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99

jerrystone
首页 > 学术论文 > 蒙牛乳业上市案例研究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饿魔娃娃

已采纳

回答你这个问题我还要先去把老牛的发展历程翻来看一下...你去问老牛自己吧

298 评论

小希很爱小希

蒙牛乳业,是“蒙牛乳业集团”的简称。其总部,设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前后四期工程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公司董事长、总裁牛根生担任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近年来被评为:“第八届内蒙古优秀企业家”;“第四届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奶业优秀工作者”;“ 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02年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在“2003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和张瑞敏、柳传志等商业泰斗同时成为25位企业“新领袖”;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4年 第二届中国策划大会暨著名策划评选活动中,与张瑞敏、魏家福等 8 人获“中国策划最高奖”。 蒙牛乳业,是对赌协议在创业型企业中应用的典型案例。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蒙牛:1999年1月,牛根生创立了“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后更名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乳业”)。2001年底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与其接触的时候,蒙牛乳业公司成立尚不足三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创业型企业。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开曼公司。2002年9月,蒙牛乳业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公司。同日,蒙牛乳业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公司。金牛和银牛各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其后设立了开曼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所投资金经毛里求斯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乳业的股权,蒙牛乳业也变更为合资企业。

344 评论

天天考古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奶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家及各乳企积极整改,产业素质不断提升,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推进,单产水平有新上升,生鲜乳质量监管得到强化,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现代奶业格局已初步形成。 蒙牛乳业集团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乳品行业龙头企业,在 百年蒙牛乳业集团、强乳兴农的信念支撑下,一直致力于推动奶业一体化的进程。在中国奶业的发展进程中,蒙牛乳业集团的奶源建设在国家及客户的大力支持下快速成长。但是,随着集团的飞速发展,原料奶资源对于生产的积极作用逐步转变为制约生产发展。因此,本研究根据企业持续发展战略,分析案例公司蒙牛乳业集团的现行奶源发展战略及下一步的优化问题,以期提高公司竞争力、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同时也希望该研究对新形势下乳品企业奶源业务的良性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和理论价值,确定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框架。同时对于企业战略环境分析理论进行系统综述,为后续针对案例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从国内经济的宏观环境状况、乳品行业产业状况、蒙牛乳业集团奶源自身发展历史、业务组成等角度,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并运用SWOT分析模型,识别蒙牛乳业集团奶源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进一步指出公司目前奶源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对蒙牛乳业集团的现行奶源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和评价,结合上一章的SWOT分析结果,提出蒙牛乳业集团应采取相关可持续的奶源发展战略的设想,构建了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等内容在内的系统战略框架。第四部分,对蒙牛乳业集团奶源发展战略的实施提出具体建议和保障措施。第五部分,总结全文。 最后,通过对蒙牛乳业集团奶源基地发展战的研究,利用战略管理的知识和理论,分析奶源基地的建设、运作及结构,并从战略层面提出蒙牛乳业集团奶源基地新的发展战略,希望能为蒙牛乳业集团从根本上突破奶源瓶颈贡献一份力量。

