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86

joannekaka
首页 > 论文发表 > 诺贝尔奖的论文怎么发表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柔情似水9999

已采纳

其实这些东西稍微在百度上收索一下就知道了啊~~~~~~~~~~~哥们儿~~~你那罗贝尔了??

142 评论

露西亞嘉利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是没有办法直接参与方式的。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在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遴选机构,其成员一般都是有名望的作家或社会活动家担任,他们会向诺贝尔文学奖的委员会推荐他们认为优秀的作品,参与最终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因此如果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孜孜不倦地写作,把自己的作品向世人推广,然后祈求能够获得缪斯的青睐。如此而已!

130 评论

小C爱点dian评ping

应该是在中国报刊上登文章,然后叫主编帮你. 提名和评选程序 并非任何人都有资格作为诺贝尔奖提名人,团体提名和自我申请不被接受。文学奖的提名人资格是:①瑞典文学院院士和各国相当于文学院士资格的人士;②高等院校文学教授和语言学教授;③诺贝尔文学奖得主;④各国作家协会主席。 每年9月,徵求提名次年诺贝尔奖候选人的邀请发往世界各地,近年来仅文学奖评委会每年都发出600多份邀请,寄给各国相关团体和被认为有资格提名的个人。提名人必须递交正式提名信,并附上候选人的相关资料(如原著或译本),于当年2月1日午夜前送达相应颁奖机构,逾期则列入下一年度的名单。 除和平奖外,诺贝尔奖候选者都必须是个人,必须有书面形式发表的成果。由于每项奖金至多只可由三名得主分享,因此每项被提名的成果也至多只能归三名候选人共有,每位提名人至多也只能提出三名候选人;文学奖至多两人分享,因此每人至多可提名两人。近年来,每年收到的各项诺贝尔奖提名信分别都有数百封,文学奖提名信已高达350封以上。 各诺奖评委会于每年2月1日起开始评选工作,并于同年早秋向所属的颁奖机构提出有关推荐人选的书面报告,评委会只推荐一名候选人,由颁奖机构全体成员投票决定认可、改换或拒绝授奖。瑞典文学院从70年代起,逐渐改为如下的多步评选程序: 1. 资格确认:评委会首先是将那些不够格的提名信清理出去(例如,曾盛传美国某华人团体今年已提名王蒙,如果真是团体提名,显然过不了这一关),然后将有效提名集中登记在“初选名单”上,在2月初提交文学院审核。由于有些候选人获多人分别提名,350封提名信一般可以归并为二百人左右的“长名单”。 2. 初选:评委会根据各种判断淘汰大部份候选人,到4月份提出一份压缩到十五至二十人的“复选名单”(俗称“半长名单”),再次报文学院审批。有些落选者是因作品为科学论文,没有足够文学价值;有些人虽然是纯文学作家,但是没有达到必要的水准;有些人被提名的理由是非文学性的,如基于政治,意识形态或民族主义的理由。此外,基于以往的教训,首次获提名者现在一般也先遭淘汰(自称是首次获提名的李敖,今年恐怕就在此落马),政府高官或前政府高官基本也难过关(曾担任过文化部长的王蒙,多半会被归于此列)。在此阶段,评委会有时会就某些不熟悉的作品徵求专家的意见,或为某些缺乏适当译本的作品安排紧急翻译。 3. 复选:评委会到5月底提出一费体人的“决选名单”(俗称“短名单”),第三次报文学院审批。文学院可以在院会上修改名单,更换或添加人选。(有文章称,瑞典文学院在1988年曾初步决定把该年的文学奖授予沈从文先生,由于他5月10日去世而错过了机会。从时间上看,这种说法很难成立。沈先生去世比“短名单”的提交期限还早20天,当时中国方面并未封锁这个消息,文学院是否在近一个月后还会把死者误列入“短名单”,就已大有疑问;至于数月后仍会误作上述“初步决定”,更令人难以置信。) 4. 决选:从6月份开始,全体院士的暑期作业就是阅读五名候选人的作品,由于多数是上一年度的最后落选者,因此一般只用读那一、二位新人的作品,以及“老候选人”最近一年的新作品。每位评委还需要分别写出自己的推荐报告。文学院于9月中旬复会,开始进行决选。有关“决选者”近况的调查,也将在这三个月内完成。颁奖机构有评奖的最后决定权,可以推翻评委会全体一致的推荐,并且不接受任何上诉。文学院从复会到公布评奖结果,只有少则二周多则四周的时间。每星期四晚上进行讨论、评议、表决,直到有一名候选人得票超过投票数的半数以上(今年至少需要八票)。如果经多次投票无人过半,有时会达成妥协评出两人分享(至今有四次),有时只好当年空缺,留到下一年再评。(舒乙声称,1968年的文学奖最初是其父老舍胜出,但此后发现老舍早己在1966年去世,才重新选出日本的川端康成获奖。这种说法与评选程序出入太大。有关“决选者”近况的报告应在9月复会前已完成,文学院不等调查报告就轻率进行最后决选,然后恰恰在公布之前几天内得到老舍的去世消息,可能性太小。即使发生上述情况,最大的可能不会是当年重选,而是推迟一年再评选。据笔者的消息来源,老舍当年确实是评委“短名单”的首选,但在9月复会前,文学院就通过瑞典驻华使馆得知他的去世消息,因此就失去了由十八名院士评选的机会。“短名单”的首选比其他人的机会确实会大些,但在决选中失败的概率也不低,评奖史上不乏先例。例如,据传北岛近两年就遇到这种霉气。) 5.颁奖公告:各颁奖机构一般在10月份评出并颁布当年的诺贝尔奖得主,最迟不得晚于10月15日。文学奖的公布时间一般是在10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四,有时也象今年一样定在第二个星期四。颁奖公告只公布最后通过的颁奖决定,以及相关赞辞。所有的评议和表决纪录都予以保密,有效期50年。对于颁奖结果所引起的争议,各颁奖机构及其成员都不予置评。

