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91

万有引莉
首页 > 学术期刊 > 老年人金融素养现状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oyobear1988

已采纳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成因(一)老龄人口数量大且发展迅速根据统计局的报告,首先在数量上,二零二零年60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据全国人口数的比例为18.7%,该比例已经是衡量人口老龄化标准的近两倍,数量上高达2.64亿,超过了0-14岁的人口数。其次在发展速度上,中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从第一次人口普查的7.32%提升到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时的18.7%。通过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例从7%上升到14%使用的时间,可以反映该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中国二零零零年65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是7%,20年间该比例已经达到了13.5%,距离达到14%并不遥远。但是据统计,发达国家大多数都用了45年以上时间才达到此水平,然而中国的老龄化速度远快于其它国家。老龄人口数量大、发展速度迅速一方面与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科技和医疗方面近些年有突破性的发展,我国人民医疗方面有了保障,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二)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中国二零零零年的人均GDP是939美元,就在如此低的情况下中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日本进入老龄化阶段的时候人均GDP是2026美元,而且这个时间点是在一九七零年。到了二零零零年日本的人均GDP更是高达38960美元,同一个时间点,日本的人均GDP是我国的40倍。韩国二零零零年进入老龄化阶段,人均GDP是12161美元。新加坡也是二零零零年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均GDP是23847美元。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阶段时都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有充足的经济实力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然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跟不上老龄化进程。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我国人口红利降低,劳动人口的增速降低导致的,劳动人口的降低必然会影响到经济社会各个层面。(三)人口老龄化地区发展不平衡整体观察可以发现,人口老龄化严重的省(直辖市)中,东部地区较多,西部地区较少。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除了西藏,其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均大于10%。从31个省市老龄化程度排名来看,东三省排名均靠前,其中辽宁省最严重,比重为25.72%,高出西藏地区17.2%,差距非常明显。黑龙江和吉林比重位于第三和第四,分别为23.22%和23.06%。东三省老龄化程度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东北经济下行,导致年轻人外出就业,人口流出。另一方面是由于计划生育期间东北地区执行严格,改变了人们生育观念,所以总体出生率较低。西部地区如青海、新疆、西藏的老龄人口比重分别为12.14%、11.28%、8.52%,相对较低。另外广东省近些年有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所以老龄化程度较低,其比重为12.35%。所以各个省市的老龄化状况与当地目前的经济状况、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时的严格化程度息息相关。二、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一)我国家庭部分金融资产的总量主要分析的家庭金融资产为以下几项:居民手持现金、居民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和外币储蓄。由于二零二一年《中国金融年鉴》未公布,二零二零年《中国金融年鉴》中外币储蓄数据记录到二零一九年,所以分析了一九九五年至二零一九年我国家庭部分金融资产持有额情况。(1) 居民手持现金。是居民期末持有的流通中的货币,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人民银行的调查表明居民手持现金占流通中现金的76%——80%。按照现金的80%来计算了家庭的持有量,即M0*80%。居民手持现金总量从一九九五年至二零一九年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由一九九五年的6308.24亿元增加到了二零一九年的61751.60亿元。(2) 居民储蓄存款。是指个人的人民币存款年底余额,数据信息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居民储蓄从一九九五年至二零一九年一直是在所列金融资产中金额最高的金融资产类型,而且近25年也表现出逐年递增趋势。(3) 股票。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借鉴刘楹的方法以各年末A股流通市值的60%进行了统计。股票总量表现出波动性特征,一九九五年至二零零零年处于逐年增长状态,之后波动性较大,二零一九年达到了近25年的总量峰值289294.80亿元。(4) 国债。此部分数据来自《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发表的统计数据。因为企业债和公司债所占的比重较小,且估算较难,所以借鉴部分学者的方法仅衡量了居民持有的国债情况,并且以国债年末余额的80%对居民持有的比例进行了估算。国债总量基本具有逐年递增趋势,一九九五年估算的家庭持有国债为2640.24亿元,二零一九年达到了134430.43亿元。(5) 外币储蓄。数据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将年末外币储蓄余额换算成人民币进行了统计。我国居民外币储蓄受到汇率改革的影响波动较大,二零一六年达到峰值8048.92亿元,近三年表现出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家庭金融资产总额从一九九五年的40218.20亿元增长到了二零一九年的1312193.50亿元,近二十五年增长较多。再分析二零一九年各项金融资产状况,居民储蓄存款金额为819161.80亿元,其他类型的金融资产随着时间的变化,持有量排序也会发生改变。但是储蓄存款多年来始终是居民持有的最高的金融资产。其次是股票,家庭持有金额为289294.80亿元。第三是国债,家庭持有国债总额为134430.43亿元。之后依次是居民持有的现金和外币储蓄。(二)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特点及成因(1)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总额逐年提升随着经济的增长,居民家庭收入提高,这不仅带动了家庭持有的现金和储蓄存款的增加,也提高了家庭持有的风险金融资产总额。二十五年间,居民持有的家庭金融资产总额由一九九五年的40218.20亿元增加到了二零一九年的1312193.50亿元,增长了33倍。(2) 居民手持现金比重持续下降一九九五年居民手持现金占表中所列金融资产总额的15.69%,到二零一九年下降到了4.71%,与其他金融资产相比,由原来所占比重第二名,降到了第四名,排在股票和国债之后。