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新闻论文

新闻发展模式变革策略分析研究论文(共6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07:19

 

 第1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管理


  日前,为进一步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网络视听节目的创作播出提出进一步要求。


  《通知》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日益繁荣和传播领域新技术广泛应用,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各类传播平台上的视听节目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但是,一些网络视听节目中存在着价值扭曲、娱乐至上、内容低俗、品质低劣、格调低下、语言失范等问题,亟需加强引导,及时整治。


  《通知》强调,各类网络视听节目的创作和生产都要紧紧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阐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持续颂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坚决抵制厚黑学、潜规则、圈子山头等封建文化糟粕和腐朽思想遗毒,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要大力宣传家庭文明建设,报道好“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鼓励开办以家教家风家规等为主题的道德建设类节目。要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歌唱祖国、赞美英雄、讴歌时代,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决抵制各种诋毁主流思想和主流价值的内容,坚决反对歪曲历史、美化反动、调侃崇高、否定英模的错误倾向。网络剧、网络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在剧情设计上要弘扬正气、伸张正义,传播真善美、鞭笞假恶丑,体现积善成德、明德惟馨的道德导向,发挥好道德教化和价值引领作用。


  《通知》强调,各类网络视听节目必须坚守文明健康的审美底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生活、贴近群众,展示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保持健康格调;要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坚决摒弃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和无节操的垃圾,无情鞭挞挑战道德底线、践踏社会良知的行为,自觉抵制过度商业化、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决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娱乐报道要崇德尚艺,绝不能以炒作绯闻丑闻隐私劣迹为噱头博取点击率。网络综艺节目、网络剧、网络电影等要坚决反对天价追星、无聊游戏、奢华盛宴等不良风气,避免助长游戏人生心态和浮夸之风;要维护公序良俗,绝不能用作假作秀、故意激化矛盾、放大非理性情绪等错误方式误导受众,混淆是非。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绝不能制造低俗噱头,展示丑行恶态,呈现阴暗晦涩,渲染色情暴力。坚决杜绝包装炒作明星子女和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


  《通知》强调,各类网络视听节目必须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遵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滥用谐音、生造滥造词义、肆意曲解内涵,不得使用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和错词别字。遣词造句要坚持正确导向,符合语法规范,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严禁使用挑逗、污秽、恶毒、侮辱、谩骂等极端言辞。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机构以及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综艺节目等网络视听节目的演职人员、主持人、嘉宾及其他节目参与人员要在規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方面发挥积极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各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机构要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名称、台词、字幕、配音等使用语言文字的管理,加强对演职人员、主持人、嘉宾及其他节目参与人员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提示指导,防止不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节目上线播出。


  《通知》强调,网络视听节目要坚持与广播电视节目同一标准、同一尺度,把好政治关、价值关、审美关,实行统筹管理。未通过审查的电视剧、电影,不得作为网络剧、网络电影上网播出。导向不正确的电视综艺节目,也不得以网络综艺节目的名义在互联网、IPTV、互联网电视上播出。不允许在广播电视播出的节目,同样不允许在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上播出。禁止在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上传播的节目,也不得在广播电视上播出。不得在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等任何平台上以任何形式传播所谓“完整版”“未删减版”“未删节版”及“被删片断”等节目(含镜头片断)。网络视听节目进入广播电台、电视台,要按照相关管理规定重新审核。要创新宣传引导,形成正面舆论强势,用深入浅出的理论解析大众关心的话题,用客观理性的声音化解网络戾气,使积极健康的内容多起来、向上向善的氛围浓起来,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通知》要求各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完善有效的把关机制。要全面落实好播前内容审核、总编辑负责制等规章制度,把导向责任落实到采编制播各个环节、具体岗位,做到各负其责,避免上一环节把风险隐患推诿到下一环节。要加强人员培训,增强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提高业务能力。要健全内部责任追究制度,出现问题要深入分析成因、倒查责任,对失职渎职人员严肃追责。


  《通知》要求各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通过日常监管、专项整治、业务培训、宣传提示等多种手段,加强对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机构的管理和引导,对不履行职责、制作传播违规内容的机构要依法查处。各级网络视听节目监测监管机构要对网络视听节目进行监测评估,辨析突出问题,对违规内容要及时发现、及时研判。有关行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行业自律和监督作用,建立完善节目评议专家队伍和工作机制,及时对各类网络视听节目内容进行评议,积极推动网络视听节目健康有序发展。


  第2篇: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模式的变革


  新媒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消亡,反而是传统媒体实现华丽转身的关键机遇。因此,多角度地深入分析媒体融合和寻找新的新闻生产模式就变得十分重要,也是媒体发展转折时期的关键一步。


