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6

好人旦旭
首页 > 学术论文 > 浅谈幸福感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晴天2030

已采纳

【摘 要】人类发展至今,不论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还是生活水平都越来越高。但明明物质生活都前所未有的提升了,现代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了,可社会上人们的幸福感却并没有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改善而有所提高,这让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都不得不深入思考和探究。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经济发展;国民幸福;物质生活 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中,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早已让我们整个中国社会的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增长和发展是让国民幸福快乐的重要方式,而国民快乐与幸福则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和精神动力。 一、理论源头 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幸福指数挂钩的这项理论问题,其实在西方早就有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证探讨。西方有斯密、密尔等将这一学说渐渐发展开来。首先,斯密先是认识到追求幸福的利己主义本性是人类所有行为的出发点。密尔则在斯密的基础上对他的利己主义与边沁的社会功利主义思想进行糅合,并认为快乐主义是一种关于利他主义的行为伦理思想。直到后来在20世纪40年代的经济学家们,开始将福利与快乐当成是一回事对待,并认为经济发展的任务就是致力于“人类的快乐”。就这样,在将经济学转变为“痛苦和快乐的微积分”并逐渐发展起来时,也促进了经济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曾因研究快乐心理学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著名教授丹尼尔?卡尼曼,便认为快乐是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和行为动机,使得经济学、快乐以及心理学之间不断产生联系,让经济学理论与快乐理论的相关联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 二、经济发展和国民幸福关系的分析 1.经济状况是影响国民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当今社会,贫困解除和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影响社会上国民幸福的因素有很多。但事实证明,经济因素也只是影响国民幸福指数的因素之一,经济增长与社会幸福并无法成显著正比关系。国民幸福只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反映的是社会整体进步与个人的全方位发展。除了经济因素外,影响国民幸福指数的还有个体的文化、心理、个性、情感、思想、经历、精神、觉悟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所以,即便是拥有同样的财富,同样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快乐幸福指数却依旧存在着差别。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与国民幸福之间的相关性也并非是简单的对应因果关系,而是通过社会环境和各种人文非经济因素的共同调节来得到实现的。 2. 经济的发展与国民幸福感的发展未必同步 国民的需求要首先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开始。只有在生存需求有效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生活的品质和精神的享受。因此,经济增长也只是国民是否幸福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将国民幸福指数从片面的经济角度去探究明显是非常狭隘的。国民幸福感应该从他们的生活环境、社会状况、生态建设、居民福利等各个方面相关。自20世纪以来,我国为了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领导人想尽一切办法让各行各业都繁荣昌盛起来。但随着GDP指数的不断增长,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实现政绩便罔顾了环境问题,甚至以牺牲环境保护的代价来实现GDP的增长。于是,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巨大的问题,逐渐成为困扰我们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在经济发展上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其实是建立在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代价的。我们虽然拥有了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平,但却无法回到青山绿水中去享受一片清新舒适的生活空间,国民又如何有幸福可言?从此,我们每日面对的数不尽的垃圾和日渐稀少的能源,地球无法持续发展,我们的子孙后代更因我们而再也无法呼吸新鲜的空气。 3.促进国民幸福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再怎么注重经济的发展,其实我们都不应该忘记将经济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国民幸福。这是我们人类社会发展至今都在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生活。社会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不仅仅只是光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忘记让经济发展的真正目的。一个人想要在一个社会团体中获得幸福快乐,必然跟这个人的价值目标和生产目的息息相关。 三、经济发展和国民幸福的兼顾方法 没有幸福的生活,拥有再多钱也没有用。因此,在促进GDP增长的同时,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幸福感也是当务之急。在当今社会政府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考虑着要培养国民的幸福感,并为人民的幸福感探索出一条路来。让人民在生活水平增长的同时,生活的品质和品味也在大幅度提高。因此,在听从党的号召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以下方面: 1.分析GDP增长的意义和重要性 首先,政府应该抛却过去以“经济增长指标”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的影响。其次,要在国民GDP增长的同时,将一部分精力放在人民的幸福感与快乐上,更加关注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福利。譬如建立养老制度;关心社会年老之人的身体健康和养老问题;发展就业、救助、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上各式人群提供各方面的帮助等。保证居民经济生活水平增长的同时,其精神食粮也越来越富足。 2.注重经济发展过程中给人类带来的不幸福因素 首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引进发达国家的高科技的同时,还要注意所谓的高科技也会有两面性。其次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使用高科技的方便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高科技可能会给国土资源带来的一定性伤害,从而逐渐降低人类的不幸福。最好可以发展一条高科技、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发展道路。 四、结束?Z 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人民的幸福感提升,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才会增大,而我们国家才会真正富强。只有让我们全体国民共同努力起来,共同为建设新型的社会主义而不断奋斗,才可以在国民GDP增长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幸福度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曦.浅谈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J].东方养生,2015(30). [2] 秦其文.经济发展与国民幸福快乐的关系及意义[J]. 现代经济探讨,2016(45).

