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3

游走老者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专语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薰衣草恋人

已采纳

文学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 余应源主编.语文教育学.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王尚文主编.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赵志伟编著.旧文重读

236 评论

装饰小板凳

关于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牛海彬.赏识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P6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P23

[3]王柳珍.赏识教育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J].[EB/OL].2006

[4]B.A.苏霍姆林斯基着.杜殿坤编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P22

[5]金晓华.浅谈赏识教育[J].邵阳师专学报.2003,3.P89

[6]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194—195.

[7]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201

[8]卢彬彬.赏识教育对小学生发展的有效性实证研究.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501.

[9]程婷.近几年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综述[J].沈阳.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P33

[10]韩丽萍.赏识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新论.2009,11.P26

[11]李海英.赏识教育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P79

[1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P123

[13]邹惠芬.小学生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基础学科.2013,2.P21

[14]李小燕.小学赏识教育初探[J].新课程.2012,3.P23

[15]兰利.赏识教育的功能及实施方法[J].西华大学学报.2006,2.P64—65

[16]张永彬.浅谈赏识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9.P56—57

[17]严俊辉.浅谈赏识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3.P23—24

[18]崔学鸿.赏识教育出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18.P22

[19]周泓.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3.P36

[20]李睿鹏.简析赏识教育的心理学依据[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17.P37

[21]赖永健.“赏识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西部教育研究.2010,12第10卷第4期.P88

[22]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194—195.

[23]骆舒洪、周卫红.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11期.P8—9.

[24]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31

[25]丁志强主编.教育管理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P45

[26]白铭欣主编.班级管理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P29—30

[1]现代心理学流派[M].出版.2003.26—61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2004.36—54

[3]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1997.52—85

[4]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文集[J].1999

[5]叶澜著.“新基础教育”——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2006

[6]叶澜、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2000.59—102

[7]邰江波.班级岗位轮换制——走向民主与公正的起点[J].中国教师.2007.2—45

[8].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2001.12—142

[9]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M].2006.34—95

[10].学校管理实话[M].华东师范入学出版社.2004.73—152

[1]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第10期

[5]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年第2期

[6]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年2月19日

[8]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11]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许美德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17]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8]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19]肖正德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

[20]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21]康永久,施铁如,刘良华等整理教育叙事:来自广州的视角[J],《教育导刊》2003年12月

[22]李明汉,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2月12期

[23]韦桂美,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研回归生活的方式[J],《教书育人》2004.10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着,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着,赵玮译.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3]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萧宗六.学校管理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法]卢梭着;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美]马斯洛着;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2003

[7]郭毅.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8]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9]耿玉明.学校实施量化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10]徐生娥.中学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11]王志君.普通高中班级管理柔性化改革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12]庄惠玲.走向学生自主管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3]刘军宁.高一班级管理实效性的调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2

[14]范海强.科学—人文管理与民办中学的师资队伍建设[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15]常虹.大职业教育视野下的校园文化建设[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16]何志燕.苏霍姆林斯基校园文化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17]谢玥.量化管理理论基础探源[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3)

[18]谭明进.对高中班级实行量化管理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19]刘彩凤,常桂英.班级量化管理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99(2)

[20]王俊江.量化管理与自我教育——班级管理中的经验和体会[J].教学与管理,2001(10)

[21]王随仁.怎样开展班级量化管理[J].河南教育,2000(4)

[22]崔为民.小议班级量化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3)

[23]范玉敏,李锋.关于中专学校班级量化管理的质疑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8)

[24]庞云凤.班级量化管理中谨防"过度理由效应"[J].河南教育,2000(7)

[25]李丽华,孙小芹.班级量化管理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3(6)

[26]霍永丽.班级量化管理的补充——班级软管理[J].班主任,2005(1)

[27]段炼,朱育婷.班级量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8(12)

[28]孙华.量化管理应体现人本管理思想[J].教育导刊,1998(11)

[29]曾祖斌.浅议中小学班级量化管理的利弊[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12)

