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监理
钢铁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论文
[摘要] 新常态下我国钢铁行业处于产能过剩、亏损严重等艰难的发展现状,尤其在东北老工业区,钢铁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模式依然比较传统与陈旧,通过成本管理对企业正确决策及实现降本增效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以某国有大型企业钢铁集团旗下的A特殊钢厂为例,剖析了原有成本核算与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并讨论了使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必要性以及实施建议,以期有助于作业成本管理的思路和理念在钢铁行业的推广,帮助钢铁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关键词] 新常态;成本核算;A特钢厂
1研究背景
自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跌破8%以来,我国历时30多年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速度开始逐渐放缓,这预示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钢铁产业作为比较传统的制造行业,其产能过剩问题尤为显著。据中国报告大厅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11个月,重点钢企合计亏损531.32亿元,中国作为“全球第一钢铁大国”,钢铁年产量实现34年来的首次下降。2016年是钢铁去产能“共识年”,虽然根据前三个季度的结果,化解过剩钢铁产能已经完成目标任务量的77%,但是中国钢铁协会仍然呼吁,钢铁企业还是要坚定不移地践行“去产能、控产量、降成本、防风险和增效益”的方针不改变。在整体形势仍然严峻的情况下,如何降本增效,取得价格优势以在竞争环境中保持优势是每一个钢铁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整体来说,我国东北老工业区钢铁企业的生产组织较粗放,对消费个性重视不够,因而成本的核算方法过于简单。标准成本法、计划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仍然是目前钢铁企业普遍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更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这些传统的成本核算与分配方法以及传统的成本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钢铁企业对降本增效的强烈需求。寻求一种更为准确和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精确的成本核算信息,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成本控制体系和更加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进而能够满足企业对降本增效的需求。
2A特钢厂成本核算现状分析
A特殊钢厂是隶属于东北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殊钢生产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铁路、石油、化工、机械、军工等行业,是一汽、瓦轴、北京天海等知名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2.1成本核算与管理现状
从成本项目来看,A特钢厂主要以车间为单位制作和提交成本报表,主要车间报表有炼钢车间报表、铸钢车间报表、锻造车间报表、轧钢产线报表。每个车间的成本项目繁杂且各不相同,如:炼钢车间成本项目包括原料(铁水、废钢、合金料)、辅料、备件、能源、冲减项(除尘灰)、工资及制造费用。在成本费用归集及分配方面,特钢厂生产所需的各项原材料、辅料、能源等均采用计划成本法,通过ERP系统由公司相关部门抛送;冶炼系统除合金料外,其他各项成本费用均按照产量平均分配(合金料成本分配:按照各钢种每种合金的添加量进行分配)。轧材系统所需的原料成本,即电炉钢坯成本,由当期发生的成本与库存原料成本加权平均取得;轧材系统其他的成本费用分配:以各钢种在轧制过程中所需要的轧制时间进行分配。成本分析方面,实行周成本分析制度,以财务科提供的各工序成本指标数据为基础,具体分为四个部分:产量分析,定额分析,价格分析,费用分析。
2.2成本核算问题分析
2.2.1成本核算方式与分配标准不准确虽然特钢厂已经引进了ERP管理系统,但由于生产车间内部缺少二级子系统,厂内成本从数据收集汇总到计算分摊,基本上都是基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完成,成本核算数据的明细度与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基本生产车间不同生产线耗费资源分配混乱,不能精确核算出各类钢种和每个钢种之下的钢号所分担的生产车间发生的生产成本。虽然特钢厂已对辅助生产成本设置了二级明细科目,分别用以归集分配各种间接成本,但是对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是按照产量或时间一次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去。然而不同品种以及同一品种不同钢号的产品除了在合金的使用上不同之外,每种产品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在每个环节消耗的间接成本比例也不尽相同。