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内部控制问题对策应用分析硕士论文(共6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12:49

  

第1篇:如何解决超市行业内部控制关键点控制问题


  当前中国零售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加上互联网线上超市的建立,超市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提高超市行业的竞争能力,超市需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从而提高超市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超市行业的内部控制与其他的行业相同,在实现内部控制中,将不同的分工部门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有效管理和控制。但超市在实行内部控制时,在关键点的设置和控制上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分析解决,为提高超市的内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一、我国超市行业内部控制关键点控制的现状分析


  (一)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超市行业内大部分的企业都是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家族式企业,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将造成企业内部管理结构的建立和内部管理控制能力完全交由决策者把控,如果决策者出现失误,或本身并没有内部管理的经验,将导致企业在规模不断扩大的状况下难以合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从而造成企业生产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作为超市行业内部控制的关键之一——内部管理结构的建立,是决定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的制度保障,如果在制度设计上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企业内部沟通各个部门提高资源整合利用的能力,从而不利于超市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机构设置并未以顾客为中心,服务不到位


  我国的超市行业作为零售领域中的一环,从本质上来说是面向广大消费者的服务机构,企业的服务宗旨是以顾客为中心,而企业内部的机构设置也要将顾客摆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以简单的退换货为例,部分超市的退换货流程复杂,涉及到的企业部门较多,从而加大了顾客退换货的难度,这是超市服务不到位的一个体现。作为主打零售销售的行业,超市内部销售的产品难免存在着质量问题,而不能有效地解决顾客的退换货困难的问题,将导致超市逐渐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从而影响了超市的整体销售,对超市的今后扩张造成了较大的阻碍。通过面向顾客,建立专门的退换货部门,聘用专门的退换货人员,为顾客解决退换货的问题,提高超市的售后服务水平。尤其是当前,我国超市的盈利主要依靠销售生鲜产品,而生鲜产品最難以解决的问题就是难以保存,在对生鲜产品进行销售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食物变质的问题。这就要求一方面超市需要安排人员定期检查销售的生鲜产品的新鲜状况,而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合理的生鲜产品鉴定和退换机制,从而保障消费者能够拥有最好的消费体验。


  (三)在物流体系和信息连接上缺乏效率


  超市行业作为一个零售行业,销售的产品种类繁多,即使是中小型的超市,销售的产品种类也是几百上千种之多。在面对这么多商品的管理控制上,没有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是难以实现有效管理的。当前,商超行业做的最好的企业是沃尔玛,这家超市经营的产品种类在3000到5000种之间,并建立了完善的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通过大数据的监控,时时关注每一家超市内部的每种产品的销售状况,并及时提供补货信息,避免超市内部销售产品出现断货的现象。沃尔玛在建立信息系统中甚至将定位系统安装到了物流车中,通过监控物流车的行驶时间计算出达到超市的时间,并及时通知超市人员安排卸货、清点、上架等环节,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超市内部的工作效率。沃尔玛甚至在全国多个地方建立仓储点,通过汇总全国各门店的物流信息,将门店的缺货情况提交给最近的仓储中心,由最近的仓储中心进行货物配送。然而,我国很多超市并没有达到沃尔玛这种程度的信息控制能力,但通过学习,能够在今后时间里建立这种发达的信息系统。


  二、解决我国超市行业内部控制关键点控制问题的措施


  (一)在管理决策层树立内部控制的管理理念


  由于我国大多超市的管理层缺乏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理念,导致了我国大部分的超市存在着内部管理控制混乱的局面。因此,让我国超市管理层树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理念能够提高我国超市的内部管理能力,尽量避免内部管理混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管理层对于会计信息的利用,会计信息作为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信息反映,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当前企业的运行状况,所以企业管理人员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利用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包括战略决策和信息监督。


  (二)完善机构设置,以服务顾客为中心


  作为面向普罗大众的销售企业,坚持以顾客体验为中心构建企业内部的机构体系,是促进超市企业不断成长的重要方式。通过建立专门的企业退换货部门,不仅能够提高超市的退换货能力,也能提高企业处理与客户纠纷的处理能力,从而在今后的经营中能够更好的与客户打交道,避免与客户产生对立而影响了超市的销售。


