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69

等于个圈圈
首页 > 学术期刊 > 小青龙汤复方提取工艺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无敌花花Nancy

已采纳

1、中药学中的剂量是几千年实践的结晶。2、药物性质:平和的可多,有毒的宜少。质重无毒平和量宜大,质轻量宜小。3、配伍:单味量宜大,多味量宜小。汤剂量宜大,丸散剂量宜小。主药量宜大,辅药量宜小。4、体质、年龄:体强者量宜大,体弱者量宜小。青壮年量宜大,老人小孩量宜小。5、疾病轻重:病重量宜大,病轻量宜小。

341 评论

念念花语

浅析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摘要: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抗生素;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 1 过敏反应 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1.1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1.2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1.3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1.4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1.5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2 毒性反应 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2.1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 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2.2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2.3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2.4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2.5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2.6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2.7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 3 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 4 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

288 评论

蛋蛋love祺祺

一般是根据药物的君臣佐使来定的,

172 评论

林佳(林巧洳)

xiǎo qīng lóng tāng

Small Qinglong Decoctio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xiaoqinglong deco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小青龙汤约有同名方剂6首,最为常用者为《伤寒论》方。组成为麻黄9g、桂枝9g、细辛6g、干姜6g、白芍9g、半夏9g、五味子6g、炙甘草6g。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内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胸痞喘咳,痰涎清稀量多,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属外感风寒,内有停饮者。[1]

实验研究:本方对气管平滑肌有松驰作用,并有抗过敏和抗胆堿能神经作用[2]。该方剂对慢性支气管炎或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老年性肺气肿3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既能抗感染、抗变态反应、抗炎、解痉平喘、祛痰,又能镇静、减轻氧耗。既能对一般症状进行治疗,又能对并发症、肺心病等进行预防和治疗,其组方科学性、严密性不亚于现代医学对上述3种疾病的治疗方案,而且重视了自身免疫功能的调节特别注意到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中医学中该方剂使用时对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症见咳痰黄稠、舌苔黄、口渴、脉数不宜使用,这可能与麻黄能诱发心动过速有关,本来脉数的人加麻黄则脉更速;半夏可抑制腺体分泌,有阿托品样作用,故而不利于痰黄稠时痰的稀释;口渴时说明体液不足,桂枝有利尿作用,因此体液本来不足之躯,再予利尿当属雪上加霜。[3]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2]。

麻黄(去节)9g、桂枝9g(去皮)、细辛6g、干姜6g、白芍9g、半夏9g(洗)、五味子6g、炙甘草6g[4]

麻黄9g、桂枝9g、细辛6g、干姜6g、白芍9g、半夏9g、五味子6g、炙甘草6g[1]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5]。

先以水煮麻黄,去上沫,再入诸药同煮,分三次服[2]。

上药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两次温服。

若口渴,去半夏,加栝楼根9克;微利,去麻黄,加荛花(熬令赤色)5克;噎者,去麻黄,加附子(炮)1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12克;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去皮、尖)9克。

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5]。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5]。

《伤寒论》方之小青龙汤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内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胸痞喘咳,痰涎清稀量多,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1]

《伤寒论》方之小青龙汤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或少腹满,或喘者;并治溢饮,身体重痛,肌肤悉肿。近代也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而见喘咳痰白清稀者[2]。

本方主治风寒束表,水饮内停之证。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水寒相搏,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水流胃中,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苔白滑,脉浮,是为外寒内饮之佐证。对此外寒内饮之证,单纯发汗散寒,则水饮不化,单纯温肺化饮,则风寒不散,惟解表化饮,表里同治为宜。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温阳以利内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然而素有痰饮,纯用辛温发散,既恐耗伤肺气,又须防诸药温燥伤津,故配以五味子酸收敛气,芍药和营养血,并为佐制之用;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诸药,是兼佐使之用。药虽8味,配伍严谨,开中有合,宣中有降,使风寒解,营卫和,水饮去,宣降有权,则诸症自平。

