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论文(共3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16:41


  第1篇: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递推法应用路径研究


  随着我国现代科学的精细化、大数据时代快速发展,面对现实需要的各种复杂数据计算,需要运用计算数学递推法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复杂程序简明化、复杂计算方式方法简明化,为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创设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以推动学科发展、科技发展,为人们创设更加方便的生活做出努力。

  在科技充分发展且不断快速提升的时代,科技高精确化发展对计算数学的应用产生了不断提升的要求。计算数学递推法,在充分发挥计算数学应用性优势的基础上,把递推法的逻辑简捷、简便与简明的特点激活,结合计算数学的插值法与有限元素法,为各领域发展需要的数据计算与分析,创设高效与直接的计算路径。本文站在数学学习、学科发展与实际应用的视角,对计算数学递推法应用路径展开研究。

  1计算数学递推法应用路径

  计算数学作为数学学科一个精细分类,其递推法的应用与其他数学分支一样,既作用在数学学科自身,也对其他学科与实用科研应用提供了支持。

  1.1数学学习丰富性运用

  根据数学的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分类,计算数学递推法的应用对数学学习的丰富性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纯粹数学学习丰富运用。计算数学的递推法作为一种借助已知条件的简单算法,其对纯粹数学的空间形式几何类学习、离散系统代数类学习与连续现象分析类学习,都具有在学习与解题方法上的化繁为简的作用。例如,在几何类的学习中,几何关系中数形关系、数量关系之间的证明与求解,计算数学的递推法的顺推方法是最长见的应用,即从已知推导出问题的答案。二是,应用数学丰富性运用。计算数学从数值计算与分析层面对应用数学进行了丰富,计算数学递推法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计算数学本身的相关方法,也为计算数学的广泛运用做出了科学性突破。例如,基于演化策略的最优统计聚类算法,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系统超高维故障样本数据计算与分析;再如,计算数学递推法在概率中的运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彩票购买等活动即是其最基本的应用之一。

  1.2其他学科学习支持性运用

  站在应用数学的相对宏观科学视角,因计算数学自身对其他学科学习的支持作用,其递推法相应地被适当地运用。其一,模糊数学的兴起。其是与计算机功能结合的初步运用于模糊控制、识别、聚类分析、决策、评判,以及系统理论、信息检索、医学、生物学等各个方面,且以不确定事物为研究对象的计算数学运用,当前在心理学、控制学与气象学有着较为显著的成果。其二,其他理工科学科学习的运用支持。较为典型的学科有力学、物理、化学、计算机技术、医学与工程技术等,计算数学递推法的应用会满足这些学科基本的空间关系、逻辑关系与其他的关系数据支持,让这些学科的学习在更加精确的数据与数学方法支持下,开展更加深入的学习与发展。

  1.3科研实用性应用

  计算数学递推法的科研实用性应用,实践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生活与工作需要的科研性应用。即为了改善、满足生活与工作中的各种需要,而运用计算数学递推法开展的相关活动,使自己的需要达到相对精确的理想水平。在当前生活中应用较多的,就是那些民间兴趣性的机械制造行为,如飞机、汽车甚至潜艇的制作,他们都需要运用计算数学对其中各个部件的数据进行计算以确保其科学性与安全性等。工作的应用典型表现在各种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图纸和现实工作环境的非一致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地修正等,或者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技术性的支持等,就需要运用计算数学递推法快速地完成数值计算与分析工作,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创新需要的科研性应用。创新无论对于国家民族,甚至一个企业等都具有根本性的积极意义。尤其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科研创新更具有决定企业等生死存亡的重大意义。计算数学递推法因其对数值计算与分析的简捷性,能为各种创新研究赢得时间和推广应用的最佳机遇。例如,离散元与有限元耦合的时空多尺度递推法计算、光谱透射比测量的信号波动递推法计算分析与数据处理、航空航天飞行器的温度变化承受能力数据递推法计算与分析等。总之,上述两种不同层次的科研性应用,一方面满足了基本的生活与工作的应急需要,另一方面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对相关学科与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创新支持。