  1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与消费的新特点


  (1)媒体机构的多介质运作。在融媒体时代,结合文字、图画、音频、视频的多样化新闻产品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流趋势,通过多种新闻媒介的结合并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传统媒体机构之间互相借用内容资源和渠道资源,都可以生成这样的新闻产品。这种趋势的发展使传统媒体不能再一味地固步自封,要不就抓住机会快速融入媒体融合的大潮中,借助新技术和新媒体,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完成对新闻生产流程的改造,要不就回归精英小众化的路线,固守先前平台,但这样不免会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丧失版图,但是精美的定制反而更加强化了公信力和权威性,使其可以抓住自己的市场继续存活。


  (2)UGC逐渐成为融媒体时代最重要的新闻生产方式。媒体融合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网络技术裂变式更新换代,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早就不复当年的模样。新闻不再只是经由专业新闻人和专业媒体机构生产传播,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这一场景借助新技术的发展成为现实,这也就是所谓的新闻生产由PGC(专业生产内容)逐渐向UGC(用户生成内容)转变的过程。现在新闻内容的来源越来越多元化,人们通过自己手中的摄像设备实时记录生活中发生的所有有价值的信息,然后上传到网络,经过网上意见领袖的二次传播,使舆论发酵,甚至新媒体的信息会设置传统媒体的议程,影响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活动。


  (3)融媒体时代的竞争来自多个方面。融媒体时代的竞争已经不再单纯的只是“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而是逐渐涉及多个层面,除了新闻产品本身的内容之外,传播渠道、用户的管理和媒体机构本身形象的维护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从产品内容的方向来说,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新闻产品的内容要敢于创新,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只依赖于单一的媒体,必须要将多媒体元素进行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相结合来生成产品;二是新闻产品的来源,媒体应该在传统信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UGC,使新闻产品的内容更加丰富。从渠道开拓的方向来说,主要涉及的是指新闻产品的投放,投放渠道应该尽可能地拓展,先前的单介质不能满足目前市场的需求,一条新闻一方面配合其多媒体的内容应该要借助不同的介质,比如广播、电视、纸媒、网络、手机等多向传播,另一方面还应该跨越平台传播,实现有线平台、卫星平台、无线平台的多平台转播。


  2媒体融合下新闻生产模式变革的成功经验


  (1)《人民日报》——用户联结。在各路媒体争相做新闻客户端的大势下,人民日报作为我国主流媒体的领军者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人民日报的新闻客户端目前累计下载量已经达到1.4亿,用户活跃度维持在10%左右。《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副主任刘晓鹏说,人民日报要实现三改变:一是在传播方式上与互联网结合;二是加强媒体与用户的连接,和用户之间保持紧密实时的沟通;三是向用户同时提供内容和服务。


  刘晓鹏还说,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运营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要关注社交媒体,利用社交媒体强大的连通性来将自有平台打通,根据社交媒体用户的分化来实现内容的分类推送,贯通信息流和新闻流,最后实现用户联结。但是与此同时必须要在互联网运营规则的框架下生产内容来赚取流量。在把线上渠道作为主渠道的前提下,线上和线下要充分结合起来推广。作为一个媒体,除了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外,还要注重与大平台的合作,让内容流动起来,流量自然就会来。


  (2)《解放日报》——编辑中心制。编辑中心制,顾名思义,即编辑处于中心的指挥、决策地位,通过手中的多渠道信息掌握外界发生的各种变动,并做出及时的分析与判断,结合信息的特点和媒体的定位,向记者布置采访和稿件写作的任务,并帮助记者最终修改和完善稿件。


  去年3月,解放日报进行了一次深度融合、整体转型,主要涉及四个方面:(1)架构的变化,打散了重新设计媒体产品的生产逻辑,编辑中心制成了最主要的生产环节;(2)产品的变化,一个团队做两个产品(上海观察和解放日报),先网后报;(3)生产流程的变化,原来是将重点放在报纸上,现在则来设计流程会议,包括无数个微信群同步策划、生产采编、包括发布之后的运营和推广;(4)薪酬考评的变化,把新闻在网络上传播力和影响力进行数据化、量化,加入到考评体系中。


  (3)澎湃新闻——高端刚需,内容为王。澎湃新闻在2014年7月上线,是因为《东方早报》的发行增长率的持续下降,公司所考慮的一条新的发展路径,现在也已经成为传统报业集团成功转型的案例在被业界反复探讨。从《东方早报》到澎湃新闻的转型,决心最早,时间最早,取得了一些先发优势,赢得了一些讨论和争论的空间,同时以内容为王,技术跟随。


