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08

小快手337
首页 > 职称论文 > 论文造假的都是美国期刊吗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津小吃好

已采纳

“世界顶级权威杂志《自然》经常发布大量虚假论文”一种是因为人的品行不好,朽木不可雕;另一种是因为环境和机制使然,即环境决定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同意后者。世界顶级权威杂志《自然》的论文未必靠谱。若这些论文中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诺奖评审委员会很忙,都不知道把奖颁给谁了。诚然,因为多数自然现象的演化极其复杂,科学探索通常不会一步到位找到其本质规律,一般需要漫长的过程。科研人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肯定乐意发表在所谓的顶级期刊,但若发表需要通过编辑的初审和专家的详审。大多数编辑只知道谁是最理想的审稿人,但缺乏辨别原创性的能力。

审稿专家如何评审呢,还不是主要看逻辑链与证据。对前者,有一定科研经验的科研人员足以把握;对后者,通过实验或观测得到的结果,在没有充分理由质疑的情况下,审稿专家只能选择信任。是的,专家是人不是神。若某项研究或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或足够吸引眼球,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也并非特别困难。然而,证据是否靠谱值得商榷,如有些实验有“水分”,有些实验或观测结果有时间依赖性,有些实验受环境的影响大。因此,即使作者不是故意造假,有时自己也会被实测结果蒙蔽,导致出现不靠谱的结论。

咱读过在 《Nature》  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地震机理和预测方面的文章,认为诸多观点简直是搞笑。例如,曾看过一篇 《Nature》 发表的论文“Slow earthquakes triggered by typhoons”,这个标题足够吸引眼球,但仔细推敲觉得作者是被“巧合”欺。因为:地球上很多慢地震并不发生在台风期间。

快速判断某篇文献的观点是否靠谱,确有诀窍可依。如可快速浏览摘要、图件和结论,知道作者大概讲什么;然后,试试能否找一个或多个反例出来,若能则认为其观点错误,因为正确的认识不可能与客观事实相矛盾。

