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国际工程管理论应用策略研究分析论文(共5篇)

发布时间:2023-12-07 04:58

 

 第1篇: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国际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阐述


  中图分类号:TM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394-01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是工程信息管理的基础以及框架,信息要素已经成为国家工程市场的主要竞争领域,国际工程市场竞争如火如荼,大量的工程信息数据,并不是简易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承担的工作量,信息化已经成为国际工程的一大标志,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家工程管理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下面我们主要对其组成和应用进行阐述。


  一、国家工程市场的概述


  国际工程相较于国内工程显然要包含更多、更丰富、更复杂的工程类型,其包括太空宇航工程、海底开发工程或地下开采工程等包罗万象,这些项目对数据信息有着极为精密、高效、科学的要求,国际工程市场除了建筑工程所具备的特有特点外,还具备以下几点特点:一是国际工程市场的需求十分不稳定。国际市场的需求受到世界经济、各个国家经济、政治局势等多方面的影响,国际政局稳定状态以及经济发展状态直接影响国家工程市场需求结构,这种不稳定状态,相较于国内工程市场更难控制;二是市场需求格局多样化。例如国际市场在该阶段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其主要建设结构就是由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构成,若是该阶段的重点放在民用住宅方面,其主要建设结构就是由砖混结构构成等,随着国际工程市场的变动,国际工程则需要由很强的适应能力,随时转变自身工程建设的重点以及结构,从而紧跟国际工程市场的步伐;三是实施承发包制,即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通过签订一系列的工程合同,合同明确规定双方各自的权利以及义务,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实施;四是建筑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相互融合,两者发展息息相关,工程建设是房地产开发的必要环节,建筑产品在房地产市场中流通,建筑企业菁英房地产,使其获得生产利润和经营利润的双重利润,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企业的独立性,使其不必依附于其它企业。房地产业由于建筑企业的加入,降低工程项目的整体成本,简化经营环节,改善经营机制,有助于产业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如今国际市场竞争局面十分严峻,其企业更加需要灵通信息系统、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目光、先进思想作为支持,清晰的认识到当下我国的工程企业面对的现状,以及用发展的眼光预测国际市场未来的动态。


  二、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是服务于管理的系统,即利用一切可以利用数据信息去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从而调度一切企业资源,实现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好的产品和最大的经济效益。


  1.集成办公系统


  集成办公系统是根据企业日常办公应用、办公事务处理规范而制定的子系统,该系统有效提高日常办公效率。该系统包含企业各个员工的信息资料查询、公文档案管理、公共办公、个人事务等内容,利用群建系统实现公文管理的收文、发文、签报、办公传阅件、信访、档案管理等功能;个人事务由工作记录、人员外出、个人档案等模块组成等。集成办公系统的建立推进企业日常办公信息化、规范化、数字化、编码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日常办公效率,使其办公的每一个环节作为系统的一个程序,一切按照系统设定的规则运转,从而实现企业日常办公简易、高效、精确的目标。


  2.合同管理系统


  国际工程管理中合同管理是其管理的起點和重点,国际工程必然涉及不可估量资金投入,工程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直接决定工程后续的施工问题,合同具有强制制约的作用,合同一旦建立,双方则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和享受相应的权益,一旦双方的任意一方违反相关条例,必然会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或补偿。合同管理系统不仅仅针对相关工程合同的管理,同时也对与合同关联的计划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息息相关。合同管理系统的存在有效提升合同管理水平,其建立合同专项的资料档案管理便于查询、管理,建立企业所涉及的所有合同以及相关附件的数据库,并对该数据进行重点防护;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排查、监督管理和维护,以及合同终结和工程竣工工价核算等多方面的管理与维护。


  3.工程财务管理系统


  国际工程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工程财务管理系统是整个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核心所在,所有管理系统都与财务管理息息相关,其主要负责建账、制单、记账、查询、出纳、数据交换汇率管理等多方面的财务管理领域。


  4.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是以工程项目核心,该系统与企业办公系统、管理系统和运营系统息息相关。项目管理系统有一个明显周期性,其周期性是以项目周期为准,该系统完全是为工程项目服务,其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其包括设计部门、施工单位、运营部门等全方位配合。该系统主要分为计划系统和控制系统,计划系统主要负责将项目时间、成本等其它数据信息转化为结构化的适时信息;控制系统则利用计划系统所收集整理的数据信息做出辅助项目实施的决策,从而对企业组织、质量、成本、时间等数据进行精确控制。