  做内容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做刚需性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全民都会有所关心,因为会涉及到每个民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这些信息是公共产品,是刚需品;二是做高端产品,把很大精力都放在做深度的调查报告和舆论监督报道上面,形成自己的显著特点。


  在技术方面,澎湃新闻正在自建技术团队,规定技术总监每周必须要参加编辑会,以增强其新闻素养。有三个方面考量技术:(1)技术紧紧跟随;(2)重视对技术未来的判断和研究,比如大数据;(3)内容领先,技术可不必领先。


  3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流程的再造


  融媒体时代彻底改变了新闻的生产与消费的流程,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下,媒介机构想要在竞争中避免被淘汰的命运,就要借助媒体融合的东风对先前的新闻生产流程进行全新再造,使媒体能够焕发新的生命活力。通过对上述几家主流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对新闻生产流程的变革与改造,我们可以总结出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内容的生产将是多媒体和多渠道的,从专业生成内容到用户生成内容,通过多媒体汇流的收集方式,尽可能地生产数量更多更多样化的新闻内容创新内容生产渠道,使内容生产更具专业性和独创性,比如可以构建平台型媒体,通过构建一个良性的平台或者对接拥有大量用户资源的社交媒体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任何大公司和个人都能够实现自身真正的价值,以互联网用户和数据为核心,汇集多方资源生成不同产品,真正实现信息在这个平台上的自由流动。


  其次,要建立一个类似于“中央厨房”的团队,将从不同渠道收集而来的新闻内容,先经过一个价值评估中心对新闻素材做出筛选,然后对有价值的新闻进行进一步的编辑以及去向判断。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浙江卫视便将这种一站式运作的“中央厨房”模式运用地得心应手,他们将电视、电台、网站等媒体进行融合作战,打造出了一支具备全媒体采编播放技能的团队,将采集到的新闻及时发回“中央厨房”,灵活运用多种媒体和平台,实现新闻又好又快地发布。


  再次,要建立多媒体分发平台,使新闻信息沿着手机、广播、纸媒、电视、网络等多个渠道運行,在不同平台上选择合适的形式,实现全媒体覆盖,从而保证了一件新闻产品多介质、全方位传播,最终解决新闻分发问题。在今年两会的采访中,记者便充分配备了包括手机、无线话筒、充电宝等各项多媒体设备,随时随地拍摄照片和视频,从源头上丰富新闻的多媒体性和实现新媒体的首发性。


  同时,还要做好对用户反馈的收集,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充分调动用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新闻推送模式,用短信预告新闻事件的发生,并号召受众及时补充在场所见所闻,等等。


  最后,要培养全媒性、专业性人才,新闻工作者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多参加实践锻炼,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努力写出水平高、有质量、有温度的作品。


  4结束语


  融媒体时代,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等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智能技术正在逐步改写媒体生态,媒体融合发展成为行业自觉。在媒体融合的新业态下,媒体要想取得长久发展,就必须突破自身条件和媒介体制问题,处理好技术、内容、渠道和用户之间的关系。


  作者:张红卫

  第3篇: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我国,高校一直是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对象,而且高校往往因为管理内容庞杂分散,一旦发生无法预知的突发事件,就会立刻引起社会的广泛传播,而外界与高校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等,这样一来就极有可能引发较大的社会舆论风波。因此,在高校管理中引入发言人制度就显得越来越有必要,当前我国高校发言人制度还没有一个比较成熟的建设架构,在实际运用操作上也存在很多不成熟的问题,从而会伴随产生一些矛盾现象。


  1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依据


  现代社会正向着更加民主化的方向发展,高校亦是如此。将新闻发言人制度引入高校,是对高校民主建设的一次实践,同时也能够提升社会舆论以及在校人员对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帮助高校更好地应对社会舆论以及借助媒体力量传达自己的态度、声音、观点,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高校作为社会公共单位需要对社会大众负责,因此有义务将日常教育管理事宜定期向社会公布,而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正是形成这种关系的重要桥梁。制定专业规范的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不仅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对外对内舆论环境,也是高校依法治校的体现,能够很好地提升高校的社会公信力和美誉度。


  2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2.1发布主体


  目前,建立高校发言人制度最主要的目的,是高校期待建立与社会大众以及相关媒体之间的畅通平台和沟通渠道,从而及时地将高校的一些校务信息进行对外公开。就我国高校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高校信息的对外公开主要是通过宣传部或者是党政办公室等部门来执行。


