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对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研究式教学法调查探讨

发布时间:2023-12-06 07:10

  计量经济学是定量分析研究经济和管理问题的工具,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中国以来,已经成为本科高校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门类中开设面最广的几门课程之一。根据调查,设置经济类本科专业的高校中98%的学校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管理类本科专业的高校中60%的学校开设了该课程。①目前,国内各高校在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深度和广度等方面有所差异,授课效果不尽人意。而该课程具有预备知识广、课时少、内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利用计量经济学工具研究现实经济和管理问题,是该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问题,因此,对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1课程特点

  1.1预备知识多

  计量经济学的奠基人弗瑞希指出,计量经济学是“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的结合”,“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②这门由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具备相关的预备知识,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等。经济学提供计量分析的理论框架,统计学提供经济统计资料,数学提供模型求解手段。这些预备知识涉及多门先修课程,需要学生在大一、大二的基础课学习中打下坚实基础。


  1.2课时少,内容多

  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课时安排一般为50-60课时,在这样短的时间中,授课教师需要对学生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还要指导学生使用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在实践中,有的教师选择全面介绍教学大纲中所有内容,教学中重点不明确,导致学生在课程结束时,似乎对所有内容都有了解,但实际对哪一部分知识都不甚明了。也有教师选择性地讲解,跳过的知识较多,使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知识的系统缺乏认知。③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进行教学组织,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增加其对基本原理和知识系统的了解,是对授课教师的一个挑战。


  1.3实践性强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该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必须通过教学实践加强理解,以便于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经济问题分析中去。但是,目前许多教材在给出案例时都过分追求简明,忽视了案例的真实性和启发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不但在初期对这些案例没有兴趣,而且在学习完这些案例以后往往会将计量经济应用片面化和简单化,导致其在研究生阶段或参加工作后进行定量实证研究时,出现大量的问题和错误。


  2教学对象特点

  2.1数学、统计学基础不牢

  笔者所在的高校是财经类院校,报考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在高中阶段是文科生,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反映他们认为与理科生相比他们的数学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在大一、大二相关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只是应付考试,通过之后,学过的内容基本上忘记得差不多了,导致计量经济学课程在大三开设后,产生了恐惧心理,害怕重新学习相关数学内容,在学习课程时有一种厌烦情绪,虽然这些课程的内容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难,但一些同学放弃学习的态度已经形成。也有一部分同学希望学好计量经济学,但在学习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见到学习过的内容往往回忆不起来,需要重新演示推导过程或进行一定的提示才能够明白,有的甚至要在课下将以前学过的内容再复习之后才能够弄明白,这部分同学往往会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数学公式上,课后即使弄明白了数学公式,还是不清楚计量经济学的理论。


  2.2学习目标不明确

  近年来,快速的大学扩招致使人才市场上大学生供给量增长较快,大学毕业生中能够得到高质量就业岗位的人数极为有限,这使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在课程学习当中只重视毕业后能用到的课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会问到计量经济学课程在社会工作中有何用处,这些同学在得知这门课程可能对将来的工作没有直接帮助时,就把学习目的确定在应付考试上。有的同学尽管对计量经济课程有足够的兴趣,但认为这门课程难度太大,自己不具备将来在这一领域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所以也同样把应付考试作为学习目标。这种目标的不明确,容易使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知识产生片面和错误的理解。


  2.3学习方法不当

  本科每个专业的课程性质不同,课程的内容也有难易之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不同课程时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笔者所教的经济管理类学生们在大学比较普遍的学习方法是上课听老师讲课,他们在课前和课后很少做预习和复习。这种学习方法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经济管理类课程来说可以的,而对于偏数理课程的学习就成问题。学生要想较好地掌握计量经济学学习内容,要做到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并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练习上机习题,这样才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而很多学生在高考之后就习惯于轻松的学习方式,很难建立起适用于计量经济学的正确学习模式。


  3研究式教学法的应用

  3.1以真实研究案例作为引子

  大部分本科计量经济学教材中,在每章内容开始之前会有一个引子,以案例引出该章的内容。而这些教材中给出的案例过分追求简明性,缺乏真实感。学生在学习引子内容时反映感觉很乏味,不但没有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反倒增加了其厌烦心理。笔者尝试在每章开始前,收集学术界的真实研究案例作为引子,通过引子给学生介绍在该研究中相关计量经济学内容的作用。例如,在异方差一章,笔者通过现代消费函数构建的过程引入,从RichardStone的LES模型开始,到Prais和Houthakkerd半对数和双对数形式提出,和他们对该形式下扰动项异方差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办法的提出,帮助学生了解计量问题在真实科研环境中的面貌。


