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3

吃要吃好的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李哈尼尼

已采纳

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实验教材正由编者的案头进入课堂,接受实践的检验。实验教材到底怎么样?当前的教学还存在什么问题?笔者对小学四年级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关于课文教学

整体来看,教材文学味浓,人文性强,不仅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也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因此得到了师生的肯定和欢迎。但是,很多师生对略读教学和少数难学难教的课文提出了自己看法。

(一)略读教学困惑颇多

1.要求不明。其中一位教师反馈了有代表性的困惑:选择略读课文的语文用意何在?仅为丰富单元主题而选?抑或学习几个生字新词,读熟读懂课文?教师对此感到盲目,只是一篇篇地教下去。因此,部分教师建议增设有别于精读课文的课后题,以明确教学要求。

2.课时紧张。大部分教师反映大部分略读课文很难在一课时完成教学。或因生字新词太多,绕不过去;或因课文文质兼美,不舍得“略”,如教材四(下)的《牧场之国》、《花的勇气》、《七月的天山》和《麦哨》、《永生的眼睛》等;或因篇幅太长,光读熟课文都很费时。

3.“精”“略”难以拿捏。略读课文教学,“略”到什么程度算合适?是否完全排斥“精讲”“细读”?这类问题困扰着教师。目前大部分教师都不自觉地将略读课文往精读的方向做。一是因为课文文质兼美;二是怕考试考到。因此,略读课文教学的课程意义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二)少数课文难学难教

在这方面,教材四(上)主要集中在以下篇目:《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写爬山虎的词语难以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因时代背景远离而体悟不深;《雅鲁藏布大峡谷》中较多的科学术语成为感受景美之障碍;《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地理知识支撑;《白公鹅》,学生读译文感觉拗口。教材四(下)这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第四组描写战争的课文。

二、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一)相近字混淆现象比较严重

四年级学生经过前三个年级的大量识字,学生认识的字较多,但由于巩固没有跟上,导致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混淆现象比较严重。习作中,音同形异和形同音异的错误尤其多。识记生字不再成为孩子的难点,难点是区别、运用这些生字。

(二)写字教学效果落后于识字

进入第二学段,教材编排认少写多。由于难以逐一指导,导致学生书写质量下降。另外,专门的写字教材与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生字不统一、不同步,导致教师没有兴趣使用、学校不重视写字课的建设。

三、关于习作教学

(一)关于单元习作

1.开放习作挑战教师。教材中的单元习作不命题,只给出内容范围,或多题选作,开放性大。开放习作,一方面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但另一方面给习作指导和习作讲评带来挑战。由于习作要求宽泛,教师指导无从下手,评价标准难以拿捏。建议教材适当加强习作要求的规定性。部分优秀教师能够活用教材,根据习作专题,找出兴趣点,安排系列作文,取得较好的效果。

2.编排不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渐体会到抓单元整合是突破习作教学难点的重要策略:课文教学重视对表达方式的学习;通过综合性学习引导体验,加强积累;通过口语交际作口头作文。很多教师认为有上述三者作基础,习作教学就会“水到渠成”。但是,“习作”前有“口语交际”,大多先“说”后“写”,因此,习作内容千篇一律的现象比较严重。另外,为便于实施单元整合策略突破习作教学难点,建议转换教材编排思路。目前大多根据单元主题设置习作内容。这种设置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但“怎么写”的问题无法解决。建议教材修订时,适当安排从“怎么写”的角度编排“习作”。

3.部分单元难写难教。总体上看,师生对单元习作的兴趣普遍不高。相比较而言,“写虚”的兴趣超过“写实”,比如教材四(上)第三单元的童话写作较受师生欢迎。以下单元尤其难写:教材四(上)第六单元的看图作文“胜似亲人”,仅凭一图,学生摸不着头脑,习作质量很差;教材四(下)第四组给出战争图片要求学生写作,因无生活经验而胡编乱造;教材四(下)第五组的“生命”话题明显脱离学生的年龄特征,显得过于沉重,习作中充斥空话、套话。尤以教材四(上)第五单元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师生叫苦不堪。原因有六:学生的旅游经历可怜得要命;学生对导游职业不甚了解;学生不知道导游词为何物;课文没有给出导游词范例;学生没有游览过世界遗产;学生试图了解世界遗产的途径有限。

(二)小练笔形式单一

很多教师反映目前教材中小练笔的安排形式比较单一,比较多的是“我想对某某说……”此类练笔。写多了以后,学生积极性降低,大多以口号式、成人化的一、二句应付了事。这种练笔应是课文内容感悟后的表达,阅读和练笔的结合点是文本主旨。能否转换思路,将阅读和练笔的结合点落在表达方法上,也就是说从课文中学习写法,写同类内容。

四、关于综合性学习

就实施效果来看,四年级安排的四个综合性学习较三年级要好。主要是因为安排的专题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具体地说,教材四(上)第三单元的童话专题,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第七单元的“成长的故事”相对较差。主要原因是:学生因不认识伟人、名人,而对他们的故事也不感兴趣;而熟悉的人又很平凡,不容易发掘成长故事。教材四(下)安排了“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和“大自然的启示”两个专题,内容触手可及,但实施起来也颇费力。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身边的自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