这是因为银行体系不断完善,存取款极为方便,营业网点和自助取款机遍布各地区,所以安全性、便利性等特点使居民将更多的现金放到了银行中。而且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融合,使居民的理财、支付、购物等模式都发生了改变,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快速转账、提现、充值等服务,所以由于线上操作的需求,人们也会将手持现金存入银行卡、微信、支付宝上,方便随时满足线上服务需要。(3) 居民储蓄存款比重维持在50%以上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储蓄存款一直是家庭最主要的金融资产类型,当证券市场活跃时居民会将更多的资产投入到风险金融资产中,从而储蓄存款份额会减少,但是在市场行情消极时居民又会减少风险金融资产的投资,增加储蓄存款。所以证券市场的活跃度和居民储蓄存款间息息相关。储蓄存款在金融资产配置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是出于教育、医疗、子女婚嫁、孝敬父母、买房、养老等原因。(4) 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占比增加在一九九五年至二零零一年间,家庭金融资产中股票和国债的占比排名都在居民手持现金之后,但是到了二零零二年国债占比超出居民现金占比,排在所有融资产的第二位,到了二零零七年股票占比也超过现金占比,二零零九年开始股票占比更是持续增加超过了国债占比。这表明我国居民的理财意识增强,股票、债券、基金、理财产品等金融资产被居民所接受。但是我国居民还是偏向于资金的储蓄,对于家庭证券类资产持有量远不及储蓄持有量。三、总结从宏观层面,对我国老龄化状况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情况进行了纵向追踪,针对目前我国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人口老龄化方面,从第一次人口普查到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稳步上升,二零二零年的占比已高达18.7%,远远超过了10%的国际标准。我国老龄人口基数庞大且人口增长速度很快;出现“未富先老”的社会现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老龄化严重的省(直辖市)中东部地区较多,西部地区较少。其次,通过纵向观察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变迁,可以发现居民的投资种类更加多元化,每种金融资产的投资金额都在逐年增加,改变了原来单一的投资方式,但是一直以来没有改变的现象是家庭金融资产中居民储蓄的重要性。近些年,风险金融资产的总量有所增加,但是相较于储蓄存款,其持有量较少。人口老龄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研究[提要]在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老龄化问题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人口老龄化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则是其在金融领域所产生的影响之一。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报告,参考众多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分析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以及人口老龄化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产生的影响,并从政府、金融企业和家庭三个层面就如何改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第 1 页国产护肤品排行榜前十名国产护肤品,自然堂爆款凝时系列,抗初老必备,限时买1享11!国产护肤品排行榜前十名国产护肤品,自然堂凝时套装,国货口碑之选!添加多重御老成分,一套定格年轻肌。质地清爽不油腻,层层深入,高效抗初老!点击进入自然堂旗舰店选购!点击立即咨询,了解更多详情咨询自然堂 广告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根据联合国的标准,老龄化社会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总人口中,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占比达到7%,或者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占比达到10%,根据我国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1999年我国就已经达到这一比例,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据统计,2017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6.1%,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重将达到17.8%左右。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原因主要归咎于20世纪80年代实行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及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人口寿命大大延长。老龄化第 2 页问题的加重,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金融方面,老龄化问题改变了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我国家庭金融资产在总量、结构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家庭老年人比重的上升,一方面使得家庭在投资方向上更加慎重,原来倾向于股票、基金等风险投资的家庭投资者,在这方面的资产配置比重显著下降;另一方面我国的储蓄率也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出现回落的趋势。(二)研究意义。老龄化问题涉及到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方方面面,老龄化问题加重了个人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影响了社会劳动力供给水平,也左右着国家相关政第 3 页策的制定。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消费、净出口,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刘易斯拐点”到来,劳动力供给市场由过剩变为短缺,同时人口老龄化必定会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中的投资与消费带来影响,这些都将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增长。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问题,有利于缓解社会养老压力,也有利于家庭与社会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同时,家庭部门作为国民经济三大部门之一,在金融市场消费和金融产品投资方面都占有很大比例,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会影响到全国金融资产的供给与需求。