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0

辉帅LED照明
首页 > 学术论文 > 中医美容学基础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eetleleon

已采纳

中医在美容保健的应用 中医美容保健是中医美容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它强调对损容性疾病和美容缺陷的预防,还重视内、外调治相结合,在内通过中药内服或是食疗的方法调整人的阴阳气血,扶助正气,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且延缓衰老,在外施用外用药物、针灸、按摩等方法,固密肌腠,防止外邪入侵,或调整局部气血或美化局部。根据美容保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中药、饮食、按摩、气功、针灸等多种方法。 1 中医美容保健方法及临床应用 1.1 中药美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内服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风清热、凉血解毒之类药物整体调理人的阴阳、气血、脏腑,进而达到抗衰驻颜目的,以整体健康来保证局部之美,同时外用中药或中药化妆品,直接作用于体表,以达到祛斑除皱、养颜驻容、延缓肌肤老化的作用。内、外同用使脏腑阴阳平衡、经络气血调和,进而提高生理功能达到美容保健的目的。朱晓薇等选用白芷、丹参、川芎、大黄四味药制成养肤洁肤保健涂膜剂,治疗痤疮总有效率达%。李刚玉用祛斑汤药物(组成为柴胡12g,白芍12g,香附12g,川芎15g,益母草18g,泽兰10g,浮萍10g,白芷12g,白鲜皮12g,当归10g,合欢皮10g)治疗黄褐斑45例,治愈、好转率达%。贾丽亚采用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21例,药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羌活、防风各10g,细辛4g。制成霜剂用做面部按摩,每周2次,6次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达%。 1.2 药膳美容:食膳美容之理根于“药食同源”,它是以中医药学基本理论为指导,采用食物或在食物中加入药食两用的中药,以治疗和预防碍容性疾病并强身驻颜的一种中医美容保健方法。食膳因存在味美、色美、形美、天然、无毒、无副作用、无药物偏胜之弊、易于接受又能保护胃气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美容药膳的配制和剂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以食物和药物熔于一炉,既能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又具有食物性和味淡、可口宜人、兼补脾胃的特长。如《宫廷美容长寿方》的“山药粥”为行之有效的美容药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美容药膳的各种药物或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微量元素、蛋白质类等营养成分,且这些成分大多数为天然结合状态,更有利于调节或补充人体各种营养成分的失衡或缺乏,从而达到美容保健的目的。 1.3 针灸美容:采用针刺、艾灸等各种方法疏经活络、消肿散结、调理气血,调整各脏腑组织的功能从而达到养颜美容保健的目的,是中医美容保健的重要方法。