  高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初衷,是要掌握高校日常管理运行事务,从高校自身利益出发,帮助学校解决新闻突发问题,最大程度降低这些问题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新闻发布的主体要拥有较高的信息辨识度,能够在面对不同信息时及时抛出自身的明确观点和态度。


  新闻发布的主体需要具备较强的新闻掌控能力,要全面系统地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从而提升自身工作的责任感、提高个人综合职业素养。其中,要以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政治态度为重点,并掌握较高的新闻发布的专业技能,制定完整的培训方案。


  2.2发布流程


  新闻信息的发布最关键是要秉承及时性的原则,所以高校发言人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要格外强调信息发布的及时性,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工作成果的对外公布上不能拖延。其中以重大突发性的新闻信息最为关键,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外公布已经掌握的信息情况,并进行实时跟踪、更新发布消息,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好的信息内容,更要充分重视,及时对外发布,从而掌握接下来舆论走向的主动权,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具体操作上,可利用现阶段关注度比较高的新媒体平台比如微博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等。


  2.3发布渠道


  2.3.1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的流程需要具备一个完整的运作体系,其中各个环节要有对应的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包括主持人、发言人、联络人等人力资源保障,以及新闻通稿、媒体问题准备等形式资源保障,以确保让新闻发布会能够在第一时间集合各种媒体资源将信息对外发布。当下,高校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一般是因为学校出现了重大性突发新闻事件,而国内的不少高校并不具备定期开展新闻发布会的能力和条件。


  2.3.2记者招待会


  记者招待会是一些高校运用较多的新闻发布途径之一,主要是通过事先向主流媒体发出邀请,将众多的新闻媒体人员请到指定的地点区域,统一向这些媒体通报介绍一些新闻信息和相关情况。这种方式能够使得高校新闻信息发布工作得以延伸,让高校与媒体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引起媒体对其的关注和熟知。在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信息发布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做到对外信息的发布,获得社会舆论的主动权。


  3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中存在问题分析


  3.1制度不健全


  当前我国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本身不太成熟和完善,其新闻发言人大多只是在突发性事件和重大新闻信息需要发布的时候在履行职责。为了节约更多的人力成本,一些高校会选擇非新闻专业的人来进行制度的拟定和代理职能,这就必然会导致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不健全,缺乏专业性,没有一个常态性的机制,所以在制度上很难加以严格规范。


  3.2规避媒体


  已经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部分高校,在实际执行操作中也不够完善,特别是面对一些对学校声誉不利的新闻信息时,为了避免因为语言不当造成不良影响,就采取了规避的态度,这样做只会造成在舆论中出于一个不利的位置,丧失了舆论发布的主动权,从长远影响来看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3.3缺乏专业发言人


  很多高校中因为缺少专业性的新闻发言人,往往选择由一般管理人员或者主管日常宣传工作的人员担任。这类人缺乏专业化的新闻发言技能,并不能准确把握好新闻发布流程中的关键点,日常工作调度也会产生矛盾。一旦出现重要的突发性事件,其反而会找错了立场,出现过度刻意规避错误等问题,从而加剧矛盾和更多问题的出现。


  3.4缺乏新闻技巧


  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很多高校中还属于一个非常态化的管理机制,所以在问题关键点的把握上缺乏正确的认识,只是关注到了一些表面性的问题,比如如何处理媒体的提问、如何表明自身的态度等,从而忽视了新闻发布会的本质目的是对外如实地公布相关新闻信息和最新情况,这样必然会导致与媒体和公众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无法实现最初的目的。


  4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策略


  4.1建立专业新闻团队


  新闻发布制度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流程,高校在建立新闻发布制度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合理安排好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指定专业的工作人员对每个环节进行专职的服务工作。其中既要确保原始信息的收集和信息的筛选,也要充分分析整个新闻事件的始末和实际情况,多层面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分析。


  4.2规范信息发布机制


  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流程来规范高效的信息发布以及反馈机制,弄清楚所发布的新闻信息的具体内容和关键性质,根据发布信息的内容及时、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信息架构和发布的内容。高校在面对一些重大的、有影响力的突发事件时,发布新闻前要制定一个可行性的应急方案,从而更好地规范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保证在宏观层面上有理有据。


  4.3引进专业人才


  高校新闻发言人发挥好自身的职责,在新闻发布的过程中非常关键,因此新闻发言人必须拥有专业的新聞发言技能,尽量避免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发生。所以,高校可以采取绝对的职责分离机制,公开向社会上具备良好的新闻职业素养和专业化新闻发言能力的人发出工作招聘邀请;另外,在部门划分上也要服务于新闻发言人职业化的发展,要做到高度的职能集中。


