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01

Q吃吃吃买买买
首页 > 学术论文 > 小班自我服务意识的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默默茶叶

已采纳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摘要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进餐是孩子一日生活中重要的环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更是小班老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成长在421家庭模式中,在家里都享受两个甚至四个成人的照顾。入园后,他们需要学会自己独立进餐,自我服务,这对他们来说是学习的开始。作为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因人而异,从而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关键词小班幼儿 进餐习惯 培养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开学初期的了解,我班大多数幼儿在家都是由家长喂饭的,很多孩子在家养成了边吃边玩、偏食、挑食、饭粒四散、吃饭慢的不良的就餐习惯。进入幼儿园后,家长也非常担心孩子的就餐问题。入园离园时,经常有家长问“老师,我孩子今天吃饭怎么样?”“吃了多少?”等问题。作为小班的老师,我们要利用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较强这一特点,在孩子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时进行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 我们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做好餐前的准备活动、培养进餐过程中的良好习惯、做好餐后的整理活动以及联系家长通过家园合作促进孩子良好进餐习惯的形成。一、餐前的准备活动(一)养成餐前洗手的好习惯幼儿进餐前,首先要洗干净小手。洗手主要是让小朋友们掌握洗手的顺序和洗手后要保持手部的干净。在我们的多元课程中的《这就是我》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孩子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方法。我先在课堂上边念儿歌边教孩子洗手“挽好小袖子,露出小手腕。打开水龙头,冲湿小小手。关起水龙头,拿起小肥皂。手里转三圈,放下小肥皂。先搓小手心,再搓小手背。搓搓指甲缝,还有小手腕。打开水龙头,泡泡冲干净。关好水龙头,合手甩三下。打开小毛巾,擦干小湿手。小手洗净了,细菌跑掉了。小手要勤洗,我们都健康。”熟悉后再到水龙头下实践,这样边念儿歌边洗手既富有童趣又避免了孩子洗手爱玩水的小毛病。(二)营造良好的用餐氛围让幼儿在良好和愉快的情绪下用餐,就需要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在就餐前放一段轻松缓和的音乐,平复幼儿的情绪。小班幼儿还处在直觉思维的阶段,他们容易受具体事物的直接影响,同时孩子都非常喜欢模仿老师。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利用饭菜到班后的时间对孩子进行诱导。用夸张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自己对这个菜的喜欢。孩子受老师的影响从而爱上自己不喜欢吃的菜。二、进餐过程中的习惯培养小班的孩子在进餐过程中容易出现吃得少、吃得慢、挑食、偏食、饭菜四散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几个小措施:1、角色游戏 小班孩子最喜欢玩娃娃家游戏,并且很喜欢扮演大人来照顾娃娃,于是。我就设计了“喂娃娃吃饭”的游戏,让孩子体验喂娃娃吃饭时的感受。边喂边念儿歌:小宝宝,来来来,张开嘴,吃一口,一勺饭,一勺菜,嚼一嚼,往下咽。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像在游戏时喂娃娃吃饭那样,自己吃饭了,不知不觉中也加快了进餐的速度。2、趣味视频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刺激食欲的作用。比如,今天的菜主要是“胡萝卜”,我就设计了一个卡通胡萝卜,先让孩子们观看卡通胡萝卜玩“超级变变变”的游戏,接着通过卡通“小兔”向孩子们介绍胡萝卜的美味及其营养价值,以有效激发孩子的食欲。如果是吃海带,我就会播放水生生物的视频。并结合画面向孩子提一些问题:“这是海带,它是从哪里来的?”当孩子说出答案后,我们就接着说:“哦!它是来自海里的味道。好特别的味道,请尝尝!”3、耐心引导,打消幼儿依赖的心理班上常常有这样的幼儿,会吃但不愿自己动手吃,要等人喂。我班上的晟晟就是这样的孩子。午餐的时候,手放在腿上,手不拿勺也不扶碗,眼睛看着我们三位老师,好像在说:快来喂我。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首先做到老师之间教育的一致性:坚决动嘴不动手。坐在旁边多提醒,也可通过游戏化的语言鼓励。如:看看谁最棒,能往大山洞里送东西;比比谁的小手最能干,能喂自己吃饭等。但是,坚决不能喂。对于进餐好或有进步的孩子及时表扬。4、放个公共垃圾盘幼儿用餐时,往往吃的是一片狼藉。这时,我会在每个桌子上放一个公共垃圾盘,引导孩子将掉在桌上的饭菜捡到垃圾盘中。在进餐姿势上,要注意提醒孩子胸脯贴着桌子,手扶着碗,别让饭“跑”到桌子下面去。三、餐后的整理工作及卫生习惯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十七条教学原则中,第一条就说到“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像收拾餐具、擦嘴、擦手这些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就应该自己做,这也是培养自我服务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安排值日生的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孩子们从听老师讲方法,到自己实践,在第一次、第二次老师可以协助,但慢慢的,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独立去完成,渐渐地就会变成习惯。四、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巩固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首先家长要做好榜样作用。老师和家长要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家长在家应培养孩子自己动手拿调羹吃饭的能力,不可边吃边玩。家庭成员都共同遵守餐桌规矩,例如在吃饭前,可引导孩子关注一下谁还没坐到餐桌边,让孩子感受到用餐必须是在餐桌上做的事。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摆放碗筷之中,让孩子感觉到吃饭的时间到了。进餐时尽可能排除引发孩子玩的因素。当孩子把饭粒洒落在桌面上时,父母应引导孩子将它们捡起,培养孩子节约粮食的习惯。 家长在做菜时尽量将菜切得均匀,以免儿童进食时挑来捡去。另外给孩子做饭应多花心思,除了合理搭配食物的色、香、味以外,还发挥一点想象力,例如把食物拼成孩子喜欢的造型或卡通图案,以此来刺激儿童的胃口,减少孩子的挑食现象。五、结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一日三餐直接关系到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它对幼儿的成长及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和我们幼儿园老师应长期坚持和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相信通过我们各方面的努力,孩子们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去成长、去迎接挑战。

