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行政法学网络教学平台的些许思考

发布时间:2016-12-12 10:4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托网络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环境逐步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所谓的网络教学平台就是指在现有的校园网和internet网的基础之上,通过网络数据库技术将各种多媒体教学信息组织起来,并通过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管理软件实现这些教学课件的上传、浏览以及下载等,辅助教学工作的完成。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开放式的、互动式的平台,为高校教学活动提供了网络空间,拓展了传统教学方式。

 

  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被教育部列入高等院校法学本科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被定性为法学专业具有基础理论性质的专业性课程,在多数的高校法学院中,一般在第四或者第五学期开设这个课程。按照惯常说法,我国行政法学研究恢复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正处于深度发展时期。传统的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体现出较为浓厚的行政管理的思想和色彩,理论性的概念和外国行政法介绍充斥其间,重理论性,轻实践性,相对抽象的概念使得学生们对于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产生较为强烈的排斥感。就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教学方式而言,主要采取的是对学生的单向灌输的讲授方式,教师们在课堂上总是习惯于按照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制度的方式进行,单纯的内容讲授使得学生们对于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的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在教科书上,容易脱离实践。并且枯燥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教学过程使得学生们的注意力下降,这是目前行政法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这种较为陈旧的教学方式使得笔者不断反思,如何使得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的教学过程生动化、现代化。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或许是不错的尝试。网络的发展为我们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契机,网络平台的搭建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大量的图片、图表,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和现实感,网络教学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及师生的互动。搭建教学平台,教师们可以发布课程基本资料、布置作业、设置讨论区域、开辟专题讲座和论坛,与学生们互动引导学生们关注时事,讨论社会现象等等,即使学生在宿舍或者在家中,也是可以获得与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各种信息。借助网络平台,完善教学方法,拓展新型教学手段,真正实现交互式教学。

 

  首先是推进了传统的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教学的改善。凭借网络教学平台,可以积极地改善法学教学尴尬局面。通过网络平台设置的各个模块,把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的理论、制度、国外的相关典型判例、最新的行政法和行政诉讼事件及其相关分析、时势新闻事件及其评价等内容传达到指定模块之中,针对某个问题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选取相应的行政法及其规范性文件,形成解决行政法问题的法律思维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不断改变学生对行政法学的看法,从抽象的行政法学原理认识进入到行政法学实践性认知,避免枯燥的照本宣科,强化学习积极性。

 

  其次是通过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自主学习能力。法学教育是有利于人们法律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培养的教育,通过在网络课堂上的讨论时事新闻、社会热点等话题,引导学生参与对时事的评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关注意识,积极参与并讨论国家改革进程中的各种方针和措施,这是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的重点。网络平台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课后引导和调动学生们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运用所学到的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的原理来考虑并解决现实问题,实现加强公民素质教育的目的。

 

  再次是通过搭建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网络教育平台,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行政法学不是抽象死板的教科书,诸多辅助工具的使用、鲜活的行政法学案例都能够带动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良好地联系起来。法学是一门很重视实践成效的学科,学以致用是课堂讲授的最终归宿。引导学生们对行政法事例、社会现象、时事新闻进行评析和讨论,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网络课堂上,通过对于具体实践或者社会现象的分析、讨论,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当注意,教师们所布置的讨论对象最好避免过于激烈的社会矛盾,现阶段行政法律制度还是滞后的,容易造成行政法规定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落差的感觉,故在网络教学过程中要慎重选择社会案例。教学网络平台是行政法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网络平台的引入并不意味着将老师讲授的职责予以免除,老师正确的引导在网络平台上发挥重要作用。老师要起到引路人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从中找出行政法学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行政法治意识,明确我国宪政的状态,模拟完善制度的落实。在网络平台上,应该始终坚持学生是主导,但是学生主导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从网络课堂讨论主题的选取、学生讨论的方向和正确性掌握、讨论结果的评价等等。教师都必须认真准备,全程介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杨阳 闻书宁 来源:青年时代 201627

上一篇:关于我国行政法建构理念的思考

下一篇:关于群众满意度内化为检验标准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