262 评论

小马哥686

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于 1999 年 1 月份,总部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总资产达 76 亿元,职工 3 万人,乳制品生产能力达 400 万吨/年。到目前,蒙牛集团在全国 15 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 20 多个,拥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三大系列 200 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产品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创业 8 年,该集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 2006 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同比增长 , 年均递增 138 %; 实现 利润 亿元,同比增长 , 年均递增 182 %; 完成税收 亿元,同比增长 % , 年均递增 158 %;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35% 以上; UHT 牛奶销量全球第一,液体奶、冰淇淋和酸奶销量居全国第一;乳制品出口量、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居全国第一。2006 年 9 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国大企业集团首届竞争力 500 强”名单,蒙牛集团位居第 11 位,名列全区和全国同行业之首;在全国大企业集团 500 强中,蒙牛位居第 238 位,比 2005 年提高了 56 个位次。与此同时,在 2006 年首届“亚洲品牌 500 强排行榜”中,蒙牛集团位居亚洲乳制品企业第 3 位(前两名为日本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蒙牛已在生产基地的周边地区建立奶站 3200 多个,联系奶农 200 万,累计收购鲜奶 800 万吨,为农牧民累计发放奶款 180 亿元,仅 2006 年一年就发放奶款 62 亿元;目前,日均收奶量达到 9500 吨,位居行业第一,被誉为我国西部大开发以来“最大的造饭碗企业”。8 年来, 按照“立足自主开发,强化联合作业,培育核心产品,抢占技术高端”的工作思路,蒙牛累计投入科研资金上亿元,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自主创新道路—— 累计在国内外申请商标注册 330 件,申请国家专利 340 件( 其中发明专利 24 件,实用新型专利 4 件,外观设计专利 312 件 ) , 建成 我国第一个乳业生物技术平台, 推出 极品纯牛奶“奶爵 6 特乳”和“特仑苏纯牛奶”,自主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款既能“吸收钙”又能“留住钙”的“蒙牛 OMP 牛奶”,突破世界乳业 3 项技术难题的乳品新秀——蒙牛真果粒成功上市,合作 研制出符合国人体质的 LABS 益生菌群和 高档婴幼儿配方奶粉,与达能公司合资开发酸奶产品, 创建国际领先的乳制品研发中心,掌握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的奶牛性别控制技术,性控准确率达 93% 以上,对我国奶牛品种结构优化升级将起到决定性推动作用……2006 年 3 月份,蒙牛 获得“最具创造力的中国企业”称号,这也是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食品制造企业。 10 月份,在第 27 届世界乳业大会上,蒙牛高端产品“特仑苏” 从技术、品牌、品质、工艺等各方面特别是创新性上远远超越了其他竞争对手, 最终捧回了“ IDF 产品开发奖”,实现了中国在世界乳业史上金牌“零的突破”,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争了光, 为“中国乳都”添了彩 。在社会公益事业上, 2003 年 率先捐款、捐奶 1200 万元抗击非典; 2004 年为全国教师捐奶 3000 多万元; 2005 年出资 1000 万元参与呼和浩特奶牛风险基金的设立, 董事长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全球裸捐”的代表人物; 2006 年积极响应总理号召,率先向全国贫困地区 500 所小学捐赠牛奶一年,受益小学生达到 6 万多人,总价值达 亿元。同时,还与 中国奶业协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国家学生奶办公室、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 7 家单位,联合启动了以“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为主题的“中国饮奶运动”。 2007 年,他们再度选择 500 所小学,继续开展免费送奶活动。不仅如此,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 NBA 关怀行动、联想、微软、新浪、华润万家、家乐福、利乐中国公司等还与上述 7 家单位联合发起“中国牛奶爱心行动”。现在,这项公益行动正在深入进行中。目前,蒙牛集团正按照既定目标,为“打造国际一流民族品牌,建设世界乳业中心,确保在 2010 年 跻身世界乳业 20 强”而努力奋斗!近日,蒙牛乳业发布公告称,蒙牛与中粮达成了购销协议,蒙牛将在2010年向中粮购入总值不超过2.9亿元的白砂糖、食油等其他相关产品原料。蒙牛方面称,中粮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甜菜糖及食用油生产商与分销商之一,此次双方订立的总购销协议可以使蒙牛获得稳定的原材料供应,能维持其乳制品的生产与品质。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是蒙牛品质的保证值得关注的是,这是自去年蒙牛与中粮联姻以来,双方首次公开在原材料采购上的合作。分析人士指出,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是蒙牛品质的保证,而中粮的强项就在于上游产业链的控制,双方此次合作可谓水到渠成,此前中粮就是蒙牛最重要的原料供应商之一。去年7月,中粮集团携手长期关注于中国投资的厚朴基金,以61亿港元的高额资本共同入股蒙牛。此次合作不仅成为国内食品行业最大的一宗交易,还形成了“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战略合作”的新型合作模式。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就此合作曾表示,作为国内粮油食品加工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中粮集团致力于成为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乳业是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入股蒙牛是高起点进入乳制品行业的良好契机,有助于中粮集团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做大食品品牌,并带来更大成长空间。蒙牛计划进一步建设全产业链上游基地而后,发力上游奶源建设成为两大企业携手共进的一致目标。蒙牛近年来不断推进超大型国际标准化牧场和大型现代牧场建设。与中粮合作后,蒙牛计划进一步开发建设全产业链上游基地,在各地再合作、参股兴建20多家万头现代牧场。从而实现由上游为主导,逐渐向中下游渗透的产业发展路径。目前蒙牛已经在内蒙古、河北、湖北、四川等地已经建成、参股建设11座万头以上的超大型牧场,实现在全国优质奶源带上的均衡布局。在未来几年内,蒙牛将有望成为业内第一大牧场奶源的拥有者。从资金的投入到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从全产业链的完善到发力上游奶源建设的共识,中粮与蒙牛的强强合作,为蒙牛带来的不仅是更多资金与资源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可以借以中粮掌握上游资源与全产业链的强项,做强做大奶源基础建设,为蒙牛的乳品生产与长期发展保驾护航。