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兼能宣肺平喘;芍药配桂枝以调和营卫;干姜、细辛内以温化水饮,外以发散风寒;半夏燥湿化痰,蠲饮降浊;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温药耗散肺气;甘草缓和药性。共成散寒解表,化饮平喘之剂[2]。

本方的配伍特点可归纳为:①以麻、桂解表散寒,配白芍酸寒敛阴,使散中有收。②姜、辛、夏温化痰饮,配五味子敛肺止咳,令开中有合,使之散不伤正,收不留邪。[4]

1.小青龙汤(《伤寒论》方)主要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感冒风寒后,诱发或加重了咳嗽和气喘,并且痰涎清稀量多,即中医所称的外感风寒,水饮内停证的一首常用方剂。临床运用时须辨别清楚一定是寒性感冒,并且症状比较重,即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等症状明显,同时又有咳嗽气喘、痰涎量多而清稀或呈泡沫状时,就可以使用本方来治疗。[6]

2.加减法:若恶寒甚者,可加重麻、桂用量,以加强发汗解表的作用;若外寒较轻者,可去桂枝,麻黄改用炙麻黄;兼有内热而出现烦躁者,可加生石膏以清热除烦;若喉中痰鸣,可加杏仁、款冬花、射干以化痰降气平喘。[1]口渴者,去半夏之燥,加天花粉以清热生津;喘者加杏仁以利肺平喘[4]。若口渴,去半夏,加天花粉三两;微利,去麻黄,加荛花(炒令赤色)鸡子大;噎者,去麻黄,加炮附子一枚;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加茯苓四两;气喘,去麻黄,加杏仁(去皮尖)半升[2]。

3.本方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证治要点。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必须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可使用,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症见咳痰黄稠,舌苔黄,口渴,脉数者不宜使用。[4]

[7]

适应证: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或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老年性肺气肿等病属外寒内饮证者。

支气管炎患者连续咳嗽、咳痰3个月以上,或每年咳嗽2个月以上,连续超过2年并除外心肺和其他疾病者为慢性支气管炎。其病因主要是机体和呼吸道局部抵抗力降低,外周常常见细菌等微生物感染,有害气体、尘埃吸入、过冷过热、空气干燥等,常见感染微生物是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衣原体、支原体等。也有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者。同时吸人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如花粉、粉尘或空气污染大气中的有毒气体,或蛋白酶-抗胰蛋白酶失衡等细菌蛋白质的过敏以及体内的因素等均是常见的病因。病原微生物在呼吸道生长繁殖及其代谢产物、毒素等作用对支气管黏膜破坏,从而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渗出和原核细胞浸润等,慢性期主要是支气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主要以慢性咳嗽、咳痰,两肺支气管内可闻及干湿哕音为主要表现。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慢性炎症、变应性炎症或过敏性炎症,这种气道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 *** 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呼吸道狭窄,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哮喘的发展,其主要病理改变为:①气道黏膜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②气道上皮损伤与脱落,纤毛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致坏死;③气道壁增厚,黏膜水肿,胶原蛋白沉着;④气道黏液腺肿大,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气道黏膜充血水肿,渗出物质增多,黏液滞留导致气道黏液栓形成;⑤气道平滑肌收缩,部分出现功能性改变及缺陷。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哮鸣音。

肺气肿大多是由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发展而来。其主要病理改变是由于上述病原微生物造成支气管黏膜不同程度的纤维增生或溃疡,导致气道狭窄和阻塞以及细支气管周围炎,从而造成纤毛运动障碍和痰液分泌增多,痰液不易排出而阻塞,进一步发展为支气管壁溃疡、破坏,形成肉芽组织和机化,小支气管塌陷,从而形成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时,肺弹力组织破坏,肺泡壁破坏抑制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均膨胀扩张。初期肺活量可正常,后期肺活量下降,肺血管痉挛,血容量及血黏滞度增加,再加上肺毛细血管床减少,从而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使右心负荷加重,最后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

[8]