  4.4畅通信息发布渠道


  由于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是较为复杂化的系统流程,高校为了保证新闻信息发布整个过程的完整性和实用性,必须在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在整个时间跨度上做到精准无误,而且要在相关问题的回答材料上拿捏恰当、精准组织语言,充分掌控新闻发布会的节奏进程、发挥主导作用。


  作者:黄瑶

  第4篇:新媒体时代下消防新闻宣传的发展对策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开始出现微博、微信等新型的媒介形态,开始进入新媒体信息时代。新媒体的出现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传播形态和传播媒介。消防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下我国消防新闻宣传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怎样提高新媒体时代下消防新闻宣传工作的质量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新媒体时代,消防新闻宣传的机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成为网络和信息时代的新生产物。人们对新媒体的理解主要是指通过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通信、卫星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为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介形态。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运行更加的迅速,覆盖范围也非常的广泛,这些都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新媒体的传播形态也在不断的创新,微信、微博的衍生都说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形态的不断衍生,所有信息通过媒介进行更加广泛的传播。


  消防新闻宣传工作一直是我国各地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同时消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做好消防知识的传播可以提高人们的消防意识和自救能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消防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同时多元化的传播手段,高速度的传播效率,高覆盖面等有利因素都为消防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传播效果。由于现在超级便利的传播方式,一旦某个地方出现火灾或是险情,附近的居民就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的方式进行宣传,这对大众对险情事件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怎样抓住新媒体发展这一机遇,更好的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高质量的消防新闻宣传工作,提高民众对消防知识的理解和自救能力,成为相关部门急需解决的首要任务。


  2现阶段我国消防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1)消防新闻宣传形式过于单一。现阶段,我国消防新闻宣传工作仍然是通过报纸、广播、新闻等传统媒体进行,但是由于新媒体的冲击,利用传播媒体接受信息的受众在逐渐的减少,这会大大降低宣传本身的效果。同时由于宣传形式过于单一,多以说教为主,无法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事件和知识的宣传报道,这样使得宣传稿变得平淡,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无法满足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好奇心,无法取得想要的新闻宣传效果。


  (2)消防新闻宣传内容过于平淡。在我国对于火灾、地震险情等突发性的灾害的报道形式固定化,主要突出领导者的指挥和消防救援工作的开展,单一的报道内容使得受众有种不愿意多关注的心理。因此怎样将新闻事件本身更好的报道,同时提高人们在进行观看报道内容时提高自身的消防意识才是消防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


  (3)缺乏高质量的消防宣传队伍。在我国很多城市的消防宣传队伍成员是由其他岗位调动改过来的,他们本身缺乏一定的宣传报道的能力,甚至根本不熟悉宣传报道工作的内容。或者有的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本身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这样都大大降低了消防宣传工作的质量。由于消防宣传工作的经费有效,这使得很多设备机器无法及时的更新换代,这样根本无法适应有些宣传报道工作的开展。由于宣传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内容,对人员的数量要求高,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国消防宣传工作的后备力量较为薄弱,面对成千上万的小区、街道,有限的宣传人员根本无法保证消防宣传工作的效果。


  3新媒体时代消防新闻宣传工作开展的有效措施


  (1)由单一宣传模式向多元化发展。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方式变得更加的丰富和多元化,传播速度和覆盖面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并存的今天,人们对新闻信息的舆论导向也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消防新闻宣传的形式也必须多元化,不断创新报道形式,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媒体时代复杂的舆论环境。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消防新闻宣传一定在掌握宣传工作的主导权,在新闻事件的基础上,通过新媒体时代多元化的平台,通过一个用户逐渐达到成千上万用户的覆盖模式进行宣传,同时还要不断的进行受众的挖掘和延伸,通过更加广阔的覆盖面将消防知识更加有效的传播,达到提高人们消防意识,应对突发事件有效自救的目的。


  (2)由简单叙述向深度报道的挖掘。现阶段我国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内容主要是以如何援救和领导的指挥为主,将新闻事件本身轻描淡写,这样根本无法引起人们进行信息阅读的兴趣。因此,这就要求在进行消防新闻宣传工作是要将重点放在题材本身上,由于消防工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受众舆论关注的焦点。所以一定要创新新闻报道题材,更加有责任对新闻事件进行有深度的挖掘,还原事件的真相。需要注意的是新闻宣传的内容与受众的舆论导向有直接的关系,同时还会对受众的认知有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消防新闻宣传报道一定要坚持传播正面有深度的内容,同时弘扬社会上的正能量。由于受众的层次不同,新闻宣传的内容要根据受众层次有计划的进行编辑。