278 评论

冒冒爱雨雨

牛根生,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曾到北京大学深造。从事乳业27年。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牛根生于1999年创办蒙牛乳业,在“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使现在的蒙牛“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 。目前,蒙牛已在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建起20多座生产基地。产品覆盖全国除台湾省外的所有地区。开发的产品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等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蒙牛速度”在中国企业界引人注目。CCTV200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的颁奖辞写道:“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蒙牛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例如:荣获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位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力第一名”,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国际示范牧场”,并首次引入挤奶机器人,是中国乳界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蒙牛枕单品销量居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居全国第一,“消费者综合满意度”列同类产品第一名,同时也是2003年香港超市惟一获奖的大陆品牌;蒙牛还是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乳制品企业,并一举摘得“2004年最佳IPO”桂冠。 牛根生信奉“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其领导的蒙牛与亿万消费者、千万股民、百万奶农及数十万产销大军结成命运共同体,被人们称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由此诞生了一段流传甚广的民谣:“一家一户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一户两头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户三头牛,三年五年盖洋楼;一家一户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还要牛。” 1978年 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 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2年 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底 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至今 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牛根生获得的荣誉有:“ 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02年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2003年中国企业新领袖”;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4年 “中国策划最高奖”等。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自然人出资,采取发起设立方式于 1999年8月成立。目前,公司属于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从成立至今的短短几年时间内,蒙牛的业务收入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已经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2位。[编辑本段]采访 尽管也许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隐情,但牛根生和郑俊怀,这对曾经同事多年,又打过多年“擂台”的欢喜冤家,在财富面前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不同:郑俊怀似乎要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来,而牛根生则把本来属于自己的财富拿了出去。 近期,牛根生发起了“老牛基金会”,牛根生透露,基金会已经在呼和浩特注册。成员除他之外,还有奶协、政府官员、蒙牛中层领导,但在三年之内,其他机构和人只能向基金会提供最多1元人民币的资金。目前主要资金是牛根生2003年股红的51%,大概有300多万元人民币。 12月18日下午,本报记者在蒙牛集团总部独家与牛根生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交谈。其办公室比较简单,最突出的特点是“牛”多,三个牛造型的工艺品,三张“牛”图片摆在屋内。 作出决定很难 《第一财经日报》:作出建立基金会决定的过程容易吗? 牛根生:2002年年底,我就在考虑这件事情,那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几经反复。在那个时候,我还静下心来看了一段时间的书,看得最多的是老子的《道德经》。2003年年底,开始运作这件事情。但在作出这个决定后的一年中,我体验到了一生中都没有体验过的快乐,一种超越的快乐(说到这时,牛快速松开了领带)。我现在心里也很踏实,不担心别人的恐吓,也没有了别人对我疯狂追求财富的误解,孩子找对象也就真实了。 《第一财经日报》:您的家人是否同意呢? 牛根生:现在我的夫人和两个孩子已经在协议书上签了字,但当2003年年底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他们时,家人、亲戚都很矛盾。在我们家,同意倒是都同意,只是认识深浅的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你已经排在富豪榜上了,可听说您并不认为自己是个富人,为什么? 牛根生:在创立蒙牛之前,我还觉得自己是个富人,那时拥有由伊利股票变现得来的100多万元,在内蒙,我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了。但现在,我却欠着200多万元的外债。至于我拥有的股份,完全只是一个数字,我可能一辈子也花不到,因为在极其敏感的香港股市,我可能一辈子也不敢把股票变现,因为这对企业股价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我为什么要让那个数字拴我一辈子? 《第一财经日报》:您希望您的企业家朋友和同事也效仿您吗,他们对您的做法怎么看? 牛根生: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说实话,这样做确实有难度,甚至我的同事和下属都有不同看法。 中层以上都有“接班人” 《第一财经日报》:您觉得这样做对您企业的长久健康运行有什么益处? 牛根生: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小的时候,我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我的钱给大家花,小伙伴就听我的话,办点“坏事”也听我的话。 食品行业本身是高风险行业,像我们这样一个不到7年的企业,必须在竞争方法、措施上有新突破,在管理制度上有新突破。国外该有的我应该有,他没有的,我们也应该有。设立老牛基金会就是这样一个为了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突破。 