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雪清芳
论文写作通常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定义主题
撰写论文的第一步是定义主题。了解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教育、宣传、推广)以及针对谁。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它为整篇论文奠定了基础。
2、创建大纲
大纲在撰写论文时至关重要。要想论文讲得通,唯一的途径就是整合逻辑。首先创建一个简单的草图,描述论文整体的框架,包括各个部分应该写什么内容。这会防止同学在实际写作时偏离要点。
3、广泛研究
这是撰写论文时收集所有必要信息的部分。遵循之前创建的大纲,以避免浪费时间。充分利用所有可用的资源,例如:书籍、网络、采访等,只收集相关和必要的信息即可。这部分将构成论文的主体,所以同学需要获得充分的信息。
4、撰写初稿
有了详细的大纲和相关的材料支撑,这一步应该很容易。初稿很少是完美的,但通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有几个最重要的部分需要同学留意:
5、校对修改
千万不要直接提交初稿,因为很有可能里面全是错误。同学要消除所有的语法和结构错误。尽可能地浓缩观点,并通过修改论点来突出要点。
粉红猪大大
敦煌舞手姿语言及其与佛教文化的融合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敦煌舞手姿语言及其与佛教文化的融合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敦煌舞的审美性在于它所标志的特殊形态美,体态中体现出的S形三道弯,是敦煌舞自身表演文化中最基本的文化符号,与之相交流互通的是手姿语言的形态美,敦煌舞在受佛教文化影响和历史舞台的渲染下,展现出它的神秘色彩。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走来,对敦煌舞所传达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一步步走进人们的审美和意识形态中,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就使这样的意识形态语言表达更具有真实性和审美性,敦煌舞手姿语言的形式美在不断的被发现和创造。
关键词:
敦煌舞;文化;姿语言:形式美;
引言:
敦煌,如遗落在西部大漠中的一颗明珠,依揽着它弯弯的月牙泉,矗立在中国的西部,沙漠、莫高窟、壁画、戈壁,都在映射着它千年的文化沧桑。在莫高窟中,一幅幅走过了千年历史的壁画,“反弹琵琶”、“飞天”“六臂观音”“金刚力士”等画像被刻画在了天花板以及每一处可见的墙壁上。现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氧化和风吹,从最初的金色到现在泛着深深的砖红色,让它更加富有神圣感,因为承载了千年的历史。正是这莫高窟中的壁画,传承发展出当今一门醇厚多彩的舞蹈文化,那就是敦煌舞。敦煌舞在舞台表演中所展现出的人物形象和舞蹈语言在莫高窟壁画佛教文化的晕染之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性。在舞蹈中展现出的体态、手姿以及气息,是属于敦煌舞的语言,它带有自己的舞蹈风格和韵律呼吸,尤其是手姿的形式美,展现出不同于其他古典舞蹈的文化语言。
一、敦煌舞手姿语言的丰富性