  5.其它管理系统


  除了以上介绍的管理系统外,工程管理系统还有很多系统共同组成,例如投资控制管理系统,该系统负责将企业工程项目的投资总量、规模总量进行动态的分析和把控;质量控制管理系统,该系统设定行业质量验评规范、规程和标准,为企业对工程项目质量验评提供便利和标准;资源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是以财务管理系统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以工程质量为前提对企业所有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做出科学合理的调度和把控;综合文档管理系统,该系统是将针对项目成立之初到项目竣工期间涉及的所有资料进行电子化收集、整理和归纳;风险、索赔管理系统,该系统具备项目专项的风险模型和数据库,实时收集、分析风险,及时处理,提高决策者的决策能力和判断能力;现场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负责项目施工过程中相关的人员、设备调度和安排,以及施工现场的规章制度、考核等还有很多其它的系统,在这里不一一介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家工程市场处于需求不稳定、格局多样化、采用承发包制、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大融合的现状,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把握国际市场的动态信息,提高我国工程企业的竞争实力,从而推动我国工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周隆

  第2篇:培养国际工程管理人才:思路与途径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与国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种工程开展公开招标,我国希望借助机会在国际工程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然而据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参与的国际工程管理数量非常少,管理能力不高,据其原因主要在于人才的匮乏。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式下,我国工程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培养国际需要的工程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并通过改变旧有的人才培养思路与方式,创新培育手段,为世界输送更多的管理人才,不断提高自身在国际中的地位。


  一、国际工程项目及其特点


  不同于一般的工程建设项目,国际工程具有自身的特点,且项目的难度和复杂性都很高,对管理者的技术、能力、综合素养都有较高的要求。国际工程项目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照通用的项目管理模式实施作业,且项目具有一次性、唯一性、目标明确性等特点,对工程管理的整体性具有很高的要求。此外,工程开工后还会受到自然环境、当地政府政策等的影响。这因为此,参与国际工程管理的人才必须跨国境参与管理,掌握不同地区的管理规范,了解不同种族、宗教的差异性,且掌握好国家通用的管理标准。总之,国际工程项目的一系列复杂的要求和施工管理的难度,都对管理人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国际竞争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


  二、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


  第一,复合型。所谓的复合型人才不仅仅要掌握某一个地区的工程管理标准,还要明确各地区的工程技术理论和国际通用准则,并保证精通。此外,在工程管理中常会涉及到的会计学、工程经济学、国际金融学等也需要相关人才有所涉猎。


  第二,外向型。外向型主要指了解和熟悉有关的国际惯例,技术方面熟悉国外比较通用的设计规程、技术规范、实验标准等,能看懂英文的有关技术文件。经济方面了解国际上有关贸易、融资、工程保险以及财务管理的要求。管理方面掌握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原理,能够使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软件进行项目管理。


  第三,开拓型。开拓型是对国际管理人员思想素质提出的要求,这类人才要具有果断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善于抓住机遇,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同样积极乐观,拼搏奋斗,具有创新精神。


  三、培养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途径


  (一)完善高等学校教学


  高等教育是我国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为了适应国际工程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我国各大高校要结合市场情况和国际竞争态势,完善教学课程体系,专门设计国际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国际知识,如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工程承包等内容。此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第二外语的培训,让他们学习双学位,掌握国际金融法规、法律等知识,培养健全人才。


  (二)针对大项目组织“国际工程管理”培训班


  在公司拿到大项目的前后,组织拟派往项目经理部的人员到有基础的高校或本公司培训基地,参加3-6个月的培训班。培训内容除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有关课程外,还包括专业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等,争取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


  (三)在中外“联营体”中培养人才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我国公司有时和外国公司组成联营体承包工程,在这一过程中就可以借鉴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弥补自身的缺陷。另外,采用“联营体”方式承包工程也是向外国公司学习的好机会。这时中方公司一定要选派一批外文功底好的人员参加联营体的工作,尽可能地在各部门(如合同管理部、物资采购部等)担当一定的职务,参与问题的讨论与决策,达到在工作中培养人才的目的。


