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oyasaki
原来觉得东南大学没啥存在感,后来惊奇地发现了很多行业内大佬校友。哦,原来东南大学只是比较低调呀!
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校友就是华生教授啦!
华生教授于198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是影响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三项重要变革(价格双轨制、国资体制、股权分置改革)的主要提出和推动者之一....能够影响国家层面政策,可以说是很厉害了!
华生教授多次来东大开讲座,前几个月就有一场。由于去的比较早,我很幸运地坐在了靠椅上(来得晚就得坐没靠背的塑料凳子)
发现大佬并没有那么不可接近,反而非常亲切。
图片来源: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首先,我被他的博闻强识打动了。他一堂讲座下来,不仅运用了经济学理论,还涉及哲学、心理学和生物学等等。听起来感觉收获满满,也感到了各个学科的交融性。(更加鼓起了我好好看书的决心!)
其次,我被他的谦虚打动了。华生教授很谦虚,但是从他介绍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我看见了他的不懈执著和努力,这可能是很多人无法坚持下去的。
再次,我被他的热情打动了。在讲座快结束的时候,华生教授非常仔细地回答同学们的问题,也非常幽默风趣,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同学们的距离。
借用华生教授赠予的两个词“不断学习、坚持不懈”,祝愿大家也能收获更好的自己!
希望对你有帮助呀嘻嘻~
春天里的秋天88
长期以来他所组织和领导的课题组执着追求、刻苦科研,在他自己的科研领域里,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主要表现在:1、发现新的类Batti-碱反应及捕获Sharpless反应中间体:在合成手性配体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类新的具有普遍性的类Batti-碱反应,该反应能一次生成立体定向的二个手性中心。在Sharpless四唑化合物的合成中间产物的捕获和表征方面做了一系列系统化的工作,为开发新颖的金属有机配聚物找到了新的途径。2、组装并合成了第一个能拆分的光学活性的类沸石:结合超分子组装和晶体工程原理,自组装了光学活性的微孔类沸石,它能很好的拆分外消旋2-丁醇和3-甲基-2-丁醇,其拆分率(ee值)达98%以上。该工作被Angew. Chem.选为热点文章,他引发60多次。3、非中心对称的固体原位(in situ)水热法合成:采用原位水热法技术,设计和合成了许多用溶液法难以合成的化合物,增大结晶在非中心对称空间群的可能,为开发一些有用的物理性质奠定了基础。4、烯烃η2-铜的高稳定超分子聚合物: 利用Pyrex管多次真空除氧法,以弱的配位作用的烯烃为构筑块同金属铜(一价)配位,组装了多种新型的η2-铜的高稳定的超分子聚合物。为烯烃通过铜的配位催化的应用,荧光传感、烯烃的分离以及手性拆分展示了广阔的前景。5、对有机药物与金属离子的超分子化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一些有机药物,诸如诺氟沙星,磺胺和来曲唑作为构筑块,组装了一些有意义的超分子化合物,从结构测定,证明了它们是多聚体结构的事实,为它们的作用机理提供了依据。近十年来,他共发表SCI论文一万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0以上的四百余篇,其中包括国际著名的化学杂志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 Chem. Eur. J.,Organometallics, Chem. Commun., Inorg. Chem. 和JCS DaltonTrans.。据检索,被他人引用达七百余次,其中Science 和 Nature, 等杂志都正面引用了他的工作。2013年 1月25日,《Science》杂志上,刊发了以东南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关于分子铁电晶体的重要阶段性研究进展的论文。有序物质科学研究中心熊仁根教授、付大伟老师分别为该文通讯作者之一和第一作者。2014年5月,东南大学熊仁根教授团队通过协作研究,发现世界首例五重双稳态分子铁电体材料,该研究成果近日在《Advanced Materials》杂志(2014年26卷)上发表。
小希很爱小希
熊老师相当好滴!熊仁根教授是我校中青年学术骨干,200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04年度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他目前领导了一个由12位博士组成的有序物质科学研究中心,主要在极性化合物的分子电子学方面开展工作,其主要任务和目的是寻找偏光性好,介电性质高,以及压电和铁电的单一手性化合物。新开展的磁场下上述性质的变化研究,具体学术成绩表现如下: 1、发表论文 近十年来,熊仁根教授参与编写两本专著,共发表SCI论文百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0的六十余篇,包括国际著名的化学杂志Chem. Soc. Re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Eur. J., Organometallics, Chem. Commun., Inorg. Chem. 和Dalton Trans等。据检索,被他人引用达千余次,其中Science, Nature,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Eur. J., Inorg. Chem., Dalton Trans. 和Chem. Mater. 等杂志都正面引用了他的工作。 目前他个人的H-Index>31。(截至2008年3月) 2、 获奖情况 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9年,排名第一)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002年,排名第二)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光电功能配位化合物及其组装》(2004年,排名第二)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 (2005年) 全国优秀博士后 (2005年) 3、学术兼职 《中国科学-化学》 编委 《中国化学》 编委 《中国无机化学》 编委 4、学生培养 一名硕士生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一名博士生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并得到中德基金会资助代表中国研究生参加在德国林岛举行的诺贝尔奖得主大会。 5、 主要科研贡献 1)组装并合成了第一个能拆分的光学活性的类沸石:结合超分子组装和晶体工程原理,自组装了光学活性的微孔类沸石,它能很好的拆分外消旋2-丁醇和3-甲基-2-丁醇的配合物,其拆分率(ee值)达98%以上。该工作被引用一百八十多次。同时以消旋的手性配体通过自我拆分组装手性的配合物。设计并合成了含有β-氨基酸基团的单一手性配体,应用原位晶体工程原理,同金属离子组装了一些手性的配位聚合物或非中心对称的结构,该自组装的过程发生了自我拆分现象。 2)烯烃η2-铜的高稳定超分子聚合物: 利用Pyrex管多次真空除氧法,以弱 的配位作用的烯烃为构筑块同金属铜(一价)配位,组装了多种新型的η2-铜的高稳定的超分子聚合物及一般方法难以接近或制备的物相。其中通过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也能稳定烯烃铜化合物。