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2

koko乔纳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两弹一星精神论文模板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活力的维维

已采纳

参考:

1992年6月28日,杰出科学家、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钱三强同志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当我们关注“嫦娥一号”卫星探月工程时,不要忘记,正是钱三强等主导的“两弹一星”工程使中国进入了航天强国的行列。

钱三强——一个在中国几代人心目中闪光的名字。他曾是居里夫妇的学生,与其夫人何泽慧一起发现了举世。。。..

一个人凭借努力和勇气,凭借 *** 和幻想,凭借勤奋和意志所获得成功后,最不能忘记的是自己的祖国。而今天,在着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锦绣前程一次又一次展现在才能卓越者面前,我们难道可以找到比钱三强更伟大的榜样和更可参鉴之镜么?

踏着伟人的足迹,我们坚信,我们的人生也必将辉煌!我们也将更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祖国必将越来越强大。

还随身带着一份珍贵的文件,这就是导师给钱三强在法国学习与工作的鉴定。 鉴定是这样写的:“钱先生表现出科研人员所具有的特殊素质,在我们共事期间,他的这些素质又进一步得到加强。

他已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有些是非常重要的。他心智敏慧,对科学既有满腔热忱,又有首创精神。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我们实验室学习并在我们领导下工作的同一代科学家中,他是最优秀的。我们曾委托他领导几批研究人员,他用自己的才华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困难的任务,并受他的法国和外国学生的爱戴。”

“我们的国家对于钱先生的才干业已承认,并先后赋予他重任,先是任命他为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接着又聘任他为研究导师。他同时也是法兰西科学奖的获得者。”

“钱先生还是一位优秀的组织者。他具备了研究组织工作的领导者所特有的精神、科学和技术素质。”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学家。

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

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8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

1980年7月24日,钱三强教授在 *** 以《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为题讲课。 拓展资料1954年2月,钱三强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

他首先抓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筹建学部。经过反复酝酿讨论,他主持起草了筹组学部有关文件。

同时,主持拟订了《学部暂行组织条例》。 科学院各学部成立后,在制订全国科学发展规划,加强学术领导,以及团结院内外科学家,发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国内科学界的重视,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文革”中,学部被迫停止一切活动。“文革”后,钱三强被任命为中科院党组成员和副院长,立即着手恢复学部的工作。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一代科学家用实际行动完成了外国几代科学家的任务,在此之中,两弹一星算是最具影响力和最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伟大壮举。

“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者们,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的队伍,他们在茫茫的戈壁上风餐露宿,虽然条件极为艰苦,但是为了祖国的未来,他们坚持搞出了原子弹和氢弹,突破了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显示了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和坚强决心。

199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给予表彰。

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两弹一星”研制者身上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那种不屈不挠、勇于攀登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

1、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获奖名片】报国心皎洁 【事迹】 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2、何玥:何处春江无月明 【简介】: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

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

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肾和肝捐给了三个人。

3、翟墨:中国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事迹:翟墨是个画家。他原本与航海无缘。

当他听到新西兰航海家说,他航海大半辈子,都没有碰到过中国人时。翟墨深受 *** 。

2007年1月6日,翟墨从山东日照起航。他沿黄海、东海、南海出境,过雅加达、经塞舌尔、好望角、巴拿马,穿越莫桑比克海峡、加勒比海等海域,横跨印度洋、南大西洋、太平洋,经过了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的15个国家、地区和岛屿。

他航行了二万八千三百海里。2009年8月16日,他终于回到了日照,完成了中国首次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

这两年半,他历经艰险,不断地挑战自身的艰险。他路过拿破仑的流放地圣赫勒拿岛。

上岸后,他直奔拿破仑的墓地。墓地前的留言簿上没有中文。

翟墨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睡醒,世界将为之而震动。这次我来,就是告诉你,中国这头睡狮已经睡醒了。

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

钱三强(1913-1992)浙江省湖州市人,男, *** 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1946年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1948年回国,历任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后改为原子能所)所长、计划局局长、副秘书长,二机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于1992年逝世。 程开甲(1918-)江苏省吴江市人,1918年生,男, *** 党员,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工作,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回国,历任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工委核试验基

“两弹”元勋——邓稼先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

这些名人,可能是伟bai人、专家、学者……当然,也可能是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等。我最崇敬的伟人是谁呢?他就是邓稼先。