因此,研究如何配置家庭金融资产,第 4 页才能有效帮助家庭及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分析 家庭资产可以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家庭在配置金融资产时与一般金融机构所遵循的“三性”原则一致,即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不同的家庭金融资产具有不同的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正是因为家庭金融资产间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差异,以及不同家庭风险偏好程度不同,才产生了家庭对不同金融资产的不同选择,即对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家庭金融资产在总量上与结构上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而第 5 页发生改变。(一)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总量1、家庭资产总量。家庭资产分为家庭总资产、家庭净资产和家庭可投资资产,在2013~2017年间,我国城市家庭户均资产、净资产和可投资资产规模均有稳定增长,其中家庭户均总资产从2013年的103.1万元,增长至2017年的150.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9%;家庭户均可投资资产从2013年的32.8万元,增长至2017年的50.7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5%;家庭户均净资产从2013年的97.3万元,增长至2017年的142.9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1%。按照当前增长率,预计到2020年,家庭户均总资产将达到199.5第 6 页万元,家庭户均可投资资产将达到70.3万元,家庭户均净资产将达到190.7万元。2、各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情况。在日本、新加坡、瑞士、英国、加拿大、法国及中国这些国家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日本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高达81.1%,远高于其他国家,新加坡、瑞士、英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比重也均达到了50%以上,而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比重仅为11.8%;除中国之外的六个国家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平均水平约为66.4%,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水平仅为六国平均水平的1/6,不及日本的1/7。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家庭对金融资产配置的不重视,也表明了我国第 7 页家庭在金融资产配置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二)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对于家庭金融资产的解释,不同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标准,而根据2019年1月21日公布的《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指出家庭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存款、股票、债券、基金、理财产品、衍生品、外币资金、贵金属、借出款和其他金融资产。1、家庭金额资产配置结构。我国城市家庭金融资产中的银行存款的比例高达42.9%,占家庭金融总资产的近一半,其次保险占比为17.0%,理财占比为13.4%,借出款占比为10.3%,股票占比为8.1%,现金占比为3.7%,债券和外币占比均不超过1第 8 页%。就目前而言,我国家庭在分配金融资产时,并没有按照“三性”原则理性地配置金融资产,我国家庭对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偏好大于盈利性,这与我国保守的传统思想有一定关系,同时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造成居民持有大量银行存款以满足应急需求的原因之一。2、家庭金融资产持有结构。表1列出了2008~2017年间家庭各主要金融资产的配置额,反映了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额在近十年的变化情况,其中储蓄存款始终占据家庭金融资产的主要地位。(表1) 三、人口老龄化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产生的影响第 9 页 人口老龄化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产生的影响体现在家庭老龄化程度与家庭的收入情况、消费倾向、消费结构、风险偏好程度等方面之间的关系,如家庭老龄人口的增加造成家庭劳动力供给不足,从而减少家庭的总收入,使家庭储蓄率有所降低;家庭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使家庭的风险偏好程度降低,家庭会将金融资产往风险程度低的部分分配。因此,人口老龄化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产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积极影响1、缓解家庭高储蓄问题。长期以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的日常消费大多保持着较为理性的观念,在理性消费的同时,也会保第 10 页留一部分财产以应对疾病、意外伤害等突发情况,因此我国家庭的储蓄率一直高于其他国家。而根据生命周期储蓄理论,家庭储蓄率与户主年龄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在家庭青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高时,家庭储蓄率较低,在家庭中年人口比重较高时,家庭储蓄率较高。因此,我国家庭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对于降低家庭储蓄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增加保险配置的比重。根据生命周期投资理论,人们过了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对风险资产的投资热情会不断下降,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家庭养老压力的增加,家庭会寻找缓解养老压力的第 11 页应对措施。因此,在家庭储蓄存款趋近饱和、家庭对风险资产偏好下降等情况下,家庭对保险的投资行为会得到一定的促进,即家庭金融资产中保险配置的比重会有所增加。(二)消极影响1、不利于提高家庭对金融产品的投资。目前,我国家庭金融资产在投资金融产品方面配置不足,且投资品种相对单一。我国家庭的金融资产很大比例配置在银行存款中,用于投资金融产品的资产较少,且投资的金融产品也仅仅局限于股票、基金等方面。在各年龄段中,中年人群体具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能够承担投资金融产品所面临的风险,因此他们的风险偏好程度较高,是家庭金融产第 12 页品的主要投资者,而老年人群体则主要是风险规避者,老年人很少参与金融产品的投资。因此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难以改善在金融产品方面配置不足的问题。2、不利于家庭金融资产的积累。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社会劳动力市场由劳动力供过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对于家庭来说,人口老龄化使得家庭平均年龄上升,家庭劳动力供给水平下降,不利于家庭总资产的增长,而家庭金融资产总量在家庭总资产中的比例本就受到房产的挤压,因此人口老龄化会对家庭金融资产的积累产生影响。第 13 页 四、改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措施 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仅是家庭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因此需要政府、金融企业和家庭多方的共同努力来有效应对。