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87

xiaotian0001
首页 > 学术期刊 > 关于登山的论文参考文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为君俏颜

已采纳

您好, 登山旅游对山区经济的影响摘要:对山区进行旅游保护性区划,是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时空推进上的具体落实.遵循山区生态系统客观存在的地域分异规律,采用自上而下的自然环境要素宏观分析与自下而上的生态、经济旅游等要素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既避免了仅仅对指标数据的简单聚类,又克服了传统区划中缺乏对人类经济活动影响分析,以及行政区域不完整、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使区划的结果综合程度更高,对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更具有指导性.以典型山地县龙门为例,进行旅游保护性区划,确定旅游的重点开发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登山旅游、山区经济一、登山旅游资源开发,有利于促进景区旅游发展 登山运动旅游项目在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提升景区特色、增加旅游经济收益具有重要作用。 (一) 促进景区的特色发展 旅游景区增加登山旅游项目,尤其结合当地的体育文化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可以突出地方特色,改善景区旅游项目的结构,有利于增加景区的吸引力。 (二) 给景点、景区带来经济收益 表现为登山旅游的门票收入和下山索道、下行交通收费,以及山上食品销售、服装租赁、纪念品销售等收入,尤其是在旅游胜地、名山名地,没到节假日、旅游旺季,经济收益都十分可观。 (三) 促进景区持续发展 表现在登山旅游者对同事、亲朋好友的景区形象的人际传播,可以吸引更多的登山旅游者前来;另外通过登山旅游的意见、建议的反馈信息,可以促使景区改进硬件环境,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景区的建设水平,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登山旅游资源开发,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从市场营销供求关系看,商品的供给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而登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消费心理需求,它提供给消费者的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一种特殊的消费服务。 (一) 登山旅游可为消费者提供健身消费服务 在经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谁拥有健康,谁就拥有家庭、拥有事业、拥有未来。健康状况成为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竞争中的重要条件之一,不论是取得经济价值、实现社会价值,还是创造自己人生的辉煌,健康总是第一位的。尤其近些年来,很多有成就的人英年早逝,也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引起了整个社会健康意识的觉醒,人们对自身保持身体机能和活力的作用越来越认识深刻,这就更增强了人们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形成了体育锻炼的社会潮流和时尚。登山旅游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锻炼方式,与其他旅游方式最大不同就是可参与性强,年龄可大可小,人们可以在青山绿水中前行、攀越,呼吸了新鲜空气,活动了筋骨,增加了体能,调整了血气,健康了身体。 (二) 登山旅游可为消费者提供休闲娱乐的消费服务 登山旅游中, 蔚蓝的天空飘着白云,人们沐浴在灿烂的阳光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穿行于各色的花草树木、潺潺的溪流之间,在领略大自然美景中,调节了心情,放松了身心。登山攀岩中可小憩、可攀谈、可嬉戏,形式可自由调整,不断变换,有利于细细体验人生的闲情逸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其业余休闲生活、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崇尚于高雅、健康的休闲生活。其中登山运动旅游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尤其是为摆脱了贫穷的城市中人群、年轻阶层所青睐,他们思想活跃,消费前卫,将登山旅游作为自己放松自己身心,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其实质是一种对业余时间的文明、生态的精神消遣方式。 (三) 登山旅游可以满足人们高品位的消费需求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追求闲暇休闲,注重健康愉悦,讲究动静结合,有张有弛,改变了固守的消极休息为积极的休闲,形成了一种节约、生态、崇尚健康与回归自然的休闲需求理念,而登山旅游正契合了人们的这种消费需求,提升了人们消费需求的品位。登上高山,极目远眺,会使人的视野为之宽阔。有人登上泰山的感觉是:“泰山之巅就是天上人间”。天下名山遍处,绝非仅仅一个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国古代帝王均有祭岳的习俗,而登山也经常被作为表现个人豪迈气概的一种行为而传颂,其中主要原因恐怕在于登山给人带来的豪情壮志。所以,登山旅游会使人感觉到世界之大,有感觉到世界之小,很多人顿感诗情画意、文思泉涌,心旷神怡。同时游客登山旅游,景区展现的历史、文化内涵,必将对登上者所触动,即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每个人会得到历史文化韵味的体验,从而丰富登上者的人文社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对丰富人生阅历,完善自身素养,提升精神境界和层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 登山旅游可为消费者提供增进人际沟通的消费服务 登山旅游既是一种休闲方式,同时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情感交融,互相激励,奋发向上的奋斗历程。登山攀岩运动具有一定的难度,它是对人们体能的考验,更是对人们的精神和毅力的考验,有时也会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登山时一般结伴而上,大家在登上山中可以相互赶超、互相激励、携手攀登,这无形中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增进了友谊,培植了互相激励的真情实感,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这是人世间较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社会资源,将会给今后个人的发展留下难得忘怀的人生回忆。在未来的新社会中,这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成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登山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登山旅游资源开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带动了地方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 登山旅游资源开发,促进了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 登山旅游项目的开展,可以直接催生体育用品的消费,并促进地方餐饮、交通、住宿、零售业的发展,并带动通信、保险等行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二) 登山旅游资源开发,优化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近些年来徒步登山和爬山旅游活动,在我国迅速兴起,方兴未艾,成为一种新消费热点、社会现象和社会亮点,形成一种新的都市文化现象。其发展迅猛,人们热情之高,参与人群之广,情趣之浓烈,令旅游景区应接不暇,令未开发建设的景区地方咋舌,连众多的经济学家、体育专家和社会学家也始料未及,引起人们和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这说明有登山活动兴起的旅游热潮不但冲击着传统的景区服务模式,也在社会中产生了良好反响。登山旅游的兴起,会进一步促使景区所在地方更加注重打造更为浓郁的地方文化、旅游文化,形成较为文明、高雅、和谐、奋发的社会文化。这必将提升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层次,催进社会的和谐,与在经济的发展同步中,打造城市品牌、优化社会人文社会环境,提高地方社会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参考文献:《论登山旅游资源开发的商业价值》——如有帮助,请采纳一下。

