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2

伯妮新娘
首页 > 职称论文 > 太极拳运动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沐沐沐牧

已采纳

不破不立,破就是向原有的不足之处挑战。立就是要竖立科学的创新观。社会在前进人的观念也要适合新时代的步伐,特别是在当今高科技时代,如何利用现有的科学原理去完善原来的.陈旧的或不完善的理论,这应该是我们值得去提倡的。如果永远抱着过去的理论.或者是不能被现代的理论来证实的,更不能被实践证明的,那应该舍得丢弃,那才会使你在今后的耕耘中取得丰硕成果。在这里我说说什么叫破,据我所知或者可以这样说在我所接触的人中间,(就拿二十四式为例)没有一个在起势中.当对方两手虎口按住你双手时,(当然这是指在套路特定的运动过程)能把对方“打”出去,而自己能完成动作至两手与肩平,这就是原来太极中的不足之处。所以我就提出了要立的观点,下面我就这一观点来谈谈起势吧!当你两脚分开后,两脚将是直非直时,你两手同时把掌心向后旋转,这时松胯.重心放与两脚足跟,当两手接触对方虎口时,两掌全部放松,劲直到达腕部,同时含胸拔背,两肩下垂,(注意此时的劲力不能再提与颈部以上)两肩同时内收,上手臂与小手臂要求曲中求直,以肩关节为圆心向上划弧,(注意此时千万别以身体的重心前倾后仰)这时你的运动方向产生切线力把对方打出,正象一个外力在圆球上所产生的作用一样。还有一点特别注意:初练时只体验一下它的作用在哪里,所以这时要求对方以站立以体重来压你,当你有所体会后对方在慢慢加力。(如果你能同时把命门打出更佳,这一点是吊臂原理)应由于运作需要多方面的连贯性,不但要有正确的动作和运动方向,还需要有不同时间的配合那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所以说语言是不能完善的表达运动的全过程。如有不足之处望谅解,更希望有更佳的方法者网上交流。