(一)政府层面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是造成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庭持有大量的安全性、流动性高的金融资产是为了预防性支出而被动储蓄,预防性支出中就包括家庭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的支出,因此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优抚等多方面的建设,能够帮助家庭减少储蓄性存款的配置比重,增加第 14 页风险性金融资产的配置比重,改善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情况。2、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相对于英美等发达国家,它们很早就开始注重金融知识教育的宣传,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及教育机构,而我国对金融知识宣传方面的重视不足,金融知识的缺乏造成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缺乏活力。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电视、广播等平台来宣传金融知识;开展与金融知识相关的活动并鼓励居民参与;将金融知识的宣传深入到中小学,组织趣味性的金融知识教育活动,培养中小学生金融理财意识。(二)金融企业层面1、丰富金融创新产品。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不均衡与我国第 15 页金融产品品种的单一性存在必然联系,这需要金融企业丰富金融产品,推出具有不同期限、利率、风险水平的金融创新产品,同时设计出如老年人理财、老年人保险等适合老年人投资的金融创新产品,拓展家庭金融资产的投资渠道。2、降低金融产品购买门槛。金融产品的购买具有一定的门槛,如之前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一直都在5万元,直到2018年9月,银保监会才将银行理财产品的起点金额设置为1万元,同时部分金融产品主要针对机构投资者,排挤了个人投资者。金融产品的高门槛限制了家庭金融资产的介入,影响了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因此金融企业要适当降低金融产品第 16 页的购买门槛,促进个人投资者的参与。(三)家庭层面1、正视家庭金融资产问题。通过前文对家庭金融资产的分析,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目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一是家庭对风险投资的偏好程度普遍偏低;二是家庭金融资产在家庭资产中的地位受到房产的严重挤压;三是家庭金融资产中储蓄存款所占的比重远远超过其他金融资产。只有当家庭正视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时,才能使家庭在配置金融资产时保持警惕,合理配置家庭金融资产,从而改善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2、提高金融理财意识。家庭金融资产的合理配置,需要家庭有相应的金融理财意识作支撑,家庭金融理财意识的第 17 页不足引起家庭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因此家庭应积极主动地去了解金融产品及相关的金融知识,如通过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平台获取金融信息,通过咨询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了解金融产品,从而提高家庭金融理财意识,提升家庭金融投资及理财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琳.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总量和结构演变[J].北方金融,2015(2). [2]吴卫星,李雅君.家庭结构和金融资产配置———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第 18 页会科学版),2016.30(2). [3]莫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家庭金融资产选择[D].天津:南开大学,2014. [4]吴义根.中国金融结构变迁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1. [5]吴锟.金融素养对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行为的影响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 第 19 页百度文库 搜索人口老龄化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国内外研究现状怎么写继续阅读本文档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页数说明:当前展示页数为百度文库重新排版后结果,原始文档共5页相关文档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研究1000阅读 行业好评免费获取全文人口老龄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研究1000阅读免费获取全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研究1788阅读 优质内容免费获取全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研究1407阅读免费获取全文人口老龄化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2874阅读免费获取全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探究1000阅读人口老龄化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2770阅读人口老龄化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基于家庭结构的视角1000阅读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1255阅读查看更多为您精选人口老龄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研究会员文档702篇人气好文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研究2129人阅读人口老龄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研究1000人阅读热门TOP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研究1910人阅读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研究1000人阅读立即开通VIP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人口老龄化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国内外研究现状怎么写文件夹年龄结构与家庭金融配置风险——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5.0分 1002阅读人口老龄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研究_图文 - 百度文库4.3分 1097阅读 值得一读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 百度文库4.4分 1052阅读 近期下载量飙升剩余10篇精选文档工具 收藏 APP获取全文