290 评论

stella1135

参考文献是旅游 文化 论文的一部分 ,正确地标注以及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不仅关系到论文的质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态度。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2017年旅游文化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李瑞. 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2] 查君. 旅游意象规划[J]. 中国园林. 2004(06)

[3] 宋振春,陈方英. 两种类型旅游节事居民感知的比较研究--对泰安泰山国际登山节和东岳庙会的问卷调查[J]. 旅游学刊. 2008(12)

[4] 张微. 试论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为例[J]. 博物馆研究. 2011(03)

[5] 方世敏,杨静. 国内旅游演艺研究综述[J]. 旅游论坛. 2011(04

[6] 申葆嘉.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连载之一)[J]. 旅游学刊. 1996(01)

[7] 付冰,周申立. 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与规划探析[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3)

[8] 李蕾蕾. 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兼析深圳景点旅游形象[J]. 旅游学刊. 1995(03)

[9] 庄志民. 旅游意象塑造的操作指向论析--旅游文化设计探索[J]. 旅游科学. 2008(05)

[10] 李蕾蕾,张晗,卢嘉杰,文俊,王玺瑞. 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J]. 旅游科学. 2005(06)

[11] 邹积艺,陈谨. 旅游节事项目管理模式初探[J]. 旅游科学. 2005(06)

[12] 庄志民. 如何进行旅游文化资本运作值得深入研究[J]. 旅游学刊. 2005(05)

[13] 黄耀丽,聂磊,李凡. 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互动的研究--以佛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例[J]. 热带地理. 2003(04)

[14] 毛端谦,张捷,包浩生. 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对应分析--以江西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01))

[15] 黎洁,李垣. 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创新的目标模式研究--以云南大理为例[J]. 思想战线. 2001(01)

[1] 马勇,陈慧英. 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2] 曾亚玲. 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 中国商贸. 2012(04)

[3] 王九位. 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4] 吴普,葛全胜,席建超,刘浩龙. 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 旅游学刊. 2007(07)

[5] 庄志民. 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J]. 旅游科学. 2007(03)

[6] 钟晟,张军. 皖南古村落和谐文化主题开发[J]. 华东经济管理. 2007(06)

[7] 杨卫武,陈慧莎. 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市为例[J].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8] 徐仁立.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 2012(01)

[9] 张薇,钟晟,张晓燕. 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三大检索文献计量分析[J]. 旅游学刊. 2009(12)

[10] 赵勇. 亲和性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 武汉大学 2011

[11] 张中华,王岚,张沛. 国外地方理论应用旅游意象研究的空间解构[J]. 现代城市研究. 2009(05)

[12] 李海霞,孙厚琴. 基于城市旅游意象的旅游城市标志物分析[J]. 社会科学家. 2009(04)

[13] 庄志民.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 旅游科学. 2010(03)

[14] 凌莉萍,吴殿廷. 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 旅游学刊. 2010(03)

[15] 韩震.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1] 段卫国. 南京下关区城市公共休闲设施规划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2] 应吉.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策略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3] 应维佳. 高层住宅景观单方造价影响因素研究[D]. 浙江大学 2014

[4] 夏凤连.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5] 王硕,曾克峰,刘超. 甘肃省A级景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3(04)

[6] 银丁山.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7] 王钰. 大型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8] 谭玲玲. 意象符号转化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产品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9] 杨勇. 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候车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10] 彭元. 中国书画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D].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11] 胡哲. 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商业步行街开放空间设计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2014

[12] 钱忱. 产权式休闲养老社区设计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13] 王淑新,王学定. 供需视角下的中国旅游经济发展--一个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4(01)

[14] 谭志喜,孙根年. 基于“点-轴”理论的湖北省“A”型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 湖北社会科学. 2013(12)

[15] 王兢. 南京城乡统筹工作的思考和优化[D]. 南京工业大学 2012

猜你喜欢:

1. 浅谈旅游文化论文

2. 旅游文化方面的论文

3. 旅游文化的论文免费例文

4. 关于旅游文化的相关论文

5. 有关旅游文化的论文

6. 中国旅游文化论文范文

241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茅山的论文参考文献

    镇江素以“城市山林”、“大江风貌”著称,一些著名学者到镇江考察后认为镇江具有发展基础工业的五大优势条件,即港口、能源、水源、用地、城市依托等,人们称之为“五子登

    碎碎瓶安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与摩登之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论文的参考文献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

    梧桐春雨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思考的论文参考文献

    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现状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质量现状思考 论文摘要: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蹦蹬的小兔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山东聊城的论文文献参考

    教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我们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毕业论文才是好的

    镜SHOW公主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山区教育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1、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李岚清著:《李岚清教育访谈录》,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ANATOMY坂崎琢磨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