  (三)逐步构建有效的内部信息系统


  超市销售的商品数量较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只有通过建立完整高效的信息搜集和整合系统,才能够最有效率的管理企业内部的产品销售。以沃尔玛为例,之所以沃尔玛能够保障每年较高的收益率,是因为沃尔玛搭建了信息化的数字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内部信息有效的整合利用,通过现代化手段把控每个区域的超市销售情况,以高效率的工作方式节约成本,从而提高了超市整体的销售利润。从超市行业巨头的经营可以看出,我国超市构建有效的信息系统对于超市发展的重要性。


  作者:于小彭

  第2篇:探析如何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


  我国高校财务部门在高校中对于保证高校财务的平稳运行,科研基金的正常运作以及学校各项设施完善,师生工资奖金奖学金的正常發放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状况良好是高校财务部门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保证。所谓内部控制,就是组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保障组织的经济利益的实现,会计的可靠性以及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就是对高校的一系列业务活动如科研、教学、日常管理等活动的正常运行,采取的保证措施。因此,对当前高校财务部门内部控制现状进行评价,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势在必行。


  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当前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随着近些年来高校规模的扩张,很多高校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其中一个就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尽管近些年来很多高校的内部各个部门如后勤、人事、科研、教务等已经制定了与部门特点相符合的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但是这些管理办法大多却流于形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对于不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的人员也缺少相应的惩罚机制。这就使得高校的资金流向不明确、不科学,投资效益差,给学校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快速扩张快速发展的阶段,这就使得高校对于资金的需求日渐增加,资金的使用也变得更加复杂。然而,对于很多高校来说,财政拨付资金仅能够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并不能满足学校的扩张需求。因此,很多学校采取了投资、贷款等方式来获取额外的资金,然而,高校由于过于注重项目的投资收益,对于一些投资项目的风险状况并没有尽心严格的考察,使得高校财务存在很大的风险。另外,由于在高速扩张中,资金的流向变得更加复杂,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对于这些资金的具体流向并没有进行严格的考察,使得资金流向变得不明确,增加了财务风险。


  (三)预算管理体系不科学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由于高校资金大多财政拨款以及学生学费,来源单一,所以对于这些资金如何进行科学的预算十分重要。然而,我国高校在预算约束方面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首先是预算编制过程不透明,预算编制的时间很短,使得预算无法客观的反映各个部门的不同需求,也存在着一些舞弊的机会。另外,预算编制的方法仍然采用上年基数加上本年增长的传统老套的方式,这种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一方面无法准确反映各单位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得各个部门为了下一年预算产生的不必要的资金使用,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改善措施


  鉴于上述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改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状况。


  (一)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一个完善的内控制度有助于高校资金的合理使用,加强高校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是高校的领导应当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以身作则,遵守相应的制度,不能利用自己的权利搞特权,不遵守内控。另外,应当加强对财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还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严格执行内控制度的人员予以一定的奖励,对于不遵守制度的人进行惩罚,让内控制度落到实处。


  (二)提高风险意识


  对于财务部门以及各个部门相应才财务人员应当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得财务人员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更加小心谨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高校在进行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可以聘请专业的人员对于项目风险进行评估,避免过度追求高收益带来的风险增加,在项目进行中也应当对项目进行及时的跟进,对于项目存在的潜在风险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及时应对。对于内部资金的使用也应当进行严格的把控,对于资金的使用去向进行跟进,一旦发现内部部门对于资金的使用存在风险,要做到及时应对。同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三)加强预算管理


  高校在预算管理中,首先应当完善相应的预算管理体系,使得预算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当对各个部门本年的预算需求加以考察,使得预算能够充分满足部门的需求,也使得各个部门对于资金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另外,预算编制实践、方法等应当透明化,避免舞弊的产生。


  三、结语


  本文介绍了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对于提高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陈艳

  第3篇: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分析


  在经济飞速发展和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今社会,各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在波涛汹涌的经济长河中屹立不倒,就应不断完善和健全其自身的内部控制。每个行政或事业单位都以实现自身最佳内部控制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为目标,因此,其在对财务管理工作上的内部控制一定要做到位。本文就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深入分析,现总结如下。