[30]宁学功.学校班级量化管理刍议[J].教学与管理,2002(23)

[31]高琪,张锐.班级量化管理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J].班主任之友,2004(4)

[32]莫熙朝.班级量化管理的'背后[J].广东教育,2007(5)

[33]范学谦,吴国萍.奖惩预警机制在班级量化管理中的应用[J].班主任,2007(2)

[34]张明芹.我们的态度"评优"不是班级管理的目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7)

[35]任语静.学校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人格修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3)

[36]臧美莹.浅析硬件设施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

[37]张春来.如何制定和执行班级规则[J].教师之友,2001(11)

[38]陈学梅.人治为主、法治为辅、刚柔并济——班级公约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

[39]曹红英.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新教育,2014(24)

[40]刘明伟.论学校教育中量化管理的弊端[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7)

[41]王豫.对学校管理工作中量化管理扩大化的质疑[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

[42]陆梅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新模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3]张铤.论高校"量化—柔性"学生管理新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44]徐鉴民.浅谈"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J].甘肃农业,2006(7)

[45]柳士彬,谭业云.环境潜教育:潜教育的实施型态[J].山东教育(中学版),2000(10)

[46]荣炳新.构建和完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4(2)

[47]黄正平.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要处理好三个关系[J].班主任,2011(9)

[48]贺桂平.以"法"治班初体验[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6)

[49]劳凯声.重新界定学校的功能[J].教育研究,2000(8)

[50]陈志利.帕夫雷什中学的成功奥秘:一种文化视角的解读[J].基础教育,2011(4)

[51]陈志利,张新平.自下而上:苏霍姆林斯基校长学的思维及贡献[J].基础教育,2012(4)

[52]刘建设.对我国教育量化研究的若干思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53]龚舟.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伦理缺失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大理学院学报,2011(1)

[54]贾永儒.以学生为本,让班级管理人性化、民主化[J].才智,2012(2)

[55]刘永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的量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5)

[56]黄崴.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及其模式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57]韩秀元.量化积分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教育,2011(8)

[58]杜永芳.班级量化管理的好处[J].青海教育,2007(5)

[59]龙永钊.谨防班级量化管理异化育人行为[J].班主任,2006(1)

[60]刘艳萍.浅谈班级管理的目标定位[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1)

[61]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62]王效美,杨红艳.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创新与途径[J].素质教育,2013(7)

[63]李可.数字量化:发展还是桎梏?[N].光明日报,2010,10(8):11

[64]杨柳.河北衡水中学的真实一面:半军事化管理,带橘子进教室要受警告[N].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18):12

[65]林祺,匡怡蒙."超级高考工厂"争议中前行[N].重庆晨报,2014,4(23):6

[1]袁佩奇.班主任工作细节之:感恩教育[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

[2]周传刚.弘扬传统美德 实施感恩教育[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11).

[3]周容.寸草报春晖: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课外阅读,2010(7).

[4]刘昌起.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科技视界,2012(26).

[1]王荣德.现代教师人格塑造[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51.

[2]韩传信.德育原理教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3]蔡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二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14.

108 评论

战斗鸭鸭

中职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语文学科作为中职教学中较为基本的学科,通过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运用结构,强化对学生语文理解能力、语文阅读能力以及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中职教学中想要全面性的实行这一教学目标,就要积极的运用合理的教学措施进行指导教学,例如将情景教学这一教学方法运用到语文写作教学中,进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

中职的语文教学在现阶段的学科教育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地位,并且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进行语文教学应用中,较为重要的就是写作教学,中职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通常情况下是通过作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就情景教学模式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究,并且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教学策略。