小青龙汤中的8味药大多数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其中君药麻黄、桂枝对多数细菌如金黄色及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甲乙型链球菌、炭疽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奈瑟双球菌及常见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甲型流感病毒、孤儿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臣药细辛醇浸出液及挥发油体外实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等均有抑菌作用。细辛所含黄樟醚有抗真菌作用。干姜对霍乱弧菌、葡萄球菌、沙门菌、链球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蓳色毛癣菌、 *** 滴虫等亦有抑制作用,同时有显著的灭螺和抗血吸虫作用。佐药芍药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除对上述大部分细菌有抑制作用外,还对草绿色链球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堇色毛癣菌、许兰黄癣菌等10余种真菌也有抑制作用,芍药中的没食子酰基葡萄糖有抗病毒作用。五味子对上述绝大部分细菌、真菌、病毒均有直接抑制作用。半夏有抗真菌作用。使药甘草提取物除对上述部分细菌有抑制作用外,还对阿米巴原虫、滴虫、幽门螺旋杆菌有抑制作用,同时有抗真菌作用;甘草甜素对艾滋病毒、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水痘、腺病毒Ⅲ型、带状疱疹病毒、牛痘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对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抑制作用强,甘草热水提取物对华支睾吸虫有杀虫作用。故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上述各药抗菌谱有互相补充作用。小青龙汤对由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有治疗作用。

君药麻黄提取物麻黄堿、伪麻黄堿、二甲基苯基噻唑啉酮及合成的伪二甲基苯噻唑啉酮等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抑制前列腺素E2的生物合成及对抗炎性物质,对炎症早期渗出有抑制作用,同时对炎症后期肉芽组织形成也有抑制作用。桂枝单味煎剂对炎症的多个环节发生影响,特别是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及释放,清除自由基,可明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棉球肉芽肿;桂枝挥发油可部分从呼吸道排出,对呼吸道炎症有消炎作用。臣药干姜有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细辛的挥发油及水和醇提取物则分别具有抗炎解热作用,对炎症的水肿、渗出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抑制作用。佐药五味子有与人参相似的适应原样作用,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 *** 的防御能力;同时五味子水提液可使动物RBC中SOD、全血GHSPx活性明显升高,血中及RBC中LPO水平明显减少;五味子酚有直接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使心肌MDA减少,使大脑SOD活性升高,具有明显抗氧化作用。芍药中的芍药总苷对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渗出、水肿及增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多种实验性炎症、特异性和免疫性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药甘草具有保泰松或氢化可的松样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成分主要是甘草酸及甘草次酸,通过抑制PGE2的作用及减少PGE2的生物而对多种炎症起作用,而且对Ⅰ、Ⅱ、Ⅲ期炎症都有抑制作用;甘草通过抑制纤维酶系统的活化、降低血清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促进作用、抑制细胞膜通透性的亢进3个环节而发挥对免疫性炎症的抑制作用,甘草酸及甘草次酸还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青龙汤的配伍中无论君、臣、佐、使各药均有抗炎作用,而且抗炎作用可作用于不同炎症时期、不同种类的炎症和炎症的不同环节,故而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慢性炎症有治疗作用。足见前人在组方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青龙汤中的君药麻黄水或醇提取物体外实验呈现抗过敏作用,对与Ⅰ型变态反应有关的嗜堿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化学介质有抑制作用,并呈现抗补体作用,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致敏豚鼠肠管组胺的释放,缓解由抗原 *** 而增强的肠管蠕动。桂枝在嗜异性抗体反应中显示出抑制补体活性作用,同时还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过敏介质释放,故亦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佐药芍药中的芍药总苷通过对T细胞的调节,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具有双相调节作用。五味子也有抗过敏作用。使药甘草中的甘草酸、甘草次酸本身具有类固醇样作用,甘草酸能抑制组胺释放剂——化合物48/80引起的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甘草粗提取物Lx能明显抑制抗原对卵白蛋白的IgE应答,从而对过敏性休克有保护性效应。