182 评论

iamsongsam

浅析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培养

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我们要善于在环境建设中突出幼儿自我服务教育,激发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浅析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培养论文,和大家一起分享。

摘要: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与提升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积极探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提升的路径: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从幼儿园与家庭两个层面激发幼儿自我服务意识;教师要不断丰富教育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与讲故事、做游戏、唱歌等形式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幼儿自我服务愿望等,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 幼儿 自我服务能力 提升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大多数家长过于关注幼儿智力发展,轻视或忽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提升,“绝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部分家长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自我服务的能力大大下降,幼儿过分依赖,没有独立的个性,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①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站,教师要重视培养和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它不但可以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协调能力等,而且还能够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发展幼儿智力等,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那么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怎样才能有效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呢?

1 营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营造良好的园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我们要善于在环境建设中突出幼儿自我服务教育,激发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具体来说,幼儿园环境建设主要措施包括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教师言传身教、自我服务时机创设等。校园、班级文化建设要渗透自我服务教育,在校园宣传栏、教室、幼儿休息室等场所张贴幼儿自我服务的图画,强化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也可以借助图画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技能教育;教师也要借助自身影响力,发挥自身教育功效。幼儿普遍存在崇师心理,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有利教育时机,以身作则,积极参与班级劳动,如与幼儿一同打扫班级、参与午餐服务等;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时机对激发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也很重要,在确保幼儿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要尽量将幼儿自我服务所需要的物品摆在显眼易取之处,如就餐时将器具摆在幼儿面前,劳动之前将劳动工具放在幼儿身旁,激发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当前不少家长对幼儿过于溺爱,很少让幼儿参与劳动,认为幼儿参与劳动是“帮倒忙”,殊不知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能够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从小养成自理意识与习惯对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②家长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幼儿创造自我服务的机会。例如在为幼儿选择读物时要适当安排一些自我服务能力提升的图画书,强化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家长也可以言传身教,通过家长的指导,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自我服务技能。如洗碗、洗毛巾、叠被子、整理房间、收拾玩具等,帮助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时,家长要有耐心,不能因为幼儿初学时做不好就放弃。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劳动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而且能够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增进亲情,提升幼儿家庭责任感。

2 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组织好教育实践活动

为了激发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培养幼儿劳动兴趣,教师要根据教育内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如参观成人服务活动,包括园内与园外参观实践。园内可以组织幼儿参观生活教师的劳动,如教室整理、餐具洗刷、教玩具摆放。观摩食堂工作人员做饭全程,包括择、洗、切菜,以及做菜的全过程,体会劳动的`辛苦与价值;园外可以引导幼儿参观敬老院、餐馆、超市、建筑工地等,了解各行各业的劳动形式,体会各行业劳动价值,明白劳动的价值,教育幼儿要奉献社会必须要从自我做起,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发挥故事、游戏、歌曲等教育作用

实践表明,用幼儿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教育有助于提升教育效率,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讲故事、做游戏、歌曲等都是幼儿喜欢的教育活动。