  (3)加大消防新闻宣传专项经费的投入。为了更好的提高人们对消防工作的认知和消防知识的掌握,提高人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能力,我国各地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大对消防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要加大對消防新闻宣传工作的专项经费的投入。同时要根据当地每年实际宣传工作的需要进行逐年的经费增加。同时要加大对先进技术的利用和引进,更换新型的宣传设备,为消防新闻宣传工作提供有利的物质支持。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相关部门还要制定相应的经费使用制度,加大对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以保证消防新闻宣经费被有针对性的使用。


  (4)加强新闻宣传人才队伍建设。为了提高消防宣传工作的质量,就需要借助一支高质量的新闻宣传队伍来进行策划和宣传。因此要定期对消防宣传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培训不能只是简单的进行消防知识的培训,还要包括对网络技术、新媒体运营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提高他们对新闻稿件的编写、摄影能力,视频编辑等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培训一步一步提高新闻宣传队伍的质量,培养出现代化的技术型宣传人才。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奖惩机制,以此提高新闻宣传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培育新闻宣传先进典型,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好的队伍需要不断的壮大自身的力量,相关部门在进行新闻队伍建设时,还要注重对非现役人员新闻素质的培养。为了提高宣传效果和宣传力量,相关部门可以借助小区、街道等专职消防人员的力量,同时在微型消防站基础上,成立便民宣传队。需要注意的是面向居民的宣传稿必须根据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结合人们生活中的小事展开,这样可以拉近与居民的关系,便于宣传工作的开展。


  4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越来越重要。消防作为人们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的保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是保障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接受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方式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也为消防知识的传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为消防宣传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多元化的宣传方式。因此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进行消防知识宣传时一定要结合新媒体传播平台,进一步通过该平台扩大消防宣传的覆盖面积,这样才能使更多的群众在日常的信息阅读时掌握消防知识,提高自身的自救能力,相关部门要意识到新媒体的兴起为消防宣传工作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因此要学会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创造出更好的消防知识宣传的氛围。


  作者:邓斌山

  第5篇: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制作策略分析


  1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的模式解构


  本文通过对澎湃新闻2017年4月1日到5月8日共487条标题进行文本整理和内容分析发现,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每日推送3次,一次一般5条或6条资讯,以时事新闻为主。由于微信传播特点所致,澎湃新闻公众号往往会对一些严肃复杂的新闻话题加以改造,更多标题是互动式的提问和探讨。经分析发现,澎湃新闻标题已形成模式,大致可以分为6个类型。


  (1)多行标题变形。由于微信公众号排版要求,新闻标题需为一行标题,在30字以内,因此对以往传统新闻多行标题进行了变形缩减。


  (1)主标题+副标题。其主标题往往以较少字数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或中心思想,副标题则以细节补充说明主标题的内容。例如《自闭症患儿父母的忧虑:我们离开时,愿孩子能尊严地活》就是主标题:副标题的类型。


  (2)引题+主标题。引题通过介绍背景、烘托中心、评论等,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例如《日本工程师与蒋介石铜像遭“斩首”背后:台湾人混乱的历史观》和《丢人!107篇中国医学论文因“造假”被外国出版社撤稿》。


  (2)某人某方+观点回应。在新闻报道中,人物采访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此类标题几乎可以说是人物专访的专用标题。此外,针对某一新闻事实,某人某方做出的回应、评论多套用此标题模式。


  例如《专访“琵琶演奏家”吴蛮:中国民乐西洋化,是败笔》《衡水中学落户浙江引热议,衡水副校长回应模式落后指责:我们走自己的……》。


  (3)疑问式标题。疑问式标题是微信公众号标题的一大特色。“新闻标题中的问号,一方面有表达疑问语气的作用,反映出作者对于所报道新闻或者消息、事件等的质疑,另一方面,更为主要的是引起读者对所报道的新闻或者消息、事件等的强烈关注。”同时,微信公众平台一大优势在于其与读者的良好互动关系。其留言功能更实现了读者们的及时反馈和相互交流。这在标题上的体现,则是互动式疑问标题。


  (1)设问:用表示疑问的句子作新闻的标题,吸引读者的注意。提问部分是新闻的焦点,给读者设置悬念。如《罚做俯卧撑:城管到底该怎么正确“激励”?》标题通过设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对该新闻事件的强烈关注。其次,问号也反映出了作者对城管激励体制的质疑。


