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萌的饰界
大学语文参考文献目录先秦文学参考文献〔清〕王夫之《老子衍 庄子通》,中华书局1962陈鼓应《老子注译与评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钱穆《老子辨》,中国书店1988王力《老子研究》,天津市古籍书店1989萧兵 叶舒宪《老子的文化解读》,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沈玉成刘宁《春秋左传学史稿》,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徐元浩《国语集解》,中华书局1930傅庚生《国语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宋〕鲍彪《战国策注十卷》,《四库全书》本缪文远《战国策新校注》,巴蜀书社1987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中华书局1993胡小石《楚辞辨名》,《胡小石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黄震云《二十世纪楚辞学研究述评》,《文学评论》2000年第2期赵沛霖《本世纪楚辞研究方法论浅说》,《中州学刊》2002年5月第3期(总第117期)潘啸龙《楚文化和屈原》,《文学评论》1989年第4期潘啸龙《屈原评价的历史审视》,《文学评论》1990年第4期汤漳平《楚赋与道家文化》,《文学评论》1993年第4期陆侃如 龚克昌《楚辞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马茂元《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闻一多《古典新义·楚辞校补·九章》,《闻一多全集》(第2册),三联书店1982闻一多《论九章》(遗著),《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1期汤炳正《〈九章〉时地管见》,《屈赋新探》,齐鲁书社1984汤炳正《关于〈九章〉后四篇真伪的几个问题》,同上杨义《屈原〈九章〉的抒情诗学世界》,《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熊良智《〈楚辞·九章〉真伪疑案的一段文献清理》,《文献》1999年第2期曹大中《论〈哀郢〉》,《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3期熊任望《〈哀郢〉缘何而作》,《河北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亦见熊任望《楚辞探综》,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赵逵夫《〈哀郢〉释疑并探屈原的一段行踪》,《屈原与他的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周建忠《〈哀郢〉作意研究史略》,《中州学刊》2001年第1期张国荣《〈楚辞·九章·哀郢〉中的“凌阳”究系何方》,《云梦学刊》2001年10月第22卷第5期吴广平《20世纪宋玉研究述评》,《中州学刊》2002年1月第1期(总第127期)秦〕李斯著 张中义等辑注《李斯子》,中州书画社1981邵璧华《策士之文,骈体之祖:李斯〈谏逐客书〉赏析》,《名作欣赏》1984年6月何伍俢《援古证今,据事类义:李斯〈谏逐客书〉赏析》,《名作欣赏》1984年6月白芳《二十年来李斯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02期两汉魏晋文学参考文献〔班固《汉书》,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冉昭德陈直《汉书选》,中华书局1979乔象钟徐公持、吕薇芬等选编《中国古典传记》(文学作品选读),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张进俊巧珍《汉书选译》,巴蜀书社1990王先谦《汉书补注》,商务印书馆1959/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清〕沈德潜《古诗源》,中华书局1963〔清〕张玉谷《古诗赏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王景霓、汤擎民、郑孟彤《汉魏六朝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唐满先《建安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叶嘉莹《汉魏六朝诗选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佘斯大《建安七子》,岳麓书社1998《晋书·隐逸传》《宋书·隐逸传》萧统《陶渊明传》(《昭明太子集》卷四)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而已集》)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收入《金明馆丛稿初编》)朱光潜《陶渊明》(见《朱光潜全集》)《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王瑶《文人与酒》(王瑶《中古文学史论》)袁行霈《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龚斌《陶渊明传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第八章、第九章(吴云主编 