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高校经济法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发布时间:2023-12-05 23:44

  摘要:经济法是各高校会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参加工作后熟练的加以运用,同时也是一些会计类专业考试的科目。针对我国各高会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中所存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材选择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就个人在教学中的相关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希望能促进高校经济法教学的发展,为国家和企业培养懂管理懂法律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一、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现状


  经济法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实践性极强。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到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效果,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教学手段相对陈旧。在专业建设中,经济法课程一般是作为专业基础课来进行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教学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之间的矛盾,任课教师往往采用传统、单一的“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方法,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易感到枯燥无味。


  2.教学内容的选择缺乏系统性。经济法虽然只是法学体系的一个二级学科,但是经济法所包含的法律法规却是内容繁多,例如公司法、票据法、物权法、合同法等多个细分的法律。但是在教学中老师没有注意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相对应的教学辅导,没有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面面俱到在学生这成了一面都没学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


  3.教材选用的随意性。经济法教材版本繁多,但是质量良莠不齐,部分院校的教材研究性太强,难度太大,而导致学生无法完整的理解书上的知识点。要不就是已经教材过于陈旧,无法适应经济的发展。这部分教材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学到知识,还会导致他们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


  4.考核方式缺乏灵活性。经济法的考核模式基本上是闭卷考试,而考试的类型也无外乎名字解释,选择填空,论述和案例分析这几种,这导致学生在对待这门科目的时候都是死记硬背,而没有加以理解,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5.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不仅能够减少教学的课时,还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中部分老师还是千篇一律的教案和多年的教学案例,缺乏创新。


  二、高校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为了能够不断的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能力,保证高校的教学效果,所以必须要深化的经济法教学改革。


  首先就是为了保证经济法教学标准合理的必要。要想衡量一个专业的教学效果不在于学校开设了多少课,老师上课讲了多少东西,而是在于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多少东西。经济法教学也一样。因为经济法和经济管理的密切相关,据此学生可以在日常的学习中主要加强对会计法和票据法的掌握,加深对专业领域的探讨,站在高的位置全方面的考虑问题。


  其次就是知识在实践扩展时的必要。作为一门应用和实践性相当强的专业,它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中考察自己对会计处理的熟悉程度。经济法不仅仅只是死的条文,它条文中的含义是部分大学老师在向学生传授的时候都是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思想,可见这是非常必要的。


  再次是学科定位的必要。经济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日常经济管理中法律关系的了解。作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财务和管理方面的技能,还需要明确的掌握经济法在自己的工作的相关联系,并且做到懂法守法,保证企业会计活动的真实合法有效。


  最后就是提高我国大学生素质的紧迫性。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展,很多学生抱着侥幸的心理参与违法活动。所以必须得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缓,实现高校的法制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三、对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措施


  面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以下的建议与改进方法。


  1.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作为教学的目标


  教学改革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在处理工作和遇到问题的时候遵守法律和运用法律条文的法律意识,只有形成了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遵法和用法。所以经济法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强化学生的法律责任感,在以后的工作中遵法守法。


  2.教学方法上要加强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经济法课堂教学的核心,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创造案例教学的环境,在对案例的分析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及时将相关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大量的各类型的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非法学专业的学生理解法律条文,实现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工作完成的时候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案例并自主的进行案例分析。多渠道的案例教学不仅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的学到东西,还能在以后加以利用。


  3.课堂中增加师生互动环节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时间的基础上,增加师生对法理、法例的互动交流环节,并使这一环节成为课堂的“重头戏”,可采用项目教学的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同时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处理教学资源信息、把握和消化知识和技能点的能力及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培养协作精神。


  4.选择适合的经济法教材


  高职院校所使用的经济法教材,应与法律专业的经济法教材不同。对于高职学生来讲,真正掌握并运用法律知识更为重要,因此,选择教材时应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着重选择实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教材,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到的法律知识能够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


  5.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广泛开辟第二课堂


  经济法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没有实践是不可能真正学好的。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理解,减少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进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是时候要改进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完善教学方法,做到因人而异的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不断探索适用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的提高经济法课程教学的质量。


  作者:周鸽


   参考文献 

  1.张旭,黄少彬.经济法教学改革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 

  2.陈艳峰,浅议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职业圈,2012.3 

上一篇:基于建构主义的商学院本科经济法学课程改革初探

下一篇:浅谈经济法对于社会整体权益的维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