麻黄所含麻黄堿或伪麻黄堿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因而可扩张支气管而发挥平喘作用,二者均能缓解由组胺或乙酰胆堿所致的呼吸道阻力增加。麻黄平喘作用的机制是:①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β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升高细胞内cAMP,使平滑肌松弛;②可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而使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③阻止过敏介质释放;④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释放递质而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麻黄堿还能兴奋呼吸中枢,增加每分钟呼吸量,有中枢性镇咳作用,麻黄挥发油亦具有平喘、祛痰作用。桂枝挥发油被吸收后,经肺排出,可稀释其分泌液的黏稠度,呈现祛痰止咳的作用。臣药干姜同样具有镇咳作用,五味子对呼吸系统有兴奋作用,且有镇咳祛痰的作用。芍药能抑制副交感神经末梢乙酰胆堿的释放,从而对平滑肌起到解痉作用;芍药总苷作用于神经中枢,直接改善细胞呼吸,从而起到抗缺氧的作用。半夏有镇咳祛痰的作用,姜半夏对大鼠实验性硅沉着肺的发展有抑制作用,使全肺胶原蛋白量降低,这些均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慢性病理变化有改善作用;甘草合剂口服液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缓和炎症的 *** ,甘草还能促进咽喉及支气管的分泌,使痰液容易咳出,从而起到镇咳祛痰作用,甘草还具有解平喘作用。

君药麻黄堿通过激动α2受体提高中枢性痛觉阀值而产生镇痛作用。麻黄挥发油及萜松醇有明显的解热降温作用。桂枝中的桂皮醛有一定的镇静、镇痛作用,同时具有解热降温作用。臣药干姜亦有镇静、镇痛、镇呕作用。细辛挥发油及水提取物分别具有解热、镇痛、镇静作用。半夏和水半夏煎剂有镇静催眠作用,同时增加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甘草及芍药均有镇静解痉的作用,芍药中的芍药总苷除能解热、降温外还有镇痛、抗癫痫的作用。所以小青龙汤中的大部分药物具有镇痛、镇静、解热的作用,从而减少氧耗量,有利于上述疾病的治疗和恢复。

麻黄堿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同时使心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奥苷麻黄堿可降低血黏度、红细胞比容和血浆黏度,同时有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的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桂枝煎剂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减少LPO生成,提高SOD活性,改善微循环;桂皮所含桂皮油有利尿强心作用,而桂枝挥发油可扩张毛细血管,从而加强活血化瘀的作用;桂皮醛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有抗凝血酶作用,降低全血黏度。细辛所含的消旋去甲乌药堿有强心扩血管的作用,细辛能改善左室泵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休克动物的平均动脉压,降低中心静脉压。而干姜的乙醇提取物能直接兴奋心脏和血管运动中枢而增强心房自发性运动,干姜挥发油有抗凝作用。抑制TXB2及PGS合成而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作用;五味子有β受体阻滞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可提高心肌内RNA和心肌细胞代谢酶活性,加强和调节心肌能量代谢,改善心肌营养和功能,扩张冠状动脉,扩张血管.,降低动脉血压。芍药总苷可以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而半夏煎剂能增加离体心肌冠脉流量,而且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甘草不仅有降血脂作用,而且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甘草提取液对多种原因所致心律失常均有拮抗作用,同时甘草中的异甘草素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上述各药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血黏滞度升高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同时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压力增高,必然导致右心功能损伤,而小青龙汤中各味中药都具有强心扩冠作用,以及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心脏后负荷的作用,从而可防止或治疗心力衰竭。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小青龙配方除抗过敏、抗变态反应作用外,还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臣药细辛油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明显抑制植物血凝素(PHA)诱发的淋巴细胞转化,抑制溶血素抗体生成。芍药水煎剂灌服可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的吞噬百分率指数,其主要 *** 物质为白芍总苷(TGP),TGP不仅对巨噬细胞激活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均有明显的影响,而且对花生四烯酸代谢的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途径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可诱生干扰素;芍药二酮对人单核细胞IL1的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芍药中分离出的酸性多糖peonanSB及中性多糖peonanSA均有网状内皮系统激活效果;体外及体内实验表明TGP对T细胞功能呈机能和浓度依赖性双相调节作用,可促进特异性及非特异性调节细胞的诱导,同时对体液免疫也具有双相调节作用,白芍煎剂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有增强作用。五味子粗多糖可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升高外周血WBC数;五味子油乳剂可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DNA合成;五味子醇对以细胞免疫为主的免疫排斥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甘草不仅能增强NK细胞的活性,同时能诱导干扰素的生成。甘草多糖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及单核细胞吞噬功能,甘草甜素能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抑制IgE、ConA、化合物48/80诱导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甘草次酸能提高淋巴细胞比率;甘草Lx可降低抗原量,抑制抗体生成,β甘草次酸是人体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

