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恩慧慧
“笙”是起源于我国的汉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且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笙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我国民间色彩。
“笙”属于自由簧气鸣乐器。“八音”分类属“匏”。汉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尚书》、《诗经》已有相关记载。
《尚书·益稷》:“笙镛以间。”
《诗·小雅·鹿鸣》:“吹笙鼓簧。”
“笙”主要由笙簧、笙苗(即笙体上的许多长短不一的竹管)和笙斗(即连接吹口的笙底座)三部分构成。
一般宫音管(也称“上筩”或“修挝”)居于中央最高一根管。笙管的长短排列外观如凤翼,其腰部箍一“竹箍”(也称“孤筿”),每根笙管上端的一定部位都有一长方形音窗(也称“内开穴”)从簧片至音窗的实际距离为耦合振动的有效管长。簧片的音高依据簧舌尖上点粘蜡珠的大小来调节。
先秦以来,笙的形制变化很大,汉代以前的笙管多以芦竹或紫竹制作,簧片用竹制作,笙斗用瓠制作,汉以后,簧片渐改用铜制。隋唐时期的笙斗改用木制,笙斗周围髹漆绘花纹。近现代产于苏州的苏笙和河南的方笙用木斗,产于山东的笙开始用金属笙斗。先秦时期的笙管数为12~18根,至唐宋时期,笙管增加到17~19根。
笙的基本结构是把簧片用蜡封粘于笙管下端笙脚上,并插于笙斗中。
《尔雅·释天》:“大笙谓之巢。”晋·郭璞注:“列管瓠中,施簧管端。”
每根笙管下端近斗处都有一个指孔。吹奏时,根据取音需要,按住这根管下端的指孔,并通过吹嘴(也称“咮”)吹气或吸气来策动簧片与笙管内空气柱产生耦合振动而发音。
笙管上镶嵌银丝来标识音高。
《新唐书·礼乐志二十二》:“银字制笙,以银作字,饰其音节。”
笙簧:古代用竹制,现代多用响铜;笙苗:多用紫竹制作,每一竹管的下端嵌接有木制笙脚以装簧片。
汉民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我国民间色彩。
ALONI爱洛尼家居
笙,是中国传统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且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过去的笙,音域不广,一般只用于合奏或伴奏,很少用于独奏。在演奏乐曲遇到音不够时,常常借音吹奏。如今,改革后的笙已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独奏乐器,既能演奏雄健有力的曲调,也能演出优美抒情的旋律,代表曲有《孔雀开屏》、《凤凰展翅》等。
笙的外传及影响:
我国的笙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笙最早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波斯,1777年法国传教士阿米奥又将笙传到欧洲。
1780年,侨居俄国的丹麦管风琴制造家柯斯尼克,首先仿照我国笙的簧片原理,制造出管风琴的簧片拉手,自此管风琴才开始使用音色柔和悦耳的自由簧。18世纪末,俄国科学院院士雅·什太林,曾撰文称赞笙是“最受欢迎的中国管风琴”。以后,又促进了其他自由簧乐器的产生。
1810年,法国乐器制造家格列尼叶制成了风琴;1821年,德国布希曼发明了口琴,次年又发明了手风琴。
好运大鸟
我国的笙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笙最早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波斯,1777年,法国传教士阿米奥又将笙传到欧洲。1780年,侨居俄国的丹麦管风琴制造家柯斯尼克,仿照我国笙的簧片原理,制造出管风琴的簧片拉手,自此管风琴才开始使用音色柔和悦耳的自由簧。18世纪末,俄国科学院院士雅•什太林,曾撰文称赞笙是“最受欢迎的中国管风琴”。以后,又促进了风琴和手风琴的发明。由于笙流传年代久远,所以在不同地区有不同式样的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乐器制造者和音乐工作者,对笙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先后试制出扩音笙、加键笙等多种新品种,克服了音域不宽、不能转调和快速演奏不便等缺点,给笙带来了新的生命力。现在民间使用的笙有13簧、14簧、15簧、17簧等多种,但以14簧、17簧最为流行。
另外还有说明书部分在
“江南桃花朵朵开,岁堤春晓,苏三发如雪。彩云追月东风破,西厢和尚醉青楼。 牡丹江畔忆长安,红颜看穿,应是花恋蝶。却望春风逍遥叹,花田错尽中国疯。”
音乐表演课程,提高的不仅是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专业技能,同时还能使学生具备教学、音乐组织能力,综合知识、技能、实践三者为一体。下面是我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第
筝,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它源于秦而盛于唐,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的乐器之一。古筝演奏中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变化,形成多层次的表达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