338 评论

玉皇小帝

现如今,由于老年人群体因心理健康出现的种种问题层出不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心理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推进,老年人群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关注老年人群的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一项社会及国家需要面对的问题[1-3]。老有所乐是全社会对老年人生活的期待,但由于躯体及心理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支持能够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增加晚年的幸福感。在社会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到异地工作,这造成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空巢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4],社会支持水平的降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关爱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我国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脆弱性。社会支持包括子女、配偶、亲朋好友等对老年人的情感支持,也包括收入状况等经济支持。有研究认为,较低的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5-6]。夫妻关系和子女关系是中国家庭的两组重要支撑,作为社会支持的环节,良好的子女关系让老年人有较好的精神寄托,可以经常性的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缓解内心的孤独感[7]。重大的生活不良事件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大事件,甚至会造成老年人的抑郁等症状。本次研究以社会支持作为研究的支点,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1对象与 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疗养中心进行疗养及体检的205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8例(67.32%),女性67例(32.68%);年龄60~82岁,平均(71.42±12.05)岁。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思维清楚,具有一定的表达和读写能力,能够配合调查员完成调查问卷;③企业及事业单位等离退休人群;④身体无精神病症及恶性疾病等;⑤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次调查。

1.2方法

1.2.1

调查工具本次研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8],其中一般情况调查量表主要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 文化 程度、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症状自评量表共有90个项目,分别检测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5级评分,分别为:1.没有(自觉并无该项问题/症状),2.很轻(自觉有该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严重),3.中等(自觉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4.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5.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等3个维度。

1.2.2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问卷均有护理测评小组完成,护理测评小组共有5名本科学历的护士,在量表调查之前均接受培训,培训测评成绩优秀。调查问卷收集后抽取5%进行复查,核实信息,确保信息收集及量表评估的准确性。

1.3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定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两组相关资料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预测两组定量资料的关系,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不同维度下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得分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影响;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得分存在显著影响,见表1。

2.2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得分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离退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中的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负相关,具体到3个维度上,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都只与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强迫、抑郁、焦虑和敌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不同领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9-11]。本次研究以心理症状为评估指标,分析不同社会支持下各心理症状的情况。社会支持包括主观支持情况、客观支持情况,同时包括老年人对支持的利用程度,利用度决定社会支持所发生的效果,因此也受到了很多专家的关注。

3.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的因素

本次研究年龄对老年人心理症状和社会支持的影响以在70岁以上较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躯体的老化,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对主客观的利用度降低,同时交流的困难及躯体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到了心理的起伏变化,这一点健康自评状况的分析情况也可以印证,自我身体情况较差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评分较低,同时症状得分情况也偏高。

3.2主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主观支持是指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家庭中如果发生重大的不良事件,如丧偶等,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打击是非常大的,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同时社会支持程度得分也就较差。根据相关性的研究也表明,主观支持与老年人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主观支持也可以从子女关系、居住状况上来分析,子女关系较差、独居、空巢老年等社会支持相对较差,其各种心理症状表现的也就越明显,本次研究的也得到邬俊福等研究[12-14]的认证。

3.3客观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客观支持是可见的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由于退休老年人相对 其它 农村地区及没有社会退休保障的老年人相比[15],有可供生活的退休养老 保险 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对物质生活和对养老问题的担忧。因此,收入状况这一项客观支持在单因素分析中并未对老年人的心理症状总分发生明显的作用,但这不能否定客观支持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中也表明客观支持与焦虑有显著的相关性。

3.4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支持的利用度是评估老年人所能接受到支持的最有效指标,本次研究也说明,支持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症状评分的相关性最高。由于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受到躯体等健康状况的影响,支持利用的程度不同,虽然提供相同的支持,其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重点对支持利用度进行研究,探索如果提升支持的利用度,通过干预老年的支持利用度来实现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目标。总之,合理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积极探索有效的老年人支持模式,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摘 要】老年人作为一个相对弱势且迅速扩大的群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现代老年人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心理特征,提出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的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

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人口以平均每年3.32%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09%[1],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预测到2015年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2]。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高龄、高速、数量大的特点[3],这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

2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4]有5个方面。

2.1心理状态良好情绪乐观,精神愉快,热爱生活和家人,幽默豁达,助人为乐,有好奇心,对自己的健康懂得珍惜,对老年生活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2.2智力正常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晰;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 想象力 ,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生活目标。

2.3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以及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想办法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

2.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及晚辈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2.5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正确扮演符合该年龄在各种场合内的身份和角色,其对社会的看法,对道德伦理的认识,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即与社会协调一致。

3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老年心理健康[4]又称心理卫生,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3.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3.1.1生理因素人步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接受速度及接受质量均明显降低[5]。老年人因衰老引起的各脏器功能减退是多脏器衰竭的基础[6]。多数老年人 记忆力 下降,语言活动及思维范围窄,难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产生听觉理解和判断力的障碍等。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疾病增加、自理能力下降、视听功能障碍、认知老化、生活方式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3.1.2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生活事件、经济收入与文化 教育 、婚姻与家庭、体能与文体活动等。如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3.1.3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支持、个体参与社会闲暇活动、老年社区卫生服务[7]。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由于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有益于更好地适应机体和环境的变化[8]。心理健康与 人际交往 、家庭关系、生活、身体状况、睡眠、文体活动、经济收入和住房等满意度呈正相关[9]。

3.2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征

3.2.1孤独的心理老年人的脑及体内其他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感[10]。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改变、生活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