针灸美容方法对酒渣鼻、面部皱纹、斑秃、肥胖、面部色斑等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能增加肌肉弹性,消除眼角处的鱼尾纹和额头的皱纹,又可除去色素斑和暗疮,且它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故引起国内、外美容界的极大关注。皮肤针扣刺腿部三阴经的皮部区域可防治面部皱纹;脾肾阳虚型黧黑斑选用附子隔神阙穴灸之。沈明瑛等采用大椎及双侧合谷穴刺络拔罐配合三棱针耳穴(耳尖、肺、内分泌、肾上腺)放血治疗48例痤疮患者,总有效率达100%。魏波等用散刺法治疗痤疮120例,每周治疗2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者105例(占%),显效15例(占%),总有效率为100%。 1.4 按摩美容:属外治范畴,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采用各种手法作用于头、面及全身,一方面通过经络系统调节脏腑功能,一方面通过体表局部的物理效应达到美容保健及治疗的作用,具有舒经活络、活血化瘀、调和阴阳的作用。现代医学表明,按摩可以使皮肤组胺分泌增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循环,使皮肤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功能增加,增强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消除疲劳、营养肌肤、延缓皮肤衰老、美化容颜的目的。按摩擅长于泽颜、除皱、疏导气血,如《千金翼方》的“彭祖浴面法”能使面部气血流通,又除面上色素,令人面光泽。在面部口周、眼周等处按摩可达到防皱除皱的作用,目前已经有很多损容性疾病和美容缺陷能通过按摩法得到治疗及矫正,如黧黑斑、油风、肥胖症等。按摩疗法具有简单易行、疗效显著、无副作用、防治结合的特点,易被人接受。胥秀琴探索总结了一套穴位美容按摩的方法,在临床美白嫩肤、祛斑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苏彦林等。推拿治疗面部黄褐斑26例,经1~2个疗程(每个疗程12天)治疗后,治愈10例,显效9例,好转7例,有效率达100%。 1.5 气功美容:通过调形(动作)、调神(意念)、调息(呼吸)的调练,使人消除紧张状态,达到平心静气,锻炼精、气、神,调整人体内部的机能状态,避免情绪刺激对人体脏腑气血及面容的影响,是达到治病强身、养颜驻容目的的一种自我整体修炼方法。其特点是易学易用,适用范围广。常用的美容气功有驻颜功、明目功、健美减肥功等,通过修炼可达到驻颜、明目、健美及减肥等作用。 2 中医美容保健临床应用的优势 中医美容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书中已有大量关于药物美容、针灸美容、气功美容、食物美容的记载,为中医美容保健方法在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医美容保健从整体出发,既注重从内疏通经络、补益气血、调节脏腑、调节情志,又注重外部用药及局部手法来祛除疾病及保健皮肤。从根本上保证机体的健康,达到自然美的目的,因此其疗效确切、持久,它是经过无数医学家、美容专家的反复实践、筛选,去粗取精,才得以流传下来的精华,因此其安全可靠。中医美容保健也十分重视对损容性疾病和美容缺陷的预防,它强调治未病,主张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如:痤疮是损容性皮肤疾病,年轻男女进入青春期好发,若能在此期间合理运用中医美容保健方法,注意内外调理,既注重饮食、情志的调整,又注意保持面部皮肤清洁,同时适当配合中药、针灸等,就可能有效预防痤疮的发生。 中医美容保健以其独特的临床应用优势在医学美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方法有效地预防或延缓人的衰老,使人们保持健康基础状态下的美丽,因此逐渐得到众人的青睐,显示出它强大的魅力。