238 评论

Romy莎莎mei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国民幸福指数”是衡量民众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 “幸福指数”概念是20级世纪70年代,不丹国王提出并实施“幸福计划”,在不同的时期,政府推出了不同的国民幸福目标,使人生基本问题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指标。在这个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国民生产总值(GDP)是衡量国富的标准, 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不能从本质上衡量社会福利水平和人民的幸福程度。在很多情况下,GDP的增长可能隐藏了人们的福利下降,因为健康的身体、愉快的心情很难被体现在一个数字之中。GDP增长模式不能反映社会财富的总积累,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国民幸福指数”(GNH)是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标准,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近年来,发达国家也开始进行国民幸福指数研究, “快乐经济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发展迅速。快乐经济学在整体主义价值观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支持下融合了行为学、社会学、实验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知识,逐渐成为“直面生活现象”的经济学,进而创设了不同模式的国民幸福指数。美国的世界价值研究机构称之“幸福指数”,英国则称之“国民发展指数”(Measure of Domestic Progress,简称MDP),日本的“国民生活快乐指数”更强调文化方面的因素(Gross National Cool简称GNC),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心理学教授卡尔曼致力于“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简称GNH)的研究。总之,普遍认为:衡量人的幸福快乐的“国民幸福指数”与“国民生产总值”相比,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幸福指数之间不是互相对立的。发展经济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增加幸福感,但人们的幸福感是相对的,国民幸福指数与国民生产总值并不一定同步增长。对人民生活幸福而言,国民幸福指数比国民生产总值更要重要。

