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终身学习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浅析

发布时间:2023-12-05 17:37

  终身学习被称作是新世纪的生存技能,在这种国际思潮的影响下,我国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目标。农村职业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它将成为实现我国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提升,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国特色农民培育、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同时,农村职业教育也只有放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下,思考自身发展路径,才能肩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

 

  一、完善农村职教体系,推动终身学习体系构建

 

  终身学习要求各种教育类型和模式间建立紧密的衔接与沟通,取长补短,这种关系不仅是教育体系上的衔接,更重要的是培养对象在全面素质上的相互衔接。按照这一思想,农村职业教育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内容上的互相衔接,而且要充分发挥多种农村职业教育平台和载体的功能,构建互融互通的农村职教体系。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应加大与城市职业院校、农林院校、职教集团的深度合作,构建城乡统筹的完整的农村职教体系。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三级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功能还未充分发挥作用,特别是乡()级的职业培训学校或办学点及县()级的职教中心无法完全满足农村职业教育的需要。大量的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工作、生活,这部分农民将会逐步被市民化,他们原先接受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实工作和生活的需求。这就要求农村职业教育应与城市职业教育增加沟通衔接机制,推动有条件的城市职业院校、农林院校和县()的农村职业学校结对子,实施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等,实现城乡职业院校共同发展。具体措施一是加大县()职教中心发展,打造集学历教育、技术推广、精准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的综合培训教育平台,并逐步将服务网络延伸到社区、村庄、合作社、农场和企业。二是打造乡级农村职业教育中心或办学点,由乡镇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统筹全乡所有涉及农村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三是构建农村职业教育和城市职业教育的沟通机制,完善中高职衔接机制,打通农村职业教育、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和专业研究生的学历层次上升机制。在招生、人才培养、实习基地、教学设施和师资培养等各环节密切合作,促使多种农村职业教育平台的共同参与,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举办主体的多元化,充分发挥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在建设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二、加强内涵发展,改革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终身教育不仅仅在体系构建上对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在培养培训中重视教育对象整体素质的提升,其中包括技术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等。创业教育可以通过创办更多小企业、自主经营等模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降低失业率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区别于普通教育或者学校教育,它与学校教育的对象、功能、模式、内容不同,具有学习主体的广泛性,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空间、内容的可选择性,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习形式的丰富性、多样性等特点,是现代社会转型发展、实现三农目标等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的途径之一。尤其在目前我国对大量新型职业农民的巨大需求下,要从多个方面改革,办出有特色的农村职业教育,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自身的优势,培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扩大培训对象

 

  终身学习的理念还包括使每个年龄段、各个社会阶层的个体有平等的实现终身学习的机会。目前,在我国实现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更应如此。农村劳动者作为农村社会转型的关键性群体,更应该通过农村职业教育这一途径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因此,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加强大中专院校涉农专业的建设,更应该把以农民教育为主体的农村职业教育作为着眼点,体现农村职业教育的全员性、终身性,以培训的形式来面向广大农民。拓宽培训对象,保证农村妇女、农村的基层管理人员、农民组织经营人员和管理人员、农民企业家等都能有同样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使失业者、家庭贫困人员、残疾人等都能有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的机会。

 

  ()科学设置课程

 

  以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农业技术升级的需要为目标,构建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一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内容要与当地产业相衔接。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淘汰落后专业,支持新兴专业,扩大紧缺专业,建设一批品牌示范涉农专业和特色涉农专业。根据县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加强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尤其是涉农专业建设,可开设畜牧兽医、现代农艺技术等涉农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市场急需的农业类技术技能人才。二是农村职业教育应根据地区的特色来设置课程和培训项目。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规划中,农业产业结构正发生变化,而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带也正逐渐形成,农村职业教育要与本地区优势产业相结合。三是各级农村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要相互衔接,打通农村职业教育、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专业研究生的学历层次上升机制,打通人才上升渠道。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以满足受教育者终身发展、农村社会的转型发展为目标,实现农村职业教育自身的转型,农村职业教育不仅要以就业为导向,使无业者有业,也要体现终身学习的理念,体现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即为人的发展服务,使有业者乐业。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要以改变农村环境以及发展为本,选择新型职业农民最需要的知识,选择符合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的知识和技术,例如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绿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与现代农业发展、农民需求息息相关的知识,注重培养农民的各项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帮助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注重通过市场经济、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促进资本运作能力的提升,使资本呈现放大效应。这些应该成为今后农村职业教育课程内容选择的方向。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终身学习视角下的农村职业教育,不仅是面向更广泛的受教育群体,而且还必须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个体的综合发展及实际需求。这就要求农村职业教育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模式,变封闭的学习体系为开放的、具有灵活性的学习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强调以动手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增加以实践操作为主要方式的考试模式,构建学习内容与实践互相联动的课程结构,创新仿真、虚拟化的信息远程教学方式,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县、乡、村三级职业与成人教育培训网络建设,切实发挥现代教育手段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中的作用。