随着企业成本结构发生的变化,辅料和燃料动力等间接成本的比例不断上升,这种单一的静态标准己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2.2.2成本控制对象单一由于钢铁企业的行业特点与内部机构的设置要求,A特钢厂成本控制的考核对象主要是以车间为单位,并没有深入到整个产品生产的每个作业过程中。特钢厂产品的复杂性导致了单一的成本控制对象不能达到较好的成本管理效果。产品复杂性的差异是指产品在工艺上和含零部件的数量方面的差异。产品复杂性差异存在于多产品的企业中,其种类越多的企业,该差异可能表现得越明显。由于钢铁生产工艺的复杂性,每个生产车间里都划分为很多不同的作业和作业中心,每个作业的成本动因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仅仅从车间角度去控制成本,找不到成本产生的真正动因,意味着找不到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也就达不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2.2.3成本分析与生产工艺脱节原有的成本分析主要包括产量、定额、价格与费用分析,这些分析都集中注重企业内部产量、耗用量及原材料价格等方面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但是忽视了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的改进等几个方面的成本分析,没有将成本核算与分析全面地融合于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全过程,并不能从生产整体的角度出发找出降低成本形成的动因和途径。同时,由于缺少对生产作业的分析,不能准确揭示产品的增值过程,也就较难区分哪些作业能够为企业带来增值。随着能源价格的逐年上涨,成本控制力度不够以及潜在的非增值作业和非增值成本使得最终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加上产能过剩导致的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等,在这些内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使得产品价格不断被压低,利润空间大大缩减。
3将作业成本法引入钢铁企业的意义、阻碍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传统的成本核算与分配方法严重扭曲了各种产品之间成本,单一的以车间为单位的成本控制对象与成本关注点也已经不能满足特钢厂的成本管理需求和整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作业成本法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以进行动态反映,借以更好地发挥在决策、计划和控制中的作用,以促进作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针对特殊钢铁企业产品种类多工艺流程复杂的情况,作业成本法的使用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核算数据,更为作业成本管理提供了信息的基础,使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和产能投入到效率最大的产品生产过程中。然而在我国钢铁行业中推广作业成本法面临的困难也是巨大的,主要阻碍就是管理思想和观念意识落后,其次是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系统复杂,对信息技术的要求高,最后它对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既精通作业成本核算又对钢铁尤其是复杂的特殊钢的生产工艺流程非常熟悉的综合型人才。针对以上困难,特殊钢铁企业推行作业成本法必须在企业内部形成从机关到车间的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关心成本的氛围,为推行作业成本法创造良好的环境,管理层要起到带头作用,形成至上而下的全面贯彻。此外,企业应注重设计并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信息系统以帮助企业从这些复杂工作中解脱出来,便于作业成本信息的归集和计算,保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最后,要大力培训现有会计人员的作业成本知识,提高其业务技能水平,使其深入了解钢铁行业的生产流程和工艺,为成功推广作业成本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春艳.作业成本法在钢铁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4(25):30-31.
[2]宁亚平.作业成本法适用条件调查研究[J].财政研究,2012(3):79-80.
[3]屈航.浅谈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应用[J].财会通讯,2010(20):52-53.
[4]师巧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10(17):32-35.
[5]余绪缨.简论当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J].会计研究,1995(7):3-6.
桃紅梨白