  2计算数学递推法应用开发思考

  计算数学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部分,其递推法应用所带来的计算简捷与高效,为其创设了更加广阔的运用科技。在信息科学的支持下,尤其是高速计算机的运用,为各种应用创设了“实践能力培养所需的基本技能”的平台。

  2.1数学知识间边缘性开发

  在知识爆炸性增长的时代,各学科都在朝着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在各种应用性需要的情况下,也就催生了更多的边缘性数学学科。由于计算数学的高应用价值,计算数学递推法也在随着计算数学本身被边缘化开发。首先,计算数学递推法应用方向的边缘化。即在实际应用方向的边缘化,其中较为典型的如计算数学仿真(如三维数值模拟技术、不同时刻非均质油藏含水饱和度分布与前沿饱和度位置的计算预测)、计算数学模型(如机载成像仿真系统的误差建模)与“计算数学组织理论”等,尤其是结合各种领域的实际发展需要,把计算数学与计算数学递推法推向更加精细与纵深的边缘化。其次,计算数学递推法自身发展方向的边缘化。即在计算数学的自身范畴内的边缘化发展,虽然属于应用数学的范畴却是按照“纯粹数学”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发展,使其具有更强大的适应能力,如计算数学的计算机演示、计算数学与纯粹数学的结合与计算数学递推法的稳定性等边缘化。

  2.2学科间结合性开发

  就是与其他学科或领域结合性的应用功能开发,不仅发挥了计算数学与计算数学递推法的优势,也为其他学科的拓展激活了创新的灵感。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结合后的新学科产生。这类学科主要集中在计算数学领域,以计算数学及其递推法广精细化的发展为主要特征,如计算力学(如转换位移自由度法求解滑动接触等方面计算知识)、计算物理、计算化学与计算生物等交叉学科,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第二,结合后的某种应用性侧重发展。在当前主要表现为计算数学递推法融入进其他学科领域后,对其他学科或领域产生的支持性拓展作用,使其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如计算数学在血浆置换治疗中的应用,计算数学模型在路基工程最优化的应用,“反向递推非线性控制方法在三相四桥臂逆变器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等。

  3计算数学递推法应用的应用范围开发

  计算数学递推法站在数学及应用数学服务生活、工作与各项研究的最前沿,其应用范围或适用范围的研究,是当前提高其应用率与推动自身创新的动力之一。

  3.1计算数学递推法应用业务开发

  由于计算数学递推法不仅为数学自身的发展创设快捷的计算方式,也为其他相关学科与科研构建了高效的计算平台,因而,其应用业务也随着计算数学本身所需要运用的计算技术与相关配套软件的开发被开发出来。首先,计算数学递推法应用软件自身的开发。主要是服务于各种计算应用,例如上述所谈到的生物学、航天速度仿真、机械制造与人体医学微观变化测定等。在实际的业务应用中,各领域只需要打开相关的软件输入基础数据就可以得出需要计算的数据,为其工作与研究的继续开展打下基础。其次,计算数学递推法与其他数学方法以及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结合性应用开发。当前,主要体现在计算数学或应用数学领域内,如顺推法、逆推法与有限插值法、有限元素法等结合性运用,从实践的层面丰富了存在性、唯一性、收敛性和误差分析等理论。

  3.2计算数学递推法应用人才培养

  据上述,计算数学递推法应用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三类:第一,计算数学递推法研究性人才。即站在数学、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领域内,对计算数学递推法的应用展开专门研究的人才,如公式应用研究、计算软件应用研究与其他学科结合后的计算公式运用过渡性研究等。第二,计算数学递推法应用软件开发类人才。即针对计算数学递推法的应用专门开发应用软件的人才,其不仅具备计算数学知识也具有软件开发和其他计算机知识等,如药剂计算递推法应用软件等。第三,其他学科领域计算数学递推法应用型人才。即在其他学科领域内,如生物、医学、心理学与控制学等,运用计算数学递推法开展其相关研究的人才。这类人才以其专业领域知识为主,运用计算数学与计算数学递推法的知识,开展其专业研究与创新活动等。

