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鹿儿
问题一:论文的一辩与二辩有什么不同? 一辩是先锋,可以看作旗手,首先为己方树立一个论点(鲜明的旗帜),此后的辩论都要以次为出发点,此外他还要负责攻辩阶段的小结,跟二、三辩必须密切配合; 二辩和三辩是主攻手,通常有思维最敏捷口才最好的人担任,除了在提问中捍卫己方观点外还要打击对手的破绽,撕开对手的防线(批驳对手的观点),两人的提问有多种战术配合可以自己研究; 四辩可以说最轻松也可以说最难做,基本上只负责最后的总结,但还要注意支援队友,总结要出彩也很困难。 四个人在自由辩论中要配合得当,既要有突出的人又要注重平衡性。 问题二:答辩的一辩二辩是什么意思? 一辩是全体人员一起的答辩,排名靠后的就要进行第二次答辩,如果在排名还是后面的就要进行第三次答辩了 问题三:毕业论文进了二辩,怎么办? 是本科毕业答辩吗?我也进过。当初为了工作就把论文疏忽了,结果被院长点名进二辩。谁知二辩答得更差,不过老师认为我工作还不错,不想为难我,就放我过了。我平时成绩还行。 你现在改来不及了,到时候好好表现,态度好点吧。 问题四:论文二辩容易过吗 100%过 除非挂科多或者表现非常不讨专业老师喜欢的会挂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问题五:论文二辩不过会怎样? 100%过 除非挂科多或者表现非常不讨专业老师喜欢的会挂 问题六:毕业论文答辩二辩是什么体验? 木有不一样的啦,放心吧 问题七:打入二辩什么意思 支持反方的第二辩手 通俗些,就是反方的第二位发言人 要做的事情就是阐述自己的理由支持反方观点 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问题八:毕业论文二辩的答辩组和一辩是一样的吗 教务部统一是6月底发毕业证,,然后每个学校都有个答辩的最终・截止时间,不管是第几次答辩,只要能在学校这个截止时间之前完成就行,,要和你的答辩导师组的老师协商好 问题九:毕业论文二辩的答辩老师还是一辩那个老师吗? 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 问题十:毕业的学长学姐们弱弱的问下论文二辩怎么样 没问题的,接下来态度认真一点,老师会原谅你的
暗了个然
问题一:愚不可及 出处 愚不可及 典故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是说:“宁武子”这个人,在政治清明的国家,就表现得很有才能;在政治混乱的国家,就表现的很愚笨。他在该表现才能的时候表现才能,别人也能做到;他在该表现愚笨的时候表现愚笨,却是别人很难做到的。 而现在这个词的指愚蠢得无人能及,变化这么大,估计连圣人孔子都想不到。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问题二:出自论语的成语 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 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众星拱月――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见义勇为――见义不为,无勇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尽美矣,又尽善也。 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善而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川,不谋其政。 循循诱导――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过犹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内省不疚――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 手足无措――刑罚不中, *** 无所措手足。 一言兴邦――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 分崩离析――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祸起萧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血气方刚――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杀鸡焉用牛刀――割鸡焉用牛刀? 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心安理得――则心安而德全矣。 文过饰非――小人之过也必文。 老而不死――老而不死,是为贼也! 待价而沽――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问题三:哪些话出自《论语》? 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礼之用,和为贵。――《学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 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 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公冶长》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泰伯》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宪问》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阳货》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问题四:20个出自论语的成语 1、 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 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 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4、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5、 从心所欲 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 当仁不让 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7、 恶衣恶食 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 发愤忘食 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9、 犯上作乱 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0、 割鸡焉用牛刀 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1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12、 好行小惠 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13、 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14、 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 惠而不费 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16、 家喻户晓 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17、 见义勇为 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8、 举一反三 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9、 理屈词穷 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20、 鸣鼓而攻之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声讨。