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涛涛偶巴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开贞,我国著名文学家、戏剧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幼年在乡读私塾,后到中学,1914年到日本留学,学习医学。此间改名为沫若,以取家乡两条大河——大渡河(古称沫水)、青衣江(古称若水)之名。五四运动对他产生了较大影响,1919年到1920年,他创作了几十首充满革命激情的白话诗,1921年以《女神》为题,结集出版,这是我国新诗运动的奠基之作。1921年,他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建了进步文学团体创造社。1923年,郭沫若在日本帝国大学医科毕业,但他认为“要使祖国早日觉醒”,“必须创立新文学”,乃弃医继续从文。这期间,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史观是“解决世局的唯一的道路”,并表示马克思、列宁是“我辈青年所当钦崇的导师”。1924年,他回到国内,参加了1926年的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任职。在蒋介石叛变革命前夕,1927年3月31日,郭沫若撰写《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揭露其反动面目。南昌起义后,他赶赴南昌,并在南下广昌的路上由周恩来介绍入党。此后,为躲避国民党当局的悬赏缉捕,党组织安排他再次东渡日本。在日本,郭沫若克服经济上的拮据和资料的匮乏,对中国古代社会进行了深入研究,写出《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很多著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郭沫若冒着生命危险回到国内。此时,第二次国共合作业已开始,郭沫若在陈诚任主任、周恩来任副主任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担任厅长。1940年以后,他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一批历史剧,其政治性、艺术性都十分强烈,在中国话剧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稍后,他又写了《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等史学论著。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任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都担任过重要职务。这时期他又写了《奴隶制时代》等历史论著,主编了《中国史稿》,创作了《蔡文姬》、《武则天》等历史剧本。教材中所举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作于1930年。郭沫若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当时社会生产状况出发,分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说明了古代社会阶级和阶级矛盾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他不容置疑地指出,中国古代经历了奴隶制社会,“对于马克思的那个铁则并不是例外”,从而对否认中国没有奴隶制时代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论调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范文澜(1893—1969),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少年时受同乡章炳麟影响,拥护辛亥革命。1913年入北京大学,毕业后一度担任校长蔡元培的秘书,后到沈阳、河南任教,1922年任天津南开学校教员,后升教授,出版《文心雕龙讲疏》。五卅运动爆发后,参加反帝活动,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与党失去联系。1927年后,在北京一些大学授课,写作了一些考据和文学史方面的著作。抗日战争爆发后,正在河南任教的范文澜积极宣传抗日,因受校方干涉,愤然辞职,参加了新四军,1939年再次入党。1940年到延安,任马列学院和延安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受中共中央委托,编写中国通史。1941年和1942年,《中国通史简编》分册出版。1947年,出版《中国近代史》上册,这两部著作是我国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说明中国通史的著作。新中国建立后,在史学界担任领导工作,1969年7月病逝。其所著论文编为《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于1979年出版。 吕振羽(1900—1980),湖南邵阳人,著名历史学家。青年时代学电机工程,1926年大学毕业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30年代参加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撰文阐述马克思主义观点,著名的有《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等,其著作多被当局列为禁书。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30年代的一些观点,如鸦片战争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殷周奴隶制时代的生产工具是青铜器等,至今仍有一定影响。40年代,著有《简明中国通史》、《中国民族简史》等。新中国建立后,在史学界、中央党校任职。著有《史论集》、《吕振羽史论选集》等。 翦伯赞(1898—1968),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著名历史学家。青年时代赴美留学,归国后研究马克思主义,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出版名著《历史哲学教程》。1940年到重庆,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其间写了大量史学论文和《中国史纲》先秦、秦汉部分。新中国建立后,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任职,领衔编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68年含冤去世。 侯外庐(1903—1987),山西平遥人,著名历史学家。自幼受家庭影响,学习四书五经,1922年到北京,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兼攻法律和历史。1927年赴法留学,1930年回国,先在东北,后到北京任教。抗日战争期间到重庆,边从事抗日统一战线工作,边进行史学研究,出版了《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思想通史》(与杜国庠、赵纪彬、邱汉生合著,五卷)等,着重对历史做整体研究,在思想史领域取得突出成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教授历史,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等职。
洋洋捌月
学术探究一般来说都是有行业内的专家来共同编写的,一般来说某一个学术的探究都是由国内或者国际上的权威人士坐在一起,一针对某一个议题来共同进行讨论,后期有人将这些讨论整理编辑而成的。
山寨天后
百度知道学术探究是谁写的檀涵菱7k超过7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关注成为第4位粉丝《学术研究》于1958年1月创刊,是由学界前辈杜国庠同志倡导、时任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同志批准创办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创办的学术理论刊物之一。50年来,《学术研究》经受了政治运动的考验、市场经济的洗礼,沐浴了改革开放、学术繁荣的春风,凝练出“稳健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气质。创办50年来,《学术研究》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立足广东、关注全国、面向世界,从高层次切入实际,始终站在学术理论研究的前沿,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倡导学术争鸣,关注社会现实,扶持学科建设,培育学术新人,形成了许多值得称道的传统,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特别是在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方面作用突出。经过50年的默默耕耘与辛勤探索,《学术研究》这块园地如今已经享誉学界,成为学术界的洞天福地,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的精神家园。当《学术研究》这块丰茂的园地收获着学者们的赞誉之时,我们忘不了一代代领导的呵护、一代代学者的厚爱以及一代代编辑人的细心浇灌。我们希望借这次庆祝活动表达对曾经默默耕耘的编辑前辈们的敬意、对长期关心支持《学术研究》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们的感谢!《学术研究》的发展没有句号。今天来这里的领导、学者和朋友,不仅会为《学术研究》的过去感到欣慰、高兴和骄傲,更期待《学术研究》有一个远大的锦绣前程。对《学术研究》新一代编辑人来说,这是一种鞭策、动力和鼓舞。杂志社将以50周年刊庆为契机,加大力度实施“名刊工程”,筑起学术繁荣的亚历山大城,成就属于我们中国、属于我们时代的伟大学术。在刊庆之际,我们收到了许多的生日礼物,有领导特批的名刊建设经费、有名家大师的题字勉励、有专家学者们的美好祝愿。最近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公布的《综合类社会科学期刊研究》显示,《学术研究》名列三甲,这是献给《学术研究》的又一份贺礼!今晚广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也精心准备了一场民族音乐的大餐,这是献给《学术研究》的生日礼物,也寄托了《学术研究》对大家的感激之情。我代表学术研究杂志社衷心感谢大家对《学术研究》的慷慨奉献。
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在“奉儒
你用啊?我帮你写。只不过我要钱
dù juān huā azalea rhododendron rhododendra Dujuanhua FLOS RHODODENDRI DABANSHAN
致我心中的真诗人——杜甫 第一次来这,很难过,看到这么多人都不够尊敬贤圣,我的心里一片冰凉,这是不是中国人的悲哀啊? 很早就读到你,很早就看到那些对你的评论
去 谁会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