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08

以心为马
首页 > 学术期刊 > 民居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三万英尺001

已采纳

1.《泉州古建筑》,1991年2月,天津科技出版社(合著)。2.《童寯文选》,1993年11月,东南大学出版社(译著)。3.《中国建筑?古城泉州》,2002年1月,(台北)锦绣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4.《中国木拱桥》,待版,东南大学出版社。5.《闽南石建筑》,待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木拱小记》,待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中国传统建筑》,2006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8.“童寯建筑师”,1986年6月北京中国近代建筑史讨论会宣读,1987年6月第二期《华中建筑》发表,1993年11月《中国建筑史》摘引。9.“外国建筑教育”,1988年5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条目(合撰)。10.“论永定客家土楼得以形成的历史原因”,1989年10月《福建建筑》第三、第四期合刊。11.“开元寺百柱殿落架大修”,1989年11月20日《泉州晚报》。12.“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考”,1989年12月第二期《泉南文化》内刊,1990年8月17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摘录,1991年2月第一期《福建建筑》发表。13.“拘那罗陀与泉州”,1990年6月第一期《泉南文化》内刊,1990年10月,南京博物院第五期《东南文化》发表,1995年9月厦门大学出版社《泉州海外交通史略》及1997年9月厦门大学出版社《福建佛教史》摘引。14.“泉州开元寺大殿修复技术”,1990年7月北京《中国文物建筑保护及理论》。15.“福建泉州开元寺修建工程概述”, 1991年1月台北《第四次古迹修复技术研讨会》大会报告。16.“老君岩可能凿于唐代”, 1991年1月7日《泉州晚报》。17.“泉州老君岩出土石室构件年代考辩”, 1991年6月第一期《泉南文化》内刊。18.“福建泉州开元寺修复经验”,1991年2月第二期台北《雅砌》。19.“闽南小型石构佛塔和经幢”,1991年12月第二期《泉南文化》内刊,1992年5月第 二期《福建建筑》发表。20.“闽西奇特的方言岛文化现象”,1992年9月《华侨大学学报》文科版第二、三期合刊。21.“比较古希腊建筑?论中国木构建筑传统的形成”1992年9月天津大学《第二届中国 建筑传统与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2.“论客家土楼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1992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国际客家学研讨会》大会报告。23.“闽南、粤东北圆楼与客家圆楼的比较”,1992年9月北京中国建筑学会《中日传统民居研讨会》交流论文,1993年5月《福建建筑》第一、二期合刊。24.“福建土楼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992年7月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项目结题,审查通过。25.“闽东南沿海小型石塔幢”, 1993年4月第二期《华侨大学学报》。26.“泉州开元寺戒坛出土石刻”,1993年4月第四期台北《空间》。27.“论中国汉地佛教密宗的建筑成就”,1993年8月第三期上海《时代建筑》。28.“早期中国建筑师系列—华盖建筑师事务所”,1994年3月第三期台北《建筑师》。29.“闽南古建筑屋顶曲线构成”,1995年9月总第48期《古建园林技术》(第二作者)。30.“泉州老君岩宋代建筑构件”,1995年10月《华侨大学学报》。31.“永定土楼二题”,1995年11月《永定文史资料》内刊。32.“虹桥考”,1995年11月北京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学报》。33.“闽浙虹桥的调查研究”,1995年11月第四期《福建建筑》。34.“闽南古建筑木构架的基本类型”,1995年12月总第49《古建园林技术》(第二作者)。35.“华侨大学建筑系的回顾与展望”,1995年12月《南方建筑》。36.“欧阳詹的太原之爱”,1996年7月4日和8日《泉州晚报》连载。37.“论建筑历史中的完型现象”,1996年6月北京《建筑师》。38.“叠拱木桥的建筑成就”,1996年11月第四期《华侨大学学报》。39.“关于注册建筑师考试的思考”,1996年第六期《新建筑》。40.“设防住宅的调查研究”,1996年10月北京《建筑师》。41.“古建筑的修旧如旧”,1997年1月《泉州学刊》。42.“泉州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1997年8月北京《建筑学报》。43.“泉州土楼”,1997年10月《华中建筑》。44.“童寯老师的读书与做人”,1997年10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东南大学建筑系成立七十周年纪念专集》。45.“论风水术中的理性因素”,1997年11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东南大学建筑系理论与创作丛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46.“城市别称中的悖论及其它”,1998年9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百家言》。47.“泉州南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1998年10月第三期《福建建筑》。48.“明清小说研究综述”,1999年11月北京,作家出版社《中国文学年鉴》。49.“福建佛教丛林与新加坡双林寺的比较研究”,2000年2月总第67期《古建园林技术》。50.“论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成就与局限”,2000年8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百家评论集》。51.“试析武吕兼论初唐闽南的开发”,2000年12月,《华侨大学学报》。52.“学海无涯之乐”, 2000年12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百家回忆录》。53.“闽西客家建筑体现汉文化三个特征”,2000年12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师》。54.“法苑因缘”,2001年10月,新加坡双林寺重修圆成文集。55.“形胜概念在若干古汉字中的痕迹”,2002年1月,《新建筑》。56.“参加华族古建筑修护工作的几点体会”,2002年3月,(新加坡)亚洲华族传统建筑及古迹保留国际研讨会。57.“庆祝双林寺主体竣工”,2002年6月,新加坡莲山双林寺殿塔开幕大典。58.“北大镜春园禄岛水轩复建与荷塘水域整治”,2002年北京大学《大学的校园研讨会》。59.“燕园刍议二则”,2002年北京大学《大学的校园研讨会》。60.“跟随童寯先生读书”,2002年9月,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关于童寯》。61.“山东栖霞牟氏庄园的建筑文化”,2002年10月,北京,《建筑师》100期。62.“佛塔与古代西方文化的东传”,2003年,北京,《建筑百家言续集》,建筑工业出版社。63.“中国木拱桥之我见”,2004年9月,北京,《建筑业导报》。64.“埃菲尔铁塔的花边”2004年11月,北京,《读书》。65.“闽西南土楼与城堡”,2004年11月,台北,中央研究院台史所。66.“论材料与结构的搭配”,2005年,1月,北京,《建筑学报》。67.Beijing-History and Historical Architecture,A+U建筑学杂志,2005年5月。68.自撰个人学术介绍文章“方拥”发表于《建筑史解码人》,2006年6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者话:“(中国建筑史)第四代学人,如…方拥…等,能从世界的角度、从中西建筑的比较来看待中国古代建筑,现今都是建筑史研究和教学领域的中坚力量。”69.“笃旧的至理——《江南园林志》评述”,已完成应约撰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图书中心《建筑百家谈古论今——图书编(第一辑)》,计划2006年9月出版。70.“断金碎玉——《童寯文集》评述”,已完成应约撰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图书中心《建筑百家谈古论今——图书编(第一辑)》,计划2006年9月出版。