我们可以运用幼儿园传统的歌曲《我爱洗澡》《学习雷锋好榜样》《歌唱二小放牛羊》《采蘑菇的小姑娘》等,《歌唱二小放牛羊》可以让幼儿明白小小年纪也可以 “大有作为”的道理,《我爱洗澡》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学习雷锋好榜样》让幼儿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除了正面教育外,我们也可以运用幼儿故事从反面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教育,如《懒惰的小蜗牛》《懒猫与老鼠》《懒惰的小麻雀》等,让幼儿明白懒惰的坏处,达到警示教育目的,让幼儿爱上劳动,提升自我服务的意识;我们也可以借助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渗透自我服务教育,例如角色扮演游戏,引导幼儿扮演医生、老师、妈妈、爸爸等不同职业,体会不同角色的劳动特点,同时穿插自我服务技能教育。此外,结合幼儿日常生活进行教育也是一种有效形式,无论运用哪一种教育形式都要从幼儿学情出发,符合儿童心理与实际劳动能力,教育设计要有层次,循序渐进,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教育,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幼儿兴趣,提升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与能力。

3 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幼儿自我服务愿望

合理运用激励性语言

幼儿由于生理、心理都很稚嫩,他们的依赖性很强,对于自己的行为评价大部分取决于外在评价,尤其是老师的评价。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引导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幼儿在提升自我服务能力活动中的闪光点,通过教师激励性语言肯定幼儿表现,让幼儿获得成就感;教师尤其要注意提升幼儿的价值意识,引导幼儿增强集体荣誉感,将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与集体荣誉结合起来,拓展幼儿自我服务的领域,帮助幼儿形成 “大自我服务”观念。

积极开展比学竞赛

为了进一步强化与引导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幼儿乐于表现、增强好胜等心理,积极开展比学活动,如利用教室宣传栏设立“自我服务能力排行榜”“自我服务能力赛一赛”等专栏,激发幼儿自我服务意识,提升自我服务能力;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比学活动,可以是幼儿间的比学,也可以是组与组、班与班之间。对于比学活动要及时给予肯定,可以是奖励星、夺旗、物质奖励等。

引导幼儿自我赏识

幼儿自我赏识意识对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非常必要,它有助于强化幼儿自我意识。教师要积极开展自我赏识教育,如定期开展自我服务成果交流、展示活动,组织幼儿在班集体说一说自己能够独立做些什么?怎么做?做的效果如何?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让幼儿欣赏自我成果,并进行经验介绍,激发学生的自我成就感,从而热爱劳动,提升自我服务的能力。

一、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自我服务是一项简单的日常劳动,对幼儿来说,不仅是获得一项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思想世界。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保证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研究资料表明,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双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词汇,增强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是认识事物的信息通道,也是获得各种实践经验,表达自我意志的重要工具。在家庭中,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不会做,家长包办一切,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限制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养成了幼儿过分依赖的性格,缺乏相应的生活能力、动手能力。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帮助鼓励幼儿完成他们所做的事情,会使幼儿体验一种成功的快乐感,从而形成一种自信,这是幼儿将来学习和工作成功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居里夫人就是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注重培养她们的自我服务能力,运用成功的教育,使大女儿获得了诺贝尔奖,小女儿成了杰出的专家。相反,有一位母亲曾因惧怕独生子到外面受人欺负,从2岁起不让他与外界接触更不许他做任何事情,结果,孩子长到16岁时,连跑步都不会,智力也不及6、7岁幼儿。这样的例子很多,可见事实表明,教育改革的深化,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会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双手”。说的就是要对孩子放一只手,有些问题让孩子自己去尝试着解决。众所周知家长抚养孩子长大,是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有所作为,而衡量是否有作为的标准是将来能否做大事。假如孩子连起码的自我服务的小事都做不好,将来怎么做大是呢?让孩子学会自理,主动承担一些家务劳动,为的是是促进孩子的独立性发展,这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工作、事业乃至一生成长都是有好处的。

因此,作为家长,应把握时机,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二、尊重并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劳动意识。

一岁以后孩子就有独立意识的萌芽,他们什么都要来一个“我自己”,自己拿小勺吃饭,自己跌跌撞撞地搬小凳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的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修玩具等等。对于孩子正在增长的独立意识,家长一定要予以重视,并支持鼓励他们。在这方面,西方父母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孩子稍大一点儿,就被单独放在一个房间里,自己睡觉……父母从吃饭、排便、睡眠、穿衣等多方面刻意地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当孩子执意自己用勺子吃饭,用杯子喝水,自己要穿衣服、叠被子时,家长要给以鼓励。或许,这会给家长带来许多麻烦,如:把饭菜撒了,把杯子打了,将衣服穿错了,这时千万不要训孩子,更不要呵斥他,要及时给他以指导、纠正。他正是在这些活动中,不断的克服困难,使独立性不断得到发展。同时也提高了自我服务的劳动意识。