在敦煌舞的语言中,手姿能够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和表现,在手姿的展示下,可以发现其内蕴和外像所透露出来的佛教文化色彩。从延伸和发展来看,从最初的佛教文化和信仰祈求被一位法名乐僔的和尚开凿刻在了墙上,后经过十个朝代的民间艺人绘画,形成了一幅幅带有神灵气息的壁画。后在壁画的画像中,提炼出敦煌舞的体态和手姿,敦煌舞的体态是S型三道弯,是从壁画中提炼出来的舞姿体态特征,敦煌舞的手姿包含了“佛手”、“魔鬼持杖手”“菩萨手”“持花手”“伎乐手”等一系列不同人物形象所持有的手型,手姿受壁画中佛教文化的影响,也出现了“佛手”、“菩萨手”一类的命名。在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些佛像的神态和体态,都是一种祥和、包容、大爱,也是其潜在的精神。敦煌舞的语言就是在壁画中被提炼和挖掘出来的,呈现在舞台上的舞蹈表演,是将在画像中的人物形象再现到舞台中,在舞蹈剧目的文字介绍中,也常常会标写出自于哪一个石窟来自第几号的画像,这样更能使观众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深入人物形象,审美性在表演中逐渐被认可和提高。
在敦煌舞手姿中的“佛手”,就是在这样的画像中被刻画出来的,手姿中“佛手”的塑造,是由拇指和中指相对捏,其他手指立起来,在两指相捏形成的手型轮廓来看。非常像凤眼,与壁画中相对应,在舞蹈手姿中,呈现出独特的形式美,这种形式美蕴含了一定的佛教语言。在手姿语言的形式美的阐释中,在手姿不同的变化和演变中,可以看到自敦煌舞发展以来,从最初到至今呈现在世观中的原始生态的佛教文化形态。佛教文化思想的影响和敦煌壁画佛像的审美,对敦煌舞中手姿形成真实性、再现性,如“礼拜手”、“飞天手”,以及在壁画中佛像“飞天”、“菩萨伎乐”。在舞蹈创作中来讲,敦煌的手姿语言是在舞蹈表演中最大的表情符号,手姿的运用和表达,在一定的审美和意识形态上,形成独立的美学价值,在形式美的外在来看,人物形象映射出的手姿,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动了舞蹈表演的内在情感和思想。如舞蹈《千手观音》,[1]千手观音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千眼千臂观世音等,是我国民间信仰的四大菩萨之一。千手观音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的右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千手观音的人物形象取自于佛教文化中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人物形象,舞蹈动作多以手臂及手姿来表达内在的形式美,在舞蹈的队形上加以创作,犹如孔雀开屏一样,将手上的舞蹈文化展现的栩栩如生,在手姿的变化中,感受着“千手”带给观众的视觉上的冲击。由于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千手观音的形式美得以审美和敬畏。在敦煌舞的不同手姿语言中,还有一种是持有乐器,如“长绸舞”“反弹琵琶”“鼓与琵琶”等,手中持有“鼓”“琵琶”“长绸”等道具。这与舞蹈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密切相关。当舞蹈人物形象手中持有道具时,舞蹈形式感在特定的塑造下会更加生动,依然在手姿语言的语境中再现出佛教文化的底蕴,它代表了祈福、信仰等内在的形式美以及唯美、古典的外在美。
二、敦煌舞审美视野下的手姿语言立于佛教文化中的人物塑造
敦煌舞的审美视野正是漫步在大漠敦煌的神秘里和内在气息中的大爱、包容及“飞天”的乐舞精神。支撑审美文化元素不可缺的部分正是“手姿”表达和展现的内蕴,在舞蹈《飞天伎乐》中,同样以手姿命名的是“飞天伎乐手”,受佛教文化的影响,手姿上的舞蹈语言形象与“飞天”众多菩萨的画像相辅相成,是经过提炼和加以美化的手姿。从最初佛像化身中的合掌式礼拜手(双手合十),发展到多样化的手姿,在塑造人物形象与精神的进程中,手姿的语言是无声的但是有力的,如敦煌舞中的人物形象“金刚力士”,其舞蹈动作康健有力,质感奔放,手姿呈“魔鬼手”形态或以“拳”状展现,在手姿上体现的形态来看,这种有力和震慑,对人物形象产生了有效的塑造且具有一定审美性的推进。“金刚力士”取材于壁画的画像,也同时在佛教文化中的历史上做过详细的人物介绍:[2]佛教的护法神金刚密迹,亦称金刚力士,是一些手执金刚杵在佛国从事护法的卫士,法意则誓愿成为亲近佛陀、扞卫佛法的金刚力士。后世所传的金刚力士,就是秉承这位法意的誓愿而来世间的护法神。后来,他成为五百金刚的队长,被称“密迹金刚”或“夜叉王”,再后他又一分为二,分化为两个金刚力士,专门把守山门,被称为“哼哈二将”。