宽展对连轧产品尺寸精度的影响10线材连轧过程中影响轧件宽展因素的探讨1前言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钢铁产能高速增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线材产品作为深加工的原料,用户对其性能和尺寸精度要求越来越高。随着高速线材轧机的工艺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产品精度的控制越来越完善,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仍有多种可调节因素影响着产品尺寸精度。本文仅以唐钢一高线为例,对影响宽展的因素及其对产品尺寸精度的影响作简要分析。2唐钢一高线轧钢工艺简介唐钢一高线是国内“八五”期间建成的拥有国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生产水平的一条高速线材生产线,原设计生产能力为35万吨/年,最高轧制速度108m/s,保证轧制速度为90m/s,原设计产品规格为Ф5.5—Ф13mm的线材。多年来,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完善和提高引进生产线的生产能力,通过不断完善轧制工艺及强化设备管理,截止到2004年,我车间的年产量已经达到了58万吨。2005年3月对一高线进行了改造,原料断面由135×135mm改为150×150mm。改造后轧机数由原25架增加到26架,在Ф500轧机前增加一架Ф550平辊轧机,仍保持原轧机平立交替布置及无扭轧制工艺不变。孔型系统为平箱—立箱—平棍—平棍—平棍—箱—椭圆—圆—椭圆—圆——。终轧速度为90m/s, 产品规格Ф5.5一Ф12mm,产品精度达到0.15mm。加热炉为蓄热式步进梁加热炉,加热能力80吨/小时,设计连铸坯全部热送热装且钢坯入炉温度不低于600℃。3线材连轧过程中轧件宽展的影响因素根据本厂一高线工艺和设备的具体情况,笔者在多年的生产中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现就本生产线实际生产中影响轧件宽展的因素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3.1压下量对宽展的影响宽展量(毫米)压下量是影响宽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压下量的增加,宽展也增加。这是因为一方面随高向移位体积加大,宽度方向和纵向移位体积都相应增大,宽展也增大。另一方面,压下量增大,变形区长度增 30加,根据最小阻力定律,金属质点沿阻力较小 25的横向流动变的更加容易,因而宽展也加大。 20用同一孔型系统生产同一规格产品时,压下量 15根据轧槽磨损情况进行微量调整。在轧制 10不同规格产品时,由于本厂增1#和1#—8#架 5压下量(毫米)为共用孔型,各道钢料断面积都有变化,如由Φ6.5改为Φ5.5品种时,前9道分别要 0.2 0.4 0.6 0.8增加压下量。每道钢料的宽展都要增加,轧 图1件宽度相应增大,对轧件进入下一架轧机的咬入不利,如调整不正确轧件可能不咬入或打滑造成堆钢事故。另外应对导卫量的大小做相应调整。宽展和压下量基本上是线性关系如图1所示。3.2轧辊直径对宽展的影响随着轧辊直径的增加,变形区加长,纵向阻力增加使轧件宽度增加。由于轧辊磨损后需经常重车辊径变小但每次重车量相当于原辊径的1.5%,带来得影响甚微,可以不考虑。但由最小辊径换成最大辊径时,辊径差在6%~10%,这时宽展量变化就较明显,在调整时就要考虑这一因素,特别是在2#、3#、4#三架平辊轧机上较明显。在实践操作中,当由最大辊径换为最小辊径时,如该架次的理论调整速度Δn,但实际调速应为(0.9-0.95)Δn。3.3摩擦系数对宽展的影响随摩擦系数的增加,金属纵向流动及横向流动阻力增加,在线材生产过程中,由于轧件断面小,金属纵向流动阻力增加较多,而横向流动阻力增加较少,因此,摩擦系数增加将使延伸减少,宽展增加。凡是影响摩擦系数的因素,都将通过摩擦系数引起宽展的变化。主要有: 轧制速度的变化、金属化学成分的变化、轧制温度的变化、轧辊及轧件表面状态的变化等都直接影响摩擦系数的变化,从而引起宽展的变化。3.3.1钢坯温度的影响宽展量(毫米)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温度℃图2 轧制温度对宽展的影响在轧制过程中钢坯温度对宽展的影响影响主要表现:轧件和轧辊之间的摩擦系数的变化对宽展的影响。由于一高线加热炉按实行热送热装条件设计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不能实现连续热装,造成入炉坯料温度相差几百度,这样就不能保证坯料出炉温度的稳定和均匀。轧制温度主要是通过氧化铁皮性质影响摩擦系数,从而间接地影响宽展。在较低温度阶段由于温度升高,氧化铁皮生成,摩擦系数升高,从而宽展亦增。而到高温阶段由于氧化铁皮开始熔化起润滑作用,摩擦系数下降从而宽展降低。线材生产轧制温度均在950~1150℃度之间,摩擦系数由最大向最小值方向变化,如图2所示。所以轧制温度变化对产品尺寸影响非常明显。例如:轧件在长度方向温度不均,造成成品尺寸不均。头尾温差较大时,成品头尾尺寸超差现象较严重。炉内温度不稳定造成出炉坯料温度成批发生变化,对成品尺寸的稳定性影响较大。温度高时整条钢尺寸偏小,温度低时尺寸偏大。3.3.2钢种变化的影响生产过程中,钢种的更换造成轧件在同一孔型上宽展量的变化。由于不同钢种的变形抗力,摩擦系数的不同就会造成轧件在同一孔型上的宽展量的变化。如当由低碳钢换为高碳钢时,轧件的变形抗力增大,保持轧件同一高度时,轧件宽展增加,轧件断面增加,进入下下一道次后容易过充满,破坏了连轧常数,形成堆钢轧制易出现生产事故或成品尺寸偏大,严重时出现废品。一般情况是,为避免孔型过充满,各道次辊缝值应该由粗轧向后逐架适当减小,配合速度调整来达到合格产品尺寸。调整量大小应视具体条件而定,实践操作中当由低碳钢转为中高碳钢或合金钢时,而且规格不变,同架次的钢料往下限调整。粗轧压下量增加1-2mm,中轧压下量增加0.5-1mm,预精轧压下量增加约0.3mm。反之,根据成品尺寸仅需调预精轧钢料就能实现正常稳定生产。3.3.4轧制速度的影响当轧制速度超过2m/s时,摩擦系数f随速度增加而下降,造成小宽展大延伸轧制现象。