邓稼先出生于1924年,死于1986年,他是安徽怀宁人,中国 *** 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部委员。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du学物理系。

在十分艰苦的环境条件下,邓稼先领导开展爆发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种子运输等基础理论研究。原子弹设计成功之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为氢弹试验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zhi。

邓稼先的一生是难以用短小的文章来记载的,尤其是邓稼先传奇的一生又怎能用三言两语表达出来呢?邓稼先是一个不会引人注目的人物dao,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傲,是“最有中国农民朴实气质的人”。“人们知回识知道他没有私心,绝对相信他”,这是他能领导大家作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邓稼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孕育出的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为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可以大胆地假设,即使邓稼先从不从事高端科学研究,也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出色成就。

所以我喜欢答邓稼先。他对祖国事业忠心耿耿、忘我奉献的精神很值得我去学习。

“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者们,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的队伍,他们在茫茫的戈壁上风餐露宿,虽然条件极为艰苦,但是为了祖国的未来,他们坚持搞出了原子弹和氢弹,突破了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显示了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和坚强决心。

199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给予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者们,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的队伍,他们在茫茫的戈壁上风餐露宿,虽然条件极为艰苦,但是为了祖国的未来,他们坚持搞出了原子弹和氢弹,突破了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显示了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和坚强决心。

199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给予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77 评论

好心坏丫头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会看”电影要写观后感,首先要“会看”电影。也许有人会发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聋,谁不会看电影?可是为什么许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说写出感想了。因此,老师在此提醒各位同学在看电影时要“投入”,要让自己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情感世界里,与主人公同悲欢、共休戚。同时,还要并用眼、耳、脑各种感官,留意细节。所谓细节,就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地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视听享受的过程,既是视觉美感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聚“睛”会神,我们在观看时获得的感受才能愈丰富、强烈,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彻,写观后感就更有基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写观后感,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可是,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应强调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五六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提取码: wfpn