保卫佛国与佛法永远不受侵害。由此可见,“金刚力士”在舞蹈的塑造过程中,佛教文化彩色的描绘,使得人物形象更加明朗立体,真实清晰。带有“魔鬼手”的手姿与金刚体态,更加提升了舞蹈人物的审美性,舞蹈中呈现的金刚力士手姿为五指张开的力量型,身为护法,在手掌上的力度能够彰显出人物的特定性和护法的震慑性。再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人物形象,在定义下为飞天或飞仙,也可以说是敦煌壁画中和敦煌舞中的专用名词代表。在飞天形象的塑造上,由于飞天形象的多样性,人物的手姿可谓多样化,常见的“莲花手”、“佛手”、“鹿指”、“散花掌”以及手持琵琶、丝绸、萧笛等一系列语言手姿。在敦煌舞蹈作品创作中,敦煌舞手姿的使用性用来塑造人物时是非常重要的,就如刚才所提到的“金刚力士”和“飞天”,两者存在明显的手姿差异。在敦煌舞中还有莲花童子形象,莲花童子,也成为“持莲童子”,在佛经中记载为佛祖释迦牟尼的亲生儿子,民间出现过一种儿童生活习俗,七夕节摘莲花扮成莲花童子样以来祈福。在舞蹈中多呈现的手姿为“兰花指”、“鹿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能够显现出童子的俏皮可爱,在区分度上也是非常清晰的。手姿在舞蹈的传承和发展中借鉴文化的滋养做出创作。敦煌舞中人物舞蹈形象的确立,在莫高窟中的壁画上几乎全部呈现,他们带着自己特定的舞蹈形象和动态手姿,从画中走出,形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舞台上的人,也可以说是舞者。在舞台表演中的造型上看,手姿在定格中说着不一样的话,带着对人物不同的阐释,在音乐和服装背景的融合中,像带着一层历史的面纱,等人们去揭开,去观赏,去探索。
三、佛教文化与敦煌舞手姿语言的相融相合
敦煌舞带着自己特殊的文化符号,讲述着一带一路下沧海遗珠的故事,从壁画中走出来,在舞台中呈现时,常常使人感动流泪。由于在敦煌舞中承载了历史的信仰和精神,对人视觉冲击的力量是强烈的。佛教文化与敦煌舞手姿的.融合,正是基于在对莫高窟壁画的研究和描摹。敦煌舞手姿语言的表达与佛教手印的表达相通,在查阅敦煌舞手印的过程中,能够探究到两者相同的气息,那就是———精神文化。莫高窟壁画传递给我们的信息蕴含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语境,在这样的语境之下,舞蹈与文化相结合,将这样的历史语境通过身体的语言讲述出来。在舞台之上,敦煌舞与佛教文化的相融,促成了《千手观音》、《妙音反弹》、《步步生莲》等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作品中的包含的手姿语言,又是整个舞蹈的画龙点睛之笔。佛教手印在书中对手势的描绘与敦煌舞中手姿的刻画,意象中的交融,是在另一个方面通过一种身体的语言表达内蕴和外象。我们在欣赏的同时,能够触摸到文化之下的精神所在,我们站在了莫高窟壁画中,我们站在敦煌舞表演的舞台上,我们揭开了佛教文化晕染下敦煌舞神秘的面纱,最终,我们懂得了手姿语言讲述的话语和情感。敦煌舞与佛教文化的相融相合,仿佛是与莫高窟壁画跨时代的对话,手姿语言的延伸与传承,就是对话中积淀的元素符号,这样的元素符号能带来不一样的文化情感认知。看到舞蹈中“礼拜手”或是“佛手”等不同的手姿表现时,已把象征性的外象内化了,形成了敦煌舞意蕴的传递。由此看来,敦煌舞手姿语言的形式美,像一首意蕴深长的诗,又像一个历久弥新不灭的神话。
敦煌舞的语境色彩,承载了千年的历史,站在滚滚的年轮中,不停的传递与构建,在莫高窟的壁画中走出来。敦煌舞在佛教文化的晕染之下,一种相同的文化气息与内蕴,被人所捕捉和创作,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敦煌舞表演形式之下,手姿语言的元素支撑了其整体的精气神,正是这样迥殊的艺术元素,使得人物形象自然而立体,是结构的本身决定了要素的产生,也是佛教文化与敦煌舞的融合,促进了手姿语言的构成。我们站在岁月的长河之中,回望历史,发掘与创造着不同的美,当我们再次站在沧海遗珠敦煌莫高窟壁画前,感受着那扑面而来熟悉的气息,我们应像历经千年一代代画匠一样,怀有尊崇之心,感受着大爱所带来的大美。
