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嘚吧嘚
02 一款“弯道超车”的产品
此次被艾伯维高度认可的lemzoparlimab,是由天境生物自主研发、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的创新型CD47单克隆抗体,也是天境生物众多具有专利的创新研发管线中极具潜力的研究药物之一。
目前以CD47为靶点的免疫疗法被誉为继PD-(L)1后,下一个攻克癌症的重磅“希望”。
半年前,吉利德Gilead以总金额49亿美元收购了专注研发CD47通路抑制剂的生物技术公司Forty Seven。一度轰动业界,成为2020年截止目前生物制药第二大并购案。
虽然全球范围尚无CD47单抗获批上市,但据不完全统计,已有约超20家公司正在开发针对CD47靶点的产品,不仅有CD47单抗,还有针对CD47和其它靶点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有十几款已迈入临床研究阶段,除了最有名的Forty Seven,还包括恒瑞、信达等。
在这众多CD47里,为何天境生物的项目脱颖而出?
天境生物创始人、荣誉董事长主席兼董事臧敬五博士自豪的表示,天境生物的CD47抗体在全球是走在前列的。
因为,虽然对CD47进行阻断已被公认为是破坏癌细胞逃避被检测和攻击的最具开发前景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CD47会与红细胞进行结合,从而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严重贫血等血液学副作用,这使得CD47抗体作为癌症治疗手段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受到阻碍。
因此,全球多个药企的CD47项目都受到了严重影响,有的甚至停止了开发。
而天境生物从四年前开始布局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副作用的严重挑战,因而在研发的开始就做了差异化设计。
通过巧妙的抗体设计和筛选,天境生物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名为lemzoparlimab的CD47抗体,这种抗体与癌细胞有极强的结合力,同时能将对红细胞的影响降至最低。lemzoparlimab通过一个独特的识别区域因而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分子。令人欣喜的是,红细胞表面CD47的同一区域被大量的糖链所屏蔽,糖链形成的天然屏障能够阻止lemzoparlimab与红细胞产生不必要的结合,从而避免因为抗体结合而被吞噬。
目前lemzoparlimab(TJC4)在美国已经完成了一期临床(爬坡试验),从临床数据很明显可以看出跟其他CD47抗体的差异化优势,证明已经成功避免了产生严重贫血等血液学副作用。且在全球临床研究阶段,暂未发现其他具有类似属性的CD47抗体。
据悉,具体的临床数据将会在今年下半年举行的全球癌症免疫治疗学会年会(SITC2020)上正式公布。其中,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爬坡试验中的部分数据还将会在美国血液学会年会(ASH2020)上对外公布。
基于其药物分子的优势,lemzoparlimab(TJC4)的全球及中国的临床开发进程将会更快。
除了单药治疗,目前lemzoparlimab和Keytruda®(派姆单抗)以及Rituxan®(利妥昔单抗)的联合治疗试验也正在中美两国进行,主要用于治疗实体瘤或淋巴瘤患者。
跟艾伯维合作后,天境生物也会与其全球领先的venetoclax (Venclexta®)开展联合开发方案。
03 三个与众不同的创新
▐ “赢在起跑线上”的创新
据臧敬五博士介绍,天境生物从开始组建公司伊始,其定位就是聚焦全球创新生物药,和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同台竞争。
因此除了产品标准对标全球高度外,天境生物已经成功构建了全球和中国的两条产品管线,即风险较低、“快速产品上市”的 中国研发管线 ,和具有全球竞争力、风险较高、“快速概念验证”的 全球研发管线 。
▲天境生物“双轮”开发策略
双轮研发策略驱动,通过全球的成熟系统快速完成临床验证(I期临床或部分II期临床);然后在中国加速进行适合中国患者的临床开发,让新药更早地在中国上市造福患者。
▐ “更快”惠及临床的创新
创新之道,患者为先。所有的新药创新只有惠及患者才是真正有价值。臧敬五博士表示。而天境生物也正在这样做。
“
加速惠及临床第一步: 从研发型公司转型成集研发、临床、生产、销售的全价值链公司。
”
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自2003年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正式提出后,成为了全球顶级制药企业的“开发密码”。其降低新药开发风险、加快临床速度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被证明。
作为全球化创新生物公司,天境生物除了中国上海已成立的转化医学研究部。
生产基地:
2019年5月,天境生物确定在杭州建立研发及GMP生产基地,重点生产其创新药管线在中美两国的临床开发成果。
商业化团队:
2020年7月,天境生物宣布任命朱益飞先生为首席商务官,向天境生物创始人、荣誉董事长主席兼董事臧敬五博士直接汇报,自2020年8月10日起正式生效。
新上任的首席商务官朱益飞历任齐鲁制药集团销售总经理、百济神州首席商务官,在生物医药领域拥有丰富商业化经验,目前也正在快速组建天境生物的商业化团队。
臧敬五博士表示,自两个里程碑事件,天境生物正式进入阶段。也就是成为覆盖研发、临床、生产、销售全价值链的综合性全球生物创新药公司。真正将“创新”转化为“价值”。
“
加速惠及临床第二步 :进一步海外合作。
”
天境生物首席财务官朱杰伦介绍,比如此次跟艾伯维达成的合作,分别从资金、生产、数据等方面对天境生物新产品加速上市形成了重要合力。
资金: 用于推进创新药管线研发及全球临床试验,拓展全球商业化能力,从而形成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
生产: 作为全球药王修美乐的厂商,艾伯维已建立起非常强大的生物药生产工艺体系。可以将天境生物的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更好提升,产生最大的商业化价值。
数据: 天境生物会分享艾伯维在全球的合作临床数据。海外的这些数据能够帮助更快速地推进中国临床开发,甚至有望先于全球上市。
臧敬五博士表示,与艾伯维的合作为今后中国创新药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仅是业界对天境生物的认可,更是全球对中国创新药进一步认可的开始。
中国整个创新药行业在快速地发展,更多中国创新药企业后续经历一段时间后也会衔接到全球销售。“这种商业模式美国也在用,因为销售还是大公司的强项,所以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公司,选择跟大公司合作,能够把这些创新药的产品商业价值最大化。”
据悉天境生物第一款产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TJ202(菲泽妥单抗)预计2022年将在中国首先上市。而随着TJ202的上市,将会带动其他产品形成协同价值。到2024年还会有三、四款新产品相继上市。
▐ “创业合伙人”式的资本合作创新
自成立以来,天境生物备受优质资本青睐,三年内已经募集了来自中国及全球领先的医疗 健康 和生物技术资本超5亿美元投资。如果加上本次亿美元的PIPE融资,累计募集资金接近10亿美元。
▲天境生物融资进程
2020年1月成功登录NASDAQ,截止目前天境生物股价涨幅超过了170%。
臧敬五博士表示,做创新药不是一个公司唱“独角戏”,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人才、资本。
而天境生物跟资本的合作也不仅是资金。
2016年10月19日,天境生物完成了100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康桥资本。此后康桥资本又连续三轮投资,成为天境生物最大投资人之一。
康桥资本更像是天境生物的联合创业者,全链条全周期地推动其管线发展和团队建设。
