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94

游客小孩儿
首页 > 期刊论文 > 文物科技研究杂志社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广州淘上居

已采纳

李延祥,韩汝玢:林西县大井古铜矿冶遗址冶炼技术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1990年第2期,151-160李延祥:从古文献看长江中下游古代火法炼铜技术《中国科技史料》1993年第4期李延祥:冶金史上的奇篇《大冶赋》《中国冶金史料》1992年第4期,42-50李延祥:西属美洲的白银开采及其向中国的流入《中国冶金史料》1993年第1期,34-41李延祥:东南亚冶金考古《中国冶金史料》1993年第2期,39-46李延祥:旧大陆铜冶金考古《中国冶金史料》1993年第2期,46-53李延祥,洪彦若:炉渣分析揭示古代炼铜技术《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5年第1期,28-34李延祥、韩汝玢、柯俊:九华山唐代炼铜炉渣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1996年第3期,285-294梅建军,李延祥:新疆奴拉赛古铜矿铜矿冶遗址冶炼技术初步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1998年第3期,289-295李延祥,卢本珊:铜绿山XI号矿体炉渣冶炼冰铜说《有色金属》(季刊)1998年第3期,120-128李延祥:安第斯冶金考古《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8年第2期,44-49戴志强,周卫容,李延祥,刘伟:“夹锡钱”问题再研究《中国钱币》1999年第1期,4-9李延祥:巴尔干半岛冶金考古《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9年第2期,53-56李延祥:铜绿山XI矿体古代炉渣的熔炼过程《有色金属》(季刊)1999年第4期,93-96李延祥,韩汝玢,宝文博,陈铁梅:牛河粱页铜炉壁残片研究《文物》1999年第12期,44-50李延祥,周卫荣:广西贺县铁屎岭遗址宋代锡铅及含锡铁钱冶炼技术研究《有色金属》(季刊)2000年第2期,91-95李延祥,韩汝玢:辽宁省凌源县牛河梁出土的炉壁研究《有色金属》(季刊)2000年第3期,80-83李延祥:九华山唐代铜矿冶遗址冶炼技术研究《有色金属》(季刊)2000年第4期,95-99周卫荣,李延祥:广西贺县铁屎岭遗址北宋含锡铁钱初步研究《文物》2000年第12期,73-80李延祥,梅建军:奴拉赛古铜矿冶炼技术研究《有色金属》(季刊)2001年第1期,64-66李延祥:阿拉伯谷地的冶金考古《有色金属》(季刊)2001年第3期,92-96李延祥,王兆文,王连伟,韩汝玢:大井古铜矿冶炼技术及产品特征《有色金属》(季刊)2001年第3期,92-96王兆文,李延祥,李庆峰,高炳亮,邱竹贤:铝电极阳极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有色金属》(季刊)2001年第3期,92-96李延祥,贾海新,朱延平:敖汉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出土铜器初步研究《有色金属》(季刊)2002年4期,123-126李延祥,朱延平:塔布敖包冶铜遗址初步考察,《有色金属》(季刊)2003年8期,149-152李延祥,贾海新,朱延平:大甸子墓地出土铜器初步研究《文物》,2003年7期,78-84李延祥:中国古代对锡在钢铁中的作用的理解和利用第三届北京冶金年会论文集,2002年10月(论文集)Weirong Zhou and Yanxiang Li: A Search for the Tinned Coins of the Song Dynasty, ChinaBulletin of the metals museum, 2003,Vol.36 P63-73李延祥:开展燕文化区的铜冶金考古 《有色金属》(季刊),2003年4期,168-172李延祥:《中国通邮地方物产志》记载山西产锡及其意义 《有色金属》(季刊),2004年第3期Mei Jianjun, Li Yanxiang. Early Copper Technology in Xinjiang, China: The Evidence So Far.Mining and Metal Production Through The Age, The British Museum Press, 2003李延祥等:辽西地区早期铜冶金技术《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11-20梁宏刚,李延祥等,垣曲商城出土含砷渣块研究《有色金属》(季刊),2005第3期Chen Jianli, Li Yanxiang, et al:Chronological and metallurgical studies for the zinc smelting ruins at Yangliusi site, Fengdu County, Chongqing. Metallurgy: A touchstone for cross-cultural interaction The British Museum, April 2005李延祥,蔡全法:郑韩故城出土含金渣块研究《文物科技研究》,2005年(第二辑)李延祥等:2005年辽西古矿冶遗址考察报《文物研究所70周年纪念文集》,2006年

247 评论

笑靥的梦魇

保护文物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 (1)不可过度开发,文物遗迹所承受的参观能力是一定的,超过了这个能力,文物肯定会有所损毁,这种损毁可能是微小的,、不易察觉的,但等到你发现它的时候,恐怕已失去了补救的可能。 (2)在维修扩建文物古迹时,应保持它的原汁原貌,不可轻易加入现代的元素,最好是能做到“修旧如旧”,雷锋塔前修了自动扶梯,我个人觉得就破毁了整个雷锋塔址的味道,修建者当初也许是好意,但结果令人不敢苟同。 (3)保护文物不是仅靠政府的力量就能解决的事,要靠每一个人的保护意识,当我们漫步在白堤、苏堤,饱览西湖美景时,我们不经意间的一个行为,比如吐痰,乱扔东西都会破毁我们身边好不容易保护下来的文物古迹。因此,提高全民意识是关键。

170 评论

相关问答

  • 科技信息杂志社长

    1、创刊于1984年,是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主管、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大型综合指导类科技月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 2、创刊

    suiningxiaohh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科学研究杂志社

    很好。《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的中文版,以全世界的科学发展动态为着眼点介绍当今的科学发展前景和趋势,是一本科技前沿杂志。杂志里超过70%的文章来自《科学美国人

    贝贝塔1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社会科学研究杂志社

    你好,下面是官网给出的检索范围: The journal is indexed with: 国内对于国外期刊一般认EI和SCI,该期刊不是EI,SCI,谢谢,请

    美乐淘淘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科技资讯杂志社

    科技资讯,这个刊物原来注册的时候,以省级为基础,但后来发展比较好,刊物已经被许多单位和地区在评职称的时候,划分为国家级刊物,这个业内比较知名,很多单位和学校都了

    苏明zhsm13579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杂志社论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安全与环境学报氨基酸和生物资源半导体光电半导体技术半导体学报包装工程爆破爆炸与冲击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

    我从来没喝过水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