  (四)突出实践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国际工程管理不是纸上谈兵,只懂得理论知识而不亲自参与实践就不能真正的掌握其中的管理规范。对此,我国相关人员和企业工程管理人才要利用一切可能参与实地工作,特别是有海外参与的国际工程项目,更是锻炼人才的有效方法。实这时候的管理者要及时总结经验,撰写报告文案,在竣工后更要做出分析,在不断的磨练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全面开放的前提下,国际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我国的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坚持自我完善,掌握国际工程通用的标准,学习国际法律、技术,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在人才的培养上,更是要注重多样性,积极完善国内大学的专业性,针对大项目组织“国际工程管理”培训班,在中外“联营体”中培养人才,并突出实践的重要性,从而为国际工程管理输送优秀的中国人才。


  作者:庄晨旭

  第3篇:国际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关系分析


  合作伙伴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信任,为了实现同一目标或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共享利益与共担风险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在国际承包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恶性竞争屡见不鲜,国际市场秩序受到严重破坏,这使得某些大型工程的市场主体利益受损,为了降低恶性竞争发生率,有效发挥群体优势以减少风险,数家具有共同利益目标的企业联合起来参与竞争即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现象已逐步变成了常态。


  一、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原则


  (一)互惠原则


  合作目的在于利用双方或多方间的强项与优势来组合成为一个更具竞争力的实体,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各自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提升各自经济效益的目的。在确立合作伙伴关系后,各个合作方都应正确意识到利益是同享的,风险是共担的,所以各合作方在增强企业实力、提升企业形象等各个方面都应做到惠及各个合作方,并确保公正与公平。


  (二)优势互补原则


  各个合作方间都具有各自的专长与优势,而建立合作关系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进行优势互补,以彼之长补己之短。通常而言,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专业技术优势,即具有某种先进的专业技术;②管理优势,即拥有高素质、数量多的管理型人才,并具有严谨、先进的管理体制;③市场优势,即具有较大市场份额或较强市场竞争力;④人才优势,即在某些专业上具有或是储备有较多优秀并且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专业人才以及管理人才。


  (三)自愿原则


  各个合作方对各方的优势与不足经过全面了解后在进行的对比、分析与评估,最终确定下1~3个合作对象,并对其按优先等级进行排序,经过多轮商榷后,将合作对象确定下来。而着一些都是需要在自愿原则下进行的,如若并非自身意愿而勉强在一起合作,也不会收获预期效果。


  (四)诚信原则


  诚信是指合作各方对于彼此的坦诚与信任,并在今后的合作当中对自己许下的承诺逐一履行。在合作伙伴关系中,诚信更多的变现为个合作方领导人员的涵养、行为以及品德。


  二、国际工程管理中合作伙伴的关系的特点


  (一)长期性


  在国际工程管理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非一时兴起,或是为了达到某种眼前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关系,而是需要进行长期培育与经营方能将其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为了凸显合作的真诚,并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各个合作方都应将自身的优势与特长共享出来。但是如果将自身优势贡献出来,则就能在彼此间进行渗透与融合,长此以往,就能将其优势与实力有效展示出来。而另一方面,优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如若贸然贡献出去,不但容易在短期内没有获得应有的效益与回报,还会泄漏企业自身机密,失去竞争优势。在此情况下,合作伙伴关系尤其是专业性强,规模大的工作,在合作商的时间都较长。


  (二)灵活性


  通常情况下,国际工程管理中,企业都不会采用一种模式去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灵活的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时,企业间会采用灵活的方式来应对不同的合作状况,从而将市场的对抗弱化,以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


  (三)排他性


  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通常是由各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而成,各个合作企业为了保持某种特有的优势以及商业机密,都会出具一些排他性承诺,如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期间,不可再形成新的合作联营;在已有的合作关系当中,不允许新伙伴加入,也不允许原有伙伴加入到其他合作伙伴关系当中。


  三、国际工程管理中合作伙伴的关系


  (一)策略型合作伙伴关系


  策略型合作伙伴关系指的是签订合约后,为了缓和甲方与乙方间存在的对抗或争拗(索赔)矛盾而构建起来的一类强制性沟通方式。由甲乙双方一同聘请的协调人来组织开展一个由公司高层参加的非正式会议,在会议中对甲乙双方所认可的有待沟通的项目目标(如快速施工、确保盈利、降低成本、按期完成进度、提高效率、施工质量、设计更改、风险共担、降低法律诉讼费等方面内容)、能够量化的完善方法、相关困难以及纠纷的快速解决程序等。之后再由各方高层领导人员共同制定宪章,统一确认后签字,并于今后日常管理工作中予以实行。该种合作伙伴关系在高层领导作用下而进行的较为顺畅,并在实践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与困难都能得到重视,处理效率也得到大大提高。但该种关系一方面不可凌驾于原有合约的机制与限制之上,一方面不能确保不会发生索赔案件,一方面所签订的内容虽然并非原有合约中的内容,但其仍具备一定的约束力。