  3.2穿插计量经济学者研究思路和事迹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无法回避大量的数学和统计公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感到最吃力的地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收集了相关统计学家和计量经济学家的科研事迹,先为学生介绍其生平和该公式提出的研究思路,然后再讲授具体的推导过程。例如,在以往的多元线性回归的F检验中,教材中直接给出F检验的统计量表达,学生往往对F检验的构造和必要性不能理解。笔者首先从法国经济学家Visser等在1997年所做的关于葡萄酒价格的实证研究出发,介绍多重假设检验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然后遵循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思路提出可供选择采用的统计量,并逐步对其进行修正完善,直至导出F检验统计量的表达;在DW检验学习中,学生由于第一次接触分布有不确定区域的统计量而感到隔膜,笔者穿插介绍了其提出者JamesDurbin的生平,和他由于此项贡献而获得RSS颁发的金质奖章的事迹。采用这种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数理知识的印象,学生更容易对知识进行分类建构,根据学生的反馈,即使对推导过程不能掌握的学生也可以先在课堂上了解主要思路,课下查阅相关数理知识,弄懂推导过程。学生在了解了计量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以后,消除了对这门课程的恐惧心理,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


  3.3课后要求学生撰写论文

  撰写课程论文,是研究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撰写文献综述和课题论文。在课程进行过半以后,学生可以选择提交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要求学生就某一主题查阅一段时期相当数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经过分析、归纳、提炼等作出综合性描述和评价的文章。透过文献综述可以反映该主题及相关研究的过程、现状、代表人物、分析方法、主要观点以及研究趋势和目前存在的不足。课程结束时,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和现实经济热点问题自行确定主题撰写课题论文,如财政政策效应研究、货币政策应研究、城镇化或新型工业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研究等。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指导学生的写作问题,通过课程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在提高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应用同时,也可以为以后撰写高质量毕业论文奠定良好基础。


  3.4组织案例讨论

  案例教学是研究式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④在本科计量经济学中采用案例讨论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笔者在案例讨论中采用期末案例讨论的方式,在学生提交的课程论文中选择部分优秀论文进行讨论,首先由论文作者使用多媒体展示和陈述,使全体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模型设定、模型估计、模型检验和模型应用有完整的了解;其次,引导学生对案例所研究的经济管理问题、采用的方法、研究的步骤提出自己的看法,与陈述的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做记录,最后给出总结性发言。


  3.5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

  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科研研究,也是研究式教学的基本手段。对本科生而言,他们还不能独立承担分课题的研究任务,但往往对科研活动充满了热情。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选择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加入到笔者所承担纵向课题的数据收集当中,结果发现,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通过与教师的沟通会对该课题的研究方法逐步有了了解,开始积极申报校级科研项目,在教师指导下申报成功后,学生对自己的科研能力提高了信心,有部分学生由此对计量经济研究产生浓厚兴趣,并将其作为毕业后考研和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


  3.6完善课程成绩考核方式

  研究式教学方法要达到好的效果,还需要有相应的课程成绩考核方式与之配套。因此,在目前流行的课堂笔试加上机操作的考核基础上,还应当加入课程论文的考核。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60%:10%:30%的权重,当然,合适的权重分配应当由代课教师根据各项教学内容的时间量和学生掌握情况综合确定。这种课堂笔试、上机操作和课程论文三者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使用计量经济软件的能力,还可以体现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宏观认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研究式教学法在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提高兴趣和树立自信心,但是,也要注意,由于本科计量经济学的内容涉及大量数理知识,课程时间短,内容多,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把握好研究式教学的时间,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复习,防止研究式教学大量挤占课堂推导讲解的时间,造成学生虽有兴趣,但不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后果。研究式教学法应用于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还是一种初步尝试,今后还可以通过建立相关文献和案例的资料库和供学生进行研究使用的数据库等,进一步发挥研究式教学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注释

  ①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

  ②庞皓著.计量经济学(第二版)[M].科学出版社,2007.

  ③李晓宁,石红溶,徐梅.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14).

  ④马成文,魏文华.研究式教学法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商业经济,2011(12).


  来源:科教导刊 2012年19期

  作者:丁蕾


  


上一篇:基于科教融合理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块设计与应用

下一篇:本科《计量经济学》课教学理念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