  一、内部控制概述


  综合来说,内部控制就是指一个行政或事业单位为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性和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性,并且确保各方案的贯彻落实到位而在单位内部采取和实施的调整、规划、评价及控制等一系列方法与措施的总称,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对会计的一种分控分管内控机制。


  二、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1-2]的不断发展,大部分企业的也在持续不断的扩大,使得其内部和外部的业务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并且,在相当一部分跨行跨业和跨区域的集团化经营企业中,内部控制已成为了其整个管理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现代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一大核心部分,其对企业财务方面的管理尤为重要。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属于一种企业用以防范各类经营风险尤其是财务管理风险的内控系统,其主要通过系统性、灵活性以及持续性和动态性的控制活动来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是各企业实现可出现发展的必然法则。因此,各企业应不断加大加强内部控制,力求能够在化解经营风险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另外,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能够进一步发挥其内部控制职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和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快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步伐。


  三、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与国际财管内部控制制度接轨


  就当前我国各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想加快我国各企业财务管理与国际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接轨步伐,务必落实以下各方面的工作:第一,将企业内部审计设为其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的主要内容,且为确保企业审计部门能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应授予其适当性的权力;第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规范务必要与其经营目标相呼应,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确保企业单位合理合法经营、合法财产有所保障以及提高经营效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3]是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进行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目标。


  (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①在原有财管内控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各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实施的原有内部控制制度已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逐渐暴露出各种各样如监督力度低下、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各企业单位应全面性地分析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管理方面实施时所产生的问题与缺陷,而后就这一系列问题制定出针对性的改进方针,并跟随时代经济的发展步伐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适时的更新。从而才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时效性。


  ②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创新。因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多端,国家在财务方面的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并明确要求各企业单位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改革创新工作,以进一步减少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实施内部控制的影响。


  (三)树立财管内部控制理念


  ①树立以人为本[4-5]的新理念。各企业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在财务管理中实施内部控制,以最大化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并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综合技能、职业道德以及法律、法规意识,充分發挥控制者与被控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优化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实施效果。


  ②明确内部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内部控制必须由企业管理层和企业职工共同实施,因此首先应使其明确在财务管理中实施内部控制的作用。


  (四)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创新程度


  ①创新内控观念。理念创新是实现管理创新的基础和前提。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单位逐渐趋于知识化和人性化的新型管理理念,以使人才资源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但同时也有一部分企业管理层在不断膨胀,使得企业财务结果组织结构臃肿化、管理流程复杂化、经济信息阻塞化,无法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所以,企业要想实现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创新,首先就要创新内控观念。


  ②创新管理体制。企业可建立一种财务资源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与财务管理行业协会类似的高自律性组织,形成统一性的财务管理市场,可进一步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


  ③创新管理方法。事后管理是传统性管理方法的主要特点,即发现问题,事后补救。这样的方式显然是无法满足新经济形势的发展需求的。在现代信息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企业要想更好地实现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就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及时了解企业和外部环境的经济情况。


  四、结语


  总之,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资金风险是各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的追求,而其财务管理工作直接掌握着其财产的往来和安全,因此,各企业应着重对财务管理相关工作进行内部控制,以保证自身财产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打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


  作者:王晓青等

  第4篇: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


  一、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


  近年来,一些知名企业财务报表舞弊事件时有发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优化并提升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尤为重要。实施内部控制审计不仅能减少高管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私自篡改财务报表事件的发生,也能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使得公司的管理体系更为完善;减少在经济危机中所受到的冲击,推动公司的运营走向正规化、程序化的道路。


  二、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过于强调理论形式


  较发达国家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而言,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其过于强调理论形式,若把《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具体内容对比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过于注重结果认定,报告形式仅仅是无保留意见、否定意见以及无法表示意见。


  2.内部控制审计范围、目标、程序不够明确


  要想做好内部控制审计,首先需要明确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但是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有些注册会计师在未明确内部控制审计范围的情况下,便开始工作,这将导致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低质量、高成本。并且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认识到内控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以致内部控制的效果并不明显。