三、采用多种形式,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一)洗手

1、让孩子当老师,教爸爸、妈妈来洗手。并让孩子说出洗手的方法:将左右袖子卷起,双手冲湿后,抹肥皂进行搓洗(分手心、手背、手指和手腕),冲净肥皂,轻甩三下,用毛巾擦净,再将袖子放下。这样,可把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洗手方法在家中进行练习和巩固,同时让孩子的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2、运用游戏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如,搓泡沫游戏,和孩子一起玩搓泡沫,看谁把泡沫变黑或变多。再如,游戏“脸盆里的水变黑了”或“小手变白了”等。可以使孩子主动去洗手。同时还可以有意识地与孩子讨论“为什么脸盆的水变黑了”。使孩子由于感到有趣逐渐过渡到自觉地去做。

3、巧设提问,检查指导。如,当妈妈领着孩子进家门时,可以问孩子:“进家的第一件事应先干什么?”若孩子回答“洗手”时,家长应及时鼓励,使孩子进一步增强洗手的意识,养成进家后第一件事要洗手的习惯。

4、亲亲孩子的小手,给予鼓励。每当孩子饭前、便后在没人提醒的情况下,主动洗手时,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如亲一亲孩子的小手,说一说鼓励的话,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穿脱衣服、系鞋带

1、为了让幼儿较快地掌握正确地穿衣、系鞋带方法,可利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如:“头儿伸进帽子里,手儿伸进袖子里,腿儿伸进裤子里,小脚伸进袜子里,袜子伸进鞋子里,宝宝开始做游戏”、“小小鞋子摆摆好,看准左右伸进脚。用手拉紧小鞋带,小手分工记得牢。两节先后打得紧,我把鞋带系好了”。幼儿边念儿歌、边随着儿歌所说的步骤穿脱衣服、系鞋带,既容易掌握,又轻松有趣。

2、我和爸爸、妈妈来比赛。家长可利用早晚睡觉、起床的时间,用激励的话语和竞赛的形式,调动幼儿主动练习穿脱衣服和积极性。开始时,家长可故意放慢一些速度,或给孩子适当的帮助,让孩子有成功感。当孩子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后,家长可提高要求,如衣服穿的时间长短,是否整齐等。但这种活动不宜天天搞,以免使幼儿失去新鲜感。

(三)整理收放物品

1、变魔术。孩子在家玩完玩具后,家长不要总帮忙收拾。开始时,可指导孩子或与孩子一起收放,让孩子学会收放物品的方法。以后,则可用变魔术的形式调动幼儿练习收放物品的积极性。如妈妈说:“我们来变个魔术吧。妈妈把门关上(或蒙上眼睛),看你能不能把自己的屋子变干净了。”当幼儿能按要求收放整齐时,家长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2、我帮妈妈收碗筷。每天吃完饭洗碗时,家长不妨有意识地请幼儿一起来做,让孩子把冼过的筷子按一个方向摆好,放入筷笼或其它固定的位置,把盘子、碗按大小顺序摞在一起收入柜中。

3、日常生活中加强练习。家长可利用孩子每晚在家的睡前时间,教育孩子将脱下的衣物叠放整齐,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平时乱放衣物的孩子,家长应给予提示,如“宝宝,脱下主衣服应该怎么办?”当然,家长的榜样作用也非常重要,应注意自己和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四、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以鼓励为主,不断提高要求

孩子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家长不要因此就不让孩子动手,而要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做,鼓励孩子坚持劳动,养成习惯。有这么两位母亲都很疼爱孩子,可两人观点不同,做法有别,其结果也就各异。面对孩子自己动手叠的并不整齐的被子,甲母亲气冲冲地冲孩子喊:“我说你不会,你偏要逞能,躲开!让我重新给你叠。”这个孩子由这之后再不愿自己做事情了。乙母亲却欣喜地赞赏孩子:“,哟!今天你自己叠被子了,真能干。来,让妈妈瞧瞧!嗯,不错,如果这个地方再整理一下就更好了。”这个孩子受到鼓励,不仅把被子叠得越来越整齐,而且独立做事的兴趣和信心也越来越强了。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动手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方法,然后再提高要求,使孩子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后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