3.2.2焦虑、抑郁的心理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理。有文献 报告 ,正常人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0%~23%,而老年患者由于病情不可逆转性而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有负性情绪,家庭不和睦的老人负性情绪较严重[11]。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对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不容忽视的[12]。抑郁性障碍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表现形式多样,可有轻度的忧愁到严重的痛苦[13]。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3.2.3敏感和猜疑的心理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时,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3.2.4恐惧与害怕的心理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从而产生恐惧感。

3.2.5疑老和绝望的心理 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濒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化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4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根据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护理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为恢复和增进病人健康服务。

4.1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 爱好 、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4.2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应不断完善。

4.3实施 措施 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4.3.1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心理护理的前提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美好的语言能使老人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所需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①与老年病人沟通首先要采取包容的态度,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主动与老人交谈,了解他们心中的悬念问题,对其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以取得更好的合作。②尊重病人的人格,对老年病人有适当的称呼,护理时征得他们的同意,态度要和蔼,避免发生伤害病人自尊的事情。③以精湛的技术赢得老年病人的信赖,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碍,主动配合治疗。 ④护士应理解病人的情感需要,主动多接触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关心,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满足医疗保健需要。注意文明行医,礼貌待人[14],时时用亲切的语言、体贴入微的照顾来排解他们入院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让他们视如亲人,愿意向我们倾诉内心的痛苦[15]。

4.3.2对老年患者的尊重、理解和爱护是心理护理的关键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 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切不可奚落、挖苦老年患者,损伤其自尊心。

4.3.3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患者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不要随意打断,不要向他们乱作保证,使他们从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满足,有利于心理健康,延年益寿。同时,加强社会联系, 鼓励其亲友、老同事及单位人员前来看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谈活动[16]。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报刊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保持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

4.3.4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的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

4.4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多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信息,采用上级部门下查、不记名问卷调查、认真听取家属意见等方式,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以及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改进护理计划、完善护理工作。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5小结

综上所述,老年心理护理是目前心理护理研究的重要部分,心理护理不同于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一种经常性行为方式。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其中,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使护士改变陈旧的护理观念,树立起人文护理的理念。在护理过程中,只要建立了信任、和谐的医患、护患、家庭及社会关系,再配合必要的耐心和技巧,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丹,胡亦心.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4):54.

[2]李嵘.浅谈老年心理保健问题[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38-39.

[3]曾毅.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9-70.

[4]化前珍,郭明贤.老年护理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55-56.

[5]郑玲,吴渭虹,赵铁梅.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新观点[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33.

[6]杨文,初荣,刘淑荣,等.老年人不典型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2):62.

[7]杨纾加,温玉洁.影响老年人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3,16(4):595.

[8]孙淑梅,张红莲.老年肿瘤患者的心理个性测评与干预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100.

[9]林冬岩,韩春姬.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医药,2006,17(1):114.

[10]王敏霞.影响老年身心健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4):36-37.

[11]周运生,刘兰.银川市公寓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3,25(1):19.

[12]罗敏,左月燃,金宁宁,等.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 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30.

[13]宋桂云,刘宇.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 焦虑、抑郁的相关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4.

[14]郭军英,杨宇彤.对军队疗养老干部心理护理方法的 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3):159.

[15]吴岩.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J].齐齐哈尔 医学院学报,2008,29(2):35.

[16]汤智颖,张俏颖.如何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29.

262 评论

clover冬儿129

编者按:

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中国银保监会已于2019年正式启动了“3·15”银行业和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统一口号为“以消费者为中心优化服务”,旨在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强化服务意识,规范市场秩序,注重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消费者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引导消费者依法、理性维权,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在“3·15”来临之际,《中国银行保险报》策划推出一期专题,从防范非法集资、提高金融服务适老性、谨防过度消费等角度进行介绍和提醒,引导金融消费者正确使用金融服务,了解自身权益;倡导理性消费观念,培育良好金融消费生态环境,增强金融消费者获得感。

投资谨记风险防范

记者 房文彬

理性投资 远离非法集资

近年来,“e租宝”“钱宝”“泛亚”等重大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接连爆发,特别是2018年以来P2P网络借贷平台连续爆雷,给广大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很多老百姓的血汗钱都“打了水漂”。

“投资途径太少是导致许多老百姓选择P2P的原因。”国际关系学院经济金融学院讲师姚金伟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

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保护 社会 公众合法权益,国务院颁布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律师协会会长才华表示,《条例》对非法集资的治理从“围追堵截”调整为“疏”“堵”结合,对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治理体系的形成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表面上看,非法集资属于金融领域违法行为,扰乱银行业金融机构吸纳存款的市场经营秩序。但在实践中,以正常经营为目的的非法集资占比愈来愈少,以‘投资理财’为名、行取金钱之实的愈来愈多。同时,非法集资的外衣日益花哨,包装日益复杂,隐蔽性日益提升,这就要求对非法集资风险的处置必须坚持‘早发现,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才华提醒广大老百姓,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务必谨记“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远离非法集资。

