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80

DP天圆地方
首页 > 学术论文 > 以审美与人生为主题写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七色缤纷彩虹

已采纳

审美与人生密不可分,审美是人在生活也即人生中对美的体验与把握。对人而言,审美就是让人生能够按照美的终极指向指导人生实践,激活生命主体,使生命的激情不仅仅只是一种单纯的艺术血脉和审美要素,还是一种精神的酵母与生命创造力的催化剂,不断启迪人的心智,开启主体对客体的无限联想与审美想象力,是主体进入“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宇宙空间,创造人生的无限辉煌。否则,离开了审美,人生将像沙漠一样单调、刻板、枯燥、庸俗、缺少情趣,缺少生命创造力。人生失去美,就像失去终极关怀、终极信仰一样,使人的精神一无凭借,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心灵的归宿。没有美的人生,没有终极关怀的人生,让人感到生命太轻飘,不可承载任何重担。 (一)审美的几个方面 人在生活中有多个方面的审美,下面我简略阐述生活层面的审美、艺术层面的审美及精神层面的审美。第一,生活层面的审美,主要有美的手艺如美的饮食、美的服饰、美的居所等,及各种各样的美的自然现象,如日出、日落、月圆、月缺等。这一低层次的审美是进行更深层次审美的基础。第二,艺术层面的审美,即人对建筑、雕塑、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电影等方面进行艺术的审美。美的建筑使人领略和谐的空间比例与奇特的创造设计,如故宫的古朴、华丽,奥运鸟巢的独特、大气;著名的雕塑,如罗丹的《地狱之门》象征但丁对于地狱中种种罪恶幽灵的思考,“米洛斯的维纳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家喻户晓的爱与美女神的塑像;而一些文学名著则让人体会作家笔下表现的社会景象、人物的悲喜,具有强烈的心灵震撼力与感染力;美的音乐、歌声,让人的听觉得以美的享受,如古筝曲、琵琶曲使人欣赏中国的古典音乐美;美的舞蹈给人一种形态美与人体动感,如杨丽萍的孔雀舞;美的图片展现美的实景或抽象的事物,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如印象派的画作挑战人的视觉接受力;戏剧与电影则给人听觉、视觉上的美感。艺术上的审美使人生脱离低级的审美需求,具有高雅的情调与情趣,在审美中获得心灵的净化和灵魂的升华,从而萌发新的生命创造力。第三,精神层面的审美,即对自身与他人内心世界的体察与理解而生发的同情、痛感等,它是对人生世界的体察与感悟,是推己及人的感同身受,是跨越民族、种族等的大爱,如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与博爱精神。精神层面的审美使人更定位人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拥有更美的人生。 (二)审美与人生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蜜蜂只是按照本能来建造它的巢,但人却能够每时每刻都按照“美的尺度来建造”。可以这样理解:人每时每刻都是按照美的尺度来生活。而“按照美的尺度”指人是按照人作为人的方式去生活,以审美的眼光去诗意地生活,每时每刻都细细品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美即和谐,审美就是对和谐的追求与创造。为实现美好人生,人需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这使人达到主客体关系的和谐,使人在审美创造性的活动中充分获得创造和谐的审美愉悦。审美使人奥古斯特•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善于发现,我们会发现人生中时时有美、处处有美。这种审美建立在美好的心态上,即接受世界原本的样子,接受人生的经历,不抱怨、不气馁,善于从不美中追求美、创造美。人生的处境不可改变,但是自己的心态可以保持美好,在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实现对人生处境的超越。         综上所述,审美与人生具有紧密的联系:审美给人一种由美的感知和体验所生的无利害的自由愉快,从而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境界,以美的精神塑造人格,完成人的本体建构作用;人生时时处处有美的事物,人需要审美进行指导与创造人生,审美使人参与实践,实现美好的人生。