  (2)反问:用表示反问的句子作新闻标题,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使读者从反问句中领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意。如《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论文?》标题通过反问引起阅读者的强烈兴趣,引导读者思考,同时暗含了自己的观点倾向。


  (3)互动式疑问:一般句式为前面陈述一件事情,后面加上对读者意见的征询。如《母亲节就在拐角,你的礼物准备好了么?》《这样的夜晚,空巢青年们请告诉我,你孤独吗?》互动式疑问标题,体现读者视角,重视读者观点,从而达到话题讨论和观点分享的目的。


  (4)报刊旧式标题尽管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对标题的要求迥然不同,报刊旧式标题仍然存在新媒体中。其中尤以导语式标题使用率最高。导语式新闻标题,往往紧扣关键却又极具个性的一两个新闻要素,揭示核心,吸引读者。多适用于重大的严肃新闻,如政治问题、名人去世、自然灾害等新闻。如《南京宝马案肇事者因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11年,案发时处精神病状态》《贝聿铭先生,100岁生日快乐》标题直接反映出了新闻事件中最吸引人、最重要、最精彩的信息点。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新闻标题即新闻。


  (5)网络新式标题。微信公众号新闻作为网络新闻的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网络新闻特点,在标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网络新式标题应运而生。网络新式标题一般指套用了网络上表达特殊的意义、约定俗成的句式,或者与报刊传统标题语言风格迥然不同的新闻标题。这种标题,往往带有抒情、趣味、猎奇色彩,以吸引读者兴趣。


  (1)网络流行体标题。随着网络文化越演越烈,“凡客体”“淘宝体”“知乎体”等诞生于各大网络平台的网络文体开始频繁出现。网络标题巧借其形式,具有趣味性。如《出发,天舟一号“太空快递员”!天宫二号收货后,记得给好评哟!》前半句直接概括出新闻内容核心,后半句则用快递员的口吻,化用淘宝卖家体“亲,记得给好评哟!”,语气活泼可亲。


  (2)省略重点式标题。“居/竟然是……”等省略体是常见的网络标题形式,意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好奇。但用得过多可能会造成读者反感。如《必看!和所有工薪族有关,关于为休年假折算和加班费,北京高院给我们……》《搞笑了!我们的国产航母要下水,最不开心的邻国居然是……》


  (3)吐槽评论式标题。如今,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越来越拟人化,寻求和读者形成朋友般的亲近关系。这在新闻标题上表现为,越来越多的标题并不涉及新闻内容,而是从读者角度对新闻进行吐槽评论,以求贴近读者心理,引发共鸣,从而引起阅读兴趣。如《救援丹麦生蚝泛滥,我们只有一个要求:开放签证,把生蚝吃成回忆》《外国海关放过中国特产吧!老婆饼里真没老婆,鸡精里没有鸡》。但需要警惕的是,这类标题过度注重感受,追求趣味,大大损害新闻的客观性和严肃性。


  (4)万能式科普标题。此类标题属于万能标题,常用于知识普及的新闻。如《周知!胃癌成上海第三高发的肿瘤,都市青年们这些必须注意了》《航拍,图解……你想知道的河北雄安新区都在这儿了》。


  (6)混合式标题。混合式標题即以上5种类型标题的相互组合,兼有其组成类型的特点。其中疑问式标题和网络新式标题更易与其他式标题组合使用。其中,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已经屡见不鲜。如《孩子被欺负怎么办?超半数家长表示“打回去”》《国防部公开道歉?忍不住想手动点赞》。


  2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的策略分析


  在对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模式的成功解构基础上,笔者从对新闻标题形式深入到对其内容的探究,对新闻标题制作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数据策略。数据策略即在标题中运用数据,从数量上体现新闻事实特征的方法,使内容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同时中数字的使用让标题更加醒目,可以加深读者印象,引起阅读兴趣。数据运用多见于财务数目、持续时间、人数、年龄及发生频率。在澎湃新闻中,含有数据的标题占比29%。


  (2)对比策略。对比策略就是两个相对的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照的语言策略。网络新闻标题运用对比策略,揭示事物或现象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过巧妙的语言,造成一种正反映照、正反相成的效果,加深读者的印象,激发阅读兴趣。如《近40位戏骨总片酬4800万,某“小鲜肉”凭啥一人要2亿?》该例通过对比戏骨和小鲜肉人数和片酬形成巨大差异,以数据直接体现对比,以疑问引起读者好奇,激发阅读欲望。