  3.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工作重视不够


  除了内部控制审计自身所存在的缺陷,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态度也是导致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不仅需要注册会计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更需要其具备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注重通过审计工作的开展切实做到企业工作的有效沟通,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构建,让管理制度能够与审计相互联系。而很多注册会计师在此方面的工作素养还需要不断提高。


  4.内部控制审计成本和效益匹配问题


  内部控制审计有助于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估,防止高管徇私舞弊等不法行为的发生。但是部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审计所产生的成本与其所产生的效益并不匹配,甚至很多时候其成本付出远远高于所取得的效益。很多企业虽然也在寻找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成本的降低方法,但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探索。


  三、内部控制审计的改善措施


  1.健全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要想提升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运行质量,需要会计师对于相关专业领域加以细致研究,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制定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及控制规范标准,确保内部控制审计各项质量政策和程序流程规范标准层层相扣,严谨运行。为了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开展的规范性,要注重与优秀企业间展开相应的合作机制。另外,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核心队伍的打造,培养出优秀的注册会计师,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予以研究,让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技能成为促使内控审计质量提升的重要桥梁,改善注册会计师队伍知识结构不均衡的现状,提升注册会计师的核心竞争力。为了适应内部控制审计这一新业务的发展,健全的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并且内控制度要贯彻到每个部门、每个个人,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行水平。


  2.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审计标准


  统一的内部控制审计标准,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保障公司内部控制正常运行的内在标准。统一的内部控制审计标准的作用在于,能够与《基本规范》的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概念的统一界定,对其审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予以标准化。只有在统一的内部控制审计标准规范的指导下,企业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体系,从而保障公司财务核算信息的准确无误。


  3.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在完成财务内部控制审计的控制测试后,还需要注册会计师评估内部控制审计可能存在的缺陷,并根据可能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制定出预防方案,而对内部控制潜在的缺陷进行准确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最需要突破的关键环节。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不断(转81页)(接88页)提升自我的职业判断能力,不可简单的依靠工作经验来开展内控审计工作,而是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市场大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来开展内控审计工作。


  4.努力整合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对于会计的相关工作进行了表述,其并没有要求注册会计师能够单独进行内控审计,但是其要求注册会计师能够根据财务报告中的内控审计,以及财务报表进行相应的整合处理。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开展中更倾向于整合审计。对于整合审计来说,其需要注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①注册会计师要注重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研究,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审查。通过深入研究,结合企业内控需要出具审计报告,并且要对可控制风险做出评估;②当注册会计师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后,委托人又要求对审计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这时候可直接取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已经存在的数据;③当注册会计师先接受到委托人对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请求,而后又接受到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请求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时可以利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数据信息。


  四、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的开展,企业一方面需要注重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做好管控工作,从而让企业的内部控制得以更好地完善,促使企业稳步发展,讓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真正成为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支撑,使企业的发展为祖国经济建设填油加力。


  作者:李志达

  第5篇:浅谈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促进事业单位职能作用发挥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属性性质与企业组织截然不同。因此,与一般企业财务管理相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它是不以追求经济利润为最终目标,它旨在能利用和配置国家相关资源促进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当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具有以下三方面独特之处:第一,财务管理工作不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而是基于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第二,与企业自负盈亏不同,事业单位仅仅只是服务型组织,其存在不因经济效益变动而改变;第三,资金来源于国家,资金使用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和配置国家资源为社会服务。现阶段,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这对事业单位职能发挥起着至关重要性作用,最终制约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促进作用的实现。


  (二)最大程度保护国有资产完整性


  事业单位涉及的资金由于来源于国家,属于国有资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事业单位使用和管理所有资产的安全性尤为重要。所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杜绝国有资产损害和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在一些县级基层事业单位这方面更需要注意,因资产规模极其有限不易引起重视,加之管理层与上级职能部门沟通缺乏密切。因此,最大程度保护国有资产完整性保证资产安全性的作用就愈发重要。确保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力度,最大化保障事业单位资产完整性,带动当地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财务内部控制意识


