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5

败家小歪歪
首页 > 学术期刊 > 碳酸氢钠对干奶牛的影响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青帝织锦

已采纳

高产奶牛的日粮都处于高能量、高蛋白的水平。由于精饲料比例增大,如牛消化机能紊乱、瘤胃酸中毒、酮病等疾病发病率升高,在日粮中补加碳酸氢钠等缓冲物质,能有效缓解饲料过多对瘤胃内环境的影响,现已在不少奶牛场内使用。其主要作用是:预防酸中毒 按精料混合料的1.5%~2.5%添加,可以长期混于饲料中饲喂。治疗通常是静脉滴注5%的碳酸氢钠1000~1500毫升,效果显著。提高产奶量,在40%玉米青贮、60%精饲料(按干物质计)的平衡日粮中,混合添加1.5%的碳酸氢钠饲喂奶牛,能提高氮在体内的贮留量,被机体利用。日平均产奶量增加3.8千克。保持较高的乳脂率 奶牛饲喂高精料、低粗粮日粮后,瘤胃中乙酸减少,而丙酸比例增多,乳脂生成受到抑制,乳脂率下降。但在上述日粮中,加入2.5%碳酸氢钠后,一方面可促使动脉血中肝磷脂可沉淀蛋白增多,增加由血脂向乳脂转换;另一方面,促使瘤胃中乙酸含量增加,丙酸减少,从而提高乳脂的合成。增加采食量,碳酸氢钠有增进食欲、提高采食量的作用。在50%精饲料、50%玉米青贮的日粮中加0.8%碳酸氢钠饲喂奶牛,每天每头奶牛总进食量增加2.1千克。在泌乳初期,不仅能增进食欲,而且能促进消化。Bar-joseph等结合脑复苏临床试验III(BRCT III),对心肺复苏过程中碳酸氢钠的使用问题进行了回顾分析,目的是确定其在复苏过程中的使用是否符合生理学原理。BRCT III是一大样本、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有16个中心参加,共纳入2915例患者。各中心碳酸氢钠的使用率存在较大差异(3.9%~98.3%,平均53.6%)。回顾分析首先发现,碳酸氢钠用于“心源性”心脏停搏多于“肺源性”心脏停搏(56.7%对43.4%, P<0.01)。第二,碳酸氢钠的使用率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患者越年轻,碳酸氢钠使用率越高(P<0.001),但没有发现年龄与碳酸氢钠的使用时间有关。第三,心肺复苏持续时间与年龄也呈负相关,年龄小于65岁的患者,71.4%复苏时间超过30分钟,而年龄大于66岁的患者,只有64.9%复苏时间超过30分钟(P<0.001)。第四,碳酸氢钠的使用率与开始基本生命支持(BLS)或ACLS的时间无关,但与复苏持续时间有关,复苏时间越长,碳酸氢钠使用率越高,如复苏时间超过20分钟,使用碳酸氢钠超过1剂者明显增多(与复苏时间小于20分钟者相比,P<0.001)。研究者认为,临床使用碳酸氢钠时往往未考虑ACLS开始前机体的缺氧时间,在此之前机体可能已存在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因而使用第1剂碳酸氢钠的时机常太晚。研究者建议,在修订ACLS步骤和进行相关培训时,应强调获取患者各种正确信息,尤其是发病时间,根据缺氧时间来决定是否使用碳酸氢钠。

