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71

陈宏立夏
首页 > 学术论文 > 有关唐蕃维州之战研究论文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麦麦咔咔

已采纳

因为唐朝时的吐蕃实力特别强,实力达到了巅峰,唐朝也打不过。

230 评论

跟着Serena觅好食

盐州,自隋唐以来一直为兵家必争,“地当冲要”。吐蕃多次侵扰盐州,因此,古代盐州大地,战火连绵,硝烟不断。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十三岁的松赞干布(汉文史籍称弃宗弄赞)就任吐蕃赞普,他在两三年间,平定了内乱,征服了邻国,建立起统一的吐蕃奴隶制政权。贞观八年(634),具有政治远见的松赞干布及时与周边邻国修好,派出使者赴长安与唐朝通聘问好,几次派人向唐朝请婚,唐廷经过反复考虑,在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终于同意了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答应把宗室闺女文成公主嫁给25岁的松赞干布,唐朝派江夏王 、礼部尚书李道宗 护送16岁的文成公主入藏和蕃,从此唐蕃亲如一家,两国停止了战争冲突。

然而,松赞干布去世以后,唐蕃亲和的关系渐渐淡去,吐蕃慢慢又开始与唐朝敌国对峙,分庭抗礼,时而进犯,时而求婚,时而掠地,时而请和。唐蕃双方或征伐防御,或绥靖安抚,这种战和交错的局面大约相继持续了二百余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乘西北边防完全空虚,开始对外扩展。在唐代宗广德元年(763) 吐蕃军首先攻占了原州(今宁夏固原),就以原州为跳板,开始向盐、灵二州有计划地采取军事行动。

唐朝名将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杜希全等大臣看到了这一点,建议朝廷采取军事行动,派兵夺回原州,修复原州城,构筑以原、灵、盐为犄角之势的北方战略防御体系。当时,唐朝廷内部矛盾斗争激烈,奸臣用权,加上永泰元年(765),唐廷正在集中精力消平灵州节度使仆固怀恩的突然叛乱,无暇顾及吐蕃。因此,从大历十三年(778) 开始,吐蕃军绕开灵州,从原州向东进军,首次攻打盐州,盐州刺史李国臣拼力抵抗,吐蕃不得不撤兵退守原州。

之后,吐蕃大头领马重英又带领吐军于大历十四年(779)二月,再次侵扰盐州,被郭子仪的副将李怀光搓败,并俘获了大批的吐蕃战俘,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129 评论

浅陌时光

盐州之战是唐朝和吐蕃诸多战斗中,获得大胜的一战,不仅切断了吐蕃企图侵略大唐的路径,还大大削弱吐蕃军队的战斗力!