  4结语

  随着现代科技探微发展、创新发展与学科交叉结合性发展,都需要发挥计算数学的对数据精确制导,为科技提升、学科结合等创设科学的应用研究基础,把计算数学递推法的运用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与公式解放出来,实现更直接的数据推导计算,达成数据求证、计算与结论的高效。

  作者:刘英娟等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4年14期


  第2篇:数学两个专业2013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简介


  本科培养方案是本科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学校办学思想、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数学两个专业的2013版本科培养方案,以院系调整为契机,结合计算与应用数学系师资,按照厚基础、重实践、个性化、宽口径、创特色原则,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学科交叉力度,加大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增加实用性课程,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科培养方案是本科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学校办学思想、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目前所使用的本科培养方案是2010年修订的,与2008版本科培养方案变化不大。随着2011年5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部分院系的调整,以及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计算与应用数学系就开始进行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专业的2010版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为了方便起见,本文数学两个专业特指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1修订背景

  2011年5月3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成立,它是由原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的化学系、材料化学与工程系组建而成,学院下设基础数学系、计算与应用数学系、物理与光电工程系、物理实验中心、化学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6个教学单位。

  计算与应用数学系现有教师4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6人,讲师20人,实验师1人,其主要工作职责有:数学一级硕士点建设、博士点申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专业课程建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专业课程建设;数值计算方法精品课程建设、数学分析精品课程建设、数值分析精品课程建设、数学建模精品课程建设;数学建模与软件设计实践中心建设、科学与工程计算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非数学类专业的与数学与计算科学系相关的数学类课程建设;数学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学院安排的其它工作。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较早设立的专业之一,其前身是华东石油学院77级数学师资班。1978年,全国高校恢复招生时,华东石油学院招收了数学师资班,先后在1982年、1984年和1986年分别招收了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根据国家专业目录调整,1994年更名为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专业,1999年更名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从1995年开始招收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专业,截止到2012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共培养14届毕业生1348人。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校生共295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0版本科培养方案设有“数学与统计”、“信息与软件”、“石油应用”三个专业方向。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2001年由学校自主设置、2002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的本科专业。自2002年9月开始招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至今已培养7届毕业生272人。目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校生共180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0版本科培养方案设有“数学与统计”、“计算与软件”、“石油应用”三个专业方向。

  自从理学院成立之初,理学院领导就非常重视数学两个专业的专业建设,多次就数学两个专业的就业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工作专门听取汇报,给予指导。

  2012年2月21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下发《关于启动2013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通知》。至此,从2012年2月底,数学两个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按照学校的通知安排进行,步子迈得也更大一些。

  2原版存在问题与不足

  (1)专业课程设置门数太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各有三个培养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三个培养方向分别是数学与统计方向、信息与软件方向、石油应用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三个培养方向分别是数学与统计方向、计算与软件方向、石油应用方向。换句话说,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专业共有四个培养方向:数学与统计方向、信息与软件方向、计算与软件方向、石油应用方向。实际上共有六个小的培养方向:数学、统计、信息、计算、软件、石油应用。因此,在所学本科课程总门数一定的情况下,在每个小的培养方向上,所安排的专业课程门数可想而知,应该是屈指可数。这样学生在自己所选的方向上,就没有学到足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和进一步提高进修。

  (2)课程设置几乎相同,没有特色。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必修课程设置31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也是31门,其中有26门课程设置完全相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其余的5门是数据结构、Windows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其余的5门课程是近世代数、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概率论、数理统计、拓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选修课程设置23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选修课程设置20门,其中有16门完全相同。这样的课程设置虽然有利于组织教学,但却不利于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专业的发展,没有彰显出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专业的不同,或者特色。

  (3)课程设置几乎没有反映数学的前沿知识,清一色是旧的数学课程。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为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反过来它又推动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很多有用边缘交叉学科,例如金融数学、保险精算等。金融数学、保险精算等是社会的大热门,既不像数学那样显得枯燥无味,又能帮助学生就业,而老版却熟视无睹,仿佛数学是一位高高在上的仙女,不食人间烟火,脱离现实,依然陶醉神游于自己的美妙幻想世界里。

