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28

洋洋怕狗子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双语课件毕业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精品窗帘

已采纳

论述关于商学院专业课双语教学方式方法的思考

论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专业词汇案例教学

论文 摘要: 通过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与瑞士西北应用科技大学合作项目的实施情况,观察并分析了在双语教学中来自师生两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力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帮助师生解决实际的困难。  近年来,随着的国际化,很多院校都与国外建立了合作办学的新机制。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自2006年与瑞士西北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办学,开设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此合作项目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3+1,学生在国内学习三年,国外学习一年,学习期满合格后,由青岛理工大学颁发专科证书,瑞士西北应用科技大学颁发本科学位证书。这就要求学生在瑞士最后一年的学习中,要很快的进入到国外的教学学习中,很顺利地用英文直接听课学习,同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否则,难以毕业。 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在国内的这三年学习时间里,不仅要打好专业课的基础,同时也要打好的基础。必不可少的,其中要有很多主要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还有些课程,由瑞方派老师直接过来用全英文授课。到目前为止,虽然很多大专院校的合作办学都采用和认可这样的教学方式,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双语和全英文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商务专业三年的国内学习中,很多专业课程要直接用英文和双语来授课。包括:国际商务管理、管理、消费者行为学、宏观学等等。学生在大一的时间里主要学习的是英语听说读写以及商务英语和雅思强训课程,目的是增强英语的水平和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和出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虽然如此,但到第二年接触专业课程的时候,学生们还是感到对有些课程直接用英语学习很困难。 1.学生存在的问题 (1)专有名词难以掌握。专业课程中涉及到的专有词汇较多。比如说国际商务管理,涉及面广,从全球化、跨、经济、贸易到资源管理和管理等内容都会涉及到,学生在初学时由于没有专业基础又直接用英文来学,很多专有词汇不懂,上课的进程缓慢。比如讲到国际商务管理关于这一章时涉及到的专有名词非常多,而同学们并没有学习管理会计的专业课程,有些词汇讲解起来要中英文同时解释。比如diluted earnings per share(摊薄或稀释后每股盈利),由于学生缺乏专业知识,对中文的名词解释都不知道,而要直接理解英文就更具有困难,所以就要求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很细致,而不能象对待一般的专有名词一样普通讲解。再比如讲到时候,以IBM为例,会涉及到很多IT服务的词汇,学生本身不是学习软件专业,所以涉及到这些词汇的时候理解的也比较困难。比如说: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blade system(刀片系统)等,不仅需要学生认识单词,而且需要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再比如管理会计的很多名词很多非常晦涩,例如作业(activity),在管理会计里作业(activity)指的是生产作业,而不是需要完成的课后作业(assignment),等等,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 (2)内容不易理解。有些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很庞杂,所用的分析方法也很独特,完全是为企业管理者如何快速准确做出决策服务的。而且有时还要涉及到文化宗教的借鉴,要想理解得很透彻也非常困难,尤其是在英语授课的时候理解起来就更加的困难。比如,在讲到全球化环境下得沟通时,表示各个国家有些不可改变的或不易改变的价值观时,课文直接用“sacred cows”来表示,“sacred cows”本意是“神圣的牛”,来自于印度教的教徒不吃牛肉,用此表示一个国家不可轻易改变的价值观及文化。这就需要学生灵敏的思维考虑到不同国家的不同宗教背景,也同时要求老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简单的查字典是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因为这不单单是词汇量的问题。这涉及到文化的背景。再比如讲到创新的时候,以苹果总裁Jobs在斯坦福大学引用的某个杂志的座右铭“stay hungry,stay foolish”时,就不能简单的把它理解为“保持饥饿,保持愚蠢”,就要讲到这句话的来源以及所要表达的最深层次的理念,而如果把它成“充满渴望,大智若愚”或“求知若渴,虚心若愚”也不能令同学们深刻的理解。所以背景知识就非常的重要。这也不是词汇量和查字典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会出现不得要领,花了时间和精力又达不到目的的现象。 (3)学生对英文原版教材接受度低,不易抓住要点。教材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性依托,其选择应以是否“有助于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规范和根本标准。在合作项目中,专业双语课程都是选用原版的教材。比如:国际商务管理选择的是Charels. W.L. Hill的International Business,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选择的是Perter.J.Dowling 的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这种纯外文版的教材动辄上千页,所有章节都以案例开篇以讨论的形式结束。本身这一模式应该是好的,但大多数的案例企业都是欧美企业,有些还是欧美的中小型企业作为案例,中国学生对这些公司并不了解没有一个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所以大部分案例对于学生理解起相关章节的内容和理论的帮助并不是很大,所以也需要教师来解释很多公司的背景。并且对早已熟悉了国内教材形式的学生来说不能很快抓住重点,另外,受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的限制,读起来也比较费力且耗时比较长。于是大部分学生都询问想要购买国外教材的中译本。这种学习方式虽然帮助学生的阅读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部分学生会过分关注和依赖信息,忽略原版英文教材的学习和体会,从而削弱英文教学的作用。 2.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授课比例应取决于教师本身的外语水平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商学院目前高校青年教师中的硕博士学历比率相当大,通过英语六级、八级等外语等级考试的很多,还有留学背景的教师,留学硕士、留学博士等也不占少数。