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衔接性语言

发布时间:2015-06-15 10:31

  数学课堂由各个环节有机组成,运用恰当的衔接性语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衔接性语言的设计可以从导入新课时的衔接、新知识间的衔接和巩固新知识的衔接这三个方面着手。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的衔接性语言对数学课堂教学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课堂教学过程是由各个环节组成的全体,环节与环节之间通过衔接的纽带作用把教学内容有机的串联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引入到结束一气呵成,其中数学课堂的环节性比其他学科更加明显,数学课堂语言有着自己的特点。恰当的衔接语言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我们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教师和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还可以使课堂衔接顺畅自然。而那些枯燥乏味、令人生厌的数学课堂,多体现为课堂教学各环节间缺乏必要的连接,或者衔接性的语言机械生硬,导致数学课堂失去应有的生机。因此研究和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各环节间衔接性语言的设计,理应成为教师备课和教学反思的一个重点。本文将《11~20各数的认识》的课堂教学为例,阐述课堂教学中哪些环节间需要合理地衔接,并结合实例进行衔接性语言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的衔接性语言设计

  数学作为理科,它的知识系统显得非常抽象概括,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而新知识又为以后学习作铺垫。在环节与环节之间,用适当的疑问在新知与旧知间设计必要的衔接,不仅使新知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本,为新知找到发源地(生长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如《11~20各数的认识》的一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了哪些数?”

  “我们已经认识了0~10这些数字朋友,你还想认识更多的数字朋友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吧!”

  通过以上导入性语言设计,把11~20数的认识建立在已经学过的0~10自然数的认识基础之上,一方面利用数学知识的前后关联性导入了新学知识,另一方面增进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字认知结构。

  二、探索新知间的衔接性语言设计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新知与新知间设计必要的简短的过渡性的语言便是研究教材和设计教法中的细功夫。在学习新课时设计衔接性语言,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激情。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衔接性语言

  如《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为例,探究新知:

  (一)教学主题图

  1.师:“这些新朋友们很有意思,他们在和我们捉迷藏呢!他们就藏在这幅图(课件出示主题图)里面,只要大家认真仔细地找,就都能找出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把你发现的信息先说给同桌小朋友听听,然后再告诉老师。”(学生观察、汇报)

  2.“你们都会数出这些数,那么你会读吗?”

  3.揭示课题。“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很认真!我们就要做细心认真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师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然后齐读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讨研究

  1.探索11的组成

  (1)“谁能用小棒表示水果卡片的数量?”

  (2)“怎样摆才能一眼就看出小棒的数量?为什么这样摆?”

  (3)师生总结方法(课件演示操作过程):“这一捆小棒有几根?是几个一?”(生:“10个一”)“是几个十呢?”(生:“1个十”)揭示:“10个一是1个十。”(师板书)

  (4)对比理解组成:“11有两个1,他们的意思一样吗?各表示什么意思?”板书:1个十和1个一组成十一。

  2.摆15、18

  “你能很快摆出正方体和小球的数吗?”(学生动手摆)“展示摆法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学摆20

  “你们会摆这么多数,你们还会摆19吗?”

  “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几?”(生:“20”)“该怎么摆看的更清楚?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板书:2个十是二十。

  (三)数的顺序和大小

  1.出示直尺图(出示课件)指名学生读数。

  2.“尺子上的数越往右你发现了什么?越往左呢?”

  3.师:“看着尺子上的数,我能提出好多问题呢?比如:13后面一个数是几?16前面一个数是几?15和17中间一个数是几?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也来当当小老师上来给大家提问题?”生提问并解答。

  三、巩固新课的衔接性语言设计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而新知识又为以后学习作铺垫。为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熟练技法,形成数学观念并培养数学意识,课堂教学中需要配置各类训练或测试题。在配置练习题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例题教学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进行深入总结,设计出总括性的衔接语。

  以《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为例,巩固新知:

  “同学们,小狮子想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小狮子的考验吗?”

  “智慧大比拼。”(学生选题做练习)

  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课堂口头语言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着知识的传授、学生智慧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的衔接性语言,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上一篇: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初探

下一篇:小学中年段写景文章研学问题的设计策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