287 评论

丹枫在心

通俗西藏史系列—— 通俗西藏史《吐蕃王朝》卷 藏地杂谈系列—— 心爱的姑娘是个美丽的木头碗 、 安放灵魂的绿松石 、 活佛是个大宝贝 西藏的神话和神话时代的西藏系列—— 天上掉下个赞普来!、 止贡赞普谋杀案 、 屌丝的逆袭 、 返老还童的赞普 公元821年(长庆元年)和公元822年,唐蕃两国分别在长安和拉萨,举行了著名的 “长庆会盟” 。这是唐蕃两国八次会盟中的最后一次,也是所有会盟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 这次会盟之后,唐蕃两国均无心再战,保持了二十几年的和平景象。这在唐蕃两国接近二百年的交往史中是极为罕见的,也只有 文成 、 金城 两位公主入藏后,唐蕃之间十几二十年的和平时期,可以与之媲美。 据敦煌藏文写本 《岱噶玉园会盟寺愿文》 中提到,曾有一次 “三国会盟” 之事,关于这次扑朔迷离的 “三国会盟” 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 对于一篇古代文献,首先要确定的文献事件发生的年代。这篇被在 斯坦因 窃取至国外的敦煌吐蕃文书,最早在20世纪30年代被 托马斯 进行了翻译。 但 托马斯 在翻译这篇文献时,显然是搞错了年代。他认为该文书涉及的 吐蕃 、 唐朝 、 回鹘 三国会盟事件,发生在8世纪的前半叶。因此,他把愿文中涉及的人物,都往那个时代的唐蕃事件上去套。 首先, 托马斯 认定文书中提到的赞普, 赤祖德赞 和 赤德祖赞 为同一人。这显然是不对的,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清楚的知道, 赤德祖赞 于公元705-755年间执政,期间迎娶了唐朝 金城公主 。而 赤祖德赞 则是于公元815-836年间在位的吐蕃赞普。 而且,在愿文中反复提及的 “尚绮心儿” 和 “大尚塔赞”。 也并非活跃于8世纪前半叶,而是9世纪前半叶的吐蕃著名人物。 结合两位重臣在藏地和河陇地区的事迹,基本可以肯定藏汉文献记载的时代,大约是在公元816-822年之间。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推定, “愿文 ”中提到的唐蕃等 “三国会盟” 和 “愿文” 本身写成的时间就是在 “长庆会盟” 前后。 《岱噶寺会盟愿文》 明确提及:“奉敕建立寺庙的地址,选定于 岱噶玉园 的 和平川 上。此为三个大国两年一轮的会盟处,在此曾奠定了伟大基业”。 这些内容,在保存至今的 《唐蕃会盟碑》 碑文上均无体现。按说,为了会盟而修建寺院的功业,不可能不被记载在 《唐蕃会盟碑》 碑文中。所以,基本可以确定这次 “三国会盟” 和 “长庆会盟” 没有必然的关联。 对于参与会盟的“三大国”究竟为谁,学界各自提出了多种观点。其中,主要包括 “唐 、 突厥 、 南诏 ”说,“ 唐 、 回纥 、 南诏 ”说和“ 唐 、 吐蕃 、 回纥 ”说等几种。 通过对愿文的解读可以发现, “三国会盟” 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三国之间的纷争。以此为惯例,每二年举行一次会盟仪式,协调各方的立场。为此,吐蕃还特地修建了一座寺院作为会盟地点。 这样分析,参与会盟的三大国中,必定要有吐蕃。否则“ 唐、南诏、回纥 ”会盟,吐蕃跑来修建一座寺院作为会盟地点,实在是有点匪夷所思。 而且, 南诏 和 回鹘 领土并不接壤,两国根本不存在需要解决领土争端的必要。如果是“ 唐、回鹘、南诏 ”三国会盟制定攻守联盟,矛头必然指向和这三国都有领土争端的吐蕃。 其次, 南诏 于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归唐,此后不论两国边境如何争端,这种名义上的臣属关系从未失去。因此,吐蕃建寺会盟所提及的三大国,不应包含 南诏 这个大唐属国,要知道名分之位历来在外交中是重中之重,丝毫含糊不得。