一、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中职语文的综合课堂教学质量堪忧,据实际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汉字听写中,两个班的学生只有一名同学错了八个字,其余的学生大多数都在十多个字以上,在之后的累计调查结果表明,实际的中职的语文课堂并没有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外的文学素材也很少翻阅阅读,多数的时间与精力都是在学习专业的课程与专业技能的训练,其余的课余活动时间都是在看电影、玩游戏、逛街、去网吧等,使得学生的整体文学素养普遍的低下,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不高,进而就导致了综合素养不高的现象。除此之外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弱,在有限的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大多数都不能按照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语文作文的写作,需要占用课下的时间完成,对写作缺少兴趣,觉得语文等文化课的课堂枯燥乏味,甚至觉得只要学习好专业的课程就可以帮助自身在未来找到一个好工作,忽略了文化课对培养自身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作用。在某中职学校举办的一次校园期刊征集论文的活动当中,征集到的稿件多数都是以借鉴互联网上的作品为主,由此可见,高职的学生缺乏对原创作品的意识与原创作品的能力,基础的文学素养不够,就无法将自己的情感与感悟表达深刻完整的在文章当中,语言的表达能力不强。所以,在面对社会企业单位的面试时,不能够流畅、完整、准确的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语言的表达能力差,进而就会影响在今后社会中的交流沟通,会造成人际的交往能力差,在未来的社会中难以立足。在某地对中职的学生进行一次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据以上的调查结果显示,从而得出结论:中职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缺少足够的积极性,且不能够端正对语文的学习态度,部分学生的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不佳,对语文的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

二、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没有适合自己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就现阶段的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中职的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不佳,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独立的思考能力,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在被迫的情况下才开始进行学习活动,缺少系统合理的学习方法,且上课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对学习的意识程度不高。所以,在中职的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两种比较极端的现象:第一种即逃避语文课堂上教师提问的问题;第二种即对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完全不予理睬。

2.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高。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在中职的学生当中大多数的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师、课后作业等内容不重视,甚至产生对语文学科的厌烦情绪,从而整体上的语文学习成绩不高,失去了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信心,在恶性的循环中发展。

3.学习的效果不理想。一方面,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多数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有限,在日常的语文作业中以及语文的作文、考试的试卷中经常会出现错别字的现象,且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出现语法错误的现象频率较高。对语文的定语、状语、补语以及连词、标点符号的应用迷糊不清。

三、提升中职语文的教学质量的基本策略

1.中职的语文教师应该掘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职教育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就业教育,比较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但依据当前的就业形式发展来看,企业单位不仅仅需要技术上的专业人才,而且还需要高素质的综合性的人才,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对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一个具有良好的沟通性的人才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进而才能够在工作中与身边的同事、领导保持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学校、教师、学生不应该只注重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还要强化对文化课的基础教育,为中职的语文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主体,突出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第一,让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内容中感受爱国思想的内涵;

第二,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形成语文的知识架构,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分析以及运用,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提升。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3.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中职的语文教师应该追随时代的脚步更新新的教学理念,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擅长的部分教师应该着重的进行培养,做到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难题,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

4.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进行高职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应用技术进行创设教学情景,进而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由于学生进行写作开始前,都需要对写作材料进行阅读理解,但是一旦学生不能够理解写作材料的基本内容,就会使得学生不能够对文章产生一定的思考能力。

四、结语

在中职的语文课堂内容中,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予以解决,进而才能够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把握好每一节课堂的环节,通过学校、语文教师、学生的不断努力改变当前不良的现状,为我国的社会培养出更多全面性发展的人才,进一步的推动我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进步,使我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满春燕.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7):130-130.

[2]宁天霞.论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知识经济,2015(13):142.

[3]杨彦.浅析中等职业学校中的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导报,2013(14):112-113

220 评论

相关问答

  •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书籍

    请到图书馆查询相关问题

    小夜公主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中学语文教师论文参考文献

    语文即思想,语文即生活,语文伴随着人的一生,学好语文,终身受益。然而,要想学好语文,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是不行的。俗语说:习惯成自然。学习语文的习惯须要慢慢地养成。

    louisbelle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专老师教学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科学合理是判断一篇学术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的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光头强32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带参考文献的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摘要: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当今时代,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笔者深深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从“满堂灌”式的传授英语知识

    不让一个字注册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学英语教学参考期刊

    请到图书馆查询相关问题

    洋洋捌月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