162 评论

微微王chichi

1. 王一:探索一种基于城市认识论的城市设计理论,新建筑,1999.1,p18-21. 2. 卢济威、王一:城市交通体系化和空间一体化—深圳地铁老街站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汇刊,2001.4,p4-73. 王一:世纪之交的中国城市设计—现状与思考,建筑技术及设计,2001.10,p32-374. 王一:认识、价值与方法:当代城市发展趋势与城市设计应对策略,建筑与地域化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 2001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1.12,p154-1595. 卢济威、王一:现代城市设计发展的必然性与背景,安徽建筑,2002.12,p5-66. 王一:城市市政工程建设与滨水区空间形态整合,建筑技术及设计,2004.9,p124-1297. 王一:当代城市设计思想评述,华中建筑 2004.12 p74-788. 卢济威、王一:建构山水型城市“起居室”—丽水市滨水区城市设计,建筑学报,2005.2 p18-219. 王一:系统整合与当代城市建筑空间形态发展特征,中国建筑学会 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4, p247-255 10. 王一:从几何空间到校园场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中心岛,时代建筑,2005.5,p128-13311. 王一:从城市要素到城市设计的要素—探索一种基于系统整合的城市设计观,新建筑,2005.6, p53-5612. 王一:设计的本质与城市设计的乌托邦定势,规划师,2006.1, p5-813. 王一:市政工程要素与滨水区空间形态整合—以丽水市滨水区城市设计为例,理想空间,第10期, 94-96页,2007 14. 王一、卢济威:基于行为特征的 CBD 空间形态—以杭州运河(江干区段)江河汇流区城市设计为例,城市规划学刊,2008.2,p39-4415. 王一:以国际化为背景推进建筑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2009全国建筑教育大会论文集,39-41页,重庆,200916. 王一:大规模城市建设项目决策中的社会政治博弈,同济·城市国际论坛论文集,2010.12,p195-20517. 王一:Reconnect Water with City: Waterfront Development and Urban Design Practice in Contemporary China,ISHED Conference 2012, 14-4页,上海,201218. 王一:大型展会项目的后续发展策略—以悉尼奥林匹克公园为例,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论文集, 931-934页,北京,201219. 王一、于璐:城市地下空间公共化的指标与策略,2013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论文集,北京,2013

261 评论

相关问答

  • 学术年会论文集

    学术会议论文集查找方法如下: 1、网页搜索“百度学术”并点击进入首页,首页下面有变化的名人名言。2、进入精准搜索,可以导入自己的时间要求、主题、关键词、出版物等

    QINGCHUN曲终人散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2015学术年会论文集

    (三)论文1. 晚清翻译机构与在华美国传教士 [J]. 德州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5,(1).2. 《万国公报》与美国在华传教士的西学翻译 [J]. 宁德

    晴天小珠717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域名提交白名单。《植物保护学报》创刊于1962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农业核心期刊,网站在建立的时候,就会用到域名过白

    浩然真气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古民居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摘要: 白马藏族聚居地区是古代“藏彝走廊”最东端藏、汉两民族文化交汇之处,在文化形态上呈现出与其他各民族共生、共存和叠加的综合性特征。陇南白马藏族同胞主要居住在

    狂想妄想不想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城市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研究论文

    你还是改成高悬赏的吧!这样太慢了。西西~~没想到做作业还有这方法,聪明!

    糊糊101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