《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鸣鼓而攻之可也。’” 21、 内省不疚 省:省察,反省;疚;因歉疚而内心不安。自己反省没有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的事。《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2、 能近取譬 譬:打比方。能够就近那自己比方别人。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要替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23、 年富力强 年富:往后的年岁还多,指年轻力壮。《论语・子罕》:“后生可畏”。朱熹注:“孔子言后......>> 问题五:百合花的渊源 代表什么呢 百合 ― 顺利、心想事成、祝福 香水百合 ― 纯洁、富贵、婚礼的祝福 百合(白色) ― 纯洁、庄严、心心相印 葵百合 ― 胜利、荣誉、富贵姬百合 ― 财富、高雅 问题六:哪些成语出自《论语》这本书 一:《学而》篇 (16个) 1.1.1 学而时习之 《新成》P504 1.1.2 不亦乐乎 《成》 P67 1.2.3 犯上作乱 《成》 P176 1.3.4 巧言令色 《成》 P478 (重出,参后5.25) 1.4.5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成》 P806 (朱熹批注) 1.6.6 行有余力 《新成》P496 1.7.7 言而有信 《成》 P727 1.8.8 知过必改 《新成》P591 (此篇与后篇9.25重出) 1.9.9 慎终追远 《新成》P380 1.10.10 过化存神 《成》 P241 1.10.11 温良谦恭让 《新成》P457 (朱熹批注;另见) 1.12.12 小大由之 《成》 P695 1.14.13 贫而乐道 《新成》P306 1.15.14 切磋琢磨 《成》 P479 (原句出于) 1.15.15 精益求精 《成》 P327 (朱熹批注) 1.15.16 告往知来 《新成》P148 二:《为政》篇 (15个) 2.1.1 北辰星拱 《新成》P18 2.1.2 众星拱北 《新成》P602 2.2.3 一言以蔽之 《成》 P768 2.4.4 而立之年 《新成》P115 2.4.5 不惑之年 《成》 P51 2.4.6 知命之年 《成》 P838 2.4.7 从心所欲 《成》 P117 2.5.8 因材施教 《成》 P789 (朱熹批注;另参后6.21也为朱熹批注) 2.11.9 温故知新 《成》 P654 2.14.10 周而不比 《成》 P854 2.11.11 比而不周 《成》 P30 2.16.12 异端邪说 《新成》P548 2.19.13 举直错枉 《成》 P335 (与篇12.22中同出) 2.22.1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新成》P344 2,24.15 见义勇为 《成》 P304 三:《八佾》篇 (9个) 3.1.1 是可忍,孰不可忍 《新成》P396 3.9.2 杞宋无征 《成》 P462 3.11.3 了如指掌 《新成》P254 3.16.4 力不同科 《成》 P365 3.17.5 告朔饩羊 《成》 P228 3.20.6 乐而不淫 《成》 P336 3.21.7 成事不说 《成》 P95 3.21.8 既往不咎 《成》 P292 3.25.9 尽善尽美 《成》 P322 四:《里仁》篇 (13个) 4.5.1 颠沛流离 《成》 P146 (也作流离颠沛,参〈成〉P379) 4.6.2 心有余而力不足 《新成》P492 4.7.3 观过知仁 《成》 P232 (另参P160) 4.8.4 朝闻夕死 《成》 P831 4.9.5 恶衣恶食 《成》 P167 (另参P115) 4.15.6 一以贯之 《成》 P769 4.17.7 见贤思齐 《成》 P303 4.17.8 反躬自省 《新成》P121 4.18.9 劳而不怨 《成》 P357 (参后篇-2,相同,以后不再出) 4.19.10 父母在,不远游 《新成》P131 4.19.11 游必有方 《新成》P560 4.20.12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成》 P770 4.24.13 讷言敏行 《新成》P291 五:《公治长》篇 (8个) 5.10.1 朽木不雕 《成》 P714 5.10......>> 问题七:愚不可及,自作自受,正襟危坐,力排众议那些出自寓言故事那些出自历史故事 愚不可及 原指人为了逃避眼前不利局面而假装糊涂(愚蠢)逃避责任。后指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愚蠢无比。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典故】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姓宁名俞,卫国大夫,武是他的谥号。孔子的意思是: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有方的大夫,当国家政治开明,形势好转,对他有利时,他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卫国的政治竭力尽忠。当君主昏暗无度,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装起糊涂,以便等待时机。孔子很有见地的说,他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的到,但他那种装糊涂就不是一般的人能做的到了。可见难得糊涂早已成为政客们的一种权术了 自作自受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 “僧问金山颖:‘一百二十斤铁枷,教阿谁担?’颖曰:‘自作自受。’” 正襟危坐 出处 《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赤壁赋》:苏子悄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力排众议 出 处 宋・苏辙《上皇帝书》:“臣以不识忌讳,得罪于有司,仁宗哀其狂愚,力排众议,使臣得不遂弃于世。” 问题八:毕业论文答辩有什幺通过的诀窍吗? 充分准备――废话! 在答辩时有一段自我陈述,就是介绍论文的内容!这个时间要尽量长些――答辩的总时间是相对一样的,大概35分钟到55分钟(不同专业差别很大),如果你留给教员提问的时间越少,他能问的问题也越少! 套用我当年的经验,我们当时的答辩时间是45分钟,我的论文介绍准备了50分钟,最后到时不得不叫停!最终的提问时间也就留了10分钟绩只能问问基础,别的问不出什么!!! 如果你给导师留的时间越长,我们假设是20分钟,那么从基础问道精深,除非你学的非常精,否则很难答的――毕竟人家也是行家,哪有漏洞哪里不完善他们一定会发现的!但是如果时间不充裕,那只能问问皮毛! 我的经验就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分为好几部分,如教学类的,文学类的等等,每部分题目不一,大约在交论文前一个月,他们会给你寄一本书,当然题目并不一定必须从这里面选。题目太多,不方便一一输入,转发
浅谈《庄子》寓言思维及其后现代性精神影响论文关键词:庄子寓言后现代影响 论文摘要:《庄子》“藉外论之”的由“器”而入“道”的寓言思维方式,是中国古代诗文的一种重
二战时期,有一个国家的训练营内正在组织一次赛跑。军队领导经过仔细地勘查,科学地设计了一条十分考验人的线路。领导非常重视这次赛跑,决定从这次赛跑的优胜者中挑选几个
浅谈《庄子》寓言思维及其后现代性精神影响论文关键词:庄子寓言后现代影响 论文摘要:《庄子》“藉外论之”的由“器”而入“道”的寓言思维方式,是中国古代诗文的一种重
问题一:论文的一辩与二辩有什么不同? 一辩是先锋,可以看作旗手,首先为己方树立一个论点(鲜明的旗帜),此后的辩论都要以次为出发点,此外他还要负责攻辩阶段的小结