吐蕃不可能的自降身份和唐朝的属国会盟,并将其称为 “三大国” 。 那么,再结合当时东亚地区称得上霸主的大国,这个三大国的名分也就呼之欲出了,能够被吐蕃看上眼的东亚大国,又和吐蕃有领土争端的,也就只有 大唐 和 回鹘 了。 关于会盟的时间节点,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 《唐蕃会盟》 碑文丝毫没有提及这次会盟事件分析,应该在 “长庆会盟” 之后,但不会间隔太远。 因为,也就是在长庆初年, 唐朝 、 回鹘 和 吐蕃 这三个东亚霸主,在经过了几十上百年的战争消耗后,几乎同时走向了衰弱。 这也是三国能够坐下来会盟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谁也打不动了。而在愿文中被屡次提及的吐蕃大相 尚绮心儿 ,最后一次出现在史料中的年代是公元822年,也就是长庆二年。其后 尚绮心儿 就再也没有出现在政坛上,他的大相位置随即也被 韦 · 达纳坚 取代。 这其中提到的大和盟约,极有可能就是指 “长庆会盟” 。需要注意的是, “大和” 是唐文宗李昂的年号,使用时间为公元827年─835年。也就是说 “三国会盟” 时间不会早于公元823年(唐穆宗长庆三年),不会晚于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 再结合 尚绮心儿 的政治生涯,具体时间应该在 大和初年 ,也就是公元827年附近。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内,史料中 吐蕃 和 回鹘 的战争记录明显减少。说明会盟之后, 吐蕃、回鹘 两国基本保持了和平稳定。 藏文文献 《智者喜宴》 中记载说 “三国会盟” 的地点是 雅摩塘 ,而 《岱噶玉园会盟寺愿文》 记载会盟地点为 朵甘思 。 那么这两个藏文古地址在哪儿呢? 据藏文地理书 《藏地广说》 记述“青海湖周边地区,以前属于朵甘思,现在被划归安多区域。”也就是说,会盟地址应该在青海湖周边地区。 《西藏王统记》 记载说:“……甥舅互通聘礼,立盟之后,不再相仇。在(与)汉地墨如(rme ru)连界之处,赞普甥舅,各建一庙。于大石上,书日月相系,地上赞普舅甥和好……将唐蕃和约盟文镌三石碑,“一立于拉萨,一立于唐主宫前,一立于汉蕃边界之墨如。” 这段所提的甥舅,显然是指唐朝与吐蕃的 “长庆会盟” 。而 “墨如” 其汉名即为 “赤岭” ,即日月山。早在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时,应金城公主之请,就曾立碑于 “赤岭” ,以分唐蕃之境。 在《巴协》一书也说,这次唐蕃会盟在“汉地的贡布麦如地方修建唐朝皇帝的寺庙和吐蕃赞普的寺庙为界”,“舅甥议定的盟约誓文作三份:其一刻于汉地的姑休宫前的石碑上;其一刻于赞普的拉萨大昭寺前的石碑上;其一刻于贡布麦如的石碑上”。 这里明确说到了,唐蕃双方各自在 “贡布麦如” 修建一座寺庙,这与上述愿文提到的“ 岱噶玉园 的一座寺庙已经……建造起来,以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方式提供奉献”,“在会盟处建立一座寺庙是为了庆贺武功”是相一致的。 根据这些史料推断,三国会盟的地址应该在今天青海湖以南,日月山附近。 而且,从地理上考虑,日月山距离三国的政治中心( 于都斤 、 拉萨 、 长安 )相对适中,这也适合这次会盟的公平性。 当然,现在为了 “三国会盟” 建立的寺庙,早已湮灭在历史的云烟之中。不过,这些史料却能告诉我们,现在依旧矗立在大昭寺门前的 《唐蕃会盟碑》 并不是只有一幢,它还曾有两个兄弟,分别矗立在 长安 和 唐、蕃、回鹘 边境上。 虽然这两幢石碑早已不存,但历史的烟云却不能抹杀,它们所代表的伟大功业。故事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吧! 上一节 维州之惑 下一节 阴谋的羽翼