339 评论

小妖乐乐10

牛奶富有营养价值,其成分可分为水和固形物两部分,固形物包括乳蛋白、乳脂肪、乳糖、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物质。固形物含量多少影响乳的品质,乳脂率是衡量乳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含量一般为3%~5%。乳脂中含有人体必需的亚麻酸和花生油酸及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磷脂类等。提高乳脂率的主要方法是进行奶牛品种改良,选择优质饲料,饲养管理也是提高乳脂率的重要因素之一。1 选育好的品种和个体不同品种牛的产乳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异。经过精心选育的品种如荷斯坦牛,其产乳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产乳量和乳脂率之间存在负相关,产乳量较高奶的乳脂率相应较低。但产乳量高的品种通过有计划地选育,乳胀率仍可提高。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虽然处在相同的生长阶段、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其产乳量和乳脂率仍会有差异,如荷斯坦牛的产乳量变异范围在3000~12000kg,乳脂率为 2.6%~6.0%。选育优良的品种和个体并不断地进行改良,是奶牛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2 选择优质饲料牛的瘤胃代谢产物中挥发性脂肪酸即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结构,对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有重大影响。乙酸被吸收后,通过血液被输送到乳腺,用以合成乳脂肪中的一系列短链脂肪酸;丙酸被吸收后,输送到肝脏,成为合成葡萄糖的原料;丁酸是乳脂肪中的一种短链脂肪酸,也可与乙酸辅酶A缩合形成高级脂肪酸。乙酸、丁酸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奶牛乳脂率。乳脂是由两种基本类型的前体合成的,其中约50%的脂肪是以瘤胃发酵产生的乙酸和醋酸为原料由乳腺合成,其余部分则由饲料的脂肪或体内积蓄的脂肪供给(以长链脂肪酸的形态直接形成乳脂人不同饲料组成对乳胀的体内合成有极大影响。2.l 粗纤维饲料中对乳脂肪影响最大的是粗纤维含量。纤维在瘤胃内被分解后生成乙酸,而淀粉则能增强瘤胃发酵、降低pH值,促进丙酸的生成,乳脂率与瘤胃内乙酸/丙酸比呈正相关。若日粮中的牧草低于50%,或者ADF(酸性洗涤纤维)低于19%,或把全部饲料的粗纤维限定在13%时,由于日粮纤维含量的减少将导致乙酸/丙酸比下降,从而降低乳脂含量。2.2 脂肪脂肪的正作用是能量高并能直接为乳脂合成提供脂肪酸,约50%的乳脂肪必须由日粮中脂肪供给。当奶牛处于能量正平衡时,很难动用体脂肪并把它运入乳腺,因此在泌乳期内日粮脂肪是乳脂的唯一来源。脂肪的负作用是不饱和脂肪代谢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和氢结合促进丙酸生成从而降低乳脂含量;由于氢的加入,生成的转移单不饱和脂肪酸也能抑制脂肪在乳腺内的合成。根据脂肪的上述双重作用,为了不妨碍瘤胃发酵等特性,在饲料中添加3%~6%脂肪为宜。游离油脂常降低乳脂含量,而整粒油籽未产生此作用。大豆油或整粒大豆可以降低乳蛋白含量,而棉籽油和棉籽的影响很小。添加不饱和脂肪或大剂量脂肪常可导致乳脂率下降,主要原因是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所以,人们试图通过某些措施以减少脂肪的负面影响,如饲喂整的或压碎的油饼,用甲醛处理使脂肪免受瘤冒发酵,采用钙皂化等。这些技术措施在维持和提高乳脂率方面具不同的效果。高士争等(1998)报道,添加脂肪酸钙300g/d·头可使奶中乳脂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总脂、必需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及钙含量显著增加(p<0.05)。奶牛添加脂肪酸钙仅限于乳脂率3.5%以下的奶牛,对高乳脂率的奶牛无效。由于乳脂率的提高必须有50%乙酸作为合成前体物,故添加脂肪酸钙时,日粮于物质中要求维持粗纤维17%、ADF21%的水平(张延利,1996)。2.3 能量及蛋白质当日粮能量水平提高时,乳蛋白含量提高,但可能会降低乳脂率。日粮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通常并不提高乳蛋白含量,但蛋白质低于需要时可能会降低乳蛋白。只有当奶牛在极低营养或长期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能量及蛋白质才有可能对乳脂率发生影响。2.4 无机盐当瘤胃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时,乙酸的形成较丙酸更容易些,由于乙酸的增多,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乳脂率都将得到提高。在高水分谷物和青贮玉米等易发酵饲料中添加碱化剂可以取得理想效果,但在干草和青贮鲜草等含ADF占20%以上的饲料中添加碱化剂无明显效果。常用的碱化剂多为碳酸氢钠或碳酸钠,氧化镁和碳酸氢钠以1:2的比例制成的混合剂其碱化效果很好。沸石能增大瘤胃pH值,但同时可能降低乳脂和乳蛋白含量。