就像此前跟康桥资本的合作,出于战略方面的考虑,可以看到此次高瓴资本牵头的财团除了有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还包括其他知名亚洲和美国生物 科技 投资基金。都是在大 健康 领域有成熟布局的投资人。同时高瓴将有权提名一位代表进入天境生物的董事会。高瓴资本将在天境生物向综合型药企转型的过程中为其出谋划策。
高瓴资本是近年来在大 健康 领域布局非常优秀的典范。除了完整的上中下游完整产业矩阵外,在资源整合方面也独树一帜。
▲高瓴资本大 健康 领域矩阵
利用高瓴的资源矩阵,天境生物可以找到更多伙伴及合作项目。
此外通过高瓴的医疗机构资源(包括血液肿瘤、实体肿瘤的研究性医院),可以更多的结合产学研,与临床专家合作,将新药更好更快惠及中国患者。
创新药是医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也是未来全球制药产业的增长动力。
政策、资本、技术、人才红利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创新药进入了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公司,从产业链的各个维度正在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研发到国际合作再到商业化和资本合作,天境生物为中国创新药发展树立了一个典范。
我们也看到了中国正逐步建立起更强大的创新药生态系统,更好的推动中国创新药在全球的崛起。
小雨叫主子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设有办公室、总编室、出版发行部、财务室、各刊编辑部,以及北京华康广告公司等部门。本部直接编辑出版22种期刊,同时对中华医学会主办,委托省市医学会或医学院校、科研院所编辑出版的104种期刊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充分发挥中华医学会专家云集、人才荟萃、信息畅通、联系广泛的整体优势,汇集国内外优秀的医药卫生专家,组成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编辑委员会和审稿专家队伍。在长达120余年的办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医学期刊编辑出版管理体系和制度,并培养、建立了自己的编辑队伍。依靠这些高层次的医学专家和高水准的编辑队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始终走在传播最新医学知识、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引导学术发展方向、推动医学科技进步的前沿,被公认为中国医学界最有学术权威性的杂志系列。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仅是国内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源,也是中国医学界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126种期刊发行至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国外近千种医学期刊建立了长期交换关系。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还与全球最大的医学专业出版集团荷兰威科集团合作,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英文资源推向国际,将中国优秀的医学专业研究成果介绍到世界。同时,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也积极促进国内外的双向学术交流。创刊于1887年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多年来一直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并以开放获取形式(OA)实现全文上网,在国际医学学术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百年薪火传承,世纪中华风范。”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经过百余年发展壮大,已形成学科分类合理、种类齐全的系列学术期刊群,被公认为国内学术水平最高、编辑出版质量最好、最具学术权威性的医学期刊群体,被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为“中华牌”杂志,并被上级主管部门誉为“中国科技期刊的一面旗帜”。在历届国家期刊奖的评选中,中华系列杂志均榜上有名,在 “精品期刊”评选和“双效期刊”评选中,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有多种入围。在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再获殊荣。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全体员工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锐意进取。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党支部多次荣获“卫生部机关党委先进党支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微机排版中心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多次荣获共青团中央、卫生部授予的“青年文明号”称号。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妇联“巾帼文明岗”称号。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大幕的全面拉开,作为中国科技期刊的领军团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积极推进体制改革,打响了攻坚战的第一枪。2009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成立“《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这一永载史册的事件,标志着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新纪元的开始。我们将继续恪守办刊的准则,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仅办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完美结合的“双效”期刊,而且要成为读者和作者都喜爱的“双爱”期刊。真正实现我们新世纪的目标:传承百年经典、铸就精品中华期刊群,再现世纪华章、打造医学信息新航母。社长兼总编辑 游苏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是统计源期刊,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医学类优秀期刊。在选择刊物之前,需要确定刊物的级别,毕竟要和自己
《中华肿瘤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肿瘤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肿瘤专业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肿瘤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肿瘤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肿瘤
考试100啊,这里面有大量医学类证书考试的题库
究竟谁是格力的新主人?混改方案给出的答案是“无实际控制人”,这一点连深交所都看不懂了。1月18日,格力回复深交所问询函,就格力电器自身以及第一大股东的决策权分配
中华中医药杂志一作2个人;医药是关于人类同疾病作斗争和增进健康的科学。它的对象是社会的人。因此,医学与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学具有密切关系。本世纪著名医史学家西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