这些都是教师外语水平的基本保证。可是并没有多少教师在课堂中完全用英文教授。因为用外语教授专业课不仅涉及教师的书面语水平,还涉及其口语水平,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用第二语言传授学科知识,是对老师的一个根本能力的挑战。 当教师不能有效地使用、学生也不能有效地接受第二教学时,一套克服语言障碍的应对技巧也就应运而生了。在教学实践中,常常看到“英文课件+解说”的形式,和汉语转换使用,有时候,双语课就直接上成了课。虽然使用这种方式教学,也符合部的文件规定,教高厅[2004]21号文件规定了授课课时应达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而50%的比率恰巧是把英文讲过的内容用中文解释一遍的比例。学生与教师的沟通问题得以解决,学生可以学到专业知识,但英文的使用和运用却不能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正如Swain指出,在混合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时,学生上课较易忽视他们不懂或懂得较少的语言(丁宁,2008)。同时,又由于两种语言的重复使用,造成了课时的浪费,大大降低了专业信息的容量,显然并不能达到双语教学的预期目标。 综上所述,上述问题的产生,一个直接原因是,当前的双语教学模式忽视了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教学承担者的承受能力。虽然有种种解决方式,诸如增加教师的出国培训机会、加强对双语教学的激励、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调整授课方式,以及调整双语课程考核方式等等,但从实践中看,这些措施不仅高,而且对教学效果的改善并没有多大的作用。而且一门语言的学习和应用的提高是需要大量时间来积累的,不是短期培训就可以起到根本性作用的。 二、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1.扫清学习障碍,提高学习兴趣 集中整理各章专业术语、专有名词、理论、概念等利用中英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建立强制性的预习、复习制度,以便于学生能够上课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一个阶段后,学生就可以自行整理专有词汇。提前预习的工作做好,对于学习的帮助非同小可,留过学的学生老师都深切的感受到这一点。所以对于出国班的同学,就现在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不仅对自己将来出习有帮助,而且对于提高自己阅读水平有质的飞跃。 2.结合案例,分组讨论 对于课后的案例作业,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组成4-6 人的小组。每组的学生要根据案例的内容分工查找相关的英文资料,确保每个学生的工作内容。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综合运用语言和专业知识的能力,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他们用英文进行充分讨论,而后形成书面报告。最后选派代表到讲台上用英文陈述,下面的学生可以提出相应问题,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应变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英文交流能力。也加强了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3.结合生产,引入教学内容 中瑞合作项目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每学期都要保证学生企业实习的时间,平均6-8周的时间。这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因为实习时间比较长,而课程任务又比较重,所以都是利用假期来安排。商学院有实习基地,可以帮助学生提供实习工作的岗位,同时外地的学生也可以回家自己找实习单位。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好地把课程中所学习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而实际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也可以从课程中找到解释。比如说是从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一门科学,为了使学生能更好解,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可以更直观的理解什么是job costing(分批成本计算法)与process costing(分布成本计算法)。在合资和独资企业中,学生也更有机会用英语与外企员工进行咨询、探讨,不但深刻地领会了知识,还能提高外语交流水平。 4.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 根据课程的进度和专业的内容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比如说国际商务管理课程的学习,开始的教学计划是在大二的上半学期开始学习,采用双语的教学方式。因为本门课程虽然知识不是很深,但涉及的内容广泛,专有词汇以及世界实时案例很多,且阅读量很大,使学生上课、阅读等学习环节都感到很困难。而学生在大一时只注重英语基础的学习,并没有很多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所以,把这门课程改到大二的第二个学期学习,更改之后,学生因为有了一个学期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加上英语的良好基础,国际商务管理的全英文教学就可以比较顺利的展开了,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再感到举步维艰。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也提高教师整体队伍业务能力。培养具有国际化思维的学生,可以真正实现双语课的教学本质,而不只是单纯的停留在翻译的阶段。最后,学生们在瑞士最后一年的学习中也会游刃有余,合作项目就会成功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张振山,房红.基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全英文教学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6). [2]戚艳霞,王鑫.我国管理会计双语教学的现状和改进[J].会计之友,2008,(16). [3]蒋轶.《管理会计》双语教学方法初探[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6,(2). [4]张维佳.双语教学的性质、条件及相关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2,(4). [5]任康钰.类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探讨——基于我院“货币金融学”本科教学及问卷的分析[J].中国大学教育,2006,(6). [6]丁宁.大学金融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探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1). [7]曹廷贵.金融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意义、困难及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04,(1).