128 评论

失踪的第九个梦

总体来说,人们所能体验到的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健康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物质条件或客观环境等同的情况下,心理健康程度高的人比程度低甚至不健康的人能够体验到更多的幸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人口学变数、情景性因素和人格特质因素对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广州市 *** 、企事业单位340名青年白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广州青年白领积极人格特质处于中上水平,生活满意度处于中下水平。2情景性因素和特质性因素与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3阶层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压力知觉、社会支援和乐观是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的显著预测变数,而心理健康的显著预测变数是乐观和社会支援。结论:广州青年白领对生活状况不甚满意,但对自我评价积极、乐观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并且情景性因素和特质因素对广州青年白领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1302-0175-04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水平飞速提升,在此发展过程中白领青年作为国家人力资本的中坚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著财富,但是,物质上的丰富并不能等同于主观上的幸福。相关调查显示,诸如公务员、高校教师、外企职员等白领青年的幸福感相较于其他人群并不高,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时常受到负面情绪的困扰,紧张、失眠、无意义感常常充斥着他们的生活谈杰,2008;田振敏,2010。该研究把青年白领定义为: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具有大专包含大专以上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依靠知识和技术谋生,月薪4000元以上,有较稳定经济收入和较高社会地位的工薪阶层。 产生于20世纪末美国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当代心理学的一股重要力量,它反对传统心理学过分关注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消极取向,它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包括积极个人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组织系统。目前,关于主观幸福感和核心自我评价这一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多以学生群体、教师群体、老人群体等为研究物件,涉及青年白领群体的研究也更多的是偏向于社会学、人口学等视角,并且多以理论上的描述性研究为主,鲜有实证研究去探讨青年白领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而作为社会发展主要推动力量的青年白领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如何?他们对自我的评价状况又如何?他们的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究竟存在何种关系?核心自我评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到底存在哪些影响机制?当了解了这些关系之后,又该如何改善他们的自我评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状况呢?这些都是摆在研究者面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学术界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这正是提出该研究的理由所在。因此本文将以广州青年白领为研究物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在调查基础上考察他们的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分析核心自我评价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机制。 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众多,可以分为人口学变数、情景性因素和特质性因素。压力和社会支援作为情景性因素对个体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已经得到了诸多证明严标宾,郑雪,2006;Schiffrin&Nelson,2008。而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积极人格特质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Shimai等人2006对1099名美国和308名日本青少年的研究表明,热情、希望、好奇心和感恩等性格优点与人们的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Peterson及其同事2006通过网路取样所进行的一项回溯研究也表明,积极特质有助于帮助个体从生理和心理疾病中恢复过来。而目前对于白领青年心理健康或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仍缺乏整合研究,因此该研究拟从人口学变数性别、年龄、情景因素社会支援、压力知觉和积极人格特质核心自我评价CSE、希望、乐观三个层面探究白领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客观揭示白领青年群体心理状况及其内外部影响因素,为白领青年的生活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提供理论支援。 2 研究物件与方法 研究物件 研究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广州市越秀区 *** 单位集中和天河区商业中心的 *** 、企事业单位的青年白领作为研究物件。共发放3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40份,有效回收率为。其中,男性213人,占,女性127人,占;未婚51人,占,已婚210人,占,其他79人,占;一般员工202人,占,基层管理者77人,占,中高层管理者61人,占18%;被试年龄22~35岁,平均为岁。 研究工具 主观幸福感量表 Diener等人1995编制,共19个专案,7点评分。包括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分量表。该研究中主观幸福感及其三个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 心理健康量表 李虹等2002修订,共20个专案,采用“是”和“否”计分。包括自我肯定、忧郁和焦虑3个分量表,总量表的Cronbach仪系数为0,88,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和。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 杨晓峰等2009修订,12个专案,5点评分,单一维度,其Cronbach α系数为。 乐观量表 袁立新等2007编制,共11个专案,5点计分。 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数,人口学变数、情景性因素和人格特质因素为自变数进行阶层回归分析。首先,性别和年龄组成第一阶层进入回归方程,其次,可能会因人口学变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特质因素CSE、乐观和希望作为第二阶层进入回归方程,最后情景性因素压力知觉和社会支援作为第三阶层进入回归方程。结果发现,三个阶层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41%的变异量F9,168=,p=。