为烯烃通过铜的配位催化的应用,荧光传感、烯烃的分离以及手性拆分展示了广阔的前景。该部分工作系统全面,不但丰富了结构化学的内容,在寻找该类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有效合成途径和开发其潜在运用价值方面都作了相当出色的工作,被邀在Chem. Soc. Rev. 上发表综述(2005)。 3)对有机药物与金属离子的超分子化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一些有机药物,诸如诺氟沙星,磺胺和来曲唑作为构筑块,组装了一些有意义的超分子化合物,从结构测定,证明了它们是多聚体结构的事实,为它们的作用机理提供了依据。 4)发现新的类Betti-碱反应及捕获Sharpless反应中间体:在合成手性配体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类新的类Betti-碱反应,在高温融熔条件下,该反应能一次生成二个手性中心,并且结构为特定的立体定向。该反应产率高且具有普遍性,与金属离子配位组装得到了很好的单一手性金属-有机杂化框架结构(MOF)。另一方面,在诺贝尔奖获得者Sharpless四唑化合物的合成中间产物的捕获和表征方面做了一系列系统化的工作,为开发新颖的MOF找到了新的原位合成途径,并为该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提供很好的实验依据。因此方面系统工作对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突出贡献,被邀在Chem. Soc. Rev. (2008)发表综述。更值得一提的是,以四唑化合物为构筑块所组装的铁电与介电的MOF工作发表在J. Am. Chem. Soc.上后,被Science编辑点评并多次引用。
圆满的满
学校总占地面积5700余亩,现有四个校区:主校区(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南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7号)和东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1万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1.9万余人,以及来自98个国家的留学生2500余人。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一流大学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6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的重点院校。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悠久历史铸就郑大特色文化。植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稳厚重,形成郑大人包容宽厚、奋发进取的优良品质;汇聚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融合发展完成综合性大学布局。立德树人形成完备人才培养体系。科技创新助推创新驱动发展。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制定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构建创新驱动发展体系。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承载着中原大地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呼唤,承载着河南亿万人民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承载着地方大学由大变强的重托,承载着中原崛起、民族复兴的意志,全体郑大人将坚持扎根中原大地办大学,秉持求是,勇敢担当,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强力推动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切实发挥文化引领、人才支撑、科技支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7爷爱美食
东南大学知名校友有很多,我们最常听说的就是吴健雄女士,我曾经有幸在四牌楼校区参观过她的展厅,也对她的光辉成就满怀敬仰,但在这里我想提一下另外两位校友。(图片来源于360图片)
这是我在土木学院同学那里听说的两位杰出校友,我同学曾经在寒假采访过两位校友,写出过关于他们的推送,因此我对他们的成就印象深刻,他们分别是中建一局副总经理魏焱与北京设计院总工束伟农。
两位校友都是毕业于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
魏焱校友在大学时成绩十分优异,排名常常位于专业前列,用魏总自己的话来说可以是“一帆风顺”。在结束思念本科生涯后,魏总主动放弃了免研的资格,进入了中建建筑公司,开始了自己在职业生涯上的征途。
有人曾试图挖掘魏总在职业生涯或者大学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或者失败的经历,但魏总实言相告,他的生涯如同开了挂一样,确实很平稳,不过魏总补充了很重要的一点:准备很重要,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当时中建有一个出国的项目,而魏总的英语功底很好,因此才有了他之后数十年的海外工作经历。也许人生的路线会因此改变,但充分的准备下决定的路径便是最好的安排。
另一位校友是束伟农总工,他分享过他那个年代的生活经历,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们这个年代的人都认为比我们大一辈的人在大学不过是混混时间,拿个毕业证书还能得到一份很好的工作,而束总则在那个时候刻苦钻研学术。(图为束伟农校友介绍建筑)
他坦言:我热爱这个行业,喜欢设计,因此我想往里面钻,如果仅仅因为功利或者其他什么目的而选择一份工作,可能近利很大,但终将后悔。我觉得正是这份热爱使得他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最后成为同龄人中的杰出者。
我介绍的这两位校友,也许并不如其他同学口中的那些校友那么出名和传奇。但这两位校友却真真切切地让我们感受到现实中的我们这些平凡的学生到底该如何奋斗,来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活出想要的人生。
期待以后你们都能成为我们口中的知名校友。
国外sci有很多都是假的。SCI论文具有比较高的含金量,在全世界科研领域内都受到高度的认可。很多国家的学者都会以发表SCI论文为荣。中国这些年来发表SCI论文的
SCI期刊版面费的话贵的一万多,如果是一作的话,是自己付就是自己付这一万多的费用,如果有联合作者,就是分摊,但一般是一作出大头,毕竟分量也在这里。如果你想让作者
综上所述,熊仁根教授所具有的独立工作能力,科学献身精神,以及从论文的质量和数量、获奖级别和论文他引情况等方面表现了他是一位非常优秀和严谨的青年科学家,几年来为我
蔡国响 副主任医师 / 副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大肠外科擅长: 结直肠癌诊断治疗、热灌注治疗教育经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学士、肿瘤学博士 美国约
长期以来他所组织和领导的课题组执着追求、刻苦科研,在他自己的科研领域里,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主要表现在:1、发现新的类Batti-碱反应及捕获Shar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