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刀鱼与禹
考什么学校?如果不是很有特点的可以不用看杂志,考试通过后再关注一下报考学校老师的文章好了。有特点的包括:北师大、华南、上海师大(虽然名气不大,但黎加厚思路比较活跃,比较关注一些新东西)是否学有余力?如果有可以关注一下这个领域的几个核心期刊: 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开放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距离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都是cssci的
小笨猪seven
教育是一种传播现象,教育过程就是一种传播过程。教育传播学是研究教师和学生通过传播行为来建立关系,主要从理论的角度,揭示教育传播的规律,探讨教育传播的知识体系,着重回答教育传播研究中“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教育传播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在我国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并在八九十年代出现了短暂的研究热潮,奠定了我国教育传播学发展的基础。然而,90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学者对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却失去了热情。本文对《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自创刊以来刊发的88篇教育传播学研究主题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对研究数量分布、研究主题、作者进行考察,找出了我国教育传播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美国AECT’94教育技术定义的引入及我国学者对建构主义研究的关注以及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无暇去研究作为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教育传播学的研究,从而导致我国的教育传播学出现了研究的缺失。二、我国教育传播学研究寻踪国外的教育传播研究开始于上世纪的40年代。19世纪末以来,开始新技术革命,电子传播媒体陆续进入教育领域,到20世纪40年代,越来越先进的电子媒体大量涌入教育领域,给教育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促使人们去思考媒体的功能、效果、媒体与教育者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的。于是,人们试图用传播的理论与方法去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就开始了教育传播学的研究。我国的教育传播学起步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传播学学科的创始人威尔伯・施拉姆多次访问我国,并和香港中文大学的传播学者余也鲁教授在广州、北京和上海等地向我国电教工作者介绍西方传播学的思想,专门讲述了教育传播学的相关内容。1982一、教育传播学的地位教育传播学是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它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一本文作者: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在读博士161/4年,华南师范大学在广州举办教育传播理论讲习班,邀请施拉姆博士和余也鲁教授担任主讲,参加的有来自全国的电教工作者300余人。讲习班进行了6天,内容共7讲:1.怎样克服对新教育科技的阻力;2.怎样选择教学媒体;3.教学软件制作的路线;4.介绍五个新事物传播的实验;5.介绍两个卫星教学实验;6.电视在现代化教学中的新任务;7.现代媒体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威尔伯・施拉姆对我国在传播学的引进和树立教育传播思想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传播学研究主题作内容分析,这些研究论文题目的中心词表达的含义基本能反映该文章的研究主题,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论文内容进行分类,包括基本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应用研究、教材资源建设等方面。有关随笔和札记也包括在内(此类文章共5篇),如1984年第6期《中国电化教育》刊载的邱质朴、刘万年的报道《希望她能再来中国———记美国教育传播学专家乔安・顿博士》。分析维度为《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代初,我国自国外引进了教育传播的概念和理论,不两本核心期刊自创刊至2006年底所有教育传播学论少同志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并为建立我国的教育传文的数量分布、研究内容、作者所属机构等几个方面。播学而努力。数据统计和分析及图表产生采用Excel。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我国的电教工作者(二)研究结论与分析发表了一些教育传播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和一些重要1.《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两本核心的教育传播学教材。其中南国农先生和李运林教授主期刊自创刊至2006年底,共检索到与教育传播学相编的《教育传播学》,前后共两个版本(1995年版和关的研究论文88篇。其中,1995年前共计45篇,此2005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后,共计43篇,而在1994年前,这两本期刊均为双月完善地阐述教育传播理论的教材,奠定了我国教育传刊,(《中国电化教育》1994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电播学研究的基础。还有邵培仁主编的《教育传播学》化教育研究》2000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所以,相对(1992年,南京大学出版社),魏奇和钟志贤主编的来讲,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对《教育传播学》(1992年,江西教育出版社),高蕴奇教育传播学的研究是占有比此后更重要的位置。等编著的《教育传播学》(199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这些教育传播学教材的出版,对于教育传播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我国的教育刊物特别是电教刊物,如《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电化教育》(即《中国电化教育》,1996年改名)、《外语电化教学》等,也陆续发
武汉徐东居佳伴