146 评论

niuzhirong

中医美容学, 是以中医美容学、 中医学基本理论、 美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的人体美学为指导, 研究人体的形神美,研究损容性疾病和损容性生理缺陷, 以达到防病健身为目的, 并运用中医药的方法维护、 修复、 改善与塑造人体的形神美及研究其规律为主要目的的专门学科。 也是中医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 中华民族爱美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甲骨文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我国劳动人民和历代医学家积累了大量的美容经验和知识, 发现了许多极其有用的美容方法和方药,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美容学, 她已经同整个中医学融会在一起。 其独特的理论体系、 众多的美容方法、 丰富的美容药物散在地记载于历代医药学着作中, 为我们研究中医美容学留下了大量的资料。 如何整理和继承前人的这些宝贵遗产, 将其挖掘出来以造福于今天的广大民众, 是我们从事医学美容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 文献整理

收集历代涉及中医美容方剂的古医籍, 对其进行筛选、分类、 归纳、 整理和总结, 拟采用 “以法类方”、 “以病类方”、 “以药类方” 等方法对筛选出来的中医美容方剂进行组方特点和配伍规律的研究。 专题深化是研究中医美容学的基础。 历代医家对美容药物的运用历史悠久,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 《山海经·中山经》 就有 “荀草, ……服之美人色” 的记载。 其后在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着 《神农本草经》中更记载了白芷、 白僵蚕、 菟丝子、 柏子仁等数十种具有美容作用的中药。 秦汉时期的医学巨著 《黄帝内经》, 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也为中医美容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内经》 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脏腑气血津液的变化, 可通过经络反映到人体外表来, 确立了中医美容学内外结合整体调节的理论体系和药食并用、 针灸按摩相结合的美容方法。 魏晋时期, 陶弘景的 《本草经集注》 载有美容中药 70 余种, 并有 “灭瘢通用药” (鹰矢白、 僵蚕等)的记载。 葛洪的 《肘后备急方》 收载了许多美容验方。 唐代孙思邈的 《千金要方》 中即辟有 “面药” 一章, 收有唐以前美容方 80 余个。 其另一着作 《千金翼方》 卷 5 也收有美容诸方 80 余首, 而且在其 《千金要方》 “食治” 卷还载有许多食物的美容功效, 如大豆黄卷 (黄豆芽) 有 “去黑痣、 黑黑干、 润泽皮毛” 之功效, 开后世食物美容之先河。

王焘的 《外台秘要》 更是广集前贤之大成, 在 “面部面脂药头膏发鬓衣香澡豆第三十四门” 中, 载有 28 类 200 余首美容方剂。 《新修本草》 不仅记载了大量美容药物如旱莲草、 密佗僧, 而且收载了不少芳香药, 丰富了美容中药的内容。 宋代出版了几部大型方书, 如 《太平圣惠方》、 《圣济总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均收载有不少美容方剂。

在其本草专着 《证类本草》 中载有美容中药 170 余种, 较唐代又有所发展。 至明代, 出现了医药学巨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 其记载的美容中药近 300 种。 这些经验和知识是我们研究医学美容的宝贵遗产, 因此, 整理古代文献很有必要。

2 中医美容的学科定位研究

中医美容是在中医学及美学理论指导下, 研究如何运用中药、 针灸、 推拿、 气功、 饮食等方法治疗皮损, 美化容颜为目的的一门新兴学科。 其内容涉及中医皮肤科、 妇科、 内科、 外科等, 怎样定位, 关系到中医美容今后的发展方向。 中医美容学应切合实际地制定自己的发展方式、发展前景。 要尽早建立、 健全、 规范中医美容的高等教育体系。 培养具有高素质、 并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又有良好美学修养、 熟悉现代医学技术的知识结构合理的中医美容师。

使中医美容学尽快走上科学、 健康的道路, 真正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

3 中医基本理论在美容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的一门中医学科。 而中医美容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美容护肤, 并作为以人体健美为研究对象的多种基础和临床学科相交叉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 因此,作为其基础理论, 应当进一步深入研究阴阳五行与美容;藏象学说与美容; 气血津液与美容; 经络学说与美容等相互之间的关系。 为治疗皮损性疾病、 美容护肤提供理论依据。

4 分类研究

采用 “以法类方”、 “以病类方”、 “以药类方” 等方法对筛选出来的美容方剂进行组方特点及配伍规律的研究。

①以法类方: 对于体现同一治法类方剂的组方用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组方遣药的总体倾向性。 如以悦色驻颜法、 润肤去皱法、 生发黑发法、 洁齿固齿法、 香身美体法、 减肥瘦身法、 洁面增白法等类方, 研究其内在的配伍规律。 ②以病类方: 通过对于治疗某种疾病古方剂组成药物的分析研究, 如以损容性皮肤黧黑斑、粉刺、 斑秃、 唇风、 体癣等病类方, 探讨该病治疗方剂的.遣药配伍规律。 ③ 以药类方: 对于主要组成药物或主要配伍关系相同、 组方结构相似的一类方剂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 以进一步认识此类方剂的基本证治, 如以祛风药为主组成治疗皮肤病的一类方剂进行研究, 揭示相关类方的配伍规律和变化规律。