对新的董事长、CEO而言,他不仅得到该得的福利,还可以拿到经营上的最高奖。按照基金会章程:在我不再担任董事长后,属于我的不到10%的股份的表决权,将由下任董事长继承行使,他同时还将对基金拥有支配权,以及基金会给予的最大份额的奖励。不仅有话语权,还有分配权,这肯定能够吸引优秀的经营人才,谁能给你这么多? 《第一财经日报》:您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打造百年蒙牛吗? 牛根生:当然不是,不过我确实想不出更好的方法。 《第一财经日报》:打造百年蒙牛,仅凭此就能高枕无忧了吗?您还有其他想法吗? 牛根生:仅靠这是远远不够的,其它事情如果做了之后,再多做一点就很可能让蒙牛更健康啊。 《第一财经日报》:您成立基金会的最大目的是想让蒙牛健康的发展,那么您在接班人问题上是否有过考虑呢? 牛根生:当然考虑过,我们中层经理以上干部都有接班人,一般来说有两三个,两个接班人在我们的企业中,已经确定且告诉本人,另外一个是不确定的,准备“空降“;董事长的接班人在2002年就已经确定,人选就在我的副总中间。 我没有被外资剥削 《第一财经日报》:有媒体说,在当年上市的时候,您对有些事情并不清楚,结果现在被剥削得很厉害,是吗? 牛根生:这种说法是不客观的。世界上没有永久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每一个上市公司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都有自己的特点,蒙牛是内地第一家在香港红筹股上市的民营企业,很多问题,诸如股权结构都很复杂,要想合法在香港上市,只能请别人,既然是请别人,怎么能不让我得利呢?再说,这些外资有多年历史,之前也同很多国家很多行业的很多公司有很多合作,我们只是其中一个而已,难道股民都是傻子? 《第一财经日报》:您对过去的2004年和2005年的中国乳业有什么看法? 牛根生:2004年是中国乳业比较难受的一年,据网上的消息,伊利折帅、完达山内讧,三鹿蒙冤,三元亏损换帅,我们也曾遭到诽谤,五大外资乳业公司基本退出,这和整个行业残酷竞争是分不开的,现在有的地方奶价竟然不如水价高。我相信,2005年大有希望,因为物极必反,奶业低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个反弹。[编辑本段]档案 牛根生●1958年生 内蒙古人 ●1978年 成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 ●1983年 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 ●1992年 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 ●1998年 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1999年 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职务 ●2002年 获“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等荣誉,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升至第4位 ●2003年 获“中国企业新领袖”、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 ●2004年 赴港上市,获“中国策划最高奖” ●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 ●2006年 辞去蒙牛集团总裁职务 ●期间曾在北京大学深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编辑本段]语录 “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 “我自己的座右铭是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别人看似冒险的事情,我感觉是安全的,什么叫安全?超乎常人的冒险就是安全,常人没有想到的事,肯定是安全,因为别人还没有想到那个区域,那个区域就是我的!” “动摇就是最大的失败,你想失败就动摇,动摇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失败,而如果不动摇,则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失败,还有一种是成功。” “首先要把人做好。如果人做不好,做的就不是人事。企业家把人做好的三个条件:第一,理解人性。第二,做总裁得有眼光。第三,胆量,总裁的‘裁’需要胆量。” 1.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2.有干劲,你就洒下汗水;有知识,你就献出智慧;二者都不具备,请你让出岗位。 3.城市多喝一杯奶,农村致富一家人。 4.财散人聚,财聚人散。 5.一个产品,抓眼球,揪耳朵,都不如暖人心。 6.一个人智力有问题,是次品;一个人的灵魂有问题,就是危险品。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 7.好心态才有好状态。 8.帮助别人,但不伤害别人。 9.要想知道,打个颠倒。 10.从无到有,是件快乐的事。而从有到无,同样是种快感。 11.产品市场是亿万公民,资本市场是千万股民,原料市场是百万农民。 12.让认识你的人受益,还不能算好;让不认识你的人也受益,那才是真好。 13.吃亏吃到再也吃不进的时候,就不会吃亏了。苦多了,甜就大了。 14.想赢个三回两回,三年五年,有点智商就行;想做个百年老店,想一辈子赢,没有德商绝对不行。 15.学得辛苦,做得舒服;学得舒服,做得辛苦。 16.产品等于人品,质量就是生命。 17.看别人不顺眼,首先是自己修养不够。 18.从最不满意的客户身上,学到的东西最多。 19.管理是严肃的爱。 20.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 21.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却可以把人带入坟墓。 22.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计较得少。 23.一个事业能不能成功,关键靠制度设计。 24.别人从零起步,而我从负数起步。 25.听不到奉承的人是一种幸运,听不到批评的人却是一种危险。 26.善待每一头牛,因为他们都是母亲。 27.布局决定结局。 28.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只要你把它做透了,做成专家,你就能够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 29.会说话的产品卖得快,哑巴产品走得慢。 30.你如果拿五分的力量跟别人较劲,别人会拿出十二分的力量跟你较劲

220 评论

相关问答

  • 蒙牛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财务风险

    夏初哥哥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蒙牛乳业上市案例研究论文

    回答你这个问题我还要先去把老牛的发展历程翻来看一下...你去问老牛自己吧

    jerrystone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兴业银行上市案例分析论文答辩

    美其名曰“引入外资战略投资”,其实就是被忽悠了,貌似引入外资就能进入国际市场,其实不外乎充当了国外投资机构的棋子。国有的银行都在一点点私有化。

    小年糕lc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牛乳毕业论文

    X???无!!!

    lunaseayoyo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蒙牛营销渠道研究论文

    2005年2月24日,国内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频道——湖南卫视与国内乳业巨头——蒙牛乳业集团在长沙联合宣布,双方将共同打造“2005快乐中国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年

    小牛芸芸*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