271 评论

猪猪侠xtt

审美活动使人由动物本能的感官的,外在的,低级的美升华为更精神的,内在的,与本性相呼应的,更高级的美。审美由惊异到体验再到澄明境界,由低级对美感性体验到高级对自性境界统一的领会和体悟。审美能力让人从外在的吸引诱惑,低级的欲望冲动向内在的精神的体验领悟转变升华。审美能力的提升可以改变自身的精神状态,改变增加人生趣味,并能指导人生实践活动向更广阔更更统一更具真善美的方向转变。所以审美教育对于提升人的人生境界很重要,是一种心理成长课,也是心理疾病的预防课,也是一种人生对于美的感受提升课,应当普及。

245 评论

吃出新味来

第一,适应转变,认清使命 作为21世纪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应该首先适应当前社会形势,认清时代提出的要求与使命,努力做到政治上、道德上、学科知识上、审美观念上的真实正确性,科学创新性,树立科学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审美生活,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与水平,从小事做起,为做好新世纪的接班人做好准备。第二,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我们当前在校大学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人生价值观。第三,加强素质修养,提高道德水平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审美观念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第四,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 大学生是开创前进的一代新人,社会的进步和人生的发展,需要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和确立正确的成才目标。然而,人生理想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正确认识社会和科学理解人生的基础上,并将个人融入社会之中来思索和实现人生的未来。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并科学把握两者的关系,必须具有健康科学的审美观念。因为对人生理想目标的思考、选择、确立和追求,包含着许多自我因素和审美成份,如自我意识的全面、价值观念的正确、意志力量的坚强、社会情感的丰富、理性思维的发展等等。大学生只有正视现实,对社会和自身具有正确认识,对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作出正确评价,才能不断追求远大的理想目标,坚定实现理想的百折不挠的信念和意志,才能理智地面对社会,科学地思考人生,从而积极向上,一步一步地向成才目标迈进。 实践证明,审美观念健康科学的大学生具有相对稳定的人生观和理想信念,并以其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思想、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而带有审美标准障碍的大学生则缺乏切合实际的志向,理想信念不坚定,往往一遇困难或挫折就自暴自弃,产生气馁,悲观地看待人生。因此,健康的审美观是大学生实现理想和走上成才之路的基础和前提。