237 评论

boboyoung1983

在百度中搜索一下啦

161 评论

孤星泪新民

在中国报刊上登文章。想要投稿诺贝尔文学奖,要在中国报刊上登文章,然后叫主编帮助提名和评选程序,并非任何人都有资格作为诺贝尔奖提名人,团体提名和自我申请不被接受。

246 评论

妞妞帅哥两个

提名和评选程序 并非任何人都有资格作为诺贝尔奖提名人,团体提名和自我申请不被接受。文学奖的提名人资格是:①瑞典文学院院士和各国相当于文学院士资格的人士;②高等院校文学教授和语言学教授;③诺贝尔文学奖得主;④各国作家协会主席。 每年9月,徵求提名次年诺贝尔奖候选人的邀请发往世界各地,近年来仅文学奖评委会每年都发出600多份邀请,寄给各国相关团体和被认为有资格提名的个人。提名人必须递交正式提名信,并附上候选人的相关资料(如原著或译本),于当年2月1日午夜前送达相应颁奖机构,逾期则列入下一年度的名单。 除和平奖外,诺贝尔奖候选者都必须是个人,必须有书面形式发表的成果。由于每项奖金至多只可由三名得主分享,因此每项被提名的成果也至多只能归三名候选人共有,每位提名人至多也只能提出三名候选人;文学奖至多两人分享,因此每人至多可提名两人。近年来,每年收到的各项诺贝尔奖提名信分别都有数百封,文学奖提名信已高达350封以上。 各诺奖评委会于每年2月1日起开始评选工作,并于同年早秋向所属的颁奖机构提出有关推荐人选的书面报告,评委会只推荐一名候选人,由颁奖机构全体成员投票决定认可、改换或拒绝授奖。瑞典文学院从70年代起,逐渐改为如下的多步评选程序: 1. 资格确认:评委会首先是将那些不够格的提名信清理出去(例如,曾盛传美国某华人团体今年已提名王蒙,如果真是团体提名,显然过不了这一关),然后将有效提名集中登记在“初选名单”上,在2月初提交文学院审核。由于有些候选人获多人分别提名,350封提名信一般可以归并为二百人左右的“长名单”。 2. 初选:评委会根据各种判断淘汰大部份候选人,到4月份提出一份压缩到十五至二十人的“复选名单”(俗称“半长名单”),再次报文学院审批。有些落选者是因作品为科学论文,没有足够文学价值;有些人虽然是纯文学作家,但是没有达到必要的水准;有些人被提名的理由是非文学性的,如基于政治,意识形态或民族主义的理由。此外,基于以往的教训,首次获提名者现在一般也先遭淘汰(自称是首次获提名的李敖,今年恐怕就在此落马),政府高官或前政府高官基本也难过关(曾担任过文化部长的王蒙,多半会被归于此列)。在此阶段,评委会有时会就某些不熟悉的作品徵求专家的意见,或为某些缺乏适当译本的作品安排紧急翻译。 3. 复选:评委会到5月底提出一费体人的“决选名单”(俗称“短名单”),第三次报文学院审批。文学院可以在院会上修改名单,更换或添加人选。(有文章称,瑞典文学院在1988年曾初步决定把该年的文学奖授予沈从文先生,由于他5月10日去世而错过了机会。从时间上看,这种说法很难成立。沈先生去世比“短名单”的提交期限还早20天,当时中国方面并未封锁这个消息,文学院是否在近一个月后还会把死者误列入“短名单”,就已大有疑问;至于数月后仍会误作上述“初步决定”,更令人难以置信。) 4. 决选:从6月份开始,全体院士的暑期作业就是阅读五名候选人的作品,由于多数是上一年度的最后落选者,因此一般只用读那一、二位新人的作品,以及“老候选人”最近一年的新作品。每位评委还需要分别写出自己的推荐报告。文学院于9月中旬复会,开始进行决选。有关“决选者”近况的调查,也将在这三个月内完成。颁奖机构有评奖的最后决定权,可以推翻评委会全体一致的推荐,并且不接受任何上诉。文学院从复会到公布评奖结果,只有少则二周多则四周的时间。每星期四晚上进行讨论、评议、表决,直到有一名候选人得票超过投票数的半数以上(今年至少需要八票)。