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35

安妮宝贝88
首页 > 学术期刊 > 研究昆虫的意义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越狱找食吃

已采纳

研究昆虫习性,找出其中可供利用的特性,对于害虫防治策略的设计和益虫的保护与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概括起来昆虫的主要习性有如下几个方面: (1)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绝大多数昆虫的活动如摄食、求偶、交配等均有它的昼夜节律。因此,有日出性昆虫 (白昼活动),如蝶类、蜻蜓、步甲等;夜出性昆虫 (夜间活动),如蛾类、地下害虫、钻蛀害虫、吸血蚊类等;弱光性昆虫(黎明和黄昏时活动),如粘虫等。 (2)昆虫的趋性。昆虫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定向反应,称为趋性。昆虫的趋性主要有趋光性和趋化性两种。昆虫对光产生向着光源方向活动的反应,称为趋光性。各种昆虫对不同光波有不同的反应。大多数夜出性昆虫 (如夜蛾、螟蛾)、地下害虫 (如蝼蛄)以及叶蝉、飞虱、金龟甲等对灯光 (特别是短波光线)表现出正趋性。日出性种类 (如蝶、蝇、蜂)对日光也有正趋性。昆虫对于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行为称为趋化性。与昆虫的觅食、求偶、避敌、产卵等密切相关。例如十字花科植物中所含的芥子油对菜粉蝶有引诱作用,大葱花中含的有机硫化物,对粘虫有引诱作用。又如雌蛾性激素,对雄蛾有引诱作用等。昆虫趋光性和趋化性对害虫测报和防治 (灯光诱杀、化学诱杀、性引诱、驱避剂使用等)具有重大意义。 (3)昆虫的群集性。很多昆虫都有大量个体群集一起的现象,群集现象可分成两类:暂时性群集和永久性群集。 暂时性群集一般只出现于昆虫生活史的某一虫态和一段时间内,形成群集的条件消失后群体就会分散,并不营集体生活。如甘蓝夜蛾,初龄幼虫在叶背面群集,2龄后就分散了。再如苜蓿象甲,在越冬场所群集,春天就分散外出等。 永久性群集则是昆虫终生群聚在一起,一旦群集,很久也不会分散,而且群体向一个方向迁移或做远距离的迁飞,如群居型飞蝗。害虫的大量群集必然造成猖獗危害,但如果掌握了它们的群集规律,则有利于对害虫进行集中消灭。 (4)昆虫的迁飞是昆虫典型的迁移现象,是指一种昆虫成群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迁飞到另一个发生地。迁飞常发生在成虫羽化,翅骨化变硬之后,雌成虫的卵巢尚末发育,大多数还未交配产卵。迁飞并不是各种昆虫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特性。不少草地和农业害虫具有迁飞特性,如东亚飞蝗、草地螟、粘虫、甜菜夜蛾、小地老虎以及多种蚜虫等。迁飞是昆虫在时间、空间上一种适应性特性,有助于昆虫的繁衍。

297 评论

鸡汁小笼包包

昆虫学是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从事昆虫研究的人称作昆虫学家。遍及全球的昆虫学家对昆虫进行观察、收集、饲养和试验,他们所进行的研究涵盖了整个生物学规律的范畴,包括进化、生态学、行为学、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方面。这些研究的总体特征就是研究的生物体是昆虫。生物学家选择研究昆虫作为科学研究材料,从中揭开了很多自然之谜,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以果蝇(Drosophia melanogaster)为材料发展起来的遗传学。以昆虫为研究材料的优点:昆虫易于饲养,生活周期短,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个体;昆虫是开放循环的动物,器官和内分泌腺的移植比较容易,无脊椎动物的生理问题很多都是以昆虫为实验材料研究的;昆虫作为研究材料不像灵长类动物容易受到社会和道德约束。昆虫学家除了从事基础研究、揭示昆虫生长发育之规律外,在很多情况下主要是从事有害昆虫的防治研究及有益昆虫的利用研究。昆虫学家的责任就在于掌握自然规律,控制昆虫、管理昆虫,使其“有害不害,有益更益”。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科学试验,以及其他基础学科的发展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昆虫学已由描述阶段、实验阶段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正朝着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发展,在学科发展过程中,昆虫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许多分支学科。

196 评论

相关问答

  • 昆虫行为研究论文

    (一)论文名称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

    ~*诗情画意*~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昆虫生态研究方法论文

    由于昆虫生态学与其它学科间相互渗透,引用其它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理论、方法研究昆虫生态学,而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一般有昆虫实验生态学(experimental

    深夜黑暗厨房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昆虫研究的论文可以发表期刊

    1.闵亮, 谭亮魁, 王文凯.湖北省烟粉虱的发生动态及防治研究进展.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5(3), 9-122.袁海山,王文凯,谢广林,闵亮.

    伟哥是老顽童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昆虫的嗅觉研究进展论文

    昆虫作为地球上最为成功的类群,已经成功地进化了精细的化学感受系统,通过化学感受系统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保持种群的繁荣。自1991年在动物中发现嗅觉受体基因以来,

    EatDrinkWorld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四川昆虫研究所曹承全论文

    222222222zzzzzzzzzzzzzzzzzq222222222222222222222z22222222222awsssssssssssss

    美丽苗条龙龙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