2020年11月27日,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在“《 财经 》年会2021:预测与战略”上宣布,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到2020年11月中旬归零。

虽然P2P网贷机构已全部清零,但并不意味着非法集资案件就能彻底杜绝,类似“仿冒银行”等新型风险仍然不容忽视。北京市通商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忠表示,“仿冒银行”是指个别公司从装修、布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称呼都和银行一样,使普通人误认为他们是银行而与其建立合同关系,导致财产损失。作为普通消费者,如何避免被“仿冒银行”忽悠是个综合问题。除了政府加强监管外,消费者应树立理性投资、价值观念,才能有效规避风险。

目前投资的渠道众多,例如股票、基金、债券、贵金属,以及银行存款等。张忠认为,理性消费者应投资和自己知识水平以及对投资产品了解程度相匹配的产品,不要将资金投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营造依法理性维权氛围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为权利而斗争》中写道,为权利而斗争是每个人的神圣义务。

在现实生活中,维护自己的权利要讲究方式方法,采取非理性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尤其不应该用暴力来反对不公正,不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自己也容易因此付出极大代价。

做到依法合理维权,才更有利于推动问题的解决。例如监管就多次提醒广大保险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或享受服务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可以通过正规渠道直接向金融机构进行投诉,主张民事权益,依法合理维权。

如何做到依法合理维权?张忠认为,消费者在收到类似“代理退保”“全额退保”“退旧买新更划算”等“美好”信息时,应向可信赖的专业人士咨询,比如保险公司客服等,不要仅听推销人员吹嘘就轻率作出决定。消费者在权利被侵害时,应及时向主管机关(比如市场监督管理局、银保监会等)或消费者协会咨询并寻求帮助,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损失扩大并挽回部分损失。同时,他还建议消费者学习一些法律知识或寻求法律及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帮助,借此更好提高维权意识和能力。

此外,姚金伟认为,要通过金融投资教育拓展消费者对依法理性维权意识的建立、维权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消费者要完整认识到金融监管体系构成及职能,明晰维权的合法途径和手段,了解相关金融消费者保护政策,做到“知维权、能维权、会维权、善维权”,金融消费者要主动加强金融知识政策学习,克服盲目跟风的投机心态。

再“等一等”老年人

记者 胡杨

稍显“深奥”的金融产品与越来越智能的金融服务正深深困扰着老年人群体,一道道“数字鸿沟”阻碍了老年人适应并融入智慧 社会 的脚步,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打折扣。

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的金融需求?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各类金融机构都在积极思考。

推动金融服务适老化

宁波市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的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人工服务仍是我国老年人银行服务的首选,其对数字化金融服务的需求和接受度都偏低。以宁波为例,作为经济发达的新一线城市,当地仅有55%的老人开通了手机银行。

据建行湖北省分行营业部胡莨靓分析,老年客户由于身体状况和受教育水平等原因,普遍排斥银行电子渠道和自助渠道等金融服务,偏好安全、简单的结算工具,对柜面人工服务依赖性较强。同时,老年客户在网点主要办理储蓄和理财业务,储蓄业务约占七成,其中存折存单业务更是占比高达90%,客观上也难以进行自助渠道和电子渠道的分流。

老年群体对人工服务的强依赖性,更要求金融机构予以耐心周到引导。

《中国银行保险报》走访发现,北京多数银行网点都配备了方便老人的服务设施,例如设置专门的服务窗口、划分爱心座椅和提供老花镜、放大镜、医药箱等,体现了对老年人的特殊关怀。

对于智能柜机或自助设备,绝大多数银行也要求一线业务人员在不触及老年客户隐私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

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部分银行积极 探索 上门服务。例如某国有大行就利用移动展业上门为老年人开展金融服务,运用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实现移动化的业务受理、现场调查、实地拍照等信息采集工作,通过电子化、信息化的数据、影像流转方式,利用网络与后台业务系统进行对接,将柜台“搬”到客户身边。

某股份行北京分行推出了一些老年人专属金融产品,例如能提供附加保险和专线电话业务的银行卡。拨打热线咨询的老人可以跳过语音导航和按键操作环节,直接由专属人工客服对接服务。

受经济发达程度制约,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适老化”更加任重道远。随着存折业务逐渐退出市场,只凭一张银行卡,很多老人不清楚账户发生的变化,从而会产生恐慌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有农商行推出“存款对账簿”业务,帮助持卡人查看账目的收支明细,既缓解了老年人从折到卡的恐慌,又防范了一定的金融风险。

