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5

跳蚤的华丽转身
首页 > 学术论文 > 对江苏教育杂志的意见和建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三月蛐蛐

已采纳

1、学校应积极创设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奖励机制,重点应是职业道德的培养,培养其树立职业人的意识;培养其树立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意识、现在虽然已经有了培养青年教师的制度,但还不够具体,希望加大过程考核和量化考核。

2、学校要注意过细地分析高中教学质量,增加透明度。

3、学校要表彰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补课而不收报酬的教师。

4、希望能在各学科、各年级开设专题讲座。建议学校各级领导能带头开课。

5、希望学校在争位创优中多树典范,要多给年轻人观摩学习,特别是中老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多开一些示范课,课后能组织集体讨论,增强青年人认识和能力,不要一奖了事。

6、学校要加强宣传自身优势,如在招生时张榜公布高、初中优秀学生的照片,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学校。

7、学校要加强对党团员教师、中层干部的教育,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8、教研组长要处处起带头作用,学校对不称职的应该及时更换,可以公开竞聘。

9、学校要重视班主任工作,评优优先,提高待遇,奖金向班主任倾斜。同时应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尤其要注意对高中班主任的考核,不合格的应该停发津贴,应该及时更换。要鼓励优秀班主任继续带班。

321 评论

逍遥石子

众所周知,江苏的教育在全国闻名,也一直受到外界的关注。那魔鬼般的教学模式,地域一样的试卷难度,让三十万考生受尽了苦头。从小学到初高中,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关注的还是学生成绩,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赢在所谓的“起跑线”。久而久之,也不知怎的形成一股补课风。当然这其中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家长短期内想看到成绩;另一方面,家长又埋怨学校作业多,学业紧,怕累坏了孩子。        就我而言,本身是江苏教育的亲历者,也算见证了江苏教育的“可怕之处”。从小学起,大人们关注较多的还是成绩,逢年过节,大人也总会询问此事,或许这也是大多数孩子不愿提及之事。从我小学毕业起,成绩被迫变成了我唯一的追求,初高中更是没日没夜地刷题应考,不仅大学大家拼,为了取得一个进好高中的资格大家也拼得“头破血流”,那时的我们没有礼拜天,而是期待的月假(不到两天)。这样的教育模式奏效快,师生苦于无奈但只能默默接受。         都说全国高考江苏难,但也有些省外的同学会说:“山东、河南每年比江苏多几倍的考生,那才是难!”。其实,那些是难在考生人数上,而江苏难在试卷上。江苏向来独宠语数外,不说最早的全国卷,到后来噩梦般的江苏卷,语数外似乎是江苏高考的亲生子,只算其总分,其余也只是评个等第罢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江苏考生这么“低”的分数却能上重本的原因。         刚上大学时,那种经历江苏高考后的“世面感”使我觉得一切学科考试等的都不过如此,但是一学期下来我渐渐发现,大学课程里关于数理化的江苏学生较占优势,而其他学科江苏考生严重欠缺,省外的学生似乎更注重全面发展,从个别老师口中也体现这一观点。 说到这,或许会有学生觉得江苏高考也仅注重三门,哪有七八门那么累。我想说,其实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同样一种思想,他可能换无数种题型考你,当然江苏的题自带江南水乡委婉的气息,没有北方的那么直接,考的是思路,而不是计算,所以“不拐弯抹角”的求解,是看不出答案的!         在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联考、苏北联考、南通地区联考等的成了家常便饭,你的对手已不再是校内、市内,而是放眼整个省。这也是大学后江苏人习惯性地问你哪个县、哪个学校的原因。南通小题、启动作业本这些资料也成了考生嘴里调侃的对象。         “全国高考看江苏,江苏高考看南通,南通高考看启东(海门等的都有)”,这句耳熟能详的话从小就听晓,那么它到底是不是吹嘘呢?用数据来说显然不是,但全国若多个考区也有它自己的优势,当然不能只关注江苏,不可否认,江苏人在这里也自负了点。但曾经也有人质疑江苏高考,葛军(江苏考生绝不会陌生)曾出言:“如果你在江苏,连个三本都没有!”。这的确不是危言耸听,160分的数学试卷(不含附加题)省平均分六七十,这是放在江苏,倘若省外的来考......所以,我们还是得正视江苏教育,也要尊重外省的教育,毕竟教育程度不同,不可随便拿来比较。这也揭示了江苏教育好在了哪里,一句话概括便是,江苏普遍受教育程度高。那么这如何体现?就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大人们会觉得上个二本大学回来后连工作都找不到,或许这也是江苏教育的悲催,显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这几年,江苏教育似乎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开始实行改革(听说回到全国卷),当然这也是有难度的,毕竟经历了江苏卷这么多年的教学工作者对回归全国卷的教学也有难度。只希望江苏教育能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只停留在拼分数的排名上!

350 评论

爱宇冰冰

及时跟家长联系沟通;多使用家校通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在家校网站上发一些同学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加强家校互动,多与家长沟通;建议每月在家校通上汇报一下同学的总体情况;经常组织公开课,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在学校的情况;,应经常与家长联系,反映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因材施教;更多的理解每个孩子;培养孩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灵;多关注不活泼的孩子;多关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注意个性培养;改善与学生交流方式,注重同学的特点;对于习惯培养给予意见;加强习惯引导;要放大优点,淡化缺点;尽量发掘孩子的优点,多给予鼓励。对付每个学生;加强老师与学生单方面沟通,针对每个同学的性格给予教育;如何能体现对每个同学的关注,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教育资源在一个班级内已出现过度集中现象,所以归根到底,学校仍然是传统学校。不以批评为主,要表扬鼓励,多给同学展示机会;老师要正确分析每个学生的具体状况,对症求药,培养同学的独立能力和学习能力;多鼓励,多交流,学科老师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多鼓励同学,增强自信,培养兴趣;希望班主任正确评价每一个同学,不要对几个人特别偏爱;多关注细节,多全面发展,少一些哗众取宠;更注重赏识教育;对自然艺术特长的学生,要坚持长期培养;尽量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

93 评论

相关问答

  • 江苏教育杂志历史

    一直就没有被评上过北大核心。不是核心期刊。而且12版的北大核心期刊目录也还没有最终下来。刊名:江苏教育研究JiangsuEducationResearch主办:

    邮政邮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江苏教育杂志吾喜

    众人、大家(对我的行为等)议论纷纷,又有什么可去争辩的呢,我对是非对错的看重和喜爱并不是我的缺点和不足啊。自己揣摩,如有不足,多加指教。

    不计较的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对毕业论文答辩的意见和建议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提供的建议也有很多角度,我们秋叶团队主要聊PPT,所以本回答就从PPT的角度切入,来看看@优卡 总结出来的几个忠告。 第一点:不

    挪威森林北辰星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江苏教育杂志哪里买

    江苏教育报特别好订阅呀。你可以打开江苏交易报的官方网站。在上面就可以进行订阅啦。付钱也特别简单。

    年轻就要耍大牌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江苏教育杂志封面

    曹琳,1948年8月生,大学文化,江苏省泰兴中学原教科室主任、教导处副主任,江苏省泰兴中学附属实验学校教学指导,全国中语会会员,《江苏教育》封面人物,泰兴市人大

    shenleire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