2、做好“记录”,评价孩子在家情况

家长可设计“小能手在家情况记录表”,记录幼儿在家独立生活及劳动的情况。如完全独立完成的项目打“√”;有时独立完成的打“Δ”;常需成人帮助完成的打“×”;自己不能完成的则留空白,对此情况家长不应放弃,应鼓励孩子尽量去做,相信孩子能够自己来。通过表格的记录和有针对性的评价来督促幼儿在家独立生活、劳动的技能。

五、创造机会,持之以恒地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一)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孩子劳动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关键是家长是否愿意。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大家围着一个“太阳”转,不等孩子张嘴、伸手,吃穿玩用一切俱备,孩子失去了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因此,家长要转变观念,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他要自己干的、能自己干的事情。家长应在生活中有计划的安排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和劳动。在日常生活中诸如吃饭、穿衣、游戏、睡觉等环节,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没有危险都应让他们去实践,同时应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

(二)坚持一惯一致,持之以恒。

由于有些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不少孩子在园能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可回到家里却什么都不干,摆出“小皇帝”、“小公主”的姿态。所以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都要保持一致性,统一思想认识,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一致性还要有一贯性,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保持,家长不能有时因工作疲劳或赶时间,就对孩子说:“今天就让我来喂你”。“今天不用洗了,明天再说吧。”等等,这样做的后果只会使孩子为他以后不认真做事留下借口。所以合理的要求一经提出,就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播种行为,收获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会使孩子终身受益,好心的勤劳的父母们,千万别因心疼孩子,包办了孩子的一切,请从自己的“爱心“下,解放出孩子的小手,给他们创造一些动手的机会。家长放放手,让孩子露一手!

请家长朋友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从中指导,给他们信心!

我们为了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我们会举办“自我服务能力大比拼”,希望能在家好好练习哟!

加油吧!孩子们!老师相信“你能行!”

309 评论

CuteGourmet

写多少字呢 学前教育专业吗

349 评论

superman0810

这是一个很棒的问题,自我服务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是真的很有益处。 我也一直很关注孩子自我成长能力的培养。自我服务能力,换个角度来说就是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我始终认为能够照顾好自己的人,才更有能力去照顾好家人和朋友。 孩子自开始学会走路,他的人生就算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他会开始强烈地希望去尝试各种新鲜的体验,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自己开始学习吃饭,拿东西,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慢慢放手,给到孩子机会去接触和尝试,千万别因为害怕或者溺爱而限制了孩子。说到这里,老人家是更容易溺爱孩子,我挺理解他们,因为他们心里肯定是想孩子好的。所以我对我爸妈经常说试着让孩子做什么就可以有哪些好吃,然后只要发现孩子有了进步变化,就夸他们的功劳。这样他们看见了效果,就会慢慢尝试放手给孩子更多机会去练习。这里说的就是,要从小提供机会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肯定是一天天长大,会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也越多,这个时候就要关注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了。一开始,我会每天和孩子一起商量怎么度过有趣的一天,要去做那几件事。慢慢的,我就引导他自己来安排,我们家人来做监督和支持。我想再等他大点,就让他每月每周每天都要做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其实,还有一点,蛮多家长也在关注,就是孩子的情绪管理。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孩子,才是正真的厉害,这对孩子的心理承压和社会关系处理都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所以,我平时很注意观察和感觉孩子的情绪和心里需求,尽量去理解他,支持他,然后慢慢让他自己也能觉察到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而教导他用一些方式去发泄和调自己的情绪状态。 一个有自我服务能力的孩子,应该是可以自理好自己的生活、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可以让我们大人放心的能独立自立的“成熟人”,在将来也是更有发展潜力和社会竞争力的“社会人”。当然,这需要时间,需要过程,需要和孩子共同努力。

233 评论

相关问答

  • 提高服务意识毕业论文

    酒店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饭店酒店管理服务质量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现代饭店服务质量管理 饭店酒店管理服务质量毕业论文摘

    qsfenglingbb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提升自我保护意识的文献论文

    1、遵守守法和文明修身的意识大学生要树立安全意识、安全观念,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和提高法侓意识,要学法、懂法、用法,以法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是强化文明修身的意识

    童真记忆2008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小班自我服务意识的研究论文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摘要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进餐是孩子一日生活中重要的环节,培养孩

    Q吃吃吃买买买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幼儿自我意识研究论文

    《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便开始重视自身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幼儿素质教育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我园

    横竖都是21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培养自我意识的论文范文

    意识对于意识活动本身的认识。广义指人对自己的属性、状态、行为、意识活动的认识和体验,以及对自身的情感意志活 动和行为进行调 节 、控制的过程 。在近代西方哲学界

    青青园中葵me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