  (二)战略型合作伙伴关系


  战略型合作伙伴关系是建立在合作方中,需要具备有合作对方所不具备的优势,如专业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等等,这样一来才会具有相互吸引力。合作各方通过对自身优劣势进行分析后,能够清楚的知道自身需要寻求一个具有哪方面优势的对象进行合作,进而有针对性的建立起优势互补的战略型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有效的提升自己企业的竞争优势,去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优。该种合作伙伴关系具有长期性,能够维持该种关系多年。主要组成形式有:①总承包商与投资者间形成的战略型合作伙伴关系。②总承包商与专业公司间形成的战略型合作伙伴关系。③总承包商与总承包商间形成的战略型合作伙伴关系。


  (三)互惠型合作伙伴关系


  互惠型合作伙伴关系指的是,合作各方为了利用对方的强项与优势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管理,以促使自身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建立该种合作关系,一方面能实现合作方的互惠互利,不但能够减少了一定管理成本,还能有效提高投资效益;一方面能够有效协调合作各方关系,减少工程中所发生的争执,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能够对各方责任进行明确,便于协调与管理。


  四、国际工程管理过程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寻找优质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在日渐激烈的国际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各自具有优势的企业寻求各方“合作”并建立起一种优势互补,互利互益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在当今世界,盲目的单打独斗已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选择优势互补,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则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从而逐步实现利益的提升。而建立起良好合作关系的重要前提则是需要寻找优质的合作伙伴,这也是一个关键环节。第一,可选择行业内具有良好口碑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口碑是市场对于企业的认可度,是企业凭借其优质、专业的服务给顾客留下的良好印象并经过长期累积下来的一种效应,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项市场资格预审。第二,应提前考察潜在合作伙伴。由于各个企业其具体利益不尽相同,虽然企业间通过建立合作关系进行联合,并成为了利益共同体,但如若没有正常处理各企业间的利益关系或是共同利益的关系,则很容易给各方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前,应对潜在伙伴的综合实力、资质、工作作风、企业相关经历、工程项目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考察,这不但能够增加彼此间的了解与信任,还对各合作方间形成良好的个人关系有着重要作用。


  (二)合理控制合作伙伴数量


  合作伙伴并非越多越好,而应根据工程类别、规模情况以及复杂程度来确定合作伙伴数量。通常情况下应注重合理控制合作伙伴数量,以2~3个为最佳,避免由于伙伴数量过多而增加企业内部的协调工作难度,以至于耗费大量精力。合作伙伴的选择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是经过多方考察、反复选择,并经过多次磨合后才能最终明确彼此间的合作关系。而从交易成本来看,各个合作方通过相互合作能够产生合作性资源,并且随着合作程度的加深,合作性资源的数量也会逐渐增多,而经济效益则会随之不断加大,因此,还应尽可能减少合作关系的变动次数,尽量选择具有成功合作经验的企业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避免造成不必要人力、财力浪费。


  (三)应预先签订好合作协议


  相互信任是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前提,但预先签订合作协议也非常有必要。在签订的合作协议中,特别是标前协议,应当对各方的义务与权力都予以明确。此外,还应充分考虑利益冲突与合作间的关系、经济制约与诚信互助的作用,正确把握合同约束与经济纽带间的关系,在制定协议时,应在明确各方义务与权力的基础上,提高各方的透明度,尽可能避免出现存在敌对性的条款。对于部分不爱遵守承诺的企业,应尽可能通过书面函件的方式来处理日常事务,即便当时达成了口头协议,但仍需及时补齐书面协议,避免过后发生相互扯皮的现象。然而,在合作过程中,尽量采用柔性化管理方式,而不应太过于依赖协议来维持各方的合作关系,不然相关的成本费用将会非常高。


  五、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日渐激烈的国际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已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在建立与处理合作关系中,应当正确解析国际工程管理领域中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原则、特点以及具体形式,并注意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中所潜在的问题,通过弱化市场对抗,转化竞争对象来达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实现各企业间互利共赢的目的。


