拿的主要穴位集中在大肠俞以及三焦俞、三阴交、天枢和相应足三里、中脘,推拿手法集中在摩法以及揉法和相应的点法、拨法四种,具体操作:患者取俯卧姿势,医护人员从其膀胱经两侧从上到下进行按摩,次数集中在10次左右,此过程需要对患者各个穴位做摩法,对足三里等穴实施点法,同样推拿时间最好集中在上午[2]。


  1.3统计


  本研究利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实验组以及相应对照组治疗数据以及并发症数据予以严格有效的统计分析[3]。


  2结果


  2.1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治疗实际有效率对比


  本研究中实验组在推拿针灸中医方式治疗基础上44例患者中36例治愈,6例治疗有效,还有2例治疗无效,治疗实际有效率集中在95.45%(42/44);对照组在常规方式治疗基础上44例患者中29例治愈,10例治疗有效,还有5例治疗无效,治疗实际有效率集中在88.63%(39/44),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治疗实际并发症对比


  本研究中实验组在推拿针灸中医方式治疗基础上44例患者中无一例出现任何并发症状况,并发症率是0;对照组在常规方式治疗基础上44例患者中2例患者产生腹泻并发症,并发症率是4.54%,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便秘通常是由人体内大肠失常性传导引发,患者表现为排便艰难以及周期延长和相应的大便秘结,而该种病症在老年人群体中则较常发生,严重对老年人生活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如果对该种病症不加治疗,长期以往还会导致结肠癌的出现,临床上对于SC病症常常实施常规性果导片或者是番泻叶等等具备刺激性的相关泻药予以治疗,虽然短期效果较好,但是如果较长时间用药患者结肠会出现黑变等状况,中医学上认为推拿以及针灸能够对患者病症穴位实施直接治疗,具备润肠滋肾以及健脾益气的实际功效,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被实施推拿针灸有利于其肠胃蠕动,进而大便得以被良好排出,具备较好推陈纳新治疗作用[4]。本研究中实验组在推拿针灸中医方式治疗基础上治疗实际有效率集中在95.45%,无一例出现任何并发症状况;对照组在常规方式治疗基础上治疗实际有效率集中在88.63%,2例患者还产生腹泻并发症,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总结来讲对存在SC病症患者增加推拿针灸中医方式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因此可以将推拿针灸方式应用在现今以及后续临床SC病症治疗中,促使更多的SC病症患者受益。


  作者:王慧等

上一篇:保健医学模式观察分析本科论文(共5篇)

下一篇:妇幼保健现状思考应对措施探讨论文(共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