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用”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

发布时间:2023-12-10 04:41

  【摘要】标题的“用”笔者加了个引号,因为这个“用”和平常我们在这个语境中“用”的意思有点区别,笔者的实际意思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学习信息技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83-01


  我想先简单谈谈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和“技术”我们常常连在一起说,但“科学”和“技术”还是有点区别的。科学想要认识世界,技术却侧重于改造世界;科学力求有所发现,技术力求有所发明;科学想揭示为什么,技术却要完成怎么做。侧重点的不同,决定了技术课程的特别之处。它可能要利用一定的科学原理,但它更是为了应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课程当然不例外,信息技术是因信息交流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分支。既然是技术,为什么不去“用”?当我们自觉的使用信息技术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我们将忘掉信息技术学科回归信息技术工具,这个过程或许能让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更透彻一点。姑且让我们抛开信息技术的神秘面纱,一起来“用”着试试。


  我们来看一个任务:“制作自己的‘电子名片’,让全班同学初步认识自已。格式不限,要求能方便的在全班分享。”


  对高一新同学,这是个好任务,也很应景。只是电子名片好像有点高大上,搜搜网络还是一个互联网创新点呢。“但无论是什么名片,不就是让别人能略略了解下你吗,何必像别人一样搞得那么复杂。”“我们是不限格式的,你觉得怎么容易表达自己,怎么方便分享,就是你的电子名片。”上面两句话一般是必需的,因为大部分学生都等着你给他一个新的强大的信息技术工具呢。但是,这个工具是没有的。不过老师能够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


  怎么办?其实这个任务是很明确的,现在需要的是一点点分解,像这个任务我们就可以这样分解:1.确定名片内容。2.使用什么信息格式?3.使用什么工具?4.如何才能方便的分享?如此,问题渐渐清晰了。名片内容:基本信息是必需的(姓名,性别,常用号码等),照片要不要呢?现在技术这么先进,要!再来点什么呢?我的名言。对,说两句话让大伙看看我的类型。够不够?差不多了,名片嘛,别太复杂。(分析只是示例,实际课堂情况可能千奇百怪)。现在要确定信息格式了。PPT?WORD?图片?或者其它?名片要使用方便,不要太复杂,就用图片吧。只是这图片要图文混排呀!那用什么工具呢?要看你会什么工具了,很多信息工具都能制作图片的。最后的一招是用手写下来,用手机拍下来。如何分享?这里的分享就变成图片的分享了,这个同学们比较拿手,但如何方便整个班几十名同学的互相分享呢?


  这种任务是不可能有固定答案的,为了能出一个答案,老师可能会选择某一种方案。如选取PPT制作图文混排图片,利用“图片收藏幻灯片”屏幕保护模式来自动展示每个同学的名片等。


  现在我们就假定课堂就是按上面分析的过程进行的(实际过程可能有很多),我们看看同学们能有哪些收获。首先,是问题分解能力的提高。一个任务当然不可能说立竿见影,但当我们完成了一些任务时,我相信同学们在解决新问题时一定能有条有理,拿出可行方案。因为这不难,而是我们没这个习惯。这个在我们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里当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其次,我们来看看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在这个案例里要弄明白图文混排、图片格式等知识,还要初步学会至少一种图形处理工具的使用,至少一种图片分享的方法等技能;最后是情感、态度目标方面,我相信同学们在“用”技术的过程中这方面的收获将会是巨大的。一、他会逐步认识到技术终究来源于需求。二、他在关注具体技术的同时,会慢慢地不自觉地关注需求,创新就是这样产生的。三、有没有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让我们更加方便的完成这个需求?这种疑问很自然,如果同学们能就此探索下去,这不就是我们说的创造力吗?


  我们没有强行的设计三维目标――当然三维目标也无法强行灌输――而三维目标自然得到了贯彻。


  再看一个任务:“证件照片处理――搜索常用证件电子照的具体要求,如身份证、港澳通行证,将示例头像照处理成合格的证件照。”


  同样这是一个“用”信息技术来完成的任务,同时这项技术非常实用。我们知道在办理一些证件时,系统往往要求在证照中心上传某种规格的电子头像,且必须审核通过。这也是照相馆的一大业务,收费还不便宜。怎么处理?仍然可以分解成几步。1、先弄明白不同证件照的要求,如像素,尺寸等;2、寻找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3、选择一种自己习惯的工具完成任务;4、上传测试,总结优化。


  整个“用”的过程我不再赘述。此项任务因为是一项具体的有商业价值的任务,所以它的“驱动力”是很强的,相信同学们会喜欢上某一种或几种图像处理软件。如果他因为喜欢而去深入研究,他可能会成为某个项目的高手,甚至专家。然而这不是全部,有没有一种软件,能够傻瓜式的处理证件照呢?是的,有这种商业软件并产生了一些龙头企业。这再一次的告诉了同学们技术来源于需求。遍观成功的信息产品,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哪一个不是因为发现了人们的潜在需求,并引导了人们的需求呢?腾讯、百度、阿里、Facebook……


  我们总结一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会发现它的规律一般是这样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寻找或创造合适的技术?解决问题?完善发展技术。然而发现问题并不比解决问题更简单,没有大量的自觉的实践,或许问题就在身边我们却视而不见。


  信息技术也有“蓝领”和“白领”之分,蓝领做着具体的技术工作,添砖加瓦;白领干着设计师的活,需求分析,总体规划。我更希望我们的同学出现技术“总设计师”,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下一个京东淘宝,才有下一个腾讯百度。


  那么,从中学开始或者更早点,就别“学”信息技术了吧,一起来“用”信息技术吧,“学”得到答案,“用”创造答案。本文来自《信息技术》杂志

上一篇:信息技术教育之我见

下一篇:探讨建设信息工程信息系统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