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6

上海阿稀
首页 > 学术期刊 > 数形结合思想论文研究主要方法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随风思恋

已采纳

一、研究背景: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数是形的抽象概括,形是数的直观表现.华罗庚先生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在数学解题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数”与“形”的信息转换,相互渗透,即数量问题和图象性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不仅可以使一些题目的解决简捷明快,同时还可以大大开拓我们的解题思路,为研究和探求数学问题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长期以来,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容易被教师所忽视.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设计教学,那将非常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形结合”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方法,如果长期渗透,运用恰当,则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和思想,长期稳固地作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涯中.作为一线教师,如何系统的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数学教学,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极富实践价值的重要课题.二、研究价值:1、通过组织、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加深对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分析能力.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时刻注意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2、通过组织、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学生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三、研究目标: 1、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化抽象为形象,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研究“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四至六年级领域中的应用,分阶段、有层次的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数形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形结合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法,能运用数形结合创造性地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在不断地“探索”与“创造”中构建属于个人的数学思想.四、概念界定:1、数形结合:“数”和“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数”,属于数学抽象思维范畴,是人的左脑思维的产物;而“形”主要指几何图形,属于形象思维范畴,是人的右脑思维的产物.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每一个几何图形中都蕴含着与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密切相关的数量关系;反之,数量关系又常常可以通过几何图形做出直观地反映和描述.数形结合的实质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使人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思维功能,相互依存、彼此激发,全面、协调、深入发展人的思维能力.2、数形结合思想:所谓数形结合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是一种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题思路:(1)以“数”变“形”;(2)以“形”变“数”;(3)“形”“数”互变.3.“渗透”指某种思想方法在某个实践过程中逐渐的渗入利用,这里主要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五、研究内容:1、数形结合思想在“数与代数”知识领域中的应用.2、数形结合思想在“空间与图形”知识领域中的应用.3、数形结合思想在“统计与概率”知识领域中的应用.4、数形结合思想在“实践与综合运用”知识领域中的应用.六、研究思路:1、学习查找相关理论资料;2、开始分年级教师进行具体研究;3、在具体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和研究措施;4、最后对研究效果进行提升,形成课题成果报告.七、研究方法:1.调查法:调查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渗透的认识,调查当前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来解题的认识状态.2、文献研究法:收集、学习、整理有关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形结合思想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加以分析,以供实验研究.3、案例研究法:选择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中的素材,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寻求在不同数学学习领域中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途径与模式.4、经验总结法:把实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加以总结、归纳并在实验过程中加以论证.