以同样的方法对心理健康进行回归,结果发现三个阶层可以解释心理健康43%的变异量F9,185=,p 4 讨论 广州青年白领积极人格特质处于中上水平,生活满意度处于中下水平 对广州青年白领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描述,得知广州青年白领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的题均得分分别为、、,情景性因素压力知觉和社会支援的题均得分分别为、,特质性因素CSE、乐观和希望的题均得分分别为、、,结合量表专案的评定等级,可以发现广州青年白领的积极情感、希望、乐观和CSE等积极因素都在中等以上水平,而广州青年白领的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感则低于量表的理论中值。研究者发现,青年白领所向往和憧憬的幸福生活与其现实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络,价值期望过高和现实中的需求缺位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从而影响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比如:理想中期待拥有自己的产业,而现实中却处处受制于公司和领导;理想中期待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而现实中却是繁忙的工作和单调的休闲活动等等。 情景性因素和特质性因素与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相关分析表明,情景性因素和人格特质因素与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阶层回归的结果表明,乐观和社会支援均是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显著预测变数。研究表明,社会支援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有两种作用机制董增云,2007:一是主效应模型,该模型认为社会支援对个体身心健康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能够维持个体良好的情绪体验和身心状况,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二是缓冲效应模型,该模型认为社会支援在压力条件下与个体的身心健康发生联络,它缓冲压力事件对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和提高个体身心健康水平。领悟社会支援是指个体对社会支援的期望和评价,是对可能获得的社会支援的信念,也是主观支援的一种。相对于实际社会支援,领悟社会支援对于了解和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领悟社会支援更可能表现出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增益性功能。广州青年白领在平时社会或者面对应 *** 景时,感知到较多社会支援的个体拥有更多的应对资源,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方式去化解压力,从而能够拥有较多的积极情绪体验或者缓解压力的负面效应,因此领悟社会支援是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乐观是指对事情的结果持积极的态度,更多看到生活中好的一面,认为事情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乐观主义者对未来抱有良好的期待,这种期待能鼓励个体为解决问题不断做出努力,因此更有可能顺利解决问题,并由此带来更好的结果。与悲观主义者相比,乐观主义者通常会看到现实生活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好的一面,有利的或有建设性的一面,并且这种态度能够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会有较高水平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阶层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压力知觉、社会支援和乐观是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的显著预测变数 该研究发现性别和压力知觉也是预测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的显著变数。研究表明,性别与主观幸福感正相关,即女性的主观幸福感要显著高于男性,而压力知觉与主观幸福感负相关。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压力水平以促使个体的心理机能和行为状态达到最佳程度,但是如果压力水平过高或压力持续时间过长,个体应对压力的身体资源就会减少,能量消耗、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引起身心紧张,从而降低个体的幸福感水平。广州青年白领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作和家庭,尤其是工作前景不明升职无望、跳槽困难等和生活开支过大供房、供车、物价飞涨等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无疑对广州青年白领的主观幸福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中国社会,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对男性的角色期望普遍都会更高,这种高标准会导致其感受到的压力会更大,男性的幸福感水平会低于女性可能源于这一社会因素。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研究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提高广州青年白领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水平:一是 *** 部门、工作单位和家庭朋友等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工具性或情感性支援,良好和谐的社会,家人、朋友、同事的理解和关心可以排解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够及时宣泄自己的压力和紧张等不良情绪;二是开发和加强广州青年白领的积极心理力量,它们是:勇气、关注未来、乐观主义、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和洞察力等等,这些积极品质是他们应对生活情景的重要心理资源。

181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幸福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植物景观设计方向的论文选题,供大家参考:1.郑州紫荆山公园植物群落美景度评价2.多肉植物在景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3.南宁市彩叶植物研究概况4.合

    牙签victor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教师职业幸福论文参考文献

    幸福感是幼儿教师做好幼教工作的前提。培养幼师生良好的职业幸福感,对他们顺利地走向幼教岗位,具有重大意义。因而,学校要通过提高幼师生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认识,树立正确

    小小骷髅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大学生幸福感研究论文

    第一,积极地面对世界,增强自我力量感。主动争取个人生存和追求个人幸福的基本权利,特别是通过劳动获得基本生活条件和个人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意识本身就是对自己负责也

    Agent数码Reaper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浅谈幸福感论文参考文献

    【摘 要】人类发展至今,不论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还是生活水平都越来越高。但明明物质生活都前所未有的提升了,现代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了,可社会上人们的幸福感却并没有随

    好人旦旭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幸福论文参考文献

    老年人生命回归计划是指关注老年人的内在精神需求,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服务,使老年人感受到关爱和尊重,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以下是一些有关老年人生命回归计划的参

    小嘟嘟呀呀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