天生萌妹
佛教教理大多是智慧的凝结,一切法皆是佛法,沙子在手中抓的越紧得到的越少,空杯才可以装入水等等,这些都是表象,有智慧的人才会看到本质。你写作不一定要用佛教的教理,但可以用佛陀的智慧啊。
济南别墅装修
1、选题根据专业与拟定方向选题,搭建清晰的写作框架。2、文献学习学术文献的检索与阅读方法,筛选出有效文献并根据文献的使用途径进行整理、分类。3、提案根据已有的思路和框架理清 Proposal 的写作方法,明确研究方法4、会议Proposal 提交后,分析导师的 Feedback ,明确后续研究指明方向。5、写作学习写作方法,重点 Introduction 和 Literature review 的写作要领和注意事项。6、建模解析数据分析中所使用公式、模型、及数据的获取方式,学习Methodology 的写作方法7、写作检查前四部分的论文内容, Discussion , Conclusions 及 Abstracts 的写作方法。8、检查进行第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全文的内容、语法和词汇,改善并校对论文的提交格式检查。
纳殇誰鯟
《文心》,由叶圣陶、夏丏尊(第二个字读miǎn)二位先生合作撰写,1934年首次出版,等我拿到手,已经是再版的第九次印刷了。 对于再版的书籍,我总是习惯于先看后记,别问我为什么。同时,我理出了两个问题:1. 你是否认为阅读的目的就只为练习写作?因而专注于模仿技巧和积蓄词汇? 2. 你是否认为练习写作的目的是搞文学创作?只要学会技巧、积累词汇就可以当作家?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这篇文章对你会大有裨益。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也要恭喜你,对写作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 这本书的目标读者应该是中学生,说来惭愧,我都已经是大学毕业的人了,才接触到这本书,着实可惜,不过既然能读到,终归不算晚。 《 文心 》共有 三十二 节,换个书名就是《三十二堂国学课》,采用故事的体裁写出了关于国文的全部知识,同时也融入了社会和时代背景。 虽是几十年前的书,读后却也受益匪浅。一篇文章通常有两个点,一个点是 外在的景物 ,一个点是 内在的情感 。 外在的景物只要生活中多用点心就能留意到。 内在的情感却是因人而异的,小孩子所感不如大人复杂,同是大人,普通人所感也不如诗人、文人深刻。所谓书中的“看不懂”,就是经验未及作者程度的缘故。 若是纯粹写内心情感的文章,则全然来自作者心境,这样的文章读出的感悟当真各有各的不同了。 读书,能懂多少,就懂多少,吸收经验、方法,把思考力、想象力提升到水平线的程度,也就可以了。 汉语文字没有语尾的变化,什么字什么性质,没有一定,全因所处的地位而不同。 举个栗子:梦。 做梦,为名词;梦见,为动词;说梦话,为形容词。 读文字时,要随时留意,一个字弄不明白,理解上便会产生偏差。 提笔写作同吃饭、说话一样,是生活中诸多项目的一部分。 与友通信是写作,说明意见是写作,记录经历也是写作,表达情感还是写作。 写作本就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我们 写的东西是内容 , 提领全篇的东西是题目 ,自然顺序来说,应是 先有内容,再有题目 的。 但先有了题目,再去拼凑内容,是否本末倒置了呢?也不尽然。 题目有两种: 一说不管是谁,给一个题目规定写什么就写什么。 一说揣摩写作之人的水平、阅历,让写作者有话说之后才命题。 正确的练习也便是该依着后一种,有话说的定义也是十分宽广,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说,有的说也就写得出来了。 若是各自的文字原本就存在于内心之中,所要做的,只是把它们取出来而已。至于题目,不过是引起作者意趣的点罢了 。 成文之后,必当仔细看过,一句话、一个字不妥也必须改到再无可改。作文、说话是一样的,在 承接和转折 的地方最要留心。几个词儿不当只不过是句子的毛病,若是转折承接用错了就会把整段的意思搅糊涂了。 写信,最重要的是 真情实感 。