293 评论

兜兜有糖sd

1太极拳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经常参加太极拳锻炼的人,其心肌纤维增粗,心室壁增厚,心脏收缩力增强,心脏的容量即每搏输出量增加。此外,还能改善动脉壁的弹性和韧性,是冠状动脉口径变粗,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持久锻炼,内气得以流通,周身放松,有利于毛细血管内外物质交换,促进组织对氧的利用,减少乳酸的蓄积,减轻疲劳,益于身体,对慢性冠心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病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太极拳呼吸要求深长匀柔,可以增加膈肌及腹部肌肉的活动度和调节肋间肌的呼吸功能,使肺与胸廓之间的牵引加大,对五脏六腑起到“按摩作用”,对诸脏产生的疾病,如肠胃消化不良、糖尿病、大小便失常都会起到良好的疗效。能提高肺通气量,减少呼吸系统慢性疾病 太极拳练习对于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有着明显的疗效,其原因就在于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呼吸系统的肺通气效率。太极拳练习是静力性运动成分少,运动强度较小。所以,太极拳练习对高心肺疾病危险的患者无害。太极拳练习时深长缓慢的呼气,对于降低呼吸道的阻力是十分有益的。长期进行太极拳练习,对于提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太极拳练习可以明显降低血脂水平。一些研究发现,长期从事太极拳练习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而明显升高血浆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太极拳改善心肌供血,增强泵血能力 杨中平对8名太极拳运动员与10名同龄普通健康人进行安静状态与定量负荷运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发现太极拳运动员心率较低,每搏输出量增大,心输出量随代谢有较大的增长。吴小平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太极拳练习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为太极拳练习治疗这一类疾病进一步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太极拳提高血氧饱和度,增强体质 王培根等对太极拳运动员在定量负荷运动中和运动后进行指端腹侧局部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的测定,结果表明这两项指标明显增加。〔3〕反映了太极拳运动员在长期的练习中,由于注重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引导人体进入最佳的生理活动状态,使舒血管物质增多,导致局部微血管血流量增多。太极拳运动员在定量运动中机体出现的较高的血氧饱和度,同太极拳运动对血管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刘静采用类似的研究方法,发现优秀的武术套路运动员在递增负荷和武术套路演练中局部血氧饱和度呈下降趋势,而且运动员训练水平越高,血氧饱和度下降越明显。这是因为太极拳练习负荷较小,强度不大,运动中血液重新分配的现象并不明显,指端的血流量随心输出量的增大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大。而武术套路演练时,运动强度接近极限强度,运动中发生明显的血液重新分配现象。由于支配血管的交感缩血管神经的强烈兴奋,使外周末梢血管强烈收缩,指端等末梢部位的血液供应量就会明显减少。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太极拳这样的运动方式比较适宜于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进行健身、康复的需要。即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少儿,也可通过太极拳练习,并结合游泳等活动,改善体质。2太极拳运动对练习者的心理影响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价值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社会工作角色的改变,他们体验着一系列的丧失,必须调整角色,以适应新环境。诸如此类的慢性心理应激可能降低老年人身体免疫功能与心理素质水平,使之在身体上、感觉上及认知功能上不断衰退,加速其知觉控制的丧失。最多常见的是老年人认知心理机能的丧失,通常被称为老年精神失常,由此而引起的最普通的疾病是Alzheimer’s。医生广泛运用运动处方以诊疗轻度抑郁老人。许多文献报告体育活动降低抑郁,社会交往与运动干预对抑郁各方面均产生影响,但运动者有比较多的降低。Alameda country的研究在证明体育活动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上是最令人信服的,在这个横跨大约20年并运用3种测量法的研究中发现,抑郁症与不参加体育活动有关,随后对抑郁症组增加体育活动,效果明显,提升了受试者的自尊心,改善了记忆和判断力。 太极拳是中低强度的有氧健身运动,它能降低抑郁、焦虑以及其他情绪不稳定性指标。Moore et al.(1994)50名60—79岁的老年人关于自尊心上进行了13周的有氧锻炼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不锻炼的控制组相比,锻炼者在体能与自尊心方面有显著的提高。 在1999年~2000年对全国8省市700余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从事最多的体育活动就是太极拳。对上海百余名从事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太极拳提高了他们的认知能力,改善了心境,降低了抑郁程度,提高了总体良好感。太极拳对现代人心理调节的作用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活动与健康关系密切。乐观向上的心境有益于健康,而过度的喜、怒、哀、乐、悲、恐、惊等心情都会给健康带来危险。太极拳认为“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其中在养心,要求清净无为不苟求自我,泰然处之的自足心态。通过自我意念控制,使身体和精神获得最大程度地放松。太极拳修炼到一定层次,每一次演练都力求是人生的自我感悟,人性的自我净化,人格的自我完善和内心的自我更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是达到太极拳对心理调节的最高境界。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只重视太极拳的强身健体的功能,其实太极拳能有效地磨练人的精神,发现人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心理平静下来,太极拳的演练本身也是一个意志行为过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不断提高水平的同时,也不断发展自己意志水平。在人格方面,使人变得刚毅、开朗、乐观,学会控制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学会解决动机斗争的矛盾;使自己的个性倾向更趋于成熟。太极拳活动还能增加人与人之间互相接触的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人的心理不是孤立的,心与身是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现代社会人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比较紧张,心情急躁,感情容易冲动。太极拳活动持久而又耐力,从而增加自我控制能力,使情绪更加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态会发生自然的衰退,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太极拳不仅能够减缓身体的衰老,而且使精神世界青春常驻。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习练太极拳可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统计与比较,学习太极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与金华(1986)制定的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研究对象的总均分和阳性数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水平。表明研究对象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显著高于普通人水平。刘永峰,章要在通过统计与比较,反映受试者心理总体水平的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与金华(1986)制定的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研究对象的总均分和阳性数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水平。比较结果显示,习练太极拳的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方面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心理卫生问题较为突出。然而从他们的调查结果看,习练太极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普通常人。这和太极拳独特的运动风格有密切关系。太极拳练习对运动员心脏机能的影响 杨中平研究通过对太极拳运动员进行多指标的循环系统血液流变动力学的测试与分析,结果与分析显示,太极拳运动员定量运动后,心搏量显著增加。其每分心输出量的增加,是以较低的心率和较大的每搏量获得的。这证实了太极拳运动是促进心脏机能的有氧运动。其次,太极拳运动员定量运动后,循环系统的外周阻力较小,提示了太极拳运动能使习练者获得较好的血管运动的调节能力,使血管壁保持良好的弹性。另外,太极拳运动员体内血液粘度相对较小,血流通畅,可能与太极拳运动“静松兼之”的特点有关。

304 评论

泡菜汤Ojz

太极拳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校太极拳已经成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必修课。太极拳运用科学的呼吸方式,将动作、运气、意识融为一体。具有一定功底的练习者可以在练习过程中达到内外兼修的最佳效果。

没有一种体育项目像太极拳这样,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思想相融通,与易学、理学和老庄的关系如此密切。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学生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对人体神经、骨骼肌肉、呼吸、心血管、消化与行为习惯这几方面所产生的效果,从而发现太极拳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太极拳锻炼身体。同时,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从而使其终身受益。太极拳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太极拳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哲学思想,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它具有柔和、连贯、自然、协调的技术特征,在练习过程中练习者可以合理运气,而且太极拳练习对场地、环境和练习者身体条件的要求不高,人人皆宜,具有很好的锻炼价值和群众基础。

在学校科学合理地推广太极拳文化是实现太极拳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参加太极拳锻炼的同时,不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增强对学生体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教育,达到终身受益的教育效果。

284 评论

相关问答

  • 陈氏太极拳论文题目

    浅析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长跑对减肥的作用研究浅谈陈氏太极推手的战术运用对中国武术套路发展的思考对中学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的研究武术套路规则变化对武术训练及

    吃货在学厨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太极拳运动研究论文

    不破不立,破就是向原有的不足之处挑战。立就是要竖立科学的创新观。社会在前进人的观念也要适合新时代的步伐,特别是在当今高科技时代,如何利用现有的科学原理去完善原来

    伯妮新娘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社区太极拳论文开题报告

    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健身运动。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又具有气功内行功调心的锻炼方法。从而也就形成了太极拳要意识

    苏潇若之苏苏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太极拳健康教育体系研究论文

    我有一篇文章 ,叫如何用意打拳,在我的博客上,百度里面有。

    yiyiling122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太极拳研究论文

    这一类的东西有了提纲上网上搜索一下就成!

    lin1024112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