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ZHIPINGZHAOBOWEI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科原大厦4层《法律与生活》杂志社 电话:...随时准备“抢”到写一篇稿件的差事,以获取稿费和名声。一个无情的事实摆在面前:昔日身为记者的刘伟亚,今日是一名囚徒。 一个当年在揭露“神医”胡万林之时,被打断多根肋骨的铁血记者为何也陷入了“门”? 按照刘伟亚在信中的说法:“2000年入京谋生,初在××日报聘职,目睹各种名目的‘走穴’和‘创收’怪象,多年积累的‘美好理想’及对人‘圣洁’之信念几乎被击灭,不甘于长期目睹的痛苦,转做教育媒体……” 后来,做教育媒体让他陷入经济危机。在此背景下,他受人之托并收人钱财却无法让一个考生升入某著名学府,就此卷入一起案,领了有期徒刑11年。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刘伟亚这封信缘起他的一位名叫李凌的狱友。李凌当年从郑州来京城做打工记者,最终因敲诈身陷囹圄。他因欲向本刊“情动高墙”栏目投稿而来信,记者的回信被李凌拿给在狱外就熟悉的刘伟亚传阅。于是,在李凌一事渐渐淡出视线之时,刘伟亚那封来自同一座监狱的信,再度使记者陷入震撼之中。 在两封信中,李凌和刘伟亚不约而同地用了“无颜之至”一词,称受到刑事处罚一事在“自己的人生和心灵上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和难以抹杀的污点”,从记者到囚徒的身份变迁“成为一道难跨的‘沟坎’”。 当年的郑州记者群落中,有几人于两年多以前远走传媒业并不发达的浙江。 “特别孤独,时常感觉自己就像孤魂野鬼。”漂泊多年,孤独成了他们最害怕的感觉。 在有许多千万富翁他们也有更多打工者的浙江,在多数同事都是当地人的报社,他们孤独地工作着,孤独地生活着。 虽然工作比较稳定,“赚钱也多”,但是在那个同业竞争并不激烈的城市,他们总是觉得缺少些什么。 记者手记:许多好男儿为了新闻理想远走他乡。他们充满漂泊感的人生,让记者有了另一个名字——漂泊者。 漂泊之中,一些人实现了人生腾越,多数人成为“打工记者”。由于有的媒体并未给他们提供各种保障,甚至不发工资……保障问题遭遇自身欲望时,一些记者甚至如刘伟亚那样的名记者堕落了。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8年3月上半月刊))
追疯子的风筝
一般正规的杂志社都要有稿费的吧,不然拿了别人的劳动成果不给报酬那是侵权吧,不过一些拖欠稿费的杂志社也有的……所以说,并不是想入一行就能入一行的,得从自己摸索开始。现在网络上资源丰富呀,找些写作网、红榜等看看其中的约稿信息。研究下各种杂志的收稿类型,收稿要求等,再对照自己的写作方向,选定几家作为目标去试水,去学习,在过程中自然会体会到之前看不到的门道,这才是慢慢入门了。
哇靠哇塞
《法律与生活》杂志社是2003-08-13在北京市丰台区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莲花池西里法律出版社综合业务楼302室。
《法律与生活》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6754199992Q,企业法人李秀平,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法律与生活》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国内外发行、出版《法律与生活》杂志;利用自有《法律与生活》杂志发布广告;法律咨询;技术培训。(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07494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8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法律与生活》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中国药房杂志打电话打不通可以稍后进行拨打或者尝试邮件等其他联系方式。中国药房杂志社电话(订购杂志)电话是4007726066。《中国药房》杂志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
司法局的法律援助中心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分析:在法律规定有效期内可以提起诉讼。诉讼费由败诉方出缴,但是由原告在起诉时先行垫付,但在起诉书中是必须明确地写清楚诉讼费的出缴者是谁;如果原告胜诉就会取回
第一条:为了加强司法部部机关及直属单位期刊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管理暂行规定》,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部机关及直属单位主办的正式期刊和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广州市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一《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编辑部收(请勿寄给个人),邮政编码:510180 电话: 国外医学情报:地 址: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