5 整体美容

中医美容着重的是整体的养内荣外, 长久的美, 讲究“治本 ”, 它是通过调理人体机能来达到美容效果的 . 因面部的红润光泽是以气血为本, 并与五脏有密切相关, 故中医美容首从补益调理气血着手, 进而调整人体神经、 内分泌以及代谢等功能。 通过文献考证和研究, 我们不难发现,在长期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医美容学是颇具特色的。 首先,在理论基础上她以脏腑经络学说、 气血津液学说作为理论依据, 以中医学整体观念为指导, 强调人体外观如皮肤、毛发、 体表的病变当责之于其内在相应脏腑功能的失调和气血津液的盈亏, 为确立丰富多彩的美容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次, 在美容方法上强调整体调节, 内外合治, 针药并施, 药食同用等。 中医美容从整体出发, 十分重视通过内治来纠正脏腑气血的失调从而保持容颜美, 如 《圣济总录》 云驻颜美容 “当以益血气为先, 倘不知此, 徒区区平膏面染髭之术, 去道远矣”. 在处方用药上常用培补腑腑、 调理气血、 疏通经络之品, 如 《千金要方》 的 “久服颜如童子方”、 《圣济总录》 的 “枸杞丸” 等均为补虚驻颜的代表方。

6 与现代科技及现代医学相结合研究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中医美容研究应当重视与现代科技、 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 提高科技含量。 要用现代科学技术, 深入发掘祖国医学美容的财富, 开发出具有中医特色的美容化妆品及美容药品。 如果能有机地将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中医美容学相结合, 将会使中医美容学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至少在美容新剂型乃至新产品的研制、 美容新技术的开发等方面是大有可为。 近几年来国内同志们的探索及国外的研究均证明了这点。 如白芷一直是作为美容佳品应用, 《神农本草经》 谓其 “长肌肤, 润泽,可作面”; 《本草纲目》 谓其 “去面黑”. 但对其作用机理、有效成分等无法说明。 经现代研究, 发现白芷主要含有挥发性的白芷素, 而白芷素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正是通过其酶抑作用可减少黑色素的生成, 从而具有增白作用。

再如中药防晒剂的研究, 按传统的方法, 常选用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中药, 经现代研究, 在太阳光线中, 会引起急性皮炎 (红斑) 和灼伤皮肤的是波长为 280~320nm 的中波光线, 而 320~400nm 的长波光线会氧化表皮中的还原黑色素而直接晒黑皮肤, 因此, 我们研制防晒剂就不能仅从清热解毒、 祛风止痒药入手, 而要结合现代研究成果, 选择那些能够吸收阳光中紫外线成分的中药作为防晒霜的基础用药。 此外, 引进现代先进的制药技术, 在传统美容制剂的基础上开发出一些新的美容剂型, 如胶囊剂、 冲剂、 颗粒剂、 气雾剂、 霜剂、 面膜等, 这些剂型将会更受欢迎更具竞争力。 如能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 结合中医学的针灸按摩原理, 我们很可能研制和开发出新的美容技术或产品,使之造福于 21 世纪的人类。

中医美容手段多种多样, 除中药美容外, 还应重视食膳、 针灸、 推拿按摩、 气功、 心理、 养生等美容方法的研究。 总之, 中医美容这一历史悠久、 独具特色的美容方法,在当今世界倡导 “顺应自然, 返朴归真” 的环境中, 在广大致力于中医美容事业的学者的共同努力下, 集传统与现代为一体, 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彩, 中医美容学事业的发展也必将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杨岚 , 沈静 . 前景广阔的中医美容学 [ J] . 中华医学美学 美 容 杂 志 ,2006, .

[2] 王欣。中医美容及未来发展趋势 [J] .中国美容医学, 2000, .

[3] 吴宁。中药外用法在治疗美容上的历史与现状研究概况 [J] .江苏中医药 ,2006, .