277 评论

solomuse2012

现在论文审核比较严格了。你最好改下管理信息系统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简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够提供信息以支持一个组织机构内部的作业、管理、分析和决策职能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手工规程、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用的模型,以及数据库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因此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各项业务、技术、工作自动化及高水平管理的方法和模式,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早期的管理信息系统通常是以各单位为主体,独自进行开发和应用。从技术上看,大体是以局域网或客户/服务器模式组成应用系统平台,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平台上开发应用软件系统。但是,由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应用、管理和数据共享的需要等诸多原因,把分散开发且分布在各个地域的独立的管理信息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实现系统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数据的共享,已经成为越来越迫切的任务。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意义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已成为继劳动力、土地、资本之后的又一大资源。谁控制的信息越多,谁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越高,谁就会在各方面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谁就会有更多的优势。贸易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贸易公司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公司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贸易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目前还有一些小型企业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业飞速发展,技术淘汰指标高得惊人,价格下降以及软件应用的快速扩展引发了以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为标志的“微机革命”。 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为信息处理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手段,对于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处理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使用计算机对贸易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贸易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及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国外现状计算机的发明应用,被视为人类的第三次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是一次飞跃。过去的革命最高成就就是“用机器制造机器”,是手的延长,而计算机的出现却能做到“用机器控制机器”,是脑的延伸。计算机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工具及途径在西方国家,计算机系统的发展有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53--1960)电子数据处理阶段(EDP)。 此阶段以单项数据处理为主,如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工资管理等。第二阶段(1961--1970)管理信息系统阶段(MIS)。在这期间,由于高速度的处理机、高速度大容量的存储器与器件有了突破性进展,使得计算机应用系统从单项应用的EDP发展到多功能、多层次、综合性的应用阶段,使得MIS日渐成熟,具有了控制、预测、辅助和决策的功能。第三阶段(1970--1980)决策支持系统阶段(DSS)。在此阶段解决的主要是面向高层管理,大范围的决策问题以及非结构化信息的处理。第四阶段(1980--)职能管理系统阶段(IMS),这个阶段强调的是综合管理功能,多维服务模式,人机协调的、智能化的、集成化的计算机辅助管理功能等。据统计,目前,美国在财务会计上占有90%以上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物资管理中80-100%的信息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计划管理是90%左右;在计算机应用发展较快的国家中,计算机应用于经济管理的占80%以上;用于科技计算的占8%以上,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占12%以上;由此可以看出,经济管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国内现状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信息资源建设水平远远落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的水平。长期以来,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未能与信息资源的增长同步进行。我国有丰富的原始信息资源,但在此基础上再生的二次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产业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使用率相当低,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未能进一步加工成商品使其增值。我国的计算机应用要比西方国家落后十几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是从1973年开始的,83年以后才开始了大量的实际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因此,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被确立为国民经济信息的核心内容,信息数字化,传输的网络化是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捷径,值世界信息化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时,我国要迎头赶上,就必须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重点开发和推广应用于各类科技经济等数据库和网络资源服务系统,以便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在中国企业已进入“新管理时代”。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企业管理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管理”时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时期的“混合管理”时代后,从九十年代末进入全面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管理”时代。新管理时的中国企业管理是面向市场、基于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国模式、价值化、系统化、电脑化、国际化和普遍化管理的时代。 新管理时代的中国企业管理以建立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整合企业经营,全面强化企业管理,形成企业持久发展的“内功”。越来越多的质优企业舍得在管理系统上投资的举动,足以说明这一趋势。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用户需求不断趋向多样化,企业间关联程度越来越密切的今天,要求企业行动必须快捷、灵敏,在管理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人力已经很难完全达到要求,必须借助当代信息科技的最新成果,优化和加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一种趋势,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推动生产力的继续发展!

227 评论

相关问答

  • 英语毕业论文写作课件

    参考文献加标注一般是在引用文字的末尾点击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选择尾注就可以了,参考文献应该属于尾注,在菜单里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脚注是在

    聪明的达人安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课件

    就用ppt自带的模版 越素越好 推荐蓝底白字或白底黑字 字都加粗在ppt中不要出现句子 顶多是词组大概15页左右第一页写题目 作者 导师第二页写 outline

    十二季财富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英语双专业毕业论文

    不会,我可以

    小袅袅09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双语教学法毕业论文

    双语教学课程改革论文 一、双语教学推动高校教育制度的接轨 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国际化办学特色成为众多高校的不二选择,人才培养的国

    3未闻花名3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藏汉双语教学毕业论文

    没有语言和符号,就没有人类文化。人类社会中的许多重要的文化要素,主要是通过语言和各种符号系统来相互传递的。语言人类学所关注的恰恰是人类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方式,不

    一叶扁舟85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