可情感这东西,却是神奇。 特意求深切,结果往往平平;有时无意的几句,却又是深切不过的了。读书缘是好事,却不可乱读。 其中, 字典 是最要紧的,读书有疑难时可以随时查验,不过现在已经可以用 搜索 引擎代之。 初中年岁,小说故事很是相宜。国外的翻译小说故事也可选读。 诗词亦必不可少,《 唐诗三百首 》、《 白香词谱 》,初中毕业能读熟,便足够了。 (我到现在还没读熟) 经书类修身养性也可读,以《四书》为代表。 (四书指 《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史书也可读,一般四史足够,《 史记 》、前后《 汉书 》、《 三国志 》。写文之前,当 认清目标 ,也就是这篇文章预备给什么人看。 心有三用: 知、情、意 。 知为知识,说明一个事物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 情为感情,说明对一个事物的喜怒哀乐。 意为意欲,说明对一个事物要产生怎样的作用。 文同心,有三种表现: 知的文、情的文、意的文 。 知的文 指的是具体的方法论,切实可信的方案。 情的文 和 意的文 通常可以结合在一起抒发情感或达到一定的预期。 但是通过情、意说话必须以 知识为基础 ,否则就会变得盲目。 简单说就是先简述事情的经过,然后引出感言。日记通常是叙事文的题材。本篇没有任何注解,只是举了3篇关于“日军侵犯上海”时的日记。 与其说是日记的写法,不如说是对社会背景和时代现象的刻画。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一读。 题为《 难中日记 》。任何 时代 都有 特点 ,读古人的书要留心他的时代,古人说得话在那个年代或许没错,但若是一不小心成为了时代错误者,将会吃很大的亏。 时代如此,诗亦然。 诗有田园诗、也有工厂诗,古体诗和新体诗。 诗之所以是诗,全在 浑厚紧张的情感 ,次之是谐协的韵律,无所谓辞藻的修饰。文章的毛病千千万,归纳起来无非是思想习惯和语言习惯的问题。 细说来,不过有三: 用词、用语不当 该用这个词,却用了那个;该这么说,却那么说了。 原因 在于对词意把握不确切或是不曾思考只顾胡乱下笔。意义的缺略或累赘 一句话没说完,话不成句;说得太多,同样不成句。 原因 在于不曾把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善就提笔来写,或是平时就习惯于说支离破碎的语言。 意义不连贯、不能上下照应 一句话中,前后不搭,一段话里,彼此不应。 原因 在于思维不精密,说了一大堆,写了一大堆,全是废话。游记 有两种写法: 记叙和描写 。 记叙 犹如一张路线图,看见什么就写什么。 描写 犹如一张风景画,依照自己的感觉去写。 描写比记叙更能给人直观感受,更有感染力。 描写的 提高 ,要注重随时观察,收的真实的印象,文字就会变的比较可观。 柳宗元 的山水记本基本纯用印象描写。 描写也不仅仅限于游记,除开说明文和议论文,都可以采用通常的记叙或是印象的描写。 例如 朱自清—《背影》 中的人物描写。类书 :我国古代一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门类、字韵等编排以备查检。 需要哪一类的材料就到那一类里去找。 遇到不明白或不理解的,类书就可以拿来当做辞典来用,,现在的话,也可以用搜索代替,但养成求真的习惯还是不那么容易的。 瑶池返驾 , 社会主义 ,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不知道还不快去查?戏剧,古代的、现代的、外国的、约略都应该看一些,有个粗略的了解。 本节对不同的戏剧种类作了简单的区别,不多赘述。 偶然发现了一个 有意思 的东西: “一个人想要去访问张三,可四下无人,他自言自语道:‘我要去访问张三,就此拔脚前往。’这不是 痴汉 嘛?可戏剧里不这么办,观众就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我不禁笑出了声,一边笑一边查证,发现古代的痴汉指的是—— 愚蠢之人 。 至于我所理解的痴汉,来自日本。读书与作文 是两件事,应当分别看待。 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心新味。 