313 评论

冲哥是个姐

------------------------关于运用“皮肤生物钟”规律指导美容实践----------------------- 皮肤是人体(体表)最大的器官,其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皮肤的功能和活力在一天中是随人体机能的不断变化而在规律的变化着。这种规律性变化是人体生物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并具有一定特点,笔者暂且称它为"皮肤生物钟"。 皮肤美容和实践若能按照"皮肤生物钟"来制定治疗与护理计划,必将产生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1 皮肤生物钟是人体机能规律性变化的缩影 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在有规律地不停变化着,在不同时段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变化亦有所不同。根据人体机能和皮肤机能的变化规律,大致可将其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时段,每个时段都具一定的代谢特点。 睡眠时段 从晚上22:00至凌晨6:00,代谢速度处于最低水准,尤其在熟睡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使呼吸心跳次数减慢,血液流速降低,大脑耗氧量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荷尔蒙)分泌量减少。但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大量增加,是细胞代谢峰值时段,细胞分裂速度比其它时段快7~8倍,此时细胞生长和修复机能最为旺盛。 清晨、上午时段 从清晨开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6:00~8:00时段达最高峰,而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分泌量则明显减少,人体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上午8:00~12:00,机体代谢最为旺盛,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应激能力强,工作效率高。 午后时段 午后,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人体其它的代谢相应减缓,机体逐渐产生疲倦感,皮肤血液流量也减少,对各种护肤品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 下午时段 下午15:00后由于食物经过消化,大量营养物质进入血循环并被机体所吸收,大脑及心肺对物质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并达到高峰。这段时间比较适宜作专业皮肤护理,还可配合健美操等健身运动。 晚间时段 晚上19:00~22:00机体和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降低,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 各时段皮肤机能的不同变化,是人体整体机能变化的缩影,如果皮肤发生疾病会影响整体机能,同样机体内部不协调时也会在皮肤上表现出来。 因此"皮肤生物钟"是反映和观测人体机能变化的最好和最重要的窗口。在治疗皮肤疾病和护理皮肤时必须有整体观念,标本兼治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2 运用"皮肤生物钟"指导皮肤美容实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皮肤生物钟的变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时段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并尽可能避开不利时段或采取补救措施,可取得较不择时段进行皮肤美容更好的效果。 下面列举四个不同时段作些解释。 上午时段(8∶00~12∶00) 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对外界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提高,抵抗力强。此时段适合各种损容性皮肤病治疗与护理。如:文眉文眼线、祛斑、除痣、换肤及治疗皮炎、痤疮、腋臭、脱毛、除疣等。 午后时段(12∶00~15∶00) 午饭后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降低,身体逐渐产生疲倦感,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皮肤血液量减少循环变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除那些仅在此时段可抽空做皮肤护理的"大忙人"外,如果有条件在此时段好好休息一下,是最好的美容措施。 晚间时段(19∶00~22:00) 此时皮肤的免疫力下降,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及血压下降,皮肤血液循环减弱,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还有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这段时间适宜做面部清洁护理,可配合做面部及全身保健按摩和蒸汽浴等。 睡眠时段(22∶00~6∶00) 此时段,特别是22:00至凌晨2:00,是皮肤细胞代谢峰值时段,也是激素代谢最旺盛时段,因此,应注意必要的休息和睡眠才能保持皮肤的良好状态。搽一些富含营养物质、透气性能好的营养晚霜,对皮肤是最好的滋润。

349 评论

小小小文er

搜索引擎是最好的老师,去这里搜索你的问题很容易找到答案的

80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出版地

    接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投稿采用在线投稿的形式进行。《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创刊于1995年,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主

    天权STAR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怎么样

    1、中草药杂志:审稿周期短,一般一周左右就有消息了,不过版面费比较贵,3500元/篇起,但是为医学核心杂志,质量很不错。2、时珍国医国药杂志:效率也是比较高的,

    哎唯巴蒂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医学基础的论文

    1.1 诊疗模式和主体诊疗模式所谓诊疗模式,是对一种医学在诊断和治疗中主导思想的高度概括,是用精炼的语言对该医学临床思路的扼要表述,并能反映出其学术特色。自古以

    Titi08080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中医基础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好

    janesmonkey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医学基础论文3000

    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

    shirleycci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