北京人民出版社)唐代文学参考文献刘宝和著《李颀诗评注》,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张步云著《唐代诗歌》第八章“盛唐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颀”第二节“李颀”,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王步高主编《唐诗三百首汇评》卷四“七言乐府”李颀〔七古总评〕、《古从军行》,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陆侃如、冯沅君著《中国诗史》第三编“初盛唐诗”第四章“岑参及其他”中有关李颀的部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常振国、降云编《历代诗话论作家》上编李颀章节,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乔象锺、陈铁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纂《唐代文学史》第十五章“王昌龄、李颀及其他诗人”第三节“李颀的生平与诗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西北大学中文系、广西师范大学主编《唐代文学研究》第五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赵昌平《盛唐北地土风与崔颢、李颀、王昌龄三家诗》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日〕松浦友久《李白——诗歌及其内在心象》,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胥树人《李白和他的诗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安旗《李白传》,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常秀峰等《李白在安徽》,黄山书社1986毛水清《李白诗歌赏析》,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刘忆萱、管士光《李白新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88李昌志等《李白诗魂系青山》,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丁育民《李白游秋浦》,黄山书社1989刘开扬等《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郑修平《李白在山东论丛》,山东友谊出版社1991陈文华《诗酒李太白》,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1谢力《李白》,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裴斐、刘善良《李白资料汇编》(金元明清之部),中华书局1994王运熙等《谢与李白》,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徐文海、李晓峰《李白诗酒人生》,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杨海波《李白思想研究》,学林出版社1997曾月郁、周实《李白》,岳麓书社1997王辉斌《李白求是录》,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中国李白研究会《20世纪李白研究论文集》,太白文艺出版社2000盘石《李白诗词吟诵曲选》,安徽文艺出版社2001安旗《李白诗秘要》,三秦出版社2001〔日〕松浦友久《李白的客居意识及其诗思——李白评传》,中华书局200闻一多《唐诗杂论·少陵先生年谱会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程千帆、莫砺锋《杜诗集大成说》,《文学评论》1986年第6期马茂元《马茂元说唐诗·谈杜甫七言绝句的特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叶嘉莹《杜甫七律演进的几个阶段》,《南京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王锡臣《论杜甫的七言歌行的特点》,《文学评论丛刊》第5期,1980年版杜晓勤《论杜甫的文化心态结构》,《杜甫研究学刊》1994年第1期谢思炜《敦煌本白居易诗再考证》,《文献》1997.1邓新跃《被贬江州司马不是白居易前后思想的分界点》,《益阳师专学报》1997.1严杰《入仕求禄与退隐——浅议白居易的出处进退》,《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2张文生《白居易诗论新探》,《锦州师院学报》1997.2王用中《白居易初恋悲剧与〈长恨歌〉的创作》,《西北大学学报》1997.2刘小平《〈长恨歌〉艺术魅力的再探讨》,《内蒙古电大学刊》1997.2唐海燕《美刺为手段,劝君是真义——〈长恨歌〉主题浅探》,《陕西教院学报》1997.2张泽晖《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云南学术探索》1997.3叶渭渠、唐月梅《中国文学与〈源氏物语〉——以白氏及其〈长恨歌〉的影响为中心》,《中国比较文学》1997.3李靖国《灵魂的审判——白居易〈长恨歌〉主题重探》,《名作欣赏》1997.4周相录《〈长恨歌〉在日本的影响》,《文史知识》1997.10顾肇仓、周汝昌《白居易诗选》,作家出版社1962¥5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大学语文参考文献目录大学语文参考文献目录先秦文学参考文献〔清〕王夫之《老子衍 庄子通》,中华书局1962陈鼓应《老子注译与评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钱穆《老子辨》,中国书店1988王力《老子研究》,天津市古籍书店1989萧兵 叶舒宪《老子的文化解读》,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沈玉成刘宁《春秋左传学史稿》,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徐元浩《国语集解》,中华书局1930傅庚生《国语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宋〕鲍彪《战国策注十卷》,《四库全书》本缪文远《战国策新校注》,巴蜀书社1987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中华书局1993第 1 