与此同时,监管也在加强引导,以提升老年人日常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国务院办公厅于去年11月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后,央行随即明确提出,将指导金融机构聚焦老年人日常高频金融场景,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贴合老年人需要的“适老”金融服务。

提高老年人自我保护能力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非法集资金融案件受害者中,60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比例高达70%,犯罪分子多通过“假借促销活动来引导老年客户购买虚高收益的非正规渠道理财产品”“以投资养老公寓为名,以高收益高回报的虚假养老项目吸引老年客户进行投资”“假借P2P名号,虚假宣传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项目,吸引风险识别能力较低的老年金融消费者”等方式实施。

宁波市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研究指出,除对新事物认知能力不足外,金融机构对客户金融知识教育缺乏针对性的现状,也导致了很多金融知识宣传并未实际转化为老年人的知识和技能。

对此,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就曾特别提出:要针对重点人群,着力加大老年人、青年学生等群体的宣传力度,根据不同受众的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差异化开展宣传。

《中国银行保险报》注意到,已有部分银行开展了老年人专项金融知识宣教活动。某国有大行就在网点举办微沙龙,介绍电信的危害、洗钱案例等,以提高老年人对电信、洗钱、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的认识,并且力争把老年群体金融知识的宣教工作形成常态化机制。

一些保险公司则聚焦老年人常用的金融产品,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保险服务政策进行教育宣传,如某险企就开展了“进社区““进养老院”“进老年大学”等活动,普及相关金融知识。

年轻人莫过度消费

记者 于晗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占比超过四成。

由于青少年网民的崛起,网购消费不断迎来新生力量,一些金融机构因此嗅到了商机。消费分期、学生信用卡、P2P网贷等金融产品涌进校园,“校园贷”大行其道。

2020年,权威调研机构尼尔森(Nielsen)发布的《2019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86.6%的年轻人都在使用信贷产品,其中半数人有债务累积。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为86.6%;年轻人平均债务收入比为41.75%,仅有13.4%的年轻人零负债。

引发年轻人过度负债的主要原因是超前消费乃至过度消费。去年12月29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称,一些网络平台通过各类网络消费场景,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诱导年轻人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有的机构甚至给缺乏还款能力的学生过度放贷,出现违约之后进行强制性催收,引发一系列 社会 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州中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向外界披露了一组数据:广州互联网法院自2018年8月成立以来,共受理了113223件涉互联网纠纷审判、执行案件。其中,被告为自然人且涉及网络消费借贷的案件占比将近一半,其中超过六成案件被告为35岁以下青年,并呈现持续攀升趋势。据此,陈海仪提出,应构建青少年网络消费借贷预防及帮扶机制,预防和帮助青年人走出债务困境。

在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有关负责人看来,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首先是信息披露不当,存在销售误导风险。一些机构或网络平台在宣传时,片面强调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条件。然而,所谓“零利息”并不等于零成本,往往还有“服务费”“手续费”“逾期计费”等,此类产品息费的实际综合年化利率水平可能很高。部分营销故意模糊借贷实际成本,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理解或认识,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其次,一些网络平台过度包装营销,让消费者陷入盲目无节制消费陷阱,尤其容易误导金融知识薄弱人群、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青少年等。再次,部分平台还过度收集、滥用客户信息,存在个人信息使用不当和泄露风险。

对此,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树立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观,远离过度借贷消费营销陷阱。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校园贷产品大行其道,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套路贷”案件也屡有发生。去年10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出警示,提醒大学生警惕不良“校园贷”,尤其当心以“注销校园贷”“创业贷”“培训贷”为名目的。同时提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切勿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提出,建议加大网络贷款监管整治力度,建议禁止给在校学生办理信用卡和提供分期等相关超前消费的金融服务。他认为,学生没有偿还能力,超前消费无疑是给家庭和 社会 带来巨大风险,不利于 社会 稳定和发展。

164 评论

相关问答

  • 老年人养老产品国外研究现状论文

    国内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研究现状目前,城市居民大部分都已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然而在农村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农民还没有得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仍是中国社会

    年~you(yu)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养老金融研究论文

    题目写好了吗?

    吃客声声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老年人健康素养论文研究不足

    盐 城 师 范 学 院毕业论文2014—2015学年度盐城市盐都区老年人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与分析2015年5月20日盐城市盐都区老年人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摘

    装修徐工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农村互联网金融论文研究现状

    普惠金融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研究论文作者:童鞋论文网 论文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16 8:34:23 一、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一)农村

    小女孩不懂事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养老金融发展研究论文

    请将具体要求与时间发送给我,我会尽快完成,

    帅气小王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