韩正康(1986)报道,当瘤胃处于丙酸型发酵时,添喂乙酸钠能提高乳脂率。2.5 其他饲料添加剂 烟酸能增加乳脂率或产奶量。据报道,在奶牛产后120 d内,每日饲喂烟酸6 g,可使产奶量提高11.9%,在泌乳中期给奶牛添喂烟酸其效果远不如泌乳早期,原因可能是奶牛在泌乳早期常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奶牛分娩后由于采食量下降、日粮组成改变及由此引起的瘤胃微生物群体改变等因素,导致日粮中供应的和瘤胃微生物合成的烟酸减少,造成奶牛烟酸缺乏;而在泌乳中期,奶牛瘤胃微生物群体稳定,泌乳量逐渐下降,奶牛依靠饲料和自身合成的烟酸可满足代谢和生产的需要,因而在奶牛泌乳早期添加烟酸的效果显著高于泌乳中期。所以,给奶牛添加烟酸要考虑产奶量、泌乳阶段及饲料条件等因素,不应盲目添加。对高产奶牛来讲,为了保证奶牛摄入足够的能量,粗饲料的摄入应受到限制。有关资料表明,在这种情况下,饲料中加入适量的乙酸钠或双乙酸钠,可促进和改善机体电解质的平衡,刺激肝脏、肾脏和肠粘膜,从而提高乳脂率。另外,当精料比例增多使奶牛乳脂率降低时,可每天补饲450g乙酸钠盐或丁酸盐,以提高乳脂率。拉沙里菌素和莫能菌素等离子载体对乳脂率有削减作用,因为这类抗生素物质能增加瘤胃内丙酸的产生量。3 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3.l 合理搭配精粗饲料比例在奶牛日粮中,不能过多强调精料,而应以多汁青绿饲草、青干草等优质粗饲料为主。在充分供给优质青干草等粗饲料后,不足的能量部分由精料供给,在饲喂上也应先粗后精,精料尽量做到少量多次饲喂,避免一次摄入大量精料。Poewll(l939)最早发现,给奶牛饲喂高精料、低粗料日粮会导致乳脂率下降。当饲粮中精料比例较高时,瘤胃中乙酸比例减少,丙酸比例增加;反之,当粗料比例较多时乙酸比例增多。可见,增喂粗饲料有利于提高乳脂率。但粗饲料不能提供乳牛合成乳蛋白的原料,会影响产。奶量。因此,牛的饲粮要合理搭配,不仅提供适量的精料和多汁料,保证奶牛高产,同时要保证有一定比例的粗饲料以提高乳脂率。生产中,奶牛饲喂多采用先粗后精或精粗混合的方法,粗料比例一般不低于日粮的40%。3.2 注意日粮的可消化性和物理形态 VanSoest(1963)通过大量奶牛试验证实了乳脂率与日粮纤维有关,并推断日粮纤维含量和来源对乳脂率的影响可能与纤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饲喂奶牛要注意日粮的消化性,高产奶牛日粮消化率不应低于65%,无论精料还是粗料都应注意其消化性能。精料中易降解的是大麦、高粱,玉米相对较差,粗料中禾本科青干草易降解,其他牧草相对差一些。同时要注意日粮的物理形态,精料的籽实类以打碎或压碎为好,而青粗饲料不易太碎,一般以8cm左右为好,青贮牧草可适当长一些,这样可增加饲料在消化道内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粗纤维、干物质的消化率,进而提高乳脂率的目的。3.3 补充脂肪一般奶牛日粮脂肪含量约在3%左右,而有关资料表明,日粮中脂肪含量在5%~6%时奶牛对养分利用率最高。因此,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油菜籽或保护脂肪酸,可有效提高乳脂率,但添加量也不宜过高,掌握在日粮中脂肪含量大体在5%~6%即可。3.4 加强干乳期的管理产奶牛干乳期是胎儿迅速生长发育需要较多营养的阶段,改善母牛营养状况也对下一泌乳期有利,为延长生产年限准备必要的条件;同时干乳期间乳腺分泌活动停止,是分泌上皮细胞更新动下一泌乳期能正常分泌的必要准备阶段。因此,母牛干乳期供给充分的营养并结合科学的饲养管理(如加强干乳中后期乳房的按摩等),可有效提高乳脂率。3.5 掌握正确的挤奶方法正确的按摩和挤奶操作,能增强排乳反射,提高奶产量和乳脂率。规范和提高挤奶技术,每次挤奶时力求使乳腺胞内的乳汁尽量挤净,不仅可提高产奶量(增幅为10%~20%),而且可增加乳脂率0.2~0.4个百分点。掌握挤奶速度,尽可能在5分钟内挤完。3.6 适当的运动舍饲奶牛运动量较少,如果给予适当的运动,不仅能锻炼体质,加强代谢,增强健康,而且还能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一般情况下,奶牛每天自由运动时间应不少于6h。据报道,对奶牛每天驱赶3公里,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但运动不宜剧烈,时间也不宜过长,应根据牛的生理、营养状况而定。过量运动有时会造成能量负平衡,引起酮病。4 加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乳房炎症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由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等引起的乳房炎,乳汁会呈水样,乳脂率明显降低。由于乳房炎病因复杂且有很多影响因素,预防工作有一定难度。预防乳房炎,必须从各个环节着手,采取综合的措施,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日常管理中,要搞好环境和畜体卫生,尤其是乳房的卫生;要注意挤奶卫生和正确挤奶;定期进行隐性乳房炎或DHI测定,对于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呈“++”以上反应的及时用药治疗;重视和坚持乳头药浴工作,浸渍乳头的药液要求杀菌力强、应激性小、性能稳定、作用时间长,常用的有0.3%~0.5%洗必太溶液、0.5%~l%碘附等。要对病牛实行隔离饲养,及时淘汰慢性病牛一定要看仔细看啊,我找了 好久才找到的 ,算是对的起这个分了!