页胡小石《楚辞辨名》,《胡小石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黄震云《二十世纪楚辞学研究述评》,《文学评论》2000年第2期赵沛霖《本世纪楚辞研究方法论浅说》,《中州学刊》2002年5月第3期(总第117期)潘啸龙《楚文化和屈原》,《文学评论》1989年第4期潘啸龙《屈原评价的历史审视》,《文学评论》1990年第4期汤漳平《楚赋与道家文化》,《文学评论》1993年第4期陆侃如 龚克昌《楚辞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马茂元《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闻一多《古典新义·楚辞校补·九章》,《闻一多全集》(第2册),三联书店1982闻一多《论九章》(遗著),《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1期汤炳正《〈九章〉时地管见》,《屈赋新探》,齐鲁书社1984汤炳正《关于〈九章〉后四篇真伪的几个问题》,同上杨义《屈原〈九章〉的抒情诗学世界》,《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熊良智《〈楚辞·九章〉真伪疑案的一段文献清理》,《文献》1999年第2期曹大中《论〈哀郢〉》,《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3期熊任望《〈哀郢〉缘何而作》,《河北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亦见熊任望《楚辞探综》,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赵逵夫《〈哀郢〉释疑并探屈原的一段行踪》,《屈原与他的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周建忠《〈哀郢〉作意研究史略》,《中州学刊》2001年第1期张国荣《〈楚辞·九章·哀郢〉中的“凌阳”究系何方》,《云梦学刊》2001年10月第22卷第5期吴广平《20世纪宋玉研究述评》,《中州学刊》2002年1月第1期(总第127期)
橘子哈哈111
还原民间(论文集) 台湾东大图书出版社1997年黑水斋漫笔(随笔集)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初版陈思和自选集 广西师大出版社1997年初版新文学传统与当代立场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初版主编丛书世纪回眸人物系列(15种) 上海文艺出版社火凤凰新批评文丛(12种) 上海学林出版社火凤凰文库(24种) 上海远东出版社火凤凰青少年文库(90种) 海南出版社逼近世纪末小说选(5册) 上海文艺出版社逼近世纪末人文书系(10种) 山东友谊出版社逼近世纪末批评文丛(7种) 山东友谊出版社著名论文2000年前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转型期的三种价值取向 上海文化 1993年1月现代出版与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 复旦学报 1993年第3期关于人文精神的独白 见犬耕集 写于1994年2月上海人、上海文化和上海的知识分子 上海文化 1994年第4期艺术生命力在民间 文汇报 1994年7月24日结束与开端:巴金研究的跨世纪意义 见犬耕集 写于1994年7月逼近世纪末小说选(卷一)序 见犬耕集 写于1995年1月良知催逼下的声音——关于张炜的两部长篇小说 部分见于1995年7月16日文汇报民间和现代都市文化 上海文学 1995年第10期现代都市通俗小说与民间立场 上海文学 1995年第10期关于张爱玲现象 上海文学 1995年第10期知识分子进入都市民间的一种方式 上海文学 1995年第10期当代都市文学创作中的民间形态之一:现代读物 见犬耕集关于编写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的几个问题 修改于1995年8月“无名”状态下的90年代小说——答小说界编辑问 写于1997年1月对“无名”状态的再思考——答作家报记者问 写于1997年3月我往何处去——在早稻田大学的学术演讲 见犬耕集2000年东亚细亚的现代性与20世纪的中国 东方文化第1-2期凤凰·鳄鱼·吸血鬼 南方文坛第4期--试论台湾文学创作中的几个同性恋意象解严以来台湾文学研讨会论文集遥想张元济 当代作家评论第2期现代都市的欲望文本 小说界第3期--对七十年代出生女作家的一点思考 人大资料影印第5期五四精神的重新凝聚(合作者:宋明炜) 文艺争鸣第3期多民族文学的民间精神(合作者:刘志荣) 中国文学研究第2期重新审视50年代初中国文学的几种倾向 山东社会科学第2期人大资料影印第8期2000年中国年度文论选50年代民间立场的曲折表达 辞海新知第5期--重读赵树理的名著锻炼锻炼我对当代文学史的基本看法 杭州师范学报第5期巴金的意义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第4期复印报刊资料现当代文学2001年第1期三论鲁迅的骂人 收获第6期试论90年代台湾文学中的海洋题材创作 学术月刊11期给知识以生命--陈思和教授访谈(访谈) 学术月刊11期2001年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的世界性因素的几点思考 中国现代文学第20期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1,6世纪之门谈无名 山花第2期试论90年代文学的无名特征及其当代性 复旦大学学报第1期人大资料影印第4期体味旧时民间出版的兴衰 文汇报2月17日关于杨扬的文学批评 南方文坛第2期编写当代文学史的几个问题 郑州大学学报第2期人大资料复印第5期新华文摘第5期漂浮到大上海的浮萍 台湾 联合报·读书人周报4月23日世界日报副刊5月11日读阎连科的小说札记之一 当代作家评论第3期漫谈大山里的文学 当代作家评论第3期新时期文学概说 平顶山师专学报第3期有科学精神的人文和有人文精神的科学 粤海风第4期我的人文观江苏人民出版社9月以启发引导来唤醒心灵深处的良知 教育参考第7-8期莫言近年小说创作的民间叙述 钟山第5期——莫言论之一人文教育的位置在哪里 中国教育报 9月6日社会科学第6期海派文学的两个传统 台湾联合文学第6期上海文化第1期2002年我们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文学 