  一般来讲,企业是处于市场经济发展中,其以追求经济利润为最终目标。因此,其财务管理工作围绕经济利润展开,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摆放企业发展重中之重。而事业单位则截然相反,其资金都来源于国家,其财务管理活动目标仅仅只是为了维持单位正运转,正常行使单位职能作用。一方面,财务管理工作往往处于被动工作状态,其重要性也因此不受关注;另一方面,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在一些县级基层事业单位尤为明显。存在大量忽视内部控制重要性的现象,导致相应工作人员内部意识严重缺乏,这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产生严重制约影响。


  (二)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财务内部控制主要体现在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两方面,财务管理当前存在的问题大多也是出现在这两方面。包括一方面基层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缺乏应有的重视,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财务预算对事业单位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资金管理的意义也未能体现,加之在资金管理使用还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公款挪用和私自占用现象也频频出现。


  (三)財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不高


  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其面临环境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随之增加。但受传统观念思维束缚,现阶段的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队伍老化,尤其是高素质水准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足。另外,规范的会计工作是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部分县级基层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没有按照财务内部控制的要求对不相容岗位进行分离,也没有制定规范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以及相关基础会计业务处理规章制度,易导致单位内部的基础会计管理工作混乱,为部分人员做假账留下空间,严重破坏了组织财务内部控制的完整性。


  (四)外部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不到位


  一方面,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于国家,一直被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单位的存在仅仅只是为了行使职能。由于对市场经济下外部不确定性因素认识不到位,因此,也未能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和管理机制。另一方面,采取行政管理体制的事业单位,其内部审计制度缺失,造成单位内部人员和活动难以受到有效监督。加之事业单位管理上处于较为独立状态,社会第三方机构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监督处于真空状态或是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未能从实质层面对事业单位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监督。


  三、改进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树立财务内部控制重要性观念


  由上述分析可见,改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提升事业单位综合实力的必然抉择。不难发现,改进财务内部控制力,其首要任务就是要树立财务内部控制重要性观念。切实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建立权威的内部控制机构,统管事业单位财务方面各项工作,确保管理公开透明化。第二,应在内部设置直接受上级领导管理的审查机构,对日常的账务活动进行监督,并直接向审计部门汇报工作情况。第三,设立事后监督机构,对日常的工作进行监督并直接向上级部门反映,杜绝国有资产损失和流失。


  (二)逐步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逐步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其重点是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时就要严格把关,核算每一环节与预算结果相比较,找出其中的偏差。对于产生的超出预算情形,深入分析产生原因,通过缩减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杜绝浪费现象。调查完善整体成本的核算,同时,对每部分追加内容都进行实际考核,防止有人从中滥用职权。在考核的过程中要明确预算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选择优化相应解决方案,确保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科学有效。


  (三)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水平


  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稳定,其财务环境普遍较为简单,导致财务人员工作较简单,其工作效率不容乐观。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水平。引导财务人员掌握必要技能的同时认清职责,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四)加强风险管理机制与内部监督完善相结合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只有采取大数据分析,才能有效确定风险预警线。根据风险预警线找出潜在风险,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同时,完善内部监督与立法,在单位内部建立授权审批、多层审批机制,还有实施开展严格的业绩考察和监督评价工作,确保财务各环节都处于严密监管中。


  作者:谈利军

  第6篇:加强小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


  一、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作为企业流动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应收账款主要是指企业为了稳定销售渠道、扩大产品销路以迅速占领相关产品领域的市场,因为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供应等原因,向购货客户或是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和代垫付的运杂费,所以应收账款主要是企业通过其信用与合作对象形成的一种债权性资产。结合应收账款的性质和应用以及现有研究成果,应收账款产出的主要原因如下:


  1.盲目相信对方,风险意识不强。现在我国大多数的企业都在片面地强调销售业绩、税后利润,忽略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首先,为了抢占先机,企业领导者在进入新的市场时忽略对赊款人信用的调查和研究,在未对签约企业的资产、信誉等方面进行调查的前提下盲目签订合约。这样会留下到期货款无法收回、资金被大量占用、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的隐患。其次,我国的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大多使用的是5C信用评级法,即:对借款人的品德(Character)、经营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资产抵押(Collateral)以及经济环境(Condition)等五个方面做出评级,这种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小企业的评级。再次,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并未制定与应付账款相关的督查机制,对责任的认纠并没有清楚的界限。由于权责无法分明,很多赊款人逃避责任,不履行约定。最后,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制定与应付账款核销相关的制度。因此,很多企业都将未收回的应付账款长期地留在账簿上,无法注销。