  (4)学生对专业认同感下降,就业率不高。

  3“三三三”本科培养体系

  在《关于启动2013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通知》后,学校相继下发《关于修订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关于做好2013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通知》、《关于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2013版本科培养方案审核论证工作的通知》,对2013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行宏观全面指导。在深入领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基础上,根据《原则意见》的精神和要求,广泛调查,深入研究,学校提出本科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三三三”本科培养体系。

  “三三三”本科培养体系中的第一“三”指的是学校的办学定位(三型):精英型教育、特色型教育、研究型教育;第二“三”指的是学校的培养方向(三化):全面化成长、个性化成长、最大化成长;第三“三”指的是学校的教学方式(三性):学习性教学、研究性学习、开放性交流。

  4新方案的设计理念及实现

  4.1新方案的修订原则

  通过学习领会教育部和学校教务处的相关文件精神,经过多次开会研讨,计算与应用数学系就本次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原则形成了统一认识。数学两个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是:厚基础,重实践,个性化,宽口径,创特色。

  厚基础是指是指学科基础课程(涉及数学、统计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性完整性,学习数学两个专业必须有这些课程作支撑。学科基础课程需修够79个学分,占总学分44.89%。

  重实践是指在总学分由191(或者192)变为176情况下,实践学分由25提高到44,增添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与几何实践课(2学分)。实践学分占总学分25%。

  个性化是指学生在基本学完学科基础课程后,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培养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设置两个培养方向:数学方向和统计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设置两个培养方向:计算科学方向和信息科学方向。

  宽口径是指在总学分分别下降7.85%和8.33%情况下,选修课程分别由原来32学分提高到44学分(37.5%),选修范围进一步扩大。选修学分占总学分25%。

  创特色是指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必修数值计算方法2-1、数值计算方法2-2、数据结构与算法、数理方程、信息论基础、偏微分方程数值解、高性能并行计算七门课,着力培养科学工程计算方面人才和信息处理方面人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学建模、数值计算方法2-1、数值计算方法2-2、复变函数、数据分析与统计软件、最优化方法、实变函数七门课,着力培养统计方面人才和应用数学方面人才。

  4.2传承与改进

  ①培养方向调整。现行培养方案,数学每个专业各有3个培养方向;经过调研,结合计算与应用数学系师资力量,2013版数学每个专业各调整为两个培养方向。

  ②课程体系的调整。

  新版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三大课程模块构成,占总学分比例分别为27.27%,44.89%和27.84%。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程(38学分)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10学分)。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新增新生研讨课和创业基础课。新生研讨课,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进行,旨在引导学生认知专业、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

  学科基础课程(79学分)包括学科门类基础课程和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数学两个专业设置的学科基础课程几乎完全相同。学科基础课程新增科研训练课。科研训练,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进行,主要包括信息检索、网络资源利用、文献综述、科技论文写作、小课题研究等基本训练。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提交相关材料。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23学分)和专业选修课程(26学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有七门课:数值计算方法2-1、数值计算方法2-2、数据结构与算法、数理方程、信息论基础、偏微分方程数值解、高性能并行计算;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核心课程有七门课:数学建模、数值计算方法2-1、数值计算方法2-2、复变函数、数据分析与统计软件、最优化方法、实变函数。信息论基础、高性能并行计算、数学建模是由选修改为必修;数据分析与统计软件是新增课程。

  常微分方程是数学两个专业的双语课程。

  高性能并行计算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研究性课程;数学建模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研究性课程。

  数学两个专业的总学时分别为176计划学时。

  ③先进性。

  学科交叉力度增强;实践教学力度增大;实用性课程增多,紧密结合社会需求。

  5结语

  计算与应用数学系部分老师在2013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期间,实地调研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同时借助于在上海参加研讨会之际,与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就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以及网络调研25所高校,历时21个月,14论反复讨论磋商,在2013年1月完成基于“三三三”本科培养体系的2013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稿。由于时间限制、认识不足等多种因素,本次培养方案修订稿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热忱欢迎大家给予批评指正。我们相信,随着本次培养方案修订稿的不断使用,它会越来越完善。

