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社科论文>科技论文

用高科技见证中国法学教育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3-12-06 03:48

  华政著名的“帐篷精神”、学校教师参与“两案”审判的重要见证、“星期日工程师”大讨论……历时一年七个月,作为学校办学精神、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凝练,华东政法大学校史馆日前落成。展出的60余件实物、300余张照片,完整呈现了学校从创立、成长到壮大的发展历史。这些展品实质上也承載了中国法学教育发展之路。


  其中,既有1952年华政首任院长魏文伯所写《祝华东政法学院成立》的诗歌原稿、1979年3月《关于恢复华东政法学院的通知》的复校文件等珍贵文献史料,也有记录文伯书院成立、20年来华政学子开展社会法律援助活动等的珍贵照片,讲述了华东政法大学立校、办学、育人、育才的历程。


  苏惠渔作为校史馆实物捐赠人代表动情地说,校史馆记录的是历史,传承的却是一种精神。自己捐赠的这套特殊的“两案审判”律师服,记录下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更记录了华政在中国法治进程中的岁月历程。


  此次,新落成的华政校史馆里还藏着不少高科技。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著名的“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已被上海市文物局列入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参观者只要轻点显示屏,就能了解每一幢建筑的构造、建造历史与曾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事件。


  据了解,1979年华东政法大学恢复招生之时,办学条件十分艰苦,面临资产散失、办公条件简陋、教学用房捉襟见肘等困境。为满足教学需要,学校党政领导一致决定:先建教学大楼和图书馆,党政工团让出了办公室,在帐篷里办公,并将果品仓库改为大礼堂。于是,教职工在大草坪上搭起了几座大帐篷,所有校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在帐篷中办公,一住四年。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铸就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帐篷精神”,为后辈留下了宝贵财富,翻开了学校事业新篇章。“帐篷精神”体现了恢复、振兴法学教育的艰苦奋斗,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今,参观者也能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去当时的帐篷里走一遭,身临其境地走进历史,感受在帐篷里面点灯、看书、打电话的生动场景。


  作者:刘昕露

上一篇: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路径探讨

下一篇:浅谈企业科技经费的使用管理现状和会计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