所谓 触发, 就是由一件事 感悟 到其他的事。且要是自己的新鲜的才好。 一味说人家说过的话,自己就等于没说话了。 把书呆读没有意义,于有字的书意外,更留心去读没有字的书,在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一个人对文字的通与不通,不必去看他所作的文字,只需听他读文字的腔调,就可知道 重读体现句子的着眼点。 升调是疑问,降调是确定。 强弱多关于人的感情,用于议论文、诗歌、对话。对待思想、学术不能凭主观爱憎,要用批判的方法,还原古书的本来面目。 考究思想、学术和时代、社会的关联,它何时发生,又因何衰落,这样得来的才是真实的知识。 如此看来,古文与现代论文、专著是有着同样作用的材料。现在人写字的意义与从前不同了,古人写字是一种闲暇的消遣,现在却是实际生活的一部分。 写字的四项标准: 迅速、准确、匀整、合式。 简单说,就是既要快,还要好看,符合格式。文章的好坏,可从三方面来说: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 二是用词适当与否 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 思想纯靠多读书、多体验,一般人常犯的问题是文法不正和用词不当。 每遇一词,确认其意义之外,再从各方面去领略其情味,这是很要紧的功夫。文字只是发表思想感情的工具, 思想感情需从各方面收得,只偏重了文字,结果文字也就空而无实。数学上的文学: 枯燥无味,但正确细密。绘画上的文字: 背景的作用,在乎借了周围的环境衬托事物。 英语上的文字: 一国语言自有其构造习惯,若能仔细比较,对本国语言的理解也能有所进步。真正求学的人是不一定要进学校的! 学习的主体在于自己,要学习,任何场所都行;不学习,即便是最适宜的场所,也只得七八成而已。 离开学校不是“失学”,只有自己不学习才是真正的“失学”。小说的本质在与 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 简单来说就是,作者把意义寄托在叙述上,并不特别说明,让人家看了他的叙述从而领悟出他的意义。 叙事文的本质是事情 ,叙述就是它的目的。 小说的本质却是意义 ,叙事只是手段。字数 中国文字有一特性,宜于 偶数 结合,若不成偶数,则读起来很别扭。 如:父母之命,就比父母命顺口。句子 如果文章中许多句子构造差不多,读起来就会过于平板。 句式的 错综使用 ,是调和句调的方法之一。 音节 一句之中,勿用 同音或声音相近 的字,读起来很不顺口。要作词,是不难的,普通的方法就是按谱填写,平仄字数一一遵守就是。 但 情与境关系密切 ,写词时即便只写境,也能引出情来;只抒情,也不能全然离开境。 抒情有两种,一种 细致 ,一种 豪迈 。凡是含有 诗的意境 的都可以称为诗,诗是最纯粹的语言,最生动的形象。新体诗不一定要押韵,但 自然音节 还是要讲究的,话语也必须 精炼纯粹 ,音节和谐。 诗的意境,得到不在于提笔就写,而在乎 多体验,多思考 。推敲, 就是找一有实力的人帮忙,指出文章不合适之处。 既要知道哪里不该这样说,应该那样说;也要明白 为什么 不该这样说,应该那样说。 一般修改的点多为 文字、词汇、句子排列 。读书只要不是浮光掠影,必有所得,把所得写出来,就是读书笔记了。 读书要 精细 ,才能写出笔记,反过来,写读书笔记也是使读书精细的方法。 笔记的 材料 , 可大可小 ,小到着眼一个字或词,大到引入史书进行论断。 找到所读文章关注的点,就是一篇好的读书笔记。 写笔记的 用意 ,原是为了记述自己的心得,以备将来的考察与运用,并非预备给别人看。 且读书笔记是一种读书时的 判断 ,应当用 议论文 的态度去写,必须有例证。修 就是调整, 辞 就是语言,修辞就是调整语言,使它 传达出我们的意思 。 只求意义上没有毛病的修辞叫做消极修辞。 里用了感觉,增加感染力的,叫做积极修辞。 修辞种类繁多,不多赘述,但修辞所运用的方式与格都要以适合 情境 为条件。 个人作风不同,修辞运用也便不同。 没有深刻的生活,就没有深刻的作风。因而 生活才是作品的源头 , 修辞的源头。 从源头上着力,才不算是舍本逐末。关于文章的组织,我国向来说法众多,还有西洋、佛教学者特殊的组织法。 但最有用也最实际的确实从生活经验来考究如何组织文章,这样总结出来的就不是公式,而是原则。 