如果经多次投票无人过半,有时会达成妥协评出两人分享(至今有四次),有时只好当年空缺,留到下一年再评。(舒乙声称,1968年的文学奖最初是其父老舍胜出,但此后发现老舍早己在1966年去世,才重新选出日本的川端康成获奖。这种说法与评选程序出入太大。有关“决选者”近况的报告应在9月复会前已完成,文学院不等调查报告就轻率进行最后决选,然后恰恰在公布之前几天内得到老舍的去世消息,可能性太小。即使发生上述情况,最大的可能不会是当年重选,而是推迟一年再评选。据笔者的消息来源,老舍当年确实是评委“短名单”的首选,但在9月复会前,文学院就通过瑞典驻华使馆得知他的去世消息,因此就失去了由十八名院士评选的机会。“短名单”的首选比其他人的机会确实会大些,但在决选中失败的概率也不低,评奖史上不乏先例。例如,据传北岛近两年就遇到这种霉气。) 5.颁奖公告:各颁奖机构一般在10月份评出并颁布当年的诺贝尔奖得主,最迟不得晚于10月15日。文学奖的公布时间一般是在10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四,有时也象今年一样定在第二个星期四。颁奖公告只公布最后通过的颁奖决定,以及相关赞辞。所有的评议和表决纪录都予以保密,有效期50年。对于颁奖结果所引起的争议,各颁奖机构及其成员都不予置评。

172 评论

相关问答

  • 在bbrc发表的诺贝尔奖论文

    让•梯若尔(Jean Tirole)1953年8月9日出生在法国特鲁瓦,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大师(1990-2000年世界经济学家排名第二),现担任法国图卢兹大学

    灵魂尽头z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诺贝尔奖论文发表视频

    你可以发到网上,供大家讨论,呵呵。别的地方,发了也没用。

    chuchu白白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诺贝尔奖论文发表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四篇论文。 分别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根据分子运动论研究静止液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

    大家族djz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诺贝尔奖论文发表人

    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定律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5年发表的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中提出了"光量子“理论。

    木有雨啊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未发表论文诺贝尔奖

    不出意料,教授们很欢迎这种自带工资的劳动力,纷纷给他递来橄榄枝。最后他选择了剑桥的一个实验室。就这样,桑格开始了他的研究生涯。蛋白质测序——埋头苦干换来的诺奖桑

    最爱小白菜@@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