240 评论

比福爷爷

2008年10月11日,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德哉接到International J Cardiology(《国际心脏病学杂志》,以下简称IJC)副主编函件,指戴德哉实验室投至该刊的一篇论文与另一本期刊上已发表的论文十分相 似,要求解释。审阅后,戴德哉发现,先他一步发表的“孪生论文”第一作者是贺海波——两年前从他的实验室毕业的博士。两篇“孪生论文”,所用药物不同,动物病理模型一为心肌病,一为心肌梗死,却得出了完全一致的数据和图表,甚至有部分相关段落文字都相同。因为贺海波在戴德哉实验室读博的三年期间,并未出现造假行为,戴德哉对两稿审阅格外细致,但最后仍确定:贺海波剽窃实验室资料,拼凑伪造出了一篇造假论文,并已发表。此时的贺海波早已博士毕业,并进入浙江大学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2008年7月,即事发前三个月,他被浙大聘为副教授。贺海波在浙大药学院的合作导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药学院院长李连达。在IJC杂志编辑部发现的造假论文中的作者一栏,李连达的名字赫然在列。 情况严重。2008年10月15日,戴德哉将IJC的函件与两篇论文的pdf格式全文,一并转发给浙大药学院常务副院长,要求对方调查。浙大调查组的调查结果显示:贺海波共计发表8篇假论文,除一篇在2007年发表外,其余7篇均在2008年6月后刊出,即贺海波受聘副教授前后。而所有造假论文的作者栏里,均列有院士李连达的姓名。这一在浙大内部调查组的消息不胫而走,2008年10月23日,学术打假网站 “新语丝”上曝出第一条“院士李连达学术论文涉嫌造假”的消息。随后,越来越多的消息开始陆续在此网站上刊出。随着更多消息的曝光,李连达院士小组在2006年以后发表的论文中,共有16篇被指涉嫌造假、剽窃或者一稿多投,其中贺海波署名的仅占一半,全部文章均有李连达署名。根据浙大校长杨卫的介绍,2008年10月26日,即浙大药学院接到戴德哉举报信件的十天后,贺海波向学校递交“检讨书”,承认造假系个人所为,“我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李连达院士毫不知情的情形下,偷偷地进行,而且在没有取得李老师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他的名字放在我所有的文章上。”贺海波的检讨也得到了浙大调查组的认同——浙大发出声明:贺海波的造假系个人行为。杨卫更提出“曝光的造假论文并未发表在行业顶级期刊上,对于已功成名就的李连达院士意义不大,李连达没有造假动机”的“动机论”一说。“我们之所以判定李连达院士没有造假,是因为不光贺海波,在所有参与造假的学生的书面检讨上,他们一致说明李连达院士对此事并不知情。”浙江大学新闻办主任单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贺海波的检讨未能得到谅解。针对这一性质严重的学术造假行为,2008年11月13日,浙大召开校长办公会议,宣布撤销贺海波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并表示若发现任何与此相关的学术不道德的行为问题,都将一查到底。然而,事件却在贺海波卷铺盖走人后,有了更为戏剧性的发展。 2008年11月18日,定居芬兰的世界中医药协会常务理事祝国光向浙大发去第一封信,指院士李连达三篇论文造假。2008年12月6日,祝国光发去第二封信,指以李连达院士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一稿多投。在接到这两封信的期间,浙大校长杨卫又接到来自两家国外期刊主编发来的传真,大致内容是两家期刊刊登了很相似的文章,希望大学进行内部调查。“这样我就展开了更大范围的调查。所有校内能够反映出问题的信息我们都查了,包括财务、科研申报等等。”杨卫说。12月2日,在杨卫给这两位期刊主编回复的信里,杨卫要求对方告知,是否有相关证据证明其他的署名作者事先不知情的声明不成立。与此同时,杨卫也给另外一些相关期刊发出了同样信件。与此同时,浙大药学院党委书记陈枢青、常务副院长曾苏、杨卫校长先后向李连达了解情况。杨卫更是两次找到李连达,“杨校长很负责,抠得很细。”李连达回忆说。2008年12月26日,李连达向学校给出书面信函,说明:对于所有的造假论文我一无所知,对于被盗用署名亦不知情,直至被揭发后才知道。 就在媒体和公众开始关注这一事件之后,令人意想不到的变故发生。李连达在解释论文风波的同时指出,给浙大寄信揭发,并在网上高调曝光自己论文造假的祝国光,是出于商业上的目的——祝国光是天津天士力药品公司的高级顾问,此前不久,李连达刚刚得出一个研究成果:天士力公司的“复方丹参滴丸”有严重毒副作用。这一说法遭到天士力的强烈反击。天士力立即发表声明,说李连达讲的完全 不实。2009年2月5日,天士力集团总经理李文表示,李连达除了院士的身份,还是其最大竞争对手——国内最大的生产“复方丹参片”的白云山中药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 。“李连达现在是‘复方丹参片’的利益代言人,所以他代表的是白云山的利益。”李文说,“所以他出这个研究的目的是来打压我们。”对此,李连达回应道,自己最初的研究不是要挑天士力的毛病,而是考虑到复方丹参制剂种类多、厂家杂的混乱现状,才进行的研究比较。并指出,他所用的研究数据,就是由天士力自己出的书里摘的。此后,在天士力的回应中,不断曝出“李连达曾索要200万元研究费未果因此报复”、“研究结果是偷换概念、断章取义”等说法。随着事件的不断升级,2009年2月5日上午,天士力股价逆市大跌,下午,天士力公司不得不宣布临时停牌。天士力更表示近,他们已经开始了相关的司法取证,一定要把李连达送到司法的审判庭上。“不论他是不是院士,只要他是不客观、不公正的,我们就会采取法律手段,保留我们的法律权利。”