  作者:赵瑾兮

  第4篇:国际工程管理提升的财务应用


  一、国际工程承包面临的外部环境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日益加快,国际工程承包业务越来越为中国企业所熟悉,从事国际工程承包的企业数量日益增加,国际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由于中国企业对国际工程所在国的相关情况不能全面了解,海外施工风险非常大,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国际运输费用的增加、出口退税率降低、国外业主要求日趋苛刻,国际工程承包的利润水平普遍下降至当前的10%左右,一些竞标项目利润甚至会更低。当前,国际工程承包业务主要集中在不发达甚至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国别风险相对较大,容易出现战争风险、政府换届的政治风险、分包时的施工能力风险、无支付能力的收汇风险等。


  二、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现状


  由于国际工程承包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大型国际工程项目,数量巨大的固定资产占用巨额固定资金等,这就导致大部分国际工程项目,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援建项目都是由资金雄厚,融资渠道较稳定的大型国有企业来承包。在我国部分国有企业里,由于主客观多种原因,企业的首要追求目标不是经济效益而是资产规模扩张、机构发散和业务多元化。这种只重表面形式忽视实质内容的浮躁、轻率做法,在经济高涨时尤为明显。事实证明,这种只重外延扩张忽视内涵发展的企业发展模式,是得不偿失的。


  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的内在要求。企业经营的本质是以尽量少的资源创造尽量多的新的社会财富。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必须在严格控制成本、提高效率的情况下,稳健外延扩张,而且外延扩张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效益,不是为外延扩张而外延扩张。


  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也是企业所有者成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要求。企业所有者将资产交给企业经营,目的是使资产保值增值。资产保值增值的基本途径就是提高经济效益。只有提高经济效益,才能使企业自有资产和净资产稳步增长。?总之,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创新努力追求经济效益。


  三、加强项目管控、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和途径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财务管理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最终成败,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项目的前期跟踪就开始介入,这样不仅能推动项目的进展,也可以提前防范风险。


  1、项目开发阶段


  将一个国际项目立项,市场开发部门开始做标,该项目即进入开发阶段。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报价是盈亏的关键。过高会失去机会,过低会带来亏损风险,而报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专业相关人员的配合,财务人员应正式介入。财务人员在开发阶段的工作有:1、项目利润的测算:财务人员需要提供各类保函费费率、贷款利率、外币汇率等基础数据,计算项目资金成本等财务费用,并最终审核相关财务数据,是否有成本漏项。2、现金流的测算:结合项目的收支情况预测现金流,并运用财务分析方法进行决策,说明项目在财务效益上是否可行。3、前期税收策划:根据项目所在国的税收及法律政策,初步测试出项目所需税赋,而不能仅根据业主提供的税收信息在商务合同中约定税收比例或免税条款,并以此计算成本。


  2、项目中标后前期准备阶段


  项目中标后,应参与价格条款、支付条款及相关风险控制条款的合同谈判工作,既包括与项目业主的对外主合同谈判工作,也包括相关单位进行的项目分包合同谈判。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项目是以分包或联营的模式进行,因此在和主包商或联营体的谈判中财务人员应积极参与,从项目的分包模式选择、工程结算款回收方式的确定,最终制定对自己有利的合同条款。例如在合同报价阶段,应采取对企业有利的币种进行报价;申请贷款时,选择币值较弱的货币作为借款货币;在合同谈判时,争取将项目中的设备供货和工程施工分别签署单项合同,这样就能针对合同内容分别计税。


  收到业主的第一期预付款后进入了项目进场的前期采购阶段。采购是国际工程承包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否做到低成本、高质量的采购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项目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此时,财务应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根据企业自身对现金的需求情况,选用适合的结算方式。


  3、项目施工阶段


  在这个阶段,财务人员除日常的会计核算,编制报表外,应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国际工程项目,业主通常先支付15%的预付款,然后根据每月的施工量经各方审核后再支付结算款,整个过程历时缓慢,结算款到账往往滞后3-6个月。在项目施工高峰期会出现资金短缺,财务人员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前测算短缺金额,并选择合适的贷款币种、期限。通过现金流测算,结合汇率的高低,把握好结算款和分包款的收付时机,力争使财务费用降到最低。


  4、项目尾工阶段


  在项目收尾阶段,财务应做好项目的后期核算、保函撤销、质保金回收等工作,并根据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合理测算项目后期物资需求,避免额外资源浪费。


  总而言之,由于国际工程承包具有项目工期长、合同金额大、涉及境外资产管理等特点,使企业面临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风险。因此,财务管理在整个施工期中还要注重内部控制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事前、事中、和事后不断地进行控制、调整,及时纠正偏差,保证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