 

  三、适应终身学习发展趋势,建立农村职教教师发展机制

 

  新兴农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农产品的更高要求等,都对农民的个人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同时也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培训质量、教师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以往对于农村职业教育教师采取的集中培训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笔者认为,在终身学习视角下,强调的是自我导向学习,个人要真正实现专业成长,成为专家型教师,就必须善于进行研究型学习。所以,对于教师的培养没有一种教学策略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适合所有的教学场景。教师不能坐等专家学者研究制订一套教学改革方案或方法而一劳永逸地享用,而要在实践中探索研究,不断反思自己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因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起农村职教教师发展机制。

 

  ()激发教师专业自觉,提升职业发展的价值认同

 

  笔者认为,只有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把教师承担的社会责任转变为内在需求,自觉地参与教育过程,才能使教师职业发展的主体价值显现出来,防止教师缺乏责任感,出现教学行为的任意性、盲目性和随意性。比如大力发展校本课程,组织更多的教师参与农村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设计等,扩大教师参与农村职教的机会和平台,激发师生的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及共同成长、共同探索的热情,使农村职教教师的事业成为奋斗的人生、成功的人生、快乐的人生,以此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

 

  ()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传统的教师评价采取的是终结性评价,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忽视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终身学习视角下应转变这种观念,在进行评价时应关注教师未来的发展需要,实行过程性的动态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不仅注重教师的工作表现 ,还应更加注重教师及学生的未来发展,合理确定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制订发展目标。通过激励性评价激发教师的热情,实现学校的管理和发展目标,引导教师将自我发展目标与评价目标结合起来,促进其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完善教师培训系统

 

  终身学习理念下的教师培养培训应当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把教师职前职后的培训融会贯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应当一体化。在课程设置中避免比例失调或者单调重复,在资源配置中形成培养与培训、校本与校外的结合,逐步培养教师自主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分享资源、技术、经验等沟通交流,形成学术支持、认知支持和人际支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断促进职业发展。

 

  四、通过教育信息化的途径,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也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与我国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与广大农村劳动者的学习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一定差距。农村职业教育仍然是整个职业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其中一个制约因素就是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条件落后与庞大的受教育群体之间的矛盾,而目前消除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就是信息化的运用,信息化可以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由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农村生产活动的承担者,可用于接受教育的时间少,并且对教育的效率要求高,信息化的运用可以使农村劳动者在任何时间、地点快速地学习任何内容,有助于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为切实加强信息化在农村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领导,统筹规划。采取政府主导模式,各行政部门及学校共同组成协调机构,负责本地区农村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各地要统一规划,制订本地农村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二是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地方、学校自筹,企业、民间机构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经费。充分调动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共同探索农村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市场运作模式和知识产权保护方式。三是突出重点,重在应用。重点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技术、设备难以实现的教学问题,及时运用新技术弥补传统技术的不足,比如运用手机微信、QQ等便捷方式及时、全面地向学员发布新的学习内容等。

 

  总之,在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转型的重大变革中,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已迫在眉睫,这要求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走一条面向终身学习,与各种教育机会和模式相互衔接、沟通,改变传统模式和观念,动员多种力量共同参与的新的发展路径。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负起责任,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王真真 来源: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612

上一篇:分析我国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借鉴

下一篇:关于职业教育学生研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