220 评论

减肥的小新

因为当时吐蕃实力很强。唐朝当时的主要对手就是吐蕃,后来双方达成协议互不侵犯。

83 评论

小怡子乖乖

盐州之战很重要,可以说是唐朝与吐蕃战争的转折点,这一战让吐蕃彻底无力和唐朝对抗。

227 评论

Lemonice柠檬冰

因为大非川一战失败后,成为薛仁贵一生中唯一的滑铁卢,而他不败战神的称号也没有了,再加上这次战争的失败,让薛仁贵直接由将军变成了平民。在唐太宗李世民以及松赞干布去世后,唐朝和吐蕃的关系便要开始重新定义了。松赞干布去世后,他的位置由自己的孙子芒松芒赞来继任,不过因为年纪太小,导致大权旁落在臣子的手中。

因此,在唐高宗继位后,因为吐蕃的事情都由一个臣子来决定,所以当时的唐朝和吐蕃的战争一触即发。虽说当时的唐朝对吐蕃是势在必得的,但是由于当时的唐朝和高句丽的战争还未结束,所以在对吐蕃的事情上战和不定。

后来,因为养虎为患导致唐朝的西域十八州陷落。而唐朝在一再的退让之下,最终决定让薛仁贵和郭待封等人率领十万大军讨伐吐蕃。刚开始的时候,薛仁贵在和吐蕃的战争中是处于胜利的一方的,但是随着后来郭待封并不听从薛仁贵的安排之后,而粮草与辎重等问题便成为郭待封和薛仁贵合兵乌海的症结所在。而吐蕃的名将知道乌海陷落后,便带着大军卷土重来,直接将郭待封和薛仁贵的大军全都掳走。唐军在无奈之下只好退守,后来虽然有了四十万大军,但是因为高原反应以及粮草等问题,此时的唐军已是强弩之末。而在大非川的战争中,唐军全军覆没。后来,吐蕃在达成战略目的后,便将薛仁贵放了。回到唐朝的薛仁贵已经丢了自己不败战神的称号,并且唐高宗将薛仁贵贬为平民,而薛仁贵也在郁郁寡欢中遗恨终身。虽说薛仁贵在之前也打过很多的胜仗,但是因为大非川一战中,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败得太惨,所以导致薛仁贵最后才遗恨终身。

223 评论

大旺旺。

唐德宗李适(kuò),是唐朝的第十位皇帝。广德元年(763年),吐蕃乘虚攻占长安,当时的皇帝唐代宗李豫仓皇出逃陕州。而唐德宗李适正是这位被吐蕃打得落荒而逃的李豫的长子,彼时唐朝与吐蕃之间的恩怨可想而知。

唐德宗李适上台以后,并没有急于与吐蕃正面硬刚,因为当时的条件也不允许。这个时候有一个人起了关键的作用,他就是白衣山人李泌。

正是李泌提出了“西联大食、北和回纥、南结南诏”,联合吐蕃周边的小国,从而孤立吐蕃的战略构想,才最终实现了对于吐蕃外交上的胜利。

但是因为唐德宗李适曾在回纥受辱,所以对其怀恨在心,一度推行“偏向吐蕃,疏远回纥”的错误举措。在李泌“西联大食、北和回纥、南结南诏”战略中,北和回纥是关键。为了达到目的,李泌和李适为了“北和回纥”谈了一共15次之多。

李泌之所以坚持北和回纥,是因为从地缘政治上讲:北方的回纥,控弦者有数十万之众,而且早有南下扩展之心。如果能让回纥掉转矛头一直对付吐蕃,既可以极大缓解唐朝自身的防御压力,又可以解放防御回纥的朔方军。此消彼长,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实力增减显而易见。好在最终在李泌的苦谏之下,李适同意与回纥和亲。

基于上面分析过的原因,随着唐朝优势扩大,开始不断挤压吐蕃此前占领的区域,陇山防线压力开始缓解,唐朝的财政也因此逐渐恢复,这些都为德宗之后的元和中兴奠定了基础。

贞元十七年(801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维州之战爆发

贞元十九年(803年),吐蕃派向唐朝遣使臣论颊热。随后不久李适派遣右龙武大将军薛还出使吐蕃,唐蕃之间开始冰释前嫌逐渐恢复友好。

246 评论

相关问答

  • 唐人小说研究相关论文

    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学年论文选题一,中国古代文学《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韩

    ,一叶一菩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唐代战争研究论文

    刘邦是汉朝的

    zhouqian0825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美关系之战略研究论文

    2010形势与政策论文——中美关系走向中美关系走向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

    华尔街学徒工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唐代诏书研究相关论文

    补充……隋书里面一般是(某年某月某日 如“甲寅”)咨尔(授予你)然后是官名,并骈体表述此人的功绩,有些话例如“翊亮王朝”“五气陶铸,万物流形”等等

    我是不是很S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唐代战争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论古代户籍制度与中国古代王权政治摘要: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是专制王权对编户齐民进行人身控制的最重要手段,户籍制度的核心是对民的占有与支配。王权对编户齐民的生杀予

    duduzhu1986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