  作者:黄立敏等

  第5篇:国际工程管理中施工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随着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把重点放在中资企业上,中资企业在市场上占据着领先地位,使得施工承包企业在社会市场上寸步难行,他们只能依靠低价保本勉强维持生存,但若想长期生存并发展下去,就需要施工承包企业在成本进行控制,施工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是构成成本控制的两部分,而施工成本在成本控制中占据着70%以上的价值,因此,本文主要对施工成本的控制进行研究,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主要是为了节约费用和降低成本,并且在人工、材料和机械计划上进行控制和改善。


  1施工成本控制步骤及标准


  1.1实施步骤


  制定标准,控制施工成本。根据施工承包工程的类型来确定可行的标准,这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工作质量的高低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进度与成败,因此,应当重视起来。


  记录施工的过程。首先,应对工程的现状进行仔细的观察与分析,保证记录的内容不会遗漏任何重要的东西,涉及诸如人工、材料和机械消耗量,以及一些场地的布置和工作面的情况等,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时间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层面也不容忽视,为了能给施工成本控制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就需要将这方面的工作做得相当严谨和完整。


  整理记录内容,并认真分析。对于过程中记录的问题,进行加工处理后,再运用科学的方法使这些内容更加有条理,对我们整理的结果进行相关性的计算和审查,使其能充分反映施工和管理水平。最后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撰写成本统计报告,并总结经验教训。


  对报告中提出的措施进行落实。应发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对于总结的报告中的成功经验进行实时推广,对失败的环节进行总结,并监督改正。


  1.2控制标准


  在合同施工方面。施工承包合同中的施工成本是合同施工成本控制的标准,而合同作为这套标准的基础,拥有较强的适用性,合同价将成本价切块并分解,导致施工成本被封闭起来,并且各核算主体智能降低单位施工成本,由于市场竞争的恶性循环因素,严重导致单价的施工成本低于实际的施工成本,使得核算主体劳无所获。因此,我们应把综合评价和单价平衡运用到施工承包合同上来,将调整后的价格定为控制标准。


  在项目实际消耗方面。承包商从自身水平得配置出发,在一定时间内检测实物消耗量,并根据当地的情况科学的编制出实物的消耗量定额,来作为施工成本,这便是项目实物消耗的控制标准,然后再对合同价进行调整,评价单价盈亏和总的盈亏情况,将其作为承包的依据。


  在定额方面预算方面。国内的预算定额标准是建立在国内平均水平的前提下,因此,即使从各个方面做相关的调整也不能反映出一般单位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的水平。同时,应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的物价水平进行相关调整,再将调整后的消耗量视为控制标准。


  以上介绍了施工成本步骤和标准,下面对施工费用做具体介绍。


  2施工控制费用与成本的关联


  施工成本支出和控制标准对于施工控制费用有严格要求,而制定分析报告和控制标准都有一定花销,在以上步骤和控制标准方面,费用最低的要数预算定额标准的制定,而费用最高的是实物量消耗的定额。然而,在控制措施中,随着控制措施的增多和加严,施工成本的减少却远高于控制费用的支出量,当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会使得局面反转,使工程总成本变为收支平衡的局面,这就达到了成本控制的最优。


  3做好基础工作


  确定项目的定额标准。根据所在国家的实际情况,达到定额标准是从人工、质量、材料以及施工强度方面来考虑的。在工时方面达到科学先进又可行的要求,在材料的单位消耗量和工时方面来重点分析消耗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施工企业应及时修订内部定额,形成有利局面。


  加强材料的管理。施工成本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材料费,在物资的收发和领退方面,必须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来防止乱用和乱领的现象发生,并及时盘点,以防积压浪费,另外,材料的质量也应该严格要求,及时检查,以防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对原始记录制度进行完善。原始材料是对原始记录的充分反映,是进行各项工作的依据,是成本控制中最为基础的工作,因此,我们应对原始记录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在合同、技术和施工方面与设备协调工作,认真制订科学可行的方案,使其在满足成本控制要求的基础上,又能满足其他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对原始记录的内容进行登记、传递、审核和保管,形成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及时有效地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


  4结语


  以上是对国际工程管理中施工成本控制的策略研究,工程施工中的成本管理是决定工程承包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应把工作重心放在人工成本、材料成本、设备管理以及施工成本费用上,并通过合理的分析和规划,实现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


  作者:刘东学

上一篇: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应用分析思考论文(共5篇)

下一篇:机械设备管理技术问题策略方法研究论文(共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