  (3)情境策略。情景策略即通过标题建立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读者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引起思考,激发读者情感的语言策略。寓新闻事实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但也存在一定的暗示作用。例如:标题1:《拖欠工程款、违法强拆拒赔、抗拒执行……全国至少20个县级以上政府成“老赖”》,标题2:《小偷蹭饭蹭到警察婚宴,周围坐的都是民警,场面差点控制不住……》。


  标题1主要是通过列举现象再现了一系列真实情景,使读者能够设身处地体会,从而形成观点做出判断。标题2则列举了反常情境,达到戏剧性效果,引起读者好奇。但需要指出,标题中的情境选择含有主观色彩,对读者具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4)流行策略。流行策略即在标题中使用网络热词、套用网络流行语、运用網络流行事物作比等的语言策略。流行策略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商业性,易受到大众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对新闻的客观性会有一定损害。例如《“你贪十万,我花一千万也要把你查出来”——京东版<人民>落幕》。


  此例中直接使用了大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台词,顺应了网络流行风气。但标题中仅仅2个字提了新闻主体,未免喧宾夺主。此外,在4月6日到19日,《人民的名义》在澎湃新闻标题中直接或间接出现20次之多,可见流行策略之重要。


  作者:黄婷玉

  第6篇: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发展路径


  一、新媒体给新闻摄影行业带来的影响


  (一)新媒体给传统的新闻摄影的传播方式带来的影响。传统的新闻摄影主要是依靠专门的摄影设备进行操作,在新闻摄影图片制作完成后通过报纸以及杂志期刊的方式进行刊印、发行。但在新形势下,新闻摄影的传播方式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以手机、电脑为主的智能设备中的摄影功能更加强大,加之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这些摄影设备依托便捷的互联网渠道进行新闻摄影图片的传播,并且这种图片传播的方式使得新闻时效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二)新媒体给传统的新闻摄影教育带来的变化。新媒体环境还给传统的新聞摄影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新闻摄影教育主要依托专业的摄影设备,这些设备成本高昂且极具专业化。而在新媒体环境下,这一切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许多业余的新闻摄影爱好者可以以更低的门槛加入这一行业,并且在新闻摄影学习过程中摒弃了许多传统难懂的光学理论、暗房的设立从此也不再是不必须,从数码视角下对学生进行新闻时摄影的教育指导。


  (三)新媒体给新闻摄影记者带来的影响。新媒体给新闻记者带来的变化无疑是最重的,传统的新闻记者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由于数码设备以及各种智能终端的兴起以及发展使得摄影的进入门槛变低,加之各种微媒介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网民可以自主地将随时见到的新闻信息用智能或是数码设备记录下来并且上传到网络,这就给传统的新闻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造成了严重威胁;此外,互联网时代下,各种图片的处理以及排版都需要一定的网络数码技能,又对新闻摄影记者的电子计算机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摄影的发展方向分析


  (一)多元化的新闻摄影来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媒介的兴起以及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非专业摄影人员开始利用这些智能终端捕捉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新闻信息的来源,尤其是许多网民利用智能设备进行小视频的录制,在上传到网络中往往使人们能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新闻现场的发生状况,在这种多元化的信息来源的背景下,人们不仅是新闻摄影图片信息的接受者,更是摇身一变成了新闻摄影图片的来源者。


  (二)深度化的新闻传播内容。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对于新闻摄影内容的深度化要求进一步增加,为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摄影记者更应该专注于拍摄一些具有心灵震撼的图片引发人们的思考,以此维系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使拍摄的新闻图片能够在社会上引起一定的关注度,促使人们反思。


  三、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摄影的发展路径分析


  (一)注重新闻摄影图片的“看点”。新媒体环境下记者在进行新闻摄影时要十分注重摄影图片的看点。尤其是在进行突发事件的拍摄时更应如此,因为,很有可能这些摄影图片中蕴含着重要的新闻线索;其次,在进行新闻摄影图片的拍摄时,摄影记者的图片看点要能够体现出其新闻记者的专业性。


  (二)图片新闻化的摄影出发角度。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摄影时要有一个图片即新闻的出发角度,力图使得每一张拍摄的新闻图片都能够使人们真切的感受到当时的新闻现场或者新闻环境;此外,还要能够与图片当地的人文环境以及自然风光相结合。


  (三)新闻摄影记者职业素养的提高。新媒体环境给传统新闻摄影记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摄影记者要想求得生存,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学习运用数码的摄影设备,并且提高自己的计算机能力,能够更好的进行图片的处理。


  作者:吕玉洁

上一篇:新闻摄影形象应用价值分析研究论文(共5篇)

下一篇:新闻职业道德缺失与解决策略的重要性论文(共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