原则,是可以随时随地运用的。 组织文章只有三项:秩序: 把所有材料按合适的顺序排列。 联络: 从头至尾顺当地连续下去。 统一: 通篇有同样的见解、情调。 至于具体写法,以如下方法较为妥当: 先把怎样开始,如何贯穿做个大体的规定,之后再一步一步写下去。 内容靠组织完成,组织也是内容的一部分。若是要接触历代的代表作,与其去求教文学史,不如求教 较好的选本 。 读诗——《古诗源》-沈归愚 读词——《词选》-张惠言 读明清小品——《近代散文抄》-沈启无 文学的源流和演变,是不能离开作品空谈的。 依着文学史的线索去选择历代的名作,反而会颇有兴趣,理解上也会比较实际。写作可以分为三类: 几分钟写好的便条—— 应用之作 一二小时写完的文章—— 习作 一年半载完成的小说等—— 创作 其中,以 习作 为根本,通过习作练习技巧和能力,方能运用在应用与创作之上。 创作就是忠于自己,贵精不贵多,时间和劳力是不能计较的。 创作分两边步: 第一步是 发现 ,也就是寻找新鲜有意味的题材。 第二步是 成熟 ,也就是到处留心寻找资料,充实内容。 但第二步的实现是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也就是 熟练的习作 。鉴赏的意义: 看 看文章写的什么、结构如何、感情如何。 鉴赏的态度: 玩 抄写自己喜欢的,随时拿出来回顾,必有特殊的雅趣 鉴赏的本体: 我 鉴赏本就是主观意愿,唯有努力提高自己本身的修养,才能有更好的鉴赏能力 鉴赏的预备知识: 全 与作品相关的人、事、背景,虽不是鉴赏,却能在鉴赏方面极大地帮助我们。 鉴赏的关键: 想 想象力是鉴赏的重要条件,没有好的想象力,很难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准确情感。 鉴赏的反面: 找 若是能从坏的文章中找出毛病所在,也就是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不同风格的来源大致如下: 取材的范围 ,很多作家往往不知不觉偏执于某一个范围,这是由于所生活的环境不同,所关注的点就不一样。作者的品性, 人的品性千差万别,有人温和,有人急躁,有人宽大,有人狭隘。 作者的语言习惯 ,语调的差异和词汇的不同,使得同一个意思,教两个不同的人说出来感受也未必相同。 写作的习惯 ,有人信手拈来,意尽而止,不再修改;有人下笔很慢,字斟句酌,一改再改。 鉴赏一篇文章,依着 客观条件 去推,就会看到它真正的风格。若是凭着主观臆测,则会变得 迷离惝恍 。看书的能力,有了;写作的能力,通顺了。 但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整个生活的改进。 为语文而学语文,为数学而学数学,未免偏颇。 把行动与看书打成一片,忠于自己,用创作的态度对待每一篇文字。文学者固不必人人去做,但文学者创作的态度却人人可用。 唯有如此,当真受用无穷。合上书的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前人的智慧,也明白了为什么这本书在当时会那么受欢迎。 且不管书中所提到的点在当时是否超前,书中关于读书、写作、教与学的观点竟然令现在的我颇受启发。我不得不感慨,若是在初中时,便读到这本书,对于文字的领悟和把控,应该不至于是现在的程度。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那么,就让我们现在开始种下这棵树吧。
学术论文写作步骤 一、材料准备 利用图书馆网站资源查阅有关的报刊目录索引、专题目录索引与年鉴等工具书以及制作文献目录卡片。卡片内容包含: 对于单行本,要包含出版
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一般情况下,教学论文没有固定的结构格式,这是由于教学及研究的课题不同,研究过程和方法的不同,逻辑推理及其研究
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调
一般包括概念,含义,学术研究,总结。
金钢经200卷拿去,毕生最恨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