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大国博弈东南亚

发布时间:2023-12-09 09:04

  “中、日、韩应以东盟为中介,加快推进相互的自贸谈判,因为中、日、韩之间的问题解决了,亚洲区域经济的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启动,意义远超经济范畴。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战略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巩固南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也需要从经济的角度加以巩固。


  对东盟而言,它不但希望能继续搭上中国经济快车,同时还在营造以自身为核心的区域合作战略。对东盟而言,不管是“10+1”、“10+3”还是“10+6”,只要能够有助于树立自身在东亚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它就会积极支持和参与。


  然而,一些观察家指出,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的同时,美、日等大国也加大了对东盟国家和地区的争夺,这给东盟对华政策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就此,《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南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沈世顺、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光辉。


  《财经国家周刊》:除中国-东盟自贸区之外,中国、东盟与韩、日、澳、新、印等国之间均已或正在签署自贸协定。这些协定对亚洲一体化进程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沈世顺:亚洲地区的一体化进程远远落后于欧洲、北美,要想在未来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必须加快区域整合、推进一体化进程。在现阶段,以双边协议为基础的多个自贸区的建成是亚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基础。


  目前,最主要的就是东盟与中、日、韩三国双边之间自贸区的建成。虽然自贸协定由当事双方签订,但将来自贸区将不会强调排他性,区域内的其他国家会以观察员或双边贸易伙伴等身份和方式参与到整个区域的一体化经济活动中来。


  日本新政府上台后,东北亚一体化进程逐步启动,东南亚也将于2015年建成共同体,中国-东盟自贸区作为此轮一体化进程的先驱行动,将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


  张蕴岭:自贸区的建成使整个亚洲市场更加开放,虽然自贸协定属于两方行为,但现在亚洲各国很多企业的生产网络已遍布整个亚洲区域,自然也就包括其他自贸区内部,从而就可以分享到其他自贸区带来的利益。


  现在东盟国家仍处于政治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中国在推进自贸区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光盯着局部的小利益,而要关注东盟的关注,切切实实让东盟从自贸区的发展中获益,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自贸区的建设有益于整个亚洲一体化的推进。


  李光辉:这些不同的自贸协定对于整个区域的一体化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自贸协定之间存在排他性,任何两方签订自贸协定之后,必定会使区域内其他国家的产品在出口市场上遭遇不平等的竞争,另一方面,受时间先后、谈判进程等因素影响,不同的自贸协定在内容方面肯定会有所差异,这两者都会造成整个区域市场的不统一。


  但是,推进亚洲一体化进程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中、日、韩应以东盟为中介,加快推进相互的自贸谈判,因为中、日、韩之间的问题解决了,亚洲区域经济的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


  《财经国家周刊》: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各大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角力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中国应采取怎样的策略?


  沈世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将更加有利于中国和东盟积极推进东亚地区的合作。但同时,一些大国也加大了对东盟国家的争夺,这给东盟对华政策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逐渐清晰。美国可能想利用和日韩的同盟关系,让他们支持建立更大范围的共同体,但从日韩来看,他们可能倾向于和中国以及东盟国家构建东亚共同体,因为只有这样,它们的主体作用才会发挥出来,而如果扩大到整个亚太范围内,中国和美国显然将会起到主体作用,日韩的地位就会下降。


  李光辉: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后,美、日等国肯定会全力推动与东盟的合作,以此牵制中国、力求重新掌握主导权,各大国对这一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争夺都会日趋激烈,在这个过程中东盟国家也会不断调整自己的国家战略,以求获得更大的利益。


  张蕴岭:基于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东南亚一直是大国利益的交汇地区。这些年来,东盟充分利用自身的战略价值,构建起了以自身为核心的多个“10+1”机制,从经济上创造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吸引外部资源促进本地区发展,从外交上坚持大国平衡战略获取利益,并构建起以协商为基础的对话机制,逐步改变了二战后美国主导的东南亚秩序,形成了一种竞争性的开放格局。


  对中国而言,这种格局整体上是积极的,而自贸区的建成,则将进一步稳固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实际利益和战略利益,改善与东盟的关系,提升影响力。作者:向志强,本文来自《东南亚纵横》杂志

上一篇:中资银行合围东南亚

下一篇:深化水务改革促进水务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