小青龙汤麻芍味,细辛草夏干姜桂;风寒客表内停饮,喘咳肢浮痰饮溃。[6]

曹操马老五跪下细心数生姜

半夏(汤洗.七钱),干姜(炮)、细辛(去叶)、麻黄(去根节)、肉桂(去皮)、芍药,各一钱半。甘草(炙.一钱),五味子(五分)。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小青龙汤治伤寒表证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咳嗽微喘,又治肺经受寒,咳嗽喘急。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小青龙汤

半夏、茯苓、细辛、甘草、官桂各等分,麻黄、芍药倍之,干姜、五味子各增1半。

《易简方》之小青龙汤治久年咳嗽,痰涎壅盛,夜不得睡;脚气喘急。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服。

此方虽有麻黄,既有官桂,不致于发汗,服之不妨。

小青龙汤

麻黄8分(去节,5分),桂枝8分,白芍8分,甘草8分,干姜(炮,5分),半夏1钱,五味11粒。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九方之小青龙汤治肺经受寒,咳嗽喘急,将成肺痈。

水煎,热服。先服2剂。

小青龙汤

青龙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麻黄2钱,白芍(《保婴撮要》作“赤芍药”)2钱,干姜2钱,甘草(炙)2钱,细辛2钱,桂枝2钱,半夏1钱半,五味子1钱半,附子(炮)2钱。主治

《玉机微义》卷十四方之小青龙汤具有发表温中之功效。主治感寒发热,头痛,脉沉细,或呕或咳,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肺痈肺痿,恶寒喘嗽,寒邪内蕴;伤风冒寒,咳嗽喘急,肺胀胸满,鼻塞流涕,或干呕热咳,或作渴。

水煎服。

脉浮,不用附子。

小青龙汤

青龙汤(《外科发挥》卷四)

桂心1两,五味子半两,麻黄1两(去根节),白芍药2两,细辛3分,干姜3分(炮裂,锉),甘草1两(炙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杏仁2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太平圣惠方》卷九方之小青龙汤治伤寒4日,因下后大渴,服冷药过多喘急者。肺经受寒,咳嗽喘急。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12 评论

相关问答

  • 云芝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论文

    该菌主要为药用,有去湿化痰效果,可治疗肺病和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性或慢性肝炎,还可作为肝癌患者的免疫治疗药物。云芝多糖是云芝提取物中的主要活性成份: 分子量在1.

    张伟妮妮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玫瑰精油提取工艺研究论文

    目前比较成熟的玫瑰精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三种脂吸法,水蒸气蒸馏提取法,有机溶剂萃取法。国际标准中只制定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的国际标准ISO9842。将玫瑰鲜

    阿tin逐梦游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酸法提取南瓜果胶工艺研究论文

    从果皮中提取果胶 一、目的要求 1.学习从柑橘皮中提取果胶的方法. 2.进一步了解果胶质的有关知识. 二、实验原理 果胶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主要分布

    彩虹人生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蒲公英黄酮提取工艺研究论文

    蒲公英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选题意义确定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向、研究的目标。根据查询盯着公开信息得知黄酮类物质具有抗癌、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抗衰老的功效,针

    小乖cand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三七总皂苷提取工艺研究论文

    三七总皂苷的质量对于崩解性有很大的影响,它能够增加溶液的稳定性,减少悬浮体的形成,改善液体稳定性,提高药效,减少滞后期和过量渗透。因此,三七总皂苷的质量可以直接

    屠夫糖糖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