102 评论

成都安美

你找的这类文章应该是属于综述类的文章吧~那你对应的就去找下国际航空航天科学这类的期刊文献参考呗~写论文总不是要多找文献多动笔多思考的

184 评论

反叛的路鲁修

一、迅速发展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此拉开序幕。1970年4月24日,中国长征1号运载火箭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迈出了中国发展航天技术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已正式进入航天时代,并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1981年9月20日,中国用风暴1号运载火箭同时将3颗卫星送入轨道,它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实现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1984年4月8日,中国用新研制的长征3号火箭首次将东方红2号试验通讯卫星送入赤道上空静止轨道运行,中国由此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氢氧发动机技术的国家和第五个独立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1988年9月7日,中国长征4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风云1号A气象卫星,它表明中国是世界第四个掌握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技术的国家和第三个拥有极轨气象卫星的国家。1990年4月7日,中国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进入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的国家。1999年5月10日,长征4号乙火箭首次发射获得成功,并把风云1号C气象卫星和实践5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这也是长征系列火箭第65次飞行,总计发射卫星80颗,其中中国卫星51颗,外国卫星29颗。中国运载火箭的捆绑技术、氢氧发动机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发动机真空状态下二次点火技术等,使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从1.5吨提高到5吨,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从2.5吨提高到9.2吨,同时成功开发了用于近地点变轨的EPKM固体发动机和用于发射铱星的卫星分配器。长征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与发射入轨精度已与美国、俄罗斯、欧空局的火箭相当。目前,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技术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二、飞速发展的中国卫星技术自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以来,中国的卫星技术也取得了飞速发展,研制成功了实验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气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等,并在卫星返回、一箭多星、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姿控、卫星热控、微重力试验和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试验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其中有些项目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1984年4月8日,中国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卫星通信的新时代。目前中国已成功发射了5颗东方红2号系列通信卫星,承担着全国30路对外广播、中央电视台一、二套节目和8000路卫星电话的传输,使全国收看电视的人口覆盖率由30%提高到83%~84%。1997年5月12日,载有24个C波段转发器的中容量通信卫星“东方红3号”顺利入轨,它可同时转发6路彩色电视和近8000路双程电话,相当于6颗东方红2号甲卫星,能满足200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卫星通信的要求。1988年、1990年和1999年,中国先后发射了3颗风云1号极轨气象卫星,1997年发射了首颗风云2号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这不仅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同时拥有两种气象卫星的国家,而且还大大加速了中国气象卫星的现代化,使其在天气预报、减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1991年7月~8月,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涝灾害,要不要分洪是个重大决策问题,气象部门根据气象卫星的云图资料,及时、准确地判断出天气变化趋势,帮助政府作出了不分洪的决定,使40万人免离家园,4万公顷良田免遭水淹,仅此一项就减少损失6亿多元。1975年11月26日到1996年10月20日,中国共发射17颗返回式卫星,其中16颗安全回收。回收成功率达94%,这些返回式卫星是遥感技术卫星,它所获得的卫片具有比例尺较大、图像清晰、灰度等级较高、视野开阔、速度快、地面分辨率高等特点。因此,在国土资源普查、地质勘探、水利建设、地图测绘、环境监测、铁路选线、文物考古、城市规划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修建大秦铁路时,最初认为桑乾河是不可通行的地段,铁路需绕行40千米,还要占用数千亩良田,后对返回式遥感卫星的卫片研究后发现,桑乾河的地质条件可让铁路通过,这样就为国家节省了4亿多元的投资。1988年8月22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和巴西空间研究院(INPE)在北京签订了关于联合研制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协议书,并于1999年10月14日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巴联合研制的首颗地球资源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地球资源卫星是一种利用星载遥感器获取地球表面图像数据,用以进行地球自然资源调查和生态环境监测的遥感卫星,具有视点高、视域广、数据获取快和可重复覆盖、连续观测等特点,可在国土整治、农林、水利、地矿、测绘、海洋和环境等方面大显神威。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传输型遥感卫星研制已获得突破性进展,填补了中国没有自主的陆地资源遥感卫星的空白。三、中国已具备载人航天的基本条件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开创了载人航天之先河。载人航天是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产和军事应用的往返飞行活动。其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更广泛深入地认识整个宇宙。并充分利用太空和载人航天器的特殊环境进行各种研究和试验活动,开发太空极其丰富的资源。截止到1998年底,全世界共进行了216次载人航天飞行,其中美国124次,苏(俄)92次,共有795人次上天,开展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实验活动。40多年来,中国一代代航天人以“两弹一星”精神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如今在运载器、测控、发射场和返回式航天器等方面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这一切,都为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中国目前已拥有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运载工具。前苏联和美国第一代载人飞船东方号和水星号重量分别是4.73吨和1.8吨;第二代飞船联盟号和双子星座号的重量分别为6.9吨和3.8吨,而中国现有的长征2号E运载火箭的发射能力,已能把9.2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上述苏(俄)、美两代载人航天飞船均可被它发射入轨。其次,中国研究空间航天器的生命保障系统已有20多年历史。早在1964年,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就进行了航天生物学、医学试验。1990年10月,中国首次载有高等动物的科学试验卫星在太空运行8天后安全返回地面,搭载的有小白鼠、果蝇、蚕卵和植物种子等生命体。试验显示:中国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是成功可靠的。第三,中国已成功地进行了不载人飞船的发射试验。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不载人试验飞船“神舟”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于21日3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又有新的重大突破。此外,中国目前有两名航天员被派往俄罗斯接受培训,还有一批航天员在国内太空人培训基地接受训练。总之,中国已具备了载人航天的基本条件,中国的载人航天已万事俱备、呼之欲出

122 评论

相关问答

  • 精神论文格式模板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约翰尼德斌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以两弹一星为主题的论文

    2022关于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征文范文6篇 “两弹一星”的研制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吾辈要树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树立艰苦创业的意识,以自己的知识能

    暗旦无光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艰苦奋斗精神论文模板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是艰难困苦条件下的权宜之计,而是贯穿我们党伟大事业始终的精神支柱。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我们都需要它,离不开它,不能没有它。历史的经验

    角落小泰迪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精神病论文模板

    精神医学毕业论文 你还在愁精神医学毕业论文吗?那么,精神医学毕业论文怎么写,你知道怎么写吗?如果不知道,就一起看看我整理的内容吧!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D

    悠悠lvyi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大一弘扬中国精神论文格式模板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些辉煌成就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对

    angeldevil8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