244 评论

石头脾气

本文针对目前“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即在教学过程中兼顾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融合、使理论思辩与感悟相结合、在美学教学中贯穿审美人生、智慧人生的思想。“美学”作为大学中文系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审美心胸的建立、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理论层面上讲,理论思辩能力的提高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理论能力,增强对其他学科的理论指导。从现实层面上讲,审美情怀的建立对每个个体的人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相对于传统美学的讲授,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一、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融合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是非常短暂的,即使从鲍姆加通算起(“美学”学科的命名者),不过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是,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东方,至少从我国先秦的老一子开始就有了美学思想,在西方,至少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开始就有了美学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美学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美学思想,而且在美学作为一门学科以来,18 , 19世纪的美学形态与20世纪相比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到目前为止,美学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还没有最后完成。因此,在美学课教学中就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对同一个理论问题的表述,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在现代美学的研究中仍然找不到一种成熟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学课是一门知识确切性不够的学科,美学话语始终包含了探索、开放、召唤的姿态,美学是一门发展中的、正在走向成熟、完善的学科。正因为美学学科这种不成熟的进行时态,在美学教学中就需要避免武断的结论性总结。在学科大的框架和局部细节都需要澄清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的理论分歧及我们目前的一些思考,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尝试新的探索思路。如传统美学开篇讲的就是“美是什么”这个本体论的问题,而对于美学研究中这一古希腊传统,就必然超越了归纳与综合,而进人了纯粹思辩的王国。对于中文本科学生来说,刚一接触这门学科就试图解决这一“千古之迷”,显然增添了对这门课的畏惧心理。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说,对于学生的日常经验,对“美是什么”和“什么是美”这样的问题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并能做出自己的理解。教师的工作可以从中西美学对这一问题的探索过程人手,帮助学生分析每一种理论的优长和缺陷,尝试做出较为合理的结论。并在线型分析的基础上,重视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在这一点上是如何衔接的,如现代美学的研究核心由本体论、经验论向体验论的转型,从而把美学研究的对象设定为“审美活动”,抛弃了传统美学的本体论和经验论对主客体的分割,使审美成为了一种自由的体验,成为主体与世界的沟通。在审美体验中,存在就是价值、价值也就是存在,这一点,现代体验论美学实际上又包含了传统美学中本体论和经验论的思考,是在此基础上的一个质的飞跃。但仍需要明确的是,现代美学并没有排斥美学的本体论研究,本体论研究仍是美学研究的一个最高的层次。以上只是以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例阐释了在教学中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结合,实际上不只是这一问题,而是在整个现代美学体系中,如审美形态学、审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审美教育学、审美文化学等方面都需要对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做出分析和比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整个美学发展史的掌握,而且对许多具体的理论问题可以在现代和传统融合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思考。同时,在教学中需要强调的是,当代美学所呈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多元性、专门性、游移性和相互包容性,并不意味着当代美学已完全背离了传统美学,我们需要的是不断回过头去从遗产中吸取营养,给当代美学灌注新的理论生气。二、理论思辩与感悟思辩美学是美学研究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不论是传统的认识论美学、本体论美学、价值论美学和艺术哲学(黑格尔式的艺术哲学、而非丹纳式的艺术哲学),还是现代的体验论美学,都充满了理论思辩。由于东方人重感悟而轻思辩的文化传统,美学理论的抽象和思辩成为教学中的最大的难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美学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首先,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对一些基本的理论概念进行线形输理,从它的渊源、发展、分化探索一种理论的基本走向。如本体论美学和经验论美学对一些基本理论的阐释。一个是从理性方面去演绎美,一个是从经验方面去归纳美,这两个方向分别代表了以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为主要源头的美学经验。到了18, 19世纪,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分别把这两个方向推向了一个制高点,“美的科学”这一概念就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出来的。而沿着理性美学的这一分支,则派生出源于柏拉图以及希伯来文化、中经普洛丁和哈奇生等的非理性主义美学,而这一非理性思潮则又与超越的体验紧密相关。到康德美学对经验、理性、非理性的调和,产生了一种新的集前人之大成的庞大美学体系,这种大一统的自律的思辩美学雄霸了整个19世纪。尽管谢林向右,强调了不可知的一面,黑格尔向左,强调了辨证法的一面,但他们都没有突破思辩形态,相反,巩固了思辩形态。同时,非理性美学也沿着克尔凯廓尔的存在主义美学、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美学等向前发展。通过对这样一个基本线索的输理,使学生不仅掌握美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而且要对一些基本的理论名词如本体论、经验论、价值论、理性、非理性等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分析基本概念在不同美学形态和流派中内涵和外延的异同,增强理论思辩能力。其次,美学课的教学时间是一个学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求面面俱到显然不可能,这就要求对一些重要的美学流派的讲述中作到前后贯通,如康德美学、黑格尔美学等,既要重点突出、又能以点带面,这种综合性在美学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63 评论

相关问答

  • 以季羡林谈人生为主题论文

    季羡林的主要著作《〈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年,系统总结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调整)、《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

    foxbaby168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以美好为主题的论文

    我们共同的追求——文明美德荀子曾说:“人无礼则补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以“文明古国”,“礼仪之

    一杯甜柠檬水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以审美与人生为主题写论文

    审美与人生密不可分,审美是人在生活也即人生中对美的体验与把握。对人而言,审美就是让人生能够按照美的终极指向指导人生实践,激活生命主体,使生命的激情不仅仅只是一种

    DP天圆地方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以人生精度为主题的议论文

    有关人生的800字议论文精选 正视渺小,你会发现渺小的背后,也是鲜活的生命。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人生的议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有关人生的议论文1 人

    宇宙无敌的猫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以生命之美为主题的材料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生

    feiyeping00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