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火秋烟
今天看完了《隋唐英雄》,忍不住来品一品隋炀帝。说到隋炀帝,就忍不住在心里骂上两句,他可是继秦始皇之后的历史上第二大暴虐皇帝。虽然隋炀帝暴虐,但他还是对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大运河。隋炀帝杨广,华阴人,生于隋京师长安,是隋朝第二代皇帝。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次子,开皇元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七月继位。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城,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隋炀帝下令开挖修建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秋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隋炀帝造隋朝大运河有功,但是他太耗费民力,每次一召一百万人民,男的没了召女的,民心惶惶:后来他又费了大量民力,造大船南游,这是他后来灭亡的导火索之一
米儿土土
有人说,隋炀帝败就败在他没有长性,不能像他的父亲一样从始至终做一个清明有为的皇帝;也有人说,隋炀帝败在他太浮躁了,虽然营东都、修运河甚至征高丽都是迟早要做的事情,但是好歹可以慢慢来嘛。我在此倒不愿讨论隋文帝究竟有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朴素,也不愿提其他的皇帝有没有如隋炀帝这样好大喜功的,我只希望所有读到这里的读者们清楚,隋炀帝的功过并不是一个“荒淫无道”就可以说明白的。我们也许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这个人:他很大程度上为后世的基业奠定了基础,但人们却紧紧抓住他对于当时社会的负面影响,把他树立成了昏君的典型。与此同时,更多碌碌无为、整日只知纵情声色的昏庸皇帝却把隋炀帝当作挡箭牌,安然地睡在皇家园陵里。隋炀帝却只能“君王忍把平陈业,换得雷塘半亩田。”他比秦始皇更有才华,又比李煜更有作为。然而喜欢李煜的文采、崇拜秦始皇的武功的人大有人在,冷静看待杨广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只是偶尔可以看见几个如我一样的小卒子帮他到处消解误会,宣传宣传。我在之前的文字里,已经对隋炀帝各方面的重大影响及功过给出了我自己的看法。在小论文的最后,论理是应该给他一个总结性的评价的。但是我写这篇小论文并非只是要替隋炀帝打口水仗,我最终的本意,是想让大家全面的了解他之后,给出自己的答案。况且,我的意见难免会有自己的主观意愿在里面,恐怕也不足以服人。所以,与其说是这篇小论文需要我来做一个结尾,不如说是我想等待大家对隋炀帝的一个评判。
双鱼0303
如果隋炀帝不由着性子乱来,骄淫奢侈,好好的放点心思在治国上,以他的才能应该是一个大有作为的皇帝,至少隋不会很快被李唐取代。毕竟他也为开创隋朝,东奔西战,立了汗马功劳,看着隋朝建立,可最后还是毁在他的手上。总算他还算一条汉子,虽说是被勒死的可并没有害怕,从这一点看不一般的平庸的帝王或是其他亡国君要强。至少他知错(虽然为时以晚)敢做敢当。历史是胜利者写的,为胜利者写书的人当然要写胜利者如何打败对手,失败者如何失败,如何不好的地方。即便写胜利者不好的地方也很隐晦,仔细看一下历代正史便知了,这就说明当时人很难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位置,这就是当时人的局限性。也就所谓的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现在的人看现在的问题往往就会忽略事物的两面性,等过些年,后人在看我们这个问题,答案就会更趋于客观。唐太宗曾问魏征:朕观隋炀帝全集,文采华丽……亦知尧舜之道,厌桀纣恶行,然为何还行桀纣之事?而魏征说:炀帝不听人言,自以为是……故事心、思尧舜之道,而实行桀纣之事。唐太宗也以为然,叹息说道:是啊,前者之事,可为后世的老师。这一对明主贤臣的对话,鼓励了所有人,也指出了杨广的弱点。因为他身心不一,所以,走向了灭亡。杨广的确有才能,如果用在治国上,隋朝将出现一个盛世,可惜他将才能用于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隋朝灭亡了。
dongdongth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小名阿麽,又名杨英.开皇元年(585年)只有十三岁被封为晋王,并做了并州的总管,拱卫京城.(山西太原市)杨坚为了让儿子得到锻炼,日后能当大任.让很有才干的大臣王韶担任杨广的辅臣.炀帝年少好学,善诗文,有集55卷. 杨广在位14年(604年——618年),文武双全,才华横溢,战功卓著.“统一江山”、“修通运河”、“修建东都”、“西巡张掖”、“改革创新”、“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 隋炀帝的功业: 一、亲自指挥完成祖国统一(一统江山) 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 二、修建畅通国家命脉(修通运河)、(修建东都) 公元605年起,用了六年的时间,先后开凿通济渠、邗沟、永济渠.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沿运河还建立了许多粮仓,作为转运或贮粮之所. 也是在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派杨素等人负责修建洛阳城.当时首都长安在西北面,往东的路不太畅通,影响了国家政令的畅达.洛阳则处在国家的中心地带,可以有效地治理江南,控制北方,巩固国家. 三、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西巡张掖),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重视教育、寻求典籍、开创科举、修订法律(改革创新) 杨广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四百卷,和《区宇图志》一千二百卷,这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贡献. 杨广兴办学校,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 杨广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重才学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 杨广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 五、隋炀帝的诗文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过失: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 遗憾的是隋炀帝死在宫庭政变,不是死在农民起义军手里,而是死于鲜卑族的复辟.公元618年隋炀帝死在宇文家族手中,他爹隋文帝杨坚从鲜卑族皇族宇文家族手里夺得王位,鲜卑族贵族们又趁乱从杨广手里抢回.隋炀帝被害死后,天下才真正大乱、各路诸侯纷纷割据.后来他的手下的唐国公李渊也是杨广的表兄弟,打这为杨广报仇的旗号,剿灭了宇文鲜卑贵族的复辟,并平定了农民起义与战胜各路诸侯,最后建立唐朝.可以说隋为唐的发展、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隋炀帝为唐太宗做了嫁衣.如今唐太宗成了千古名君,隋炀帝却成了万恶的昏君.为什么?因为唐史是唐朝人写的历史,隋史也是唐朝人写的历史.
楼主大几?是历史学专业么~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
如下: 1、关于创新 2、勇于创新 3、谈谈创新 4、创新动力 5、创新策略 6、懂得创新 7、创新研究 8、制度创新 9、科学创新 10、创新方法 11、创新
杂志很好。《红树林》坚持精品意识,从创刊起就保持着较高的编辑出版水准,到目前为止,《红树林》杂志已连续12年在全国少儿期刊评选中获得多项大奖,获奖率居全国同类刊
思路:根据哈利波特的内容展开。 “爱可以战胜一切”。这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主题。对于爱,作者首先着重渲染的是母爱,并且渲染得震撼人心,催人泪下。 也正是因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