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第2期试论阎连科的〈坚硬如水〉中的恶魔性因素 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11期转载欲望:时代与人性的另一面 文学评论2002年第6期论海派文学的传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4期转载莫言近年小说创作的民间叙述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3期转载惊心动魄的审丑艺术——乌鸦讨论主持人的话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纪念张钧 南方文坛第3期赵景深先生一百岁 香港文学9月号文学能否面对当下生活 文汇报5月11日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6期守望着文体与技术 文学报5月9日芳草天涯,步步是围城 文汇读书周报3月29日给王晓明先生的一封信 中华读书报6月12日诗意化的散文 台湾中国时报4月21日面对琐碎的日常生活——王安忆的新作上种红菱下种藕 台湾中央日报副刊6月17日陈思和特辑 日本文艺杂志蓝总7、8合刊 9月出版包括以下文章(均为日语译文):1、中国当代文学史 前言 木村泰子译2、巴金的意义 燕子 译3、我们的抽屉——试论当代文学史(1949-1976)的“潜在写作” 郭明辉译2003年知识分子转型与新文学的两种思潮 社会科学 2003年第1期著作获奖情况:中国新文学整体观1990年获全国首届比较文学优秀图书一等奖1994年获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人格的发展――巴金传1992年获华东地区政治理论优秀读物一等奖鸡鸣风雨1996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陈思和自选集1998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民间的沉浮(论文)1998年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0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 教育部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试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锋性,《复旦学报》2005年第6期,获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文学,论文类)编年体文集《笔走龙蛇》(1988-1989年文学评论集)台湾业强出版社1991年初版,山东友谊出版社1997年修订版《马蹄声声碎》(1990年文论、散文集)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初版《羊骚与猴骚》(1991-1992年随笔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初版《鸡鸣风雨》(1993年文学论文集)上海学林出版1994年初版《犬耕集》(1994年论文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初版《写在子夜》(1996年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初版《豕突集》(1995年随笔集)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年初版《牛后文录》(1997年随笔集)河南大象出版社2000年初版编著大型丛书《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年卷)共10卷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解读巴金》(与周立民合编)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巴金:新世纪的阐释》(与辜也平合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开端与终结》(与章培恒合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主编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初版《20世精品·现代文学100篇》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初版《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当代文学100篇》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初版《谈虎谈兔》(1998-1999年论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初版
刊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1.来稿应说明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创新点;引用他人的成果,须注明出处;引证不能用来构成本人论文的主要或实质部分;不得一稿多投或变相重复发表。2. 题名:20个字以
刊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刊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摘要:《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语录结集,《论语》中说到的仁爱之道、孝悌之道、中庸之道、君子之道等等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君子”这个词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