  2.买卖双方利益不同,使得应付账款难以核销。对于企业而言,赊销是为了占领市场,争取销售优势以及扩大市场份额。在确定达到目标的基础上,企业甘愿退让,让商家先卖货再付款。这时,企业把赊销当成是一种投资,如果销售环境良好,那么企业不仅可以占领市场,还能够减少应收账款,并且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但是如果销售成绩欠佳,应付账款就会增加,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但对于赊款人而言,不用任何的资金就可以获取利润,风险全部都转嫁到企业身上,可谓是“空手套白狼”。因此,当货物变现后,赊款人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资金在自己手里周转。正是因为双方利益的不同,应付账款很难在短时间内核销。


  3.市场竞争白热化,产品优势不足。小企业由于融资难,在产品的研发、技术、设计方面有严重的不足。产品缺乏卖点,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具备优势,很难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了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同时也为了增加销售,占领市场,小企业往往要做出适当的退让,这使得他们经常选择采用赊销的方式销售产品,让对方先将货物拿走,然后等把产品卖掉后再还款。这种营销方式使应收账款疯涨,同时也因为还款期长,严重影响企业的运作。


  二、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应收账款的原因很多,但是应收账款对企业的运行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延期核销账款,增加企业管理支出。应付账款的逾期支付会增加公司的管理成本,减少企业的收益,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一,企业每年都会将信用级别欠佳的应收账款计入坏账,致使成本增加。第二,为了讨回逾期的应收账款而花费的差旅费、电话费以及诉讼等费用都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绩效。


  2.占用资金,降低资金利用率。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存货构成了流动资产。在流动资产一定的前提下,应收账款过多会减少公司的流通资金,降低公司的支付能力。企业的日常开支、员工的薪金、资产购置等均由流动资产支付,因此,应收账款的增加将导致企业资金短缺,严重影响公司扩大再生产活动。


  3.形成多边债务,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货款互相拖欠,会造成多变债务,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拖欠货款,企业自身的现金流不足,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不仅如此,多变的债务关系会使一个公司与其他多个公司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损俱损的局面,不利于整个市场结构的发展,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


  4.应付账款过多,导致资金外流。过多的应付账款会使资金外流,从而减少本公司的资金量。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为“权责发生制”,即:一旦交易完成,就要按一定的比例抽取流转税。但是由于赊销不能够将资金及时回笼,由此减少了银行的利息所得,流失收入。


  三、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就需要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减少企业受应收账款的约束。但是综合分析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企業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下面对其进行分析:


  1.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是能我国《公司法》为规定的控制企业自身风险的制度。该制度能够有效地帮助公司防范风险。公司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对赊销人进行信用评级及对应收账款的规模进行控制。发生的款项应当及时记录、催收,并定期与对方核实账款。如已确定款项无法回收,应及时处理,做出坏账准备。但是,许多小企业为了实现既定的利益,在实际操作中缺少相应的风险控制,忽略对客户评级的重要性,有时并不对顾客进行严格的信用评级。或者有些公司对信用评级控制力度不够,本应该深入的调研变成了应付场面的形式,应收账款的监管制度名存实亡。我国小企业资产较少,规模较小,公司结构简单,部门设置不完整,有的甚至一人兼任多中职务。在这样的客观实际下,对应付账款的管理可谓难上加难。不少企业为了控制支出而雇佣一些并不专业的会计和相关的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往往销售与核算脱节。另外,由于员工素质不高,极可能携款私逃,与欠款人勾结,导致企业应收账款还款难、账龄逐渐增加的现象严重,最终造成企业资金减少,扩大再生产困难。