356 评论

海派小小甜心

中心思想吗?主要写了我站在铁索桥上的所见所闻。看到的是二郎山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想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情景。

139 评论

静夜玄霜

《我站在铁索桥上》 附:课文我站在铁索桥上我站在铁索桥上,桥身在轻轻地摇晃。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脚下是大渡河的白浪。英雄的红军,曾在这里强渡,高举着红旗,迎着火光。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啊!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如今成为孩子们的课堂;勇士们洒过献血的地方,满树的梨花正在开放。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站在铁索桥上,心潮汹涌激荡。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啊!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要高声歌唱! 作者简介 顾工,1973年6月生,江苏淮安人。先后就读于扬州大学历史系、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助教班、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研究生课程班。书法篆刻作品参加三届新人展,七、八届中青展,四届篆刻展,“同一方印”展,正大书风展,第二、三届流行书风展等展览,1997年获世界华人书画展书法金奖。并有论文获选全国首届篆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创作理论研讨会一类论文。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昆山市昆仑堂美术馆副馆长、昆山市书协副主席、亭林印社社长、《批评界》主编。出版有《艺概丛书•顾工》,主编《印林撷英——全国当代印社社长篆刻集》、《亭林雅集》、《篆刻批评•当代卷》等书。【说教材】首先来谈谈我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我站在铁索桥上》是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英雄赞歌”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体裁各异的文章。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诗共四节,感情强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说学情】六年级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中我重点指导他们总结理解词句的方法,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本册教材的重点,以及本课书所在单元的学习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第二课时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说目标】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三维目标的整合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说教学特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采取了“以读为本,自读自探自悟”的教学模式,将师生各种形式的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旨在强调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要以读为前提,也就是要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有得。【说教法、学法】接下来我说一说设计这节课所采用的教法和学法。教学中我采用的是以教师有指导地自读自探自悟式教学方法为主,以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为辅,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而进行的。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读感悟、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认识的目的。基于以上的一些理论指导,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俗话说:睹物思人。是啊,每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不禁想起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让后代过上好日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同学们,还记得咱们上节课学习的一首现代诗吗?”教师以这样的一段叙述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板书课题后,全班齐读一遍。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全诗共四节,开头和结尾反复吟唱。开头营造了很美的意境,轻轻摇晃的桥身、飘过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引发作者无限的遐想;结尾同样的景物,却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这两节诗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我打破了按顺序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先学习第1节和第4节诗。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引出新课的学习,提出问题:“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先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继而由问题导入到第1节诗的学习中。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此时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对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一幅静止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经过再想象、再加工、再创造,就变成了鲜活的、动态的场面。这里,对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倾听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所体现。“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由这样一个问题把学生引到第4节诗的学习当中去。请学生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划下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潮汹涌激荡”的意思,再自由地朗读感悟第四节诗。通过指导朗读、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小节诗描写的内容差不多,但第4节比第1节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一些。这两节诗的学习中,我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比如指名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齐读等。在所有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很讲究韵律和节奏。所以朗读自然就成为综合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领略文章的最主要部分内容或重点段落,体会表达的情感。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诗歌的2、3小节,而重中之重就是第2小节。“诗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第2节诗。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难以理解。学生初步感知后,先自己想象一下当时激烈的场面,然后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再现当年红军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景,让学生们进入到诗句所描绘的具体的情境中去。再回过头来细细体味诗句,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出第2节诗中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词句(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利用课件出示,深入理解。“攀着、冒着、冲破”这三个动词直接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思想感情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较好地结合在了一起。第3节诗的内容是让学生在小组里和小伙伴合作学习来完成的,这一部分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隔不远,不难理解,我主要还是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地读,指名读;经过想象画面后的读;观看影片片断后的读;理解重点词句后的读;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读。读的层次一步步上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在逐步加深,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是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此时,学生在经历了感知、感受、感悟到感动的情感体验过程后,教师引导朗读全诗,他们在学习中积累的强烈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教学的全过程也体现了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到整体的教学思路。三、拓展积累、升华情感1、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2、学习本文后,你想对无数先烈说些什么?3、课后欣赏。(本诗的歌曲演唱、毛泽东诗词《长征》、萧华的诗《飞渡大渡河》)四年级阅读教学要求重视词句的教学,注重词句的积累。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语言,同时还要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在生活中积累。【说板书】本课教学抓住重点段落的理解,通过三个重点词语“攀着、冒着、冲破”,体会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10 我站在铁索桥上攀着冒着冲破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结束语:“云无定姿姿万态,教无定法法自在。”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是我们每位教师不断探索的目的所在

350 评论

相关问答

  •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论文题目

    小学教师论文题目有哪些,回答如下: 1、理性思考,诗意创作--从创作《月光启蒙》看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2、课前调查--你开始了吗? 3、蓄情.体情:抒情--浅谈

    定州人民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2021年四年级下语文教学论文

    在四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这一阶段小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组织和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

    五月的史努比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三年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研究还有很多相关的,你可以看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MichaelShaoer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教学随笔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0xx年课标颁布以来,教师的定位更加准确,师生关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

    加勒B海盗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实验教材正由编者的案头进入课堂,接受实践的检验。实验教材到底怎么样?当前的教学还存在什么问题?笔者对小学四年级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使用情况

    吃要吃好的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