2007 年,第9期目录1. 从教育技术专业的视角探究农远工程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 王跃生 , 李兴平 , 白然2. 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研究 尹睿 , Yin Rui3. 网络学习社区学习活动教学设计研究 谭敬德 , Tan Jingde4. 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提升社区教育的现代性 张康庭5. 《微机硬件虚拟实验室》网络课程的开发 赵颜6. 网志场交流学习环境 庄秀丽 , Zhuang Xiuli7.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性问题与对策 汪小刚8. 基于学习对象的个性化网络教学资源的研究与构建 程南清 , Cheng Nanqing9. 中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地位的世纪提升 陈琳 , Chen Lin10. 国内教育技术毕业生走向企业的路还有多远 穆桂斌 , 王坤 , Mu Guibin , Wang Kun11. 从技术的本质看教育技术的本质 杨开城 , 王斌 , Yang Kaicheng , Wang Bin12. 社会学视角下教育技术起源研究 高铁刚 , 陈晓慧 , 于婧阳13. 积极引导青少年正确面对网络文化的影响 张雷 , Zhang Lei14. 远程教育中基于自主学习的导学策略研究 王国清 , Wang Guoqing15. 协进学习:关于e-Learning学习机理的统一信息观 吴战杰 , 祝智庭 , Wu Zhanjie , Zhu Zhiting16. 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问题的探讨 赵海涛 , Zhao Haitao17. 基于Blog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实验研究 张豪锋 , 卜彩丽18. Flash动画的特征提取研究 刘磊 , 丁巧荣 , 孟祥增19. 网络课程共享的技术实现方案研究 黄勇20. Web2.0时代下的社会化批注 蒋红星 , Jiang Hongxing21. e-Learning综合应用平台的演变规律探析 万力勇 , Wan Liyong22. 致力教育,愿与有心人共襄盛举——访台湾洋铭数码科技公司董事长林鸿铭 马小强23. "极致色彩"技术带来靓丽真实世界 王洋昔24. 网络字幕媒体技术及其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黄璐 , 孙祯祥 , 王满华25. 信息动态126. 信息技术在普通话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石美珊27. 大学物理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牛燕炜28. Blog在小学网络教学中应用效果的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日新集"为例 马秀芳 , 吴向东 , 李晓29.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何棋 , 范登晨 , He Qi , Fan Dengchen30. 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唐天池31. 案例教学法的误区分析及实施例谈 郭凤广32. 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分析 曹勇 , 秦艳萍 , 邢东瑞33. 协作构建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魏小山 , 袁健 , Wei Xiaoshan , Yuan Jian2007 年,第10期目录1. 无障碍网络课程研究的核心问题 黄璐 , 孙祯祥 , 王满华2. 中美电视科学教育节目的比较研究 项华 , 冯鑫丽 , Xiang Hua , Feng Xinli3. 网络环境下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与深化研究 谢幼如 , 宋乃庆 , Xie Youru , Song Naiqing4. 远程学习者学习策略的问卷修订与测量 王迎 , 彭华茂 , 时之平 , 侯彦华5. 浅析我国教育电视节目的故事化策略 王宏6. 同城小学校际远程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杨宏 , 方孝成 , 向飞7.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写作教学 韩国春8. 把汉字变成儿童欢乐的"百草园"——信息技术条件下汉字动漫化的人文思考 崔康柱 , 罗维亮9. 思维导图在新加坡小学华文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林建才 , 董艳 , 郭巧云10. 在线辅导答疑的影响因素研究 孙淑艳 , 菅光宾 , Sun Shuyan , Jian Guangbin11. 试论认知弹性理论的学习环境设计思想 李康 , Li Kang12.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反思与重构——基于城乡差异视角的分析 孙艳 , 解月光 , 曾水兵13. 多媒体学习的影响因素 刘儒德 , 赵妍 , 柴松针 , 徐娟14. RBL的学习设计 王陆 , 张敏霞 , Wang Lu , Zhang Minxia15. 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中的多重适应性学习阶段分析 沈书生 , Shen Shusheng16. 农远工程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王继新 , 杨九民 , 蒋立兵17. 农远工程资源建设及应用的调查与思考 张新明 , 聂竹明 , Zhang Xinming , Nie Zhuming18. "e21"——湖北教育信息化之路 何爱军 , He Aijun19. 建设"教育e时代"工程推进广州教育信息化 张嘉志 , Zhang Jiazhi20. 2007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在京召开21. 佳杰科技携手普罗米休斯开拓中国教育行业市场22. 基于网络的微格教学系统及其设计刍议 穆陟晅23. ScienceWord在教学文档中的高级应用 李连珍 , 石庆雄 , 赵进军24. SMART白板创造趣味英语学习环境25. NEC NP4000+打造绚彩灵动工程投影机\扬帆远进爱其联袂神州数码26. Sony推出专业光盘新产品XDCAM EX小型摄录一体机PMW-EX127. 外语情景教室NewClass DL900V 将语言实验室推入可视时代28.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同声传译教室落成\卓越全自动录播系统助力上海普陀区教学资源建设29. 网络型高校电视节目一体化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焦聘武 , 王晶30. 机器人活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蒉英斌31. 大学英语CAI新型评价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曲鑫 , 王晶芝32.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与实践 钟绍春 , 张琢 , 李吉南 , 钟永江33. 与"境"俱进让数学电教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刘懿芝34. 浅析中小学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刘小兰35. 移动学习领域概念图的构建研究 傅骞 , 魏顺平 , 贺龙祥36. 网络学习支持系统设计的探析与思考 邵山 , Shao Shan37. 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习质量评价的思考 高建君38.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习情境设计初探 肖映铭
核心类期刊很难审核通过而且要求很高 你可以咨询一下中国月期刊网客服
教育类论文的写法: 教研论文不像科学研究论文那么严格,它是一个范围比较广的概念,它大体包括以下六类:1、教学改革与实验的论文;2、教学理论介绍;3、教材分析;4
中国电化教育官网是提供电化教育杂志官方信息的。《中国电化教育》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专业学术性刊物。据2021年《
1.分子催化 内容侧重于配位催化、酶催化、光肋催化、催化过程中的立体化学问题、催化反应机理与动力学、催化剂表面态的研究及量子化学在催化学科中的应用等。 《分子催
考什么学校?如果不是很有特点的可以不用看杂志,考试通过后再关注一下报考学校老师的文章好了。有特点的包括:北师大、华南、上海师大(虽然名气不大,但黎加厚思路比较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