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05

卫浴小哥
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化强国论文参考文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美丽依然张

已采纳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的根本性质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的集中表现。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壮大的历史就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历史。全国解放以后,随着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实现文化建设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有机统一,就成了我们党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应该说,在解答这一时代课题的过程中,我们党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随着当代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不断变迁,如何实现新形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文化基础,又一次成为我们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这些年来,党在文化建设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一是来自传统文化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可贵资源,这既是我们党对待传统文化的一贯方针,也是绝大多数人们的愿望。但是,问题在于怎样继承,怎样发展,以及继承什么,抛弃什么。文化虚无主义割断了我们党的文化基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而文化保守主义却在继承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旗号下存在着取代我们党赖以存在的文化底蕴的核心观念--飞克思主义的潜在危险。因此,正确地看待传统文化,对于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至关重要。二是来自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冲击。资本主义文化是一种远比封建文化先进的文化,大胆地借用和吸收资本主义文化的优秀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吨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要求。但是,资本主义文化和资本主义制度是紧密联系的,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资本主义就始终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的文化渗透和颠覆,因此,如何在吸收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侵蚀,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如何在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凭借其经济实力对中国民族文化建设的强大冲击,强调文化建设独立性的同时,拓展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的世界视野,避免远离世界先进文化前进的主流而走向狭隘的民族主义,就成了我们党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时必须慎重处理的重大课题。三是来自社会转型和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的冲击。目前,中国社会正在进入全面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众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哪些新思想、新观念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哪些是腐朽价值观念的沉渣泛起,这是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认真加以区分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形式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例如大众文化的兴起、人文价值的凸显等等。在这些问题上,任何不加分析就简单地肯定或者简单地否定都是错误的,任何试图用旧的观念来评价的做法都是有害的。应该看到,一方面,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念的形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化支撑;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代表中国社会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难度。显然,新情况需要新办法,传统的方法和观念已经无法应对新问题的冲击了。四是来自党自身的挑战。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是我们党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自成立以后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文化根基。但是,历史不等于现实。我们应该看到,一方面,在社会生活环境急剧变化的今天,我们的绝大多数党员是能够按照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标准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的,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党员,文化素质较低、观念陈旧,有些党员甚至信仰丧失,腐化堕落;另一方面,知识在当今和未来时代地位的空前凸显,作为知识承载者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仅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而且在推动先进文化前进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党的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了我们党能否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作为一个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者,就必须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好党自身的建设,从而使我们党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先进性,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176 评论

江河装饰

给你点中美关系论文的参考文献1. 梅孜主编:《美台关系重要资料选编(—)》,时事出版社,1997年版。2. 资中筠主编:《美台关系四十年(1949—1989)》,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3. 苏格著:《《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4. 茅家琦主编:《台湾三十年(1949—1979)》,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5. 袁明、[美]哈里•哈丁主编:《中美关系史上沉重的一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6. 贾庆国著:《未实现的和解—中美关系中的隔阂与危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7. 姜长斌、[美]罗伯特•罗斯主编:《从对峙走向缓和—冷战时期中美关系再探讨》,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8. 资中筠主编:《战后美国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9. 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0. 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二卷(下册),世界知识出社,2004年版。11. 陶文钊著:《中美关系史(1949—1972)》(中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12. 王玮、戴超武著:《美国外交思想史(1775—2005)》,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3. 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战后美国史(1945—2005)》(第六卷),人民出版社,2002版。14. 王玮主编:《美国对亚太政策的演变(1776—1995)》,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5.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八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16. 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编辑组:《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下卷),武汉大学出版,1983年版。17. 刘金质著:《冷战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18. 袁明:《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19. 颜生毅主编:《当代国际关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0. 谢益显主编:《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1》,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21. 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第一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22. 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57—1969)》(第二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23. 顾维钧著:《顾维钧回忆录》(第12分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24. 何春超著:《国际关系史纲(1917—1985)》,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25. 戴超武著:《敌对与危机的年代—1954~1958年的中美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26. 朱明权、吴莼思、苏长和著:《威慑与稳定:中美核关系》,时事出版社,2005年版。27. 王光远著:《蒋介石在台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28. 巨永明著:《核时代的现实主义—基辛格外交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29. 周琪著:《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30. 杨奎松著:《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31. 谢力夫著:《毛泽东面对美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32. 杨奎松著:《冷战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3.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34. 金先宏著:《影响白宫对华政策的中国通》,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35. 林家有著:《冷战与内战》,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36.(日)入江昭著:《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37.(美)约翰•鲁滨逊•比尔等著:《约翰•福斯特•杜勒斯》,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38.(美)欧内斯特•梅、小詹姆斯•汤姆逊主编:《美中关系史论—兼论美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39.(俄)谢•赫鲁晓夫著:《导弹与危机—儿子眼中的赫鲁晓夫》,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0年版。40.(美)卡尔•罗特•兰金著:《兰金回忆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41.(美)迈克尔•谢勒著:《二十世纪的美国与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42.(美)邹谠著:《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43.(美)孔华润著:《美国对中国的反应》,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44.(美)罗伯特•H.费雷尔著:《艾森豪威尔日记》,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45.(美)斯蒂芬•安布罗斯著:《艾森豪威尔传(1952—1969)》(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46.(美)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著:《艾森豪威尔回忆录:白宫岁月—受命变革(1953—1956)》(上册),生活•知识•新知三联出版社,1978年版。47.(美)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著:《艾森豪威尔回忆录:白宫岁月—缔造和平(1956—1961)》(下册),生活•知识•新知三联出版社,1977年版。48.(美)保罗•肯尼迪著:《战争与和平大战略》,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49.(美)亨利•基辛格著:《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50.(英)彼特•卡尔沃卡雷西等编:《国际事务概览1949—1950》,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51.(日)趾街富士丁著:《蒋介石的美国顾问—欧文•拉铁摩尔回忆录》,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5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强军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红军长征胜利充分说明了一个真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始终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一次次历尽艰难险阻

    洛洛智久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文化强国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的根本性质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的集中表现。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

    卫浴小哥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富国强军论文参考文献

    大一军事理论论文可以从国家和军事层面切入、结合我国的军事历史,改革开放的进步等等方面着手: 1、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国家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关系,对国家安全与经济社

    吊炸天1234 9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与强国必强军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一)题名(Title,Topic)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格式相关书籍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

    boboyoung1983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强国富国的参考文献的文章

    富国就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强国就是保证军事强大得存在。

    xiaomi59562966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