95 评论

挑剔宝宝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2.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实现数形结合,常与以下内容有关:(1)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2)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3)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4)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如复数、三角函数等;(5)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如等式 。 3. 纵观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巧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的重点是研究“以形助数”。 4.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广泛,常见的如在解方程和解不等式问题中,在求函数的值域、最值问题中,在求复数和三角函数解题中,运用数形结思想,不仅直观易发现解题途径,而且能避免复杂的计算与推理,大大简化了解题过程。这在解选择题、填空题中更显其优越,要注意培养这种思想意识,要争取胸中有图见数想图,以开拓自己的思维视野。 【例题分析】 例1. 若关于 的方程 的两根都在 之间,求 的取值范围。 分析:令 ,其图象与 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 的解,由 的图象可知,要使二根都在 之间,只需 同时成立,解得 ,故 例2. 解不等式 常规解法:原不等式等价于(I) 或(II) 解(I)得 ;解(II)得 综上可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数形结合解法:令 ,则不等式 的解就是使 的图象在 的上方的那段对应的横坐标。 如下图,不等式的解集为 ,而 可由 解得 ,故不等式的解集为 例3. 已知 ,则方程 的实根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1个或2个或3个 分析:判断方程的根的个数就是判断图象 的交点个数,画出两个函数图象,易知两图象只有两个交点,故方程有2个实根,选B。 例4. 如果实数 满足 ,则 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分析:等式 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它表坐标平面上的一个圆,圆心为 ,半径 ,(如图),而 则表示圆上的点 与坐标原点(0,0)的连线的斜率,如此以来,该问题可转化为如下几何问题:动点 在以(2,0)为圆心,以 为半径的圆上移动,求直线 的斜率的最大值,由下图可见,当点 在第一象限,且与圆相切时, 的斜率最大,经简单计算,得最大值为 例5. 已知 满足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分析:对于二元函数 在限定条件 下求最值问题,常采用构造直线的截距的方法来求之。 令 ,原问题转化为:在椭圆 上求一点,使过该点的直线斜率为3,且在 轴上的截距最大或最小,由图形知,当直线 与椭圆 相切时,有最大截距与最小截距。 由 ,得 ,故 的最大值为13,最小值为 。 例6. 若集合 ,集合 ,且 ,则 的取值范围为__。 分析: ,显然, 表示以(0,0)为圆心,以3为半径的圆在 轴上方的部分,(如图),而 则表示一条直线,其斜率 ,纵截距为 ,由图形易知,欲使 ,即是使直线 与半圆有公共点,显然 的最小逼近值为 ,最大值为 ,即 例7. 点 是椭圆 上一点,它到其中一个焦点 的距离为2, 为 的中点, 表示原点,则 ( ) A. B. C. 4 D. 8 分析:(1)设椭圆另一焦点为 ,(如下图),则 而 又注意到 各为 的中点 是 的中位线 (2)若联想到第二定义,可以确定点 的坐标,进而求 中点的坐标,最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 ,但这样就增加了计算量,方法较之(1)显得有些复杂。 例8. 已知复数 满足 ,求 的模与辐角主值的范围。 分析:由于 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它表示复数 对应的点到复数 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因此满足 的复数 对应的点 在以(2,2)为圆心,半径为 的圆上,(如下图),而 表示复数 对应的点 到原点 的距离,显然,当点 ,圆心 ,点 三点共线时, 取得最值, 的取值范围为 同理,当点 在圆上运动变化时,当且仅当直线 与该圆相切时,在切点处的点 的辐角主值取得最值,利用直线与圆相切,计算,得 ,即 即 例9. 求函数 的值域。 解法一(代数法):由 得 , ,解不等式得 函数的值域为 解法二(几何法): 的形式类似于斜率公式 , 表示过两点 的直线的斜率。 由于点 在单位圆 上(见下图) 显然, 设过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 ,则有 ,解得 即 函数值域为 例10. 求函数 的最值。 分析:由于等号右端根号内 同为 的一次式,故作简单换元 ,无法转化出一元二次函数求最值;倘若对式子平方处理,将会把问题复杂化,因此该题用常规解法显得比较困难,考虑到式中有两个根号,故可采用两步换元。 解:设 ,则 且 所给函数化为以 为参数的直线族 ,它与椭圆 在第一象限的部分(包括端点)有公共点,(如图)

190 评论

0脾氣钚壞0

数形结合 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分三类:一类是纯粹数的知识,如实数、代数式、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等;一类是关于纯粹形的知识,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一类是关于数形结合的知识,主要体现是解析几何. 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或者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直观,使数量关的精确刻划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得到解决.“数”与“形”是一对矛盾,宇宙间万物无不是“数”和“形”的矛盾的统一.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 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意义;第二是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本身就可以看作是数形的结合.如: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借助于直角三角形来定义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借助于直角坐标系或单位圆来定义的.

232 评论

相关问答

  • 数形结合思想论文研究现状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及途径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

    monica的私人花园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数学思想方法论文答辩ppt

    硕士论文答辩ppt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硕士论

    车厘子妈妈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数形结合思想论文研究主要方法

    一、研究背景: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数是形的抽象概括,形是数的直观表现.华罗庚先生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既是一个

    上海阿稀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教育肩负着培养整个民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大使命,创新教育的提出和实施是时代对教育的殷切期望,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优秀论文

    微微的辣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知行合一思想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 是明朝思想家王阳

    摇滚小青蛙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