  2.目标定立不准确,盲目赊销。目前,国内小企业的第一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企业仅把利润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片面地追求利益最大化致使企业领导为了占领市场,大量地运用赊销这种方式来拉动业务量。这就使员工们潜意识地认为,只要能把货卖出去,增加销售业绩,货款是否归还不重要。这样的思想又使员工们不断地增加赊销额,增大企业的应付账款,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企业将面对资金外流,扩大再生产难的处境。


  3.债务追讨困难。现今的贸易中,企业之间互相欠款的现象十分严重,导致了正常的流动资金被占用为应收账款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缺乏相应的债务追讨措施,公司的呆账、坏账比率大幅增加,有的已经超出了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其次,我国现有法律文献对小企业催债方面保护不完全,且诉讼费用昂贵,司法程序烦琐。再加上一些债务人恶意拖欠债务,使得不少企业只能哑巴吃黄连,自行承担损失。


  4.企业管理不善。大多数企业在与还款人签订合同书时,往往不够谨慎。在相关条款制定的过程中,不能够审慎、全面地看待问题。有时,签订的条款内容不明确,方面不完全,合同的履行潜在着很多隐患。因此,企业在订立合同时,应该从长远利益出发,全面地考虑合同的效率约束问题以及在合同履行中可能出现的违约行为,加强违约行为的防范意识,控制信用风险。


  四、解决应收账款额居高不下问题的策略


  针对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的分析以及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下面分别从如下价格方面给出解决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策略:


  1.对应收账款进行事前控制。为了避免应收账款过多,使企业资金出现短缺的情况,企业应当极强对应收账款事前项目的控制。首先,企业应制定正确的盈利目标,不贪图占有过高的市场份额,不盲目地扩张营业范围,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科技、产品、人员等情况,针对现有市场和潜在客户群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合理可行的战略目标。其次,避免从众心理的影响,不要盲目跟从对手扩张“版图”。只有制订突显自身特色的经营战略计划,才能使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再次,在市场交易中,不要过度依赖于赊销带来的好处,应根据实际情况,定额、定量、定向地制定应收账款额度。超过额定的部分应用现金交易或是其他类型交易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减小应收账款带来的损害。最后,企业应该摒弃只注重销售业绩,不注重经营能力的管理理念,建立以销售業绩与企业运营能力并重的管理目标,客观地评价企业的增长能力和速度,使企业能够进入良性的平稳的增长模式。


  2.对应收账款进行事后监督。在发展中,小企业经常忽视对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这也是应收账款“高高在上”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提高应收账款的还债率,企业应该加强对应收账款事后监督的力度。首先,应建立合理、合法的追债程序。一般的追债程序是,通过传真、邮件等方式发送催收信函,若客户没有及时还款,则应以面谈的方式解决问题,必要时,可采取法律手段。当然,因为欠款客户的情况不同,应制定不同的追讨方案,所以,建立一个专门制定追讨方案的小组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还款率,降低应付账款。


  3.完善内部风险制度。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少,所以很难建立独立的内部风险控制部门。因此,企业应该严格监管与财务、资本、销售以及信用评级有关的业务。第一,应建立应收账款、销售合同签订的监控体系。当与客户进行营销业务签订合同时,要对合约中的条款逐一审查,把可能发生的违约行为记入合同,减小信用风险。与此同时,妥善保管合同,因为它是应收账款追债的重要凭证。第二,建立信用管理体系,重视对客户资信的调查,并制定符合实际的信用政策。当企业与客户进行贸易往来时,应当重视客户的信用评级、资产负债能力、销售能力的调查。第三,建立客户资料库并设立信用风险预警系体系。一个企业的交易对象不会只有固定的几个人,因为人数众多,往往无法了解他们的信誉。因此,应建立客户资料库,避免与信誉不好的客户交易,降低交易风险。第四,以资料库为主要依据,对客户进行风险评级,以及创建风险指标。当客户的风险指标达到警戒线时,企业应立即终止与该客户的合作,将风险降到最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拥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因此,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小企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从而减少企业的应收账款,提高资金周转率刻不容缓。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清晰地阐述了应收账款过高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刘艳妮

上一篇:企业会计的应用问题管理对策论文(共4篇)

下一篇:企业社会责任文化认知研究分析本科论文(共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