对小断面圆钢影响较明显。对本条生产线轧制时从第一架的0.2m/s到终轧架次的90m/s。每架的速度都在递增,所以因速度影响宽展量的变化规律是由大变小,延伸由小变大。另外,如在稳定生产过程中,把终轧速度由80m/s提到90m/s时,其它条件不变所生产出的成品尺寸变小(可减小0.1mm)。相反,速度由高速降到低速时成品尺寸变大。在钢料和速度调整时要针对这一规律及时调整。3.3.5张力的影响线材生产线实行的是微张力轧制,张力的大小直接影响轧制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尺寸精度。张力增加造成宽展减小,断面减小,形成拉钢状态不能保证产品尺寸。这时,只有按从前到后的顺序调整每架之间的张力,来保证每秒流量相等。调整工作由主控台操作工通过观察每架次电流或负荷的变化来调整好每架间的张力值,就能实现机架间的微张力轧制。结语:讨论宽展在实际生产中变化规律,认清宽展在生产中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对操作者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虽然各因素对宽展的影响目前还不能用数学方程式定量的表达清楚,但并不意味着了解影响宽展的各主要因素就失去了意义;相反,对影响宽展的因素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理解的越深刻,就越能迅速揭示和正确解决轧制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工艺问题。例如,生产中钢种更换,轧件温度变化等都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在稳定的生产过程中,突然某一条件发生变化而使稳定过程遭到破坏,中间事故增多,成品规格超差,这时就需要采取适当措施,进行轧机调整使之过渡到一个新的稳定轧制过程。能否预见到轧制状态的变化,或者一旦发生变化能够迅速完成这种调节过程,都是和对宽展规律认识的深度分不开的。参考文献:1、袁志学 扬林浩 主编 《高速线材生产》、冶金工业出版社。2、康永林 主编 《轧钢工程学》、 冶金工业出版社。¥5.9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宽展对连轧产品尺寸精度的影响10宽展对连轧产品尺寸精度的影响10线材连轧过程中影响轧件宽展因素的探讨1前言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钢铁产能高速增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线材产品作为深加工的原料,用户对其性能和尺寸精度要求越来越高。随着高速线材轧机的工艺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产品精度的控制越来越完善,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仍有多种可调节因素影响着产品尺寸精度。本文仅以唐钢一高线为例,对影响宽展的因素及其对产品尺寸精度的影响作简要分析。第 1 页2唐钢一高线轧钢工艺简介唐钢一高线是国内“八五”期间建成的拥有国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生产水平的一条高速线材生产线,原设计生产能力为35万吨/年,最高轧制速度108m/s,保证轧制速度为90m/s,原设计产品规格为Ф5.5—Ф13mm的线材。多年来,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完善和提高引进生产线的生产能力,通过不断完善轧制工艺及强化设备管理,截止到2004年,我车间的年产量已经达到了58万吨。2005年3月对一高线进行了改造,原料断面由135×135mm改为150×150mm。改造后轧机数由原25架增加到26架,在Ф500轧机前增加一架Ф550平辊轧机,仍保持原轧机平立交替布置及无扭轧制工艺不变。孔型系统为平箱—立箱—平棍—平棍—平棍—箱—椭圆—圆—椭圆—圆——。终轧速度为90m/s, 产品规格Ф5.5一Ф12mm,产品精度达到0.15mm。加热炉为蓄热式步进梁加热炉,加热能力80吨/小时,设计连铸坯全部热送热装且钢坯入炉温度不低于600℃。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使用冷床、缓冷坑等冷却设备或装置,调整速度,控制时间,冷却热轧后的金属锭或材;(2)操作移料、辊道、输送链等设备输送金属材;(3)使用
在旋转的轧辊间改变钢锭,钢坯形状的压力加工过程叫轧钢。那么你对轧钢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轧钢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轧钢的分类 轧钢方法按轧制温度不
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难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毕业论文应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参考文献大全 导语:土木工程(英文:Civil Engineering)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下面是我分享的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参考文
(1)中国电机系统节能项目组(戴彦德,戴林,王正元,赵争鸣,李崇坚 等)编著,中国电机系统能源效率与市场潜力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1,ISBN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