216 评论

南宫style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在奶牛日粮中补加碳酸氢钠可增加奶牛食欲和干物质采食量,补偿泌乳期能量之不足。研究表明,给奶牛补加碳酸氢钠,不仅能使泌乳高峰期延长,使每头奶牛在泌乳期产奶量增加500千克左右,乳脂率提高0.3%。而且,对预防奶牛酮尿病和瘤胃酸中毒等代谢病都有明显的效果。特别是终年饲喂青贮料和精料偏高的奶牛,效果更为明显。

补饲的方法是:于奶牛分娩后或产犊前10天左右开始补喂碳酸氢钠,直到泌乳期结束时为止,每头每天补饲量为日粮干物质总量的0.8%,或精料量的1.5%~2.0%。但碳酸氢钠不宜单喂,必须与精料混合均匀一块喂饲。

156 评论

相关问答

  • 禽流感对牛羊养殖的影响研究论文

    1.免疫:建立完善的免疫体系并确保接种质量。2.加强饲养管理,坚持定期消毒和临时消毒相结合的原则。3.疾病高发期,饲料中添加华畜维生素C、多种维生素预混剂和清热

    南京葫芦娃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酸碱度对石灰石的影响研究论文

    健康人的体质应该呈弱碱性,PH值在7.35~7.45之间。酸碱平衡是人体重要的平衡因素之一,对身体健康和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在日常饮食中所摄入的

    冬雨霏霏nz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酸性对魔芋凝胶的影响研究论文

    中文的部分:主要是出现了没有标页码,有些期刊名列的不正确,英文的还要找一下,格式要统一,那个没有题目,你的析出文献都是来自一篇文章,如果抽到查重,很容易重复。[

    小笨猪seven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谷氨酸钠对铝的缓蚀作用研究论文

    谷氨酸钠(C5H8NO4Na)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不谷氨酸是一种氨基酸,而钠是一种金属,谷氨酸钠是一种由钠离子与谷氨酸根离子形成的盐。说得更简单一些,如果熬汤的

    爱欧尼亚荒原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苯甲酸钠研究论文

    添加剂在食品领域立下的功劳可不能因几个“害群之马”被统统抹煞。食品添加剂可以起到提高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改善食品感观性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便于

    最爱尛草莓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