260 评论

流浪猫想家

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文章在发表时的实验数据不被大多数人所信服

249 评论

别惹阿玉

假的,仅供参考2016年10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下面简称“中信所”)发布了《中国科技论文的整体表现》一文,其中总结了6点“中国科技论文及期刊的新动态”[1],引起科研界的广泛关注。6天之后(即10月18日),某微信平台发布《官方公布45个“高危”期刊,SCI杂志黑名单曝光》的文章,文章中提及“评论认为医学科研领域亟须规范,而近年来,随着论文造假被曝光日渐增多,国家相关监管部门也加大了监管力度。在刚刚召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就公开发布了45个需要科研管理部门重点监控和评估的期刊。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建议各位老师避免向这些高位杂志投稿。对于已经发表的论文,科研管理部门将加强监管力度”,并署名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下属的“科学与学科建设部”。虽不知发布此文作者的真实意图,但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不少科研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该文章在网络上迅速被转载和传播[2],因为大家都担心自己正在投搞或已经发表文章的杂志也在其中。也有严谨的科研工作者对这一消息提出质疑。科学网知名博主马军发表博文驳斥:首先,“中信所”下属7个职能部门、8个公益部门和3个企业集团,这其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科学与学科建设部”!而且,这份所谓的“公告”及“黑名单”在“中信所”网站上根本查不到[3]。同时,相关人员已联系了“中信所”,证实此消息并不属实[4]。这些质疑使得该微信平台很快撤销了那篇文章,看来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发布的消息属于“谣言”。那么,为什么这45份期刊会被“造谣者”选中呢?笔者收集和分析了这45份期刊相关数据,包括2015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去除自引后的IF、它们2015年所发表的文章数量、哪一年被Web of Science收录、以及所属出版社(表1)。初步分析至少得出以下结论:1)这45份期刊绝大多数期刊算是“老牌”期刊了,它们都被Web of Science收录了5年以上,只有4份期刊是2013年以后收录的。2)从“去除自引后的IF”数据来看,只有4份期刊(Circuit World、Latin 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y、Mitochondrial DNA和Journal of GreySystem)的自引率比较高,去除自引后,其IF降低40%以上。3)2015年,这45份期刊中有50%的期刊的文章发表量高于100篇。4)这些期刊来自于不同的出版社:有的属于著名大型出版社,比如ELSEVIER、SPRINGER、TAYLOR &FRANCIS、CAMBRIDGE UNIVPRESS;也有一些属于规模小一些的Open Access(OA) 出版社,比如:SPANDIDOS、HINDAWI PUBLISHING CORP、E-CENTURY。事实胜于雄辩!笔者认为,这些期刊并不像“谣言”说的那样是“高危期刊”。另外,是不是“高危期刊”,目前可靠的依据只有Web of Science发布的信息。Web of Science每年会对所有被收录的期刊进行评估更新,“问题”期刊将会被降级,比如从SCIE将为ESCI,甚至降为普通期刊[5]。虽然我们不清楚“造谣者”是如何选中这45份期刊的,也不知其目的为何,但大家从这个事件中至少可以学到一点东西,那就是只有理性分析、小心求证,才能不被“谣言”干扰、避免进一步“传谣”。

173 评论

迷路的豆豆

这个主要的可能就是在一方面没有管理好的吧

334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际sci期刊都是好文章吗

    sci论文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sci是国际知名三大检索工具之首,sci论文是学术界最顶尖的学术论文了,在国内外的认可度都是超高的,在国内一些行业的高级别职称评审

    默默茶叶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造假论文投到假期刊

    违法。除了在论文买卖过程中涉及非法经营罪、侵犯著作权罪、合同罪和罪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外,现实生活中众多的论文代写、代投行为均无法以刑事规制,这正是问题的关键原因

    百合海鸥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国际期刊撤稿107篇造假论文

    7月27日,受到社会关注的《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事件的相关事实核查工作已完成,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公布调查处理结果。 调查显示,被撤稿的107篇论文共涉及

    单色的星空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工业a是假期刊吗

    这本杂志并不是实体刊物, 只是数字刊物,就是电子杂志。 因此不可能是核心。

    果冻爱之梦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论文期刊造假

    冒充杂志社的刊号出的假期刊。论文期刊是在某一学术课题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

    高兴儿8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