  作者:李荣华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12期


  第3篇: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由多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主要包括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与控制科学等,属于数学类的专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该专业旨在培养数学学科的人才,满足社会对于数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发展比较迅速,很多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选择该专业的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本文首先通过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该专业在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建设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1引言

  信息与计算科学结合了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专业面相对比较宽,对于当前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状而言,该专业很好地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解决信息技术或实际问题的数值计算的高级应用型人才[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从建设之初至今,发展越来越快,逐渐成为热门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数学类的人才。但是,笔者通过分析近几年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和就业情况,该专业在建设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亟待解决。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现状

  2.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概况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从1998年开始设立,在数学学科之下算是比较新的理科专业[2]。在传统的数学专业的基础上,又结合了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工程学等学科,交叉融合,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该专业的研究内容既包括运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对工程和科学问题进行求解,也包括定向于计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数学基础理论。目前全国很多学校都陆续设立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发展十分迅速。

  2.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存在的问题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作为一个比较年轻的专业,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甚至影响学生今后的就业。笔者总结自己这些年的教学经验,将该专业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首先,该专业在建设时缺乏专业特色。由于该专业是结合了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两个学科,因此在建设时很难平衡好两个学科的比重。或者很大程度上偏重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或者很大程度上偏重计算机科学学科,偏离了该专业最初设立的目标。其次,专业的就业方向不是很明确。很多单位对该专业不是很了解,往往将其简单地归类为计算机应用或者信息专业,不能为该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合适的岗位,这就导致很多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不是很好。再次,该专业缺乏较为专业的指导书和参考资料。很多相关方面的教材的理论知识不是很全面,并且实用性不强,急需在教材中增加该专业的新的研究方向的介绍,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该专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并且实验室的建设也不是很能满足学生们实践的需要,有待进一步加强。

  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的主要途径

  随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热门程度逐渐升高,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在探究如何使该专业进一步发展,如何使该专业的建设逐步稳固。笔者通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该专业的建设途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3.1培养目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旨在培养信息产业人才,该类人才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素养,其一是最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其二是要能够将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学方法对其进行求解,再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该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较为扎实的数学、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从事计算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开发、经济金融工作等领域中某一方面的能力。因此在设立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时,应该充分结合数学基础理论和计算机方面的能力,使二者在教学中能够得到同等重视。除此之外,要鼓励学生多钻研,努力成为研究型人才,为今后在科学研究上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课程体系

  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立方面,可以考虑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法。鉴于该专业的知识结构和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因此本专业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不仅要包括核心课程,还可以增加计算机软件开发和数学建模这两个模块。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实际问题的水平[3]。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于设立的各个模块,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老师的教导以及本专业的设施水平等来进行调整。

  3.3培养体系

  在该专业的建设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为学生介绍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应该培养那些素养以及应具备那些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具有目的性,并且明确本专业的学习方向,明确自身将来的发展目标,做好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另外,学校在对该专业进行建设时,还可以考虑开设该专业的导论课程,向面临选专业的学生对该专业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明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3.4师资力量

  对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下开设的每门课程,配备至少两到三名具有一定学历、教学经验的主讲教师,在短期内即形成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师队伍。并且要考虑到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等信息,充分发挥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使年轻教师能尽早起到带头作用。另外,要鼓励年轻教师继续进修、深造,并且要适当地引进更多人才,为真正有实力的人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发展空间,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能力的专业人才。

  3.5实践教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专业,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该专业的建设上也应该增设实践教学的环节[5]。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为今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对于教学计划内的实践,要建立专门的实验机房,并开设相应的上机课,给学生布置课程设计任务,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加大实验课的课时等。其次,要为学生安排一些实习的机会,将已经掌握一定专业能力的学生安排到专业对口的公司等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提前感受工作氛围,并在工作中巩固已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及早发现自身的不足,还有机会回到学校中弥补。

  4结语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起步比较晚,但是由于其非常符合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因此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很多学校在该专业的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了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专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各个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在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对该专业的建设进行探索,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建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使其更具特色,并且能够符合当今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趋势,能够培养出越来越多对社会有用的专业型人才。

  作者